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永刚:这个时代最需要常识 |
师永刚 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 从军十五年,写书十年。经历过边塞戈壁的苍凉,也经历过现代都市的繁华,师永刚的目光最终看向了历史,他说:“我们的历史,有太多的观点,有太多的解读,而少了历史本身。只有把人物和事件放回到历史本身的原点,或许才能真正见到历史的本来。” 所以,在这个意见纷繁的年代,师永刚不愿意通过他的书去表达什么,他说:“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是常识,还原历史的真实形态,比表达一个观点更加重要。” 为了写诗去当兵 在师永刚的履历中,最早的经历是从军十五年。 师永刚说:“我当兵,是因为诗。我很喜欢诗,特别是边塞诗。上学时我学习不好,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唯独喜欢诗。” 为了亲眼目睹诗里所描述的边塞的苍凉和恢弘,师永刚选择了去西北当兵,他说:“我当兵的地方是甘肃的武威,也就是古凉州的所在地,无数的诗篇曾描写过这里,我有幸能够在这个诗人们留下足迹和诗篇的地方当兵,遥望先贤的风采。” 当兵十五年,师永刚走遍了边防古迹,写诗之余,也写小说,他的《最后的骑兵》正是在这里完成的,出版后一鸣惊人,曾风行一时。师永刚说:“我在部队也是做新闻工作,工作之外还是名诗人,后来又转型成了作家。西北的经历,给我的积淀至今让我受益。” 不过,受益之外,也有单调,然而,师永刚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他说:“当兵十五年,感觉也就是一天,你的一生用一句话就可以说完,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我要投入到另一种生活中去,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让我渴望去经历。” 把历史放回原点 所以,当机会来临时,师永刚离开了边塞军旅,转入到另外一种充满精彩的生活中。 师永刚说:“剧烈的转变有两次,第一次是1999年到香港,进入《凤凰周刊》,离开了我生活十五年的地方。第二次是2001年,出版《宋美龄画传》,从这个时候起,我的兴趣开始转向研究中国100年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十年间,从宋美龄到蒋介石,从三毛到邓丽君,都成了他所研究的对象。师永刚把他们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视角,新的阅读方式,他说:“我一直觉得,中国需要有另外一种视角的历史书。我们原本的关于历史的书籍,其中有太多时代的痕迹,它们多是和当时特殊的价值观相联系,时效性不长,往往是在一个时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因为我们在历史中加入了太多特殊时代的色彩。” 师永刚觉得应该重新审视历史,他说:“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使我们能够对历史进行一个基本的思考,把历史重新放回到历史的原点。” 可能正是如此,他的书总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师永刚说:“我不太喜欢跟社会的热点,而是做一些冷点。并且我做的人物、事件以前都有无数的书籍写过。”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