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借鉴古代习作经验 促进当今作文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1:55
标题: 借鉴古代习作经验 促进当今作文教学
借鉴古代习作经验
促进当今作文教学
汉川市杨林沟中学 曾祥略
《岳阳楼记》有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段文字均为四字骈句,音律协调,朗朗上口,叠加咏叹,意味深长。每每读之,都万分感慨古人作文水平之高,行文能力之强。《岳阳楼记》不是孤篇横绝,纵观太史公(司马迁)、诗仙(李白)、柳三变(柳永)、东坡居士(苏轼)等大家风格迥异之作;细数古诗、歌行、词曲、小说等各种文学体式一应俱全;看花间、樽前、人物、风景、江天、塞外等题材无不诵尽。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古人之作都堪称精典。古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习作之道,行文之法肯定值得我们学习,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注重字词积累。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古人八岁入学后就从学习字词的音、形、义开始,学习字音是为日后行文、诗赋中的对仗、压韵作准备,同样为识字和写字而知字形,为明理而晓其义。我们熟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就是他们积累字词常用的课本。这种集中识字,为学生习作知识的积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深厚的基本功,就不会有古人所谓“炼字”之说,也不会有贾岛“推敲”之谈。宋真宗年间有一学派叫西昆派,他们的作品,字字讲究,句句用典,文学性强,被人称为“以才为诗”。这种“才”,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字词积累和运用的典范。这些恰恰是我们今天作文教学往往被忽略的有效作法。
二是注重阶段训练。古人把习作训练分为字、词、句、段、篇等阶段,这样做是为了分解习作的难度。古人作诗之前,往往要先练“对”,先是“一字对”,渐增至二字三字,直到十一字。从一到十一就完成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其次就是段的训练。古人在做八股文时——先练习破题,再练习承题,最后练习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红楼梦》中写到:……贾政翻开看时,见头一篇写着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宝玉)原本破的是“圣人有志与学,幼而已然矣。”代儒却将幼字抹去,明用“十五”。 ……看到承题,那抹去的原本云:“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又看后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然后看代儒的改本云:“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便问:“改的懂得么?”宝玉答应道:“懂得。”(选自《红楼梦》八十四回)
宝玉师长的教导在我们看来:这种由句到段的训练方法,无疑降低了作文教学的难度,更强调了训练重点,增加了作文指导的可操作性,也使教师的指导变得“有的放矢”,从而能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三是注重模仿练习。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益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古代作文教学所用的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诗句里面也有模仿前人写作的意义。《儒林外史》十八回中提到《三科程墨》就是汇编历年科考优秀答卷,供考生作文模仿训练用的“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范文。书中超人赖以维生的活计是为书店选文,而所选之文也是供人学习的模板。
古人在指导习作时注重锤炼、积累的经验,对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字词积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积累足够多的字词,要特别强调让学生掌握字词基本的音、形、义,知道其词性,辨析其感情色彩,懂得它的引申义,还要知晓其背后的典故。如果一味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运用能力,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字词的积累。最终学生作文时搜肠刮肚也只能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也会始终难以打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字词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把字词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为作文做准备。
二是在作文教学时应加强阶段训练。作文训练大致包括辨析同义词、造句、改写同一个句子、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等几个阶梯性的单项训练。如句子的单项训练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要求学生把‘太阳出来了’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段落训练可要求学生把一些句子组织成一段有条理的话。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有的老师不明白这些类似题目的考核点和用途,给学生讲解时抓不住重点,甚至有的老师以为这些训练内容是课外练习而被忽略了,这不利于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有时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我们也不必要求学生一次写完。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完成:①摘录字词;②用几句话概括文章要素;③组织段落成篇。这种分解作文教学重在体现训练的阶段性,既包括了文章的细节,又含有文章的大纲;既是理论,也是实践。只要指导得当,学生写作起来就肯定会简单一点,对文章中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也会更明白一些,作文效果自然也会好一些。
三是在学生练笔时应加强模仿习作。要学生模仿习作就必须给他们找到范文。因为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挥毫淋漓;只有心有丘壑,方能描绘山水。我个人认为:记叙文范文可选朱自清的《背影》;说明文范文可选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或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议论文范文可选马南的《不求甚解》或吴晗的《谈骨气》。把这些文章刻进学生的脑海中,按范文进行模仿写作,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作文拥有可资借鉴的模版,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更能帮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古代作文教学经验和现代诸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构思、取材、立意等思维方式”之类相比,更为实际,更为具体。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例如格律化和公式化等,都制约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对于古代习作经验,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结合现在的教学实际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