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梁小民:什么是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9 14:26
标题: 梁小民:什么是经典
梁小民:什么是经典


  上篇文章谈到,加尔布雷思的书只是当时的畅销书,并不能算经典,现在时过境迁,再出这种几十年前的畅销书已经没有意义。那么,什么算经典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汉语中,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在英语中,经典是“classic”,基本含义也是最优秀的、第一流的。这个词的另一个译法是“古典”。

  这个定义大家都没有什么分歧。问题是标准太抽象,在确定一本著作是不是经典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更确切一点的定义应该是“在某个学科或流派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或者“公认为某个领域最优秀的”。

  还应该解释一下,“在某个学科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不能由当时的人说了算,而要由历史来检验。时间会大浪淘沙,把那些当时影响颇大,但没什么意义的书淘汰掉,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著作也风行一时,但这个学派对经济学并没有什么重要贡献,如今除了剩下一个“拉伐曲线”的概念,其他著作早被淘汰,无人问津了。同时,是否“起过重要作用”与它今天正确与否也没有关系。比如《资本论》中的一些结论,与当前这个时代已有所脱节,但这不妨碍它在经济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仍然是一本经典。

  是不是经典与当时和现在是否畅销也没有密切的关系。有许多经典从它问世起就是畅销的,如今仍然畅销。许多文学名著就是如此。但有些经典当时就不畅销,如今仍不畅销,或者曾经畅销过,如今已不畅销。不用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类经典了,就是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中国的《离骚》,谁也不能否认它是文学中的经典,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但它太艰深了,有多少人完整读过?日本的《源氏物语》,我读了三次,都没读下去。其实许多经典往往是有意义而无人读,所以有人戏言“经典就是重要而无人读的书”。经济学中公认的经典是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通论》,但今天经济学专业的从业人士有多少人认真读过?经典著作不是畅销书,有些经典由于所涉及的学术专业比较艰深,本来就不该畅销。追求畅销,迎合读者的口味,往往成不了经典。其实书商在出版时也是只想畅销,不想经典了。这也无可厚非,以读者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让大家了解一点国学、历史,还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也不见得大家都要追求成为经典,经典必定是极其少数。

  “经典”可以用于形容“经典著作”与“经典作家”,那么,是不是可以根据作者在某一学科中的地位来确立经典著作呢?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个人要成为“经典作家”,必定有一部或几部“经典著作”。但必须记住,并不是每位“经典作家”的作品都是“经典著作”。许多“经典作家”一生写了几十本书,仍然不能每一本都成为经典。就是马克思、巴尔扎克这样世界级的经典作家,也不是每一本书都可以称为经典。

  我谈这些,是为了就中国出的许多经济学“经典著作”丛书谈一点看法。中国出的经济学经典,最著名的还是大陆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的“经济学名著翻译丛书”。这两套书至今在学界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台湾那套书我看过一些,但没全看过;商务出的这套丛书,经济学的我基本都看过,当然不少是翻了一下,并没有认真看。这两套书都相当不错,在选题和译文方面,也许是我的阅读习惯吧,感觉大陆的优于台湾的。

  先说选题。大陆选的还是以古典为主,而对后世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选入的不多。当然,现在正在不断增加,改变了“厚古薄今”的习惯。这在过去恐怕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怕犯政治错误,甚至选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到过或引用过,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价值的书。例如,俄国学者恩·弗列罗夫斯基的《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入选这套丛书,仅仅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读过这本书(马克思甚至为了读这本书而学俄文),列宁也引用过。如果说当初这本书还受左翼人士重视的话,现在看来,它对经济学的发展已没有任何意义,入选这么高端的一套书是否太“越级提拔”了?这套书中这类情况还不少。不够格的入选了,够格的却没入选。也许是政治原因,哈耶克的书一本也没入选。总之,这套书有一些不够“经典级”硬提上来,够“经典级”的硬挤下去。台湾选的更加偏重近现代,不过也有一些是滥竽充数的,尽管书还不错,但离“经典”还差很多。

  再看译文。也许是我读惯了大陆出的书,总认为大陆译得比台湾强,台湾出的书译文还有点严复、林琴南的遗风。不过对学术书而言,这并不重要,风格各有所好,也不必强求统一。关键在于这两个版本的术语译法都不统一,从现在的观点看,也不标准。应该说,译名著先要把术语统一。两个版本都一致,也许现在还办不到,但大陆起码是应该统一的。我早就想呼吁出一本“经济学术语译法”手册,可惜在今天物欲横流、无人搞学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我希望大陆和台湾两岸学人共同努力,在这两套名著译丛的基础之上,再参考其他名著译丛,精选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济学经典名著译丛”。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功莫大焉。


