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80年前小学课本如何传授的礼仪常识?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3 16:13
标题:
80年前小学课本如何传授的礼仪常识?
80年前小学课本如何传授的礼仪常识?
文章作者:
杨梅香
来源:
人民日报
2012-3-23
老蔡说,这两本书他没事总喜欢翻翻
几本80年前的课本,书页泛黄,有些纸张还被虫蛀了一个个洞,看起来破旧不堪。但南安厝边老蔡,视若珍宝,特别是其中两本国学教材。简单的课本篇目,字不多,却字字珠玑,配上简明的插画,恍若一首首优美的儿童田园诗。
“读一读,挺有味道。”老蔡书读得不多,但这两本国学书,易懂,还教人知书达理,他觉得不错,说如果让现在的小孩看一看,能学到不少东西。
收藏者老蔡来献宝:两本泛黄课本 教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49岁的老蔡,南安官桥人,是本报的“铁杆粉丝”。他喜欢收藏旧书和报纸,几乎每天都剪报,每个星期都到旧货市场逛一圈。在他家里,连环画、报纸、创刊号等,摆了一柜。
“啧啧啧,这两本,不错。”从书柜里,老蔡翻出两本旧旧的课本,小心翼翼放在桌上。这是两本民国时期的国学教材,一本是《新课程标准公民训练小册》,1933年世界书局印刷出版的小学生用书,标价6分钱;另一本是《国文教科书》,连封面都不见了。翻开书本,内页早已泛黄,有的纸张上还有虫蛀过的痕迹。繁体字印刷,有故事、有插画,“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做人的道理,很浅显”。老蔡说,民国时期的课本,他有十多本,这两本,是去年一个朋友送给他的,特别喜欢。闲着没事时,他会拿出来翻一翻,童年时父亲教他做人道理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资深语文老师吴素明很喜欢:如今教材多有虚浮 缺乏综合人文素养
说起民国时期的教材,泉州师院附小资深语文老师吴素明,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他说,他当语文老师20年了,在教学方面也有些自己的理解,对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非常喜欢,还推荐给孩子们看。他觉得,这些教材,虽字不多,但将生活、礼仪、百科知识等融合在一起,又用插图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对文字不害怕、不恐惧。从这些书中可以得到的,不仅是礼仪的成长,还是审美、思想、情感和基础知识的成长。
而现在的一些教科书,更多的是表面的生活化和虚浮的人文,用一些比较时尚的文章,虽然读起来也有些趣味,但缺乏综合的人文素养。就好比一根龙骨,如果只是骨头,便失去了味道,还应当有肉、有骨髓、有血。有些东西是不可分离的,民国时期的课本,就将这些都很巧妙地融合了起来。
泉州文化名人陈日升则认为,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可以理解,但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一些民国教材里头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国文教科书》中有道理,有插图,
浅显
易懂
书中部分内容摘录
我对别人不厌恶、不鄙视,我静听别人对我说的话,我不站在妨碍人家的地方,我在众人聚集的地方不叫嚣,我要感谢扶助我的人,我选择品行好的人做朋友
你每天可曾想过,做事有无错误?你每天可曾想过,对人有无错误?想到了立刻要悔悟,立刻要改正。你能够悔悟改过,方才能进步(东南网-海都闽南版 记者 杨梅香 谢向明 实习生 张凯航 文/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