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为什么难以变成安静的国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3 19:38
标题: 中国为什么难以变成安静的国家?
中国为什么难以变成安静的国家?许锡良

我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一篇小文章来尝试着回答过。这篇小文章叫《中国人说话的声音为什么特别大?》,我在这篇小文里是从美国杜威《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得到启示的。因为杜威说,如果一个民族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分析与讲理的习惯,那么,一切的行为及权威只能靠大声来保证,而且需要大声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你在这样的群体中生存,只能靠声音洪亮,并且气势汹汹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仍然显示的是人的原始野性的一面。也就是进入现代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智慧的程度远远不够才会有的结果。比如,非洲草原上,各种动物在争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嗓门提高,表现出极大的吼叫声,以便壮威,吓退对方。一个民族如果嗓门总是太大,而且嘈杂不安,是否仍然也有这种动物的原始根本特征在这里呢?这一切我只能作一种逻辑上的猜测,真正的结论要等到人类学家去实地考察,并且作实验才可能会得到比较科学可靠的结论。不过,我的这种猜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要不然杜威就不会想到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缺乏就会表现出靠大声来壮胆取胜。想起著名学者黎鸣先生专门研究过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的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逻辑严重缺乏,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习惯非常不足,以此来验证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中国人喜欢热闹,害怕寂寞,因此,才有过年过节,鞭炮齐鸣,焰火四射的现象。连喝个酒也要把猜拳的喝令声弄得震耳欲聋,仿佛不这样,生活就没有意义似的。



我这次去日本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安宁的民族。所以,我特别有感触,提出中国要先变成一个安静的国家,安静才会理性,安静才会想出好办法、好对策,安静才能蓄积力量,涵养智慧,变通改革,开出新路。但是,外表的安静一定是有内心的灵魂的安宁与之相配才会有的。内心里躁动不安,也肯定容易在外表上表现出来,而内心灵魂的安宁才是一个社会变成安静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灵魂的安宁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这种安宁是来自真诚的宗教信仰。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佛教或者伊斯兰教,只要是真诚的信仰,无论你有多么劳累,无论你有多么高贵或者多么卑贱,多么富贵或者多么贫穷,只要你走进一个十分安宁的教堂或者佛教寺庙或者清真寺,你立即就会变得安宁、敬畏与超脱。你就容易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一切事情。而中国文化恰恰是一个缺乏真诚信仰的文化。从孔老夫子开始,他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敬畏的三样东西中,有一样是与宗教有一点关系的,这就是“天命”,其他的两项,一是大人,另一是圣人之言,说来都完全是世俗权力的东西。大人是掌握了世俗生杀大权的人,圣人是掌握了精神话语霸权的人。但是,就是这个本应该有一点宗教色彩的“天命”,后来也被皇帝所剥夺了。这就是后来皇帝圣旨里开头所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及我们口口声声所自豪的“天人合一”,皇帝就是天子,代表天意。一下又完全世俗化了。但是皇帝的宝座又是怎样来的?刘邦及朱元璋是最杰出的代表。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成气候的“潜皇帝”。让这些市井无赖来代表天意说话,岂能令人信服与安宁?所以,由此可见,中国缺乏真诚的信仰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是一个几千年来的文化。当然假道统也是有过的,但是,只要看看鲁迅先生所写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所说到的事,就不难理解,中国其实是不要指望以儒教作为宗教,以期取得宗教的效应的。