来源:东方早报·书评周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9 14:31
梁小民:不该冷落的经典


  有许多经典著作往往被冷落。这里所说的“被冷落”,不是说没有变成畅销书为大众所接受,而是连应该读它的专业人士也冷落了它,几乎没人去读。

  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1983)在1961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斯拉法是意大利人,长期在剑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他被称为经济学中的“天才”,发表的著作并不多,但有三篇至今被看作经典。第一篇是1926年他发表于《经济学杂志》的《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被认为是以后垄断理论的先驱。第二篇是他为自己整理出版了十一卷的《大卫·李嘉图著作和通信全集》而写的一篇导言。第三篇就是这本《用商品生产商品》。一般认为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都有其未解决的内在矛盾,而斯拉法的这本书用严密的逻辑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本书很薄,译为中文仅六万六千字(中文版的译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巫宝三先生),但却被评价为“工作于经济理论领域的艺术家的杰作”,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与分配理论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把《用商品生产商品》称为经典应该没什么争议,不过,认真读过这本书并读懂的人大概全世界也没多少。原因之一,是它太难读了。我做研究生时曾读过这本书,也写过读书心得,不过仍有许多地方并没读懂。那时候读这本书是老师要求的,写个心得混个成绩就可以了,虽没全读懂,也就算了。当然,如果它有用,再多读几遍应该可以读懂,之所以放弃,是因为这并不是我研究的领域。当代经济学家已经放弃了劳动价值论,所以这种天书一般的经典被冷落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些经典不该被冷落。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奥国学派的著作。早期的奥国学派代表人物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建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法,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以后的奥国学派代表人物米赛斯和哈耶克批判计划经济,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现代奥国学派罗斯巴德则是坚定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是亚当·斯密思想真正的继承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论上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都极为重要。

  但是奥国学派的贡献和他们的受重视程度并不对称。上世纪三十年代时,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奥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如米赛斯、哈耶克等都流亡到美国。尽管美国号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但奥国学派的这些大师却长期处于被冷落的边缘状态。米赛斯和哈耶克虽然分别在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职,但这些学校并不重视他们,连工资也是由基金会支付的。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也处于边缘状态。1974年哈耶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能获奖有点“搞平衡”的意味——既然要把诺奖颁给瑞典左翼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1898-1987),就需要右翼的哈耶克平衡一下,以示诺奖的公正性。奥国学派思想与著作的边缘状态并未因此改变多少,即使在计划经济体系崩溃之后,奥国学派也没有热起来。

  美国崇尚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来自奥国学派,而是出自芝加哥学派。这两派的差别在马克·史库森所著《朋友还是对手》(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文版)中有详尽的分析。理论上的差别这里就不多讲了;政策上,奥国学派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而芝加哥学派还是主张要有一点干预的。国家干预是任何一个政府都想做的,往往连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他们都不能接受,何况奥国学派?真正能被政府和公众接受的,还是凯恩斯主义。而凯恩斯主义之所以埋葬不了,不是因为它有多么正确,而是因为它有实用价值。奥国学派的政策主张在美国没被采用过,没有实用价值的经济理论又有多少人会重视?所以奥国学派被冷落、处于边缘状态,也很正常。

  不过,我觉得奥国学派对我们的意义也许更重要一些。我们强调奥国学派的意义,并不在于政策,而是在于思想。当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计划经济意识还是太强了,政府主导一切还是主流意识形态。这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障碍。“矫枉必须过正”,要彻底埋葬计划经济思想,光讲凯恩斯主义还远远不够。凯恩斯主义往往会被主张计划经济的人利用,借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之名,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之实。这样,就有必要回到市场原教旨主义,回到市场最基本的含义,回到奥国学派。我并不避讳我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我是从理论启蒙的含义,而不是在政策层面上来讲这句话的。

  奥国学派的著作,“文革”前只出过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的几本经典和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但都仅是内部发行,控制极严。现在好了,米赛斯、哈耶克、罗斯巴德等人的重要著作都出版了。他们的书有点难度,我译过米赛斯的《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深觉不易,当然,这是讲方法论的书,有难度很正常。米赛斯的书可读《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哈耶克的书可读《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罗斯巴德的书可读《美国大萧条》。还可以读一点国内学者写的相关著作,其中最好的是邓正来先生关于哈耶克的研究著作。

  奥国学派的著作对中国人比对美国人更重要,不要冷落了奥国学派的经典。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