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为《新京报》读者推荐的10本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8 12:35
标题: 为《新京报》读者推荐的10本书
为《新京报》读者推荐的10本书
刘梦溪
    日前接《新京报》张弘先生的短信和邮件,就两个问题向我征询意见。一是2009年度我认为最值得向公众推荐的书,二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已经三百期了,希望我说几句期许的话。书我推荐了十种,大都是平时给研究生开的必读书目。1《论语》,2《孟子》,3《诗经》“小雅”部分,4《史记》的“列传”,5《文心雕龙》“体性篇“和“知音篇”,6韩愈《原道》和《师说》,7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和“知难”,8《百家姓》,9《三字经》,10《千字文》。附语则说:“读者层阶不同,选读可耳。但即使大学执教者,也不妨多读几次‘百三千’,以及章学诚的‘文德’和‘知难’。”
  这里简单说说我为什么开这十本书。其实不够十本,有的不过是篇章节选而已。《论语》、《孟子》不待赘言,它们是最重要的儒学宝典,中国人千百年来立身行事的教科书,“六经”的义理大都在里面了。而且日用常行,语短意长,易诵易记,何乐不为?《诗经》分“风”、大小“雅”和“颂”,我独喜“小雅”,觉得里边似乎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情怀。爱情、友情、兄弟之情,祭祀、宴饮、谗言、醉酒,思妇、怨女、婚变、逐臣,呈现的是活泼有度的社会众僧相。文词典雅,养眼悦目。“心悦君兮君不知”、“思公子兮未敢言”等绮词妙语,就出自“小雅”。
  《史纪》“列传”,写活了人物,好读,故事性强,后来写手的许多用典都缘出于此,有给今人照镜子的作用。《文心雕龙》两篇意在使读者知晓“因性以练才”、“知音其难哉”这些思想。韩愈的两篇,希望我们不要忘记了古代教育重视传道的传统。章学诚《文史通义》的“知难”,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即读书容易,知书中之言,知著书之人,就难了。因此一个人的治学与治事,不必尽求他人的理解。此篇中说:“所以求适吾事而已,安能以有涯之生,而逐无涯之毁誉哉?”我相信读此篇者,必有所醒悟。
  “百三千”虽是“蒙学”读物,从前学龄前小儿的必读的书,然而对于今天六十岁以下的成年人,这一课是不能不补的。《百家姓》固然与我国的姓氏文化有关,但即使是单纯为了练习识字,读一读也是大有益处的。《三字经》更重要了,中国的历史、人物、制度、礼仪、教育、德范,应有尽有,过去一向有“千古第一奇书”之称。今天,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中国的文化史纲,或者历史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完全能够成立。每个中国人其实都应该熟读《三字经》。如果能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句子或竟而全部,那就更好。
  《千字文》也是奇书,南北朝时期粱人周兴嗣所作,粱武帝点的将,一个晚上就写好了。据说南朝流行王羲之的书法,好佛而又有文学之癖的粱武帝萧衍一日突发奇想,请宫中的文客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诏令周兴嗣编为韵文。岂料这位周先生一夜工夫便编写停当,不独粱武帝高兴,闻者也无不称奇。只是这位周兴嗣,头髪也因此累白了。《千字文》的故事,《粱书》和《太平广记》有记载,可见所传不虚。难得的是,《千》的韵笔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对掌握儒家伦理,学习历史知识,不无助益。不过到底是硬着头皮编出来的,千字之间,拼词偕韵,难免有玄涩的感觉。我小的时候,就不大喜欢这个“千”,而是更喜欢“百”和“三”。
   至于对“书评周刊”三百期的祈望,我说“除了祝贺之外,则希望记得清儒钱晓徵倡言的‘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和陈寅恪力主的对人对书的‘了解之同情’。”钱是清代的大史学家,名大昕,字晓徵。所引的话出自《二十二史考异》的序,原文为“桑榆景迫,学殖无成,惟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陈的话出自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写的《审查报告》,原文是“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其实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讲的“论古必恕”、“临文不可无敬恕”,和钱陈为同一义理。而“恕”、“了解之同情”,主要在于要设身处地。
   现在的文化批评,“酷评”、“恶搞”盛行,所以我提倡读一读钱、戴、陈诸家的书,那怕是选篇也好,明白世间还有另一种高尚的对人对书对事充满敬恕的的仁者之怀。
2009年11月7日写于东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