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 |
姜丹丹 发布时间: 2009-7-29 | |
传媒对大众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摘 要:大众媒体体育传播是传播机构通过现代化机械及电子传播工具向不特定多数人连续进行体育信息传送的行为或过程。在接受体育活动传播内容的同时,受众不仅获得了刺激的视觉享受、愉悦投入的心理体验,还会沉浸于一种体育文化氛围,即这种传播活动能够启发和引导人们追溯体育渊源,理解体育精神,把握体育价值,拓展体育文化。关键词:大众媒体、体质健康教育 一、大众传媒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关注度还不够,限制了传媒作用的发挥 我们对河北电视台、石家庄广播电台、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等媒体的记者、编辑等工作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良好的生活习惯、安全意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被所有调查者认可;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96.7%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或很重要,3.3%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大众媒体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96.7%的被调查者认可,3。3%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是否同意大众传媒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80%选择比较同意,20%选择中立;认为学生体质与什么相关,25%选择经济条件,37.5%选择学校教育,12.5%选择社会环境,25%选择其他,说明在这两个问题上有较大分歧:目前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有用吗?62.5%的人认为看不出效果,37.5%的人认为有效果;做过学生体质健康的节目吗?87.5%的人没做过,12.5%的人做过;所在单位有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容吗?87.5%的单位没有,12.5%的单位有;另外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建议,提出了从小坚持锻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合理作息制度、加重体育课分值、减轻课的负担、多提供锻炼时间等。 以上调查表明:广大媒体工作者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关注和热心的,其中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认识模糊和不清楚的方面;所在单位有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容和做过学生体质健康节目的媒体工作者比例太低,媒体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引起媒体广泛的重视。 二、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内容,决定着对大学生参与体育的作用和效果 利用大众传媒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必须使体育信息的内容尽量大限度与之相对 应。然而,现实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内容情况与其要求是不乐观的。对1998年12月份的长 江日报、武汉晚报和中国体育报在体育信息的内容体裁统计结果看,以报道竞技体育为主的动态信息占总信息量48.3%,体育大赛为主要内容的评述性信息占总量18.7%,体育知识类信息占总量9%,康体信息占总量12.4%,娱乐性信息占总量11。6%。很显然,结果虽恰当地反映和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大众性以及新闻媒体的特性,但是,相对学生群体,体育信息的内容更应该对培养其体育素养方面有所侧重,即传播内容不仅仅是他们对体育一般的爱好、新奇感受、体育明星的偶像崇拜等,而应更注重对体育知识、卫生健康、健身方法等全面的灌输,这样才能真正使大众传媒对学生参与体育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就会形成诸如体育信息关心和爱好程度较高,而体育素养却较低的“动口不动手”现象。 三、大众传媒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现代大众传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为学生发展带来了极大益处,产生良好影响的同时, 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师认为电视 节目中的不良情节容易让学生模仿学坏(85.3%),学生过度沉溺网络影响睡眠和休息(87.6%),传媒中色情暴力内容影响道德发展(86.4%),传媒广告误导学生高消费(58.6%)等等。在开放式填答中,老师们对传媒的负面影响作了进一步描述,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①不良的传媒接触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如,收看电视时间过K,过度沉溺与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等。②不良的传媒内容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如暴力内容、色情内容是学生偏差行为的诱因。③学生受传媒影响的偏差行为选择中,位于前四位的偏差行为分别是:模仿传媒暴力(32.2%)、网络道德失范行为(22.4%)、不健康迷恋行为(18.2%)、狂热明星崇拜行为(11.5%)。据罗加冰研究表明:昼夜上网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较大因素(赞成率30.1%)。 四、结论与建议 在人类展望新世纪需求和分享信息的时候,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 度重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历来与大众传媒,特别是新闻媒体就是伙伴关系,且体育信息在大众传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由其知识水平和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群体,体育信息的影响已引起他们对体育的态度、价值观念、体育行为等产生了某些程度上的转变,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引起媒体广泛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栏目和内容以及体育信息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学校体育领域里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电视台、校报或校内体育报等媒介广泛传播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健身和运动方法、保健康复方法等,使体育信息的传播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需求相对应,配合体育教学,形成立体的整合教育。 对于大众传媒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一方面努力提高学 生传媒素养,使他们能够掌握有效运作媒介的能力,清楚分辨媒介讯息与现实的距离,并且能够洞悉媒介内容的制作意图,晓得对媒介内容有所选择,不受大众传媒的操纵及蒙蔽,成为精明的传媒消费者;另一方面政府积极运用政策、法律和技术手段,扶持鼓励对青少年有利的作品的创作(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者的打击和惩罚)。最后强调提高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他们懂得自身对社会进步所负的重托,作为“把关人”对青少年成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有义务也有可能加强自律,严格节目审查,减少含有负面内容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让优秀健康的节日繁荣起来,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美)施拉姆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17页 [2]戴维·波谱诺著.刘云德等译.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4页 [3]悄焕禹,冉强辉,陈玉忠.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体育科学,2004(9):8-11 [4]盛克庆,王志刚,付健.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参与体育的作用和力度研究.浙江体育科学,1999,21(5):54—58 [5]常生,陈及治.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体育科学,2004(9): 69-73 [6]钟秉枢,刘玫瑾,程建平等.体育院校网站建设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26~727 [7]王崇喜,袁凤生,苏静等.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体育科学,2004(8):18-19 [8]李爱芹.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成长——“青少年媒体接触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6):29-30 [9]罗加冰.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43~1345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