缺乏真诚宗教信仰的民族,不但容易把成功建立在与自己的同胞相比上,而且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不择手段,心态也非常容易浮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容易有一种心态,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或者没有希望得到的,就宁愿毁灭它。比如,项羽之烧阿房宫,再比如慈禧太后,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选择宁愿送给西洋人,也不给自己的奴才(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四川的张献忠这个杀人魔王,在得知李自成进京荣登皇帝宝座,自己不再可能做皇帝之后,就在四川大开杀戒,不纳粮的要杀,纳粮的也要杀,不投降的自然要杀,但投降的也要杀。不但把四川人杀得几乎灭种,而且把几千年来中国的奴隶规则撕得粉碎。再比如,现代的某政治人物为了捍卫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地位,不惜死上数千万人,也要发动“文革”,他们这些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其实已经意识到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将来必定是要被后人诟骂甚至鞭尸的。如果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会想着做这样的事情会有上帝照看着,而且会无法进入天堂。即使死去,灵魂也不会得到安宁,因此,他们做这伤天害理的事情的时候,会有收敛,至少不会疯狂到:“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身后之事谁管得”。这样可怕的思想与行为一直在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任何领域,做事都是不留后路的。比如做学问的人,按说最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文字与思想能否流传下去,所以,抄袭与做假这是最忌讳的。因为,后人如果一研究你的文字就会知道你当初做得多么不光彩。但是,对于一个缺乏信仰的学者来说,这算什么呢?只要现在能否弄个十几万,或者弄个教授、会长、院士之类的头衔戴戴,哪管得了身后事?后人耻笑去吧,我在有生之年已经享受了我本来就不应该享受的,这就够了。所以,一个民族的学术浮躁因此而起。



从一个国家的安静,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上,我们其实可以读出它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不要以为让一个浮躁的、嘈杂的国家变得安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变得安静,我以为,这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那时就说明中国人已经有了强大而充实的内心世界。对比日本,我们常常感觉的首先是日本人的经济远远比我们发达,科技远远比我们先进,甚至认为武器也可能会比我们厉害。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心灵也是比我们安宁的。也许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要远比那些外在的东西更为珍贵。中国与日本的差别,不是单个指标所能够说明的。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在起作用。这种综合性的东西,是一个整体,而且时时处处在以一种整体的力量出现。这种力量的教育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它使你花很少的个人力气就可以获得非常惊人的效果。比如认真工作的习惯与遵守公共规则与法律的意识,在日本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只要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自然容易获得这样的品质。有时这样的品质,人家一个清洁工或者汽车司机就会自然拥有的,而我们的一个大学教授与之相比还有遥远的差距。比如敬业精神,比如那种平等意识,再比如那样心中有他人的潜意识。我作点自我反省,我与那个为我们开了一个星期旅游车的司机及宾馆里的清洁工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的。而我自己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算是做得还可以的。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取决于其国民的文明程度的。一个国家的安静,也是取决于其国民的安宁程度的。我们嘈杂的噪音,许多时候来自精神的空虚与内心的烦躁。因为我们害怕安静,这样更会暴露我们精神上的虚空。也会暴露出我们思维能力上的欠缺。同时,安静还会更强烈地迫使我们去面对一个十分残酷的现实。这时,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习惯了几千年来的吃人文化及瞒与骗的生存方式。如果再加上嘈杂的噪音及浮躁的风气,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些因素联系起作出一个判断:这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缺陷,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常想,我们一谈到日本,谈到他们的先进与发达,我们就会想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会想到先向日本学习,然后发达了再来报仇。我想其实这仍然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思维。我不是把别的国家想像得太好,但是,我以为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国与国的关系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要首先想到平等相待。即使富强了,发达了,也仍然要想到平等相待。当然要想得到别人的平等相待,首先要有相当的实力。学习的对象要选择最优秀的,但是,与人相处却要有安静、平等的心态。至少,我在日本体会到就是这样的。现在日本人自然不会也无需要向中国人学习,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旅游者,感受到日本人却没有因为日本比中国人富裕与发达而表露出歧视的态度,相反他们对任何人都是十分礼貌、热情与周到的。这样的一个民族反而是令人感觉可敬可畏的。

一个人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外表是宁静的、坦然而自信的,外在的嘈杂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没有内心和谐与宁静,就不可能会有外面世界的和谐与宁静。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并不需要靠嘈杂的声音向外界虚张声势,以显示自己的存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