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课堂教学细节“十不要”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3 16:28
标题: 课堂教学细节“十不要”
课堂教学细节“十不要”
刘湘玉
(2010.6)

教师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语文教师,站在讲堂上应该就是一部耐读的书。他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每个细小的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都会给学生一种很大的影响。可我们的课堂中时常存在着某些不雅的言行细节,影响了教学美感与效益。  

一、不要说无用的话:不紧张,不紧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会引发他人的情绪,而他人的情绪又会反过来再影响该人原先的情绪,造成情绪互动现象。这就是情感效应。
这里要说的是,凡大赛或公开课的执教老师,课前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是正常的,有些老师可能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课始,便无头无脑地告诫全班同学上课时“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这分明是自己紧张,人家学生们原本都很平静,可是一经老师这样提醒,紧张的情绪便传染给了学生们。老师这么一渲染,不仅学生,连会场听课的人也都会紧张起来。
二、不要说寒喧的话:小伙子们,姑娘们。
课堂是神圣的。我们称呼全体同学时一般称为“同学们”,称个体学生时,一般称全名,师生相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可以只呼名。《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孔子对学生的称谓,也很自然,称呼子路为“由”,称呼曾皙为“点”,称呼冉有为“求”,称呼公西华为“赤”。他称呼学生时,一般总是叫学生的“名”,不叫“姓”和“字”,这样称呼更体现出师生关系之和谐。
现在的公开课往往是借班上课,老师为了与陌生的学生套磁、拉近乎,常常说些寒喧的话,或大呼小叫着:孩子们!来显示自己的亲热。还有些人干脆戏噱地称学生们为:小伙子们,姑娘们。那就有点寒喧了,寒喧不等于幽默。
一次,在地级市的教学比赛课上,有位男教师撇着滑稽的娘娘腔:“请这位先生——”,“请那位小姐——”,会场听课教师都笑得前仰后合,而被指叫的学生也感到很难为情,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不要说混帐的话:左一个提示,右一个注意。
古人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非静无以进行。外动内静的课是一种表面繁荣;外静内动,动静结合的课是一种高境界。
可是,常见有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语言不够洗练,每布置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后,就在学生刚静下来思考时,就开始“左一个提醒,右一个注意”,一直在学生旁边不住地唠叨、罗嗦,婆婆妈妈的,让学生耳根不能清静,甚至无所适从。这样做等于“混帐”。
高超的教学设计,应有非凡的定力,给学生以大块大块的阅读、思考与写作的时间,只要布置学生活动,就要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静静思考的美感。
四、不要轻易说鼓动的话:咱们来鼓掌!
鼓掌是一种热烈的赞扬,它比语言更有力量。听课中我们常感动于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后,学生们自发的鼓掌,也感动于教师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轻轻地为他精彩表现而鼓着掌……这里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一切均是自然流露,那是一种真正的欣赏,师生都会被感染。
可是在许多公开课上,我们备课不充分,课堂没有从学的角度设计出调动学生的活动抓手,没有了解学情,上课时,看气氛不活跃就三番五次地强求学生:“咱们来鼓掌吧!”,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当生硬的牚声爆响起来,躁动也就弥漫了整个教室。但响动的厉害不等于课堂的真动,表面的热闹不等于真正的高效,苍白的掌声掩盖不了课堂的空虚。真正有智慧有水平的老师课堂上应该是拒绝鼓掌。因为他驾驭课堂不靠这些浮躁的东西。
五、不要说不公平的话:只推荐最好的学生来读。
有无充分的朗读有时成了判断是否好课的标准之一。一般认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课。公开课执教老师深谙此理,因此上课都比较注意朗读。我们上课时,总是喜欢推荐朗读水平最高的学生来读,久而久之,优者越优,差者更差。分析原因,不过就是急功近利,想让好学生成全自己的课,他只想让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却没有想到其他读得不好的学生更需要训练,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教育公平应从课堂教学的小环节开始。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先生的示范课,他叫学生起来推荐,当该生推出谁读的时候,程老师却出其不意地问该生为何推他而不推自己?学生自然说他读的最好。程老师说,正因你读的不好才更需要锻炼,于是在他循循善诱的指导下,该生朗读水平一步步提高。这是真正的功夫。
六、不要说重复的话:听到了吗?是不是这样?
我们常常这样:上课喜欢说重复的话;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或重复一个口头禅:是不是?是不是这样?或是重复一个无意义的口头词:恩、啊。一节课下来,“哼哈啦吗”一萝筐,让人听来生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听过山东名师朱则光老师课的人都说是一种享受,过后久不能忘怀的是他略带沙哑富有磁性浑厚的声音,他吐字铿锵圆润,不用说是读书,即使是很平常的话语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音乐一般。他是如何练就的呢?原来他天天带着录音笔,上下班的路上坚持听自己的课,回到家立刻坐下来打磨。反思,让他的课堂语言趋向完美。
七、不要说极端的话:进了哪家的庙,就念哪家的经!

曾经到一个学校听课,课中,老师刚讲析了一个问题,想不到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固执地说: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原来的老师不是这样讲的!没想到,那位老师却说出了这样雷人的话:毛病!进了哪家的庙,就念哪家的经!!!然后接着讲课,此情此景,不用说是那位学生的难堪,即使在教室里听课的人都感到脸红没面子。
这是前些年的事了,现在课改都有些年了,新课程的理念都已经深入人心了,现在,再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吧。
八、不要说限制的话:给你一分钟。
谁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一定说是学生。可是一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我们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我的课堂我作主!”。且不说备课设计不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持续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而是用碎问碎答来牵着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又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时我们喜欢说:给你一分钟,快想!给你二分钟,快速抢答。让学生紧张的不行,这样的课堂好像还是“计划经济”,时间是教师的,我给你一分钟,我给你二分钟,哪管你是否想透了没有,活动充分了没有。课堂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可以提示,以便提高学习效率,但也要因学面定。
九、不要面对黑板说自言自语的话。
我们老师,我们习惯一边把身体正对黑板,把屁股朝向学生,并且一边板书一边对着黑板念念有词,自说自话,很不雅观。先不说教学效果如何,只这一点做法就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过去,各行各业只要从门里经过训练出来的人才,都叫“科班”出身。我们老师也都是从正式师范门里走出来的。即使一些非科班出身的老师也是经过过关斩将考入教育门的。我们应该知道,教师讲课的仪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这一项技术活,是很有讲究的。除了字的俊秀工整外,板书时站立的姿式也应该是侧面的。就像戏台上的演员一样,最忌讳屁股对着观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也是一种教养。
十、不要用手指着学生说话。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首先应该是看有无民主的氛围,无论哪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都感到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但有时我们的一个习惯性小动作也会影响了课堂上的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
曾见一老师上课时,总习惯用一个手指或用教鞭指着学生说话,虽不属于体罚,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你的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多长时间,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细节决定成败,高境界的课堂教学往往从推敲的细节开始。《随园诗话》中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诗如此,课亦如此。语文课堂不仅要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经历一个先巧后朴、精细雕琢的过程,而教师自身也需要经历一个自觉打磨的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
作者通讯地址:262700
山东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