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作文:由自我到自我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10 15:10
标题: 作文:由自我到自我
作文:由自我到自我




张华清




有人说:“作文成功始于发现自我和自我发现。”笔者以为此话妙极,一语道出了作文真谛。
从学生作文角度理解,“发现自我”就是以“自我”为写作资源,在自我内心或自我经验范围内选择写作材料;也可以说以“自我”为写作原点,然后向外辐射、延伸。而“自我发现”则是“自我”对事物深刻的感悟、独到的见解,是不同于其他的个性化的体现。
先看前者。
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起始阶段写作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当属无材料可写。由于他们往往“眼朝外方”,所看到的只是了解不深的人物和浮在表面的生活,所以写作起来要么搜肠刮肚,抄袭拼凑,要么平淡无奇,味同嚼蜡。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学生“眼朝内看”,多看自我,看自己的经历,看自己的心理。换句话说,就是教会学生关注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充分发掘写作资源。
综观作家们,往往都是从自身出发开始创作的,甚至所写都是自己所历。“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此种说法颇有道理。台湾作家王鼎钧在指导作文时说:如果写不出文章来,只消提笔在作文簿上写下一个“我”字,就是良好的开始。为此,他得出结论:“我”是文学的种子,也是文学的果子。有“作文之星”之称的西北师大二附中学生周嘉会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在作文这个领域里,每个写作者都是‘自我主义者’。” 她所谓的“自我主义”是指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
这也同样告诉我们:学生作文也要围绕“自我”做文章,写自我的经验感受,写自我经历最熟、体验最深的事情。这些或许是看似不起眼小事,有可能恰恰是闪闪发亮的金子。只要稍加琢磨,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实际上,每个人自我本身就是一座写作富矿,而且这座富矿又在不停地扩大增长之中。关键是写作者本人一要会辨识,二要会采掘。
笔者经常以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为例子,启发学生。这是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是书信形式写的。作者开头便说我此刻正在高考考场内给班主任老师您写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昨天下午班主任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情景:当时班主任可能是为了想缓解同学们的压力,向同学们笑着说“谁愿意晚上让我通个电话,可以留下家庭电话”,于是很多同学写下了电话号码,作者也满怀希望的留下了号码。作者着重写自己晚上在家吃过饭,洗过澡,便拿着书本坐在电话机旁边复习边等电话,结果是一等不来,二等还是不来,作者是一位女同学,她以细腻的笔触写道:六点,六点半,七点,七点半,八点……妈妈在一旁劝说别等了,老师不会打了。最终电话铃也没响。紧接着作者把镜头转到高考当天(今天)早上,同学们一早到校在考场大门口聚到班主任身边领取准考证(班主任怕学生丢失,或忙乱忘带,先自己保管),作者说:我看到了“您”灿烂的笑容,内心受到感染,也非常喜悦。然而当听到同学们相互之间询问班主任昨天几点给自己打电话时,作者说“我悄然走开了”。作文最后是作者对这件事生发的一段扣题议论:老师更要讲诚信。
可以说,这篇作文所写事情很细小,三个小片段,也很平淡。不细加留意,就不会入心。但是这位作者深得写作之道,巧妙地“发现了自我”,并抓住了“自我”,抓住了组成“自我”的细节材料,于是也就有了这篇佳作。这样的作文,比之那些无病呻吟,卖弄文化知识,追求语言华丽,动辄搬出孔子庄子屈原岳飞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等历史人物充当门面唬人骇世的作文,实际要强很多。
对此,可能有人会问:“他人”就不能写了吗?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不过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最好先还是不脱离“自我”。在真正练好“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写他人。即使如此,也不要客观地去写,而是以自我为原点辐射到他人,是融进作者“自我”的他人。这里的“自我”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自我”。
在提倡围绕“自我”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自我”一定是具有真情实感的自我,绝对不能是大众化的“自我”,作文书本上的“自我”,虚假的“自我”。
再看后者。
如果说“发现自我”是引导学生多去关注自身经历的话,那么,“自我发现”则是引导学生多去关注自我对事对物的体验,感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此说来,较为容易。但若要真做到这一步确实困难。因为学生的阅历浅,积累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平时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所以面对万事万物要么是浮光掠影而过,没有形成深刻理解的意识;要么是冥思苦想,没有深刻理解的能力。最终只能是流于形式的人云亦云。
有一则故事很耐人寻味:兄弟两个在同一班上学,一次老师出题目写作文《我家的狗》,结果是哥哥做好了,弟弟照抄了一遍。老师发现抄袭,就问弟弟:你的作文怎么和你哥哥的作文完全相同?弟弟连忙回答:我们家只有一条狗啊!
弟弟的回答没有错。但是哥哥眼中的狗并不等于弟弟眼中的狗,狗也许等于狗,可哥哥加狗决不等于弟弟加狗。他完全忽略了“自我”,不仅不知道“发现自我”,更不知道“自我发现”。这就如集体外出清点人数,始终忘记数自己一样。
一则禅语小故事说:一个新来的小和尚主动去见老禅师,想让他安排点事干。老禅师微笑着告诉他先去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小和尚第二天诚恳地说自己“都认识了”,老禅师仍是微笑着说“一定有遗漏的”,让他再去理解认识。三天后,小和尚很有把握地说确实都认识了,并申请事做。老禅师微笑着耐心地说:还有一个人没有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疑惑再去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不知过了多少天,小和尚在水井里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便豁然顿悟。看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也应该顿悟吗?其实,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近也最疏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而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针对学生缺少“自我发现”意识和能力的现实,老师在指导作文时,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其所见事物真正成为自我眼中的事物。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都是带有很多限制的。大家所面对的往往是同一个题目,同一个话题。这就更需要老师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既进行不同话题的思维训练,又进行同样话题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开放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对于《滥竽充数》可以从南郭先生、众吹竽手、齐宣王、齐湣王、入宫介绍人、宫廷门卫、南郭先生父母妻子、城里百姓等方面思考。如此呈现出的思想,就会是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我感情和自我思想来过滤和折射现实社会生活,使作文显现出自我情感的温度和思想的烙印。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真正“发现”了“自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让“自我”直接、间接出现在文章之中,或隐藏其后,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的文章就属于独个的“自我”,是“我创之境”。
总体来看,一篇成功的文章应该是“发现自我”和“自我发现”的综合,甚至很难分开。但针对学生作文完全可以分开。就二者来说,“发现自我”在先,“自我发现”在后;“发现自我”容易,“自我发现”较难;“发现自我”是较低层次的能力,“自我发现”是高层次的能力。由第一个“自我”到第二个“自我”,其实就是一种写作能力的提高、升华,也是作文写作的真谛。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