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幼儿家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尊重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7 19:17
标题: 幼儿家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尊重孩子
幼儿家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尊重孩子

 
作者:何 楠   



     一提到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教育可以随意点、马虎点。其实,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认为,越是孩子小,越是起始教育,越要谨慎、细致。因为这时孩子的心灵就犹如一张白纸,大人如何落笔着墨,都会留下永远的痕迹——良好的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益;反过来,缺乏科学常识、不懂教育规律、没有家教技巧,对孩子的随意奖励、惩戒,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愿您看罢本期的一组个案,能从中得到警示。
[个案一]为什么奖励也会失灵
病例:5岁的俞璐璐,人不大,却很有经济头脑。爸爸妈妈要她帮忙递双拖鞋、拿条毛巾,或者抽一张餐巾纸,她居然理直气壮地问:“我给您帮这个忙,有什么奖励吗?”更有甚者,每天早晨,爸爸妈妈叫她赶快起来上幼儿园,免得迟到,可她却故意装着没事似的;越是爸爸妈妈催得紧,她越是磨蹭得厉害,借机“敲爸爸**的竹杠”:“您叫我快点,有什么好处给我吗?”不得已,爸爸妈妈也只能“就范”:“晚上带你去吃肯德基。”对此,璐璐爸妈十分犯愁:“这么大点的孩子,凡事要讲条件、拿报酬,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其实,俞璐璐如此“精明”,也是从小爸爸妈妈“奖励式教育”的结果。记得璐璐2岁时——正处于儿童的第一个反叛期,倔强的她好像为了表示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似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对着干。面对璐璐的一次次“叛逆”,爸爸妈妈头痛不已。为了让她顺从大人的意愿,俞家父母便跟女儿采取“智斗”,他们的对策就是物质刺激、金钱奖励,无论是要女儿做事情,还是让女儿发扬成绩、改正缺点,首先都得慷慨许诺:“宝宝乖,不要哭,只要听话,妈妈就拿冷饮给你。”“宝宝听话,快快睡觉,爸爸明天带你去买玩具。”“乖女儿,今天的小手很干净,明天还这样讲究卫生,妈妈就给你买花裙子。”……璐璐上中班不久,被评为“故事大王”,爸爸毫不犹豫地给了她一张百元大钞,并承诺:“下次再获得什么荣誉,奖金加一倍。”
面对这百般诱惑,小璐璐当然会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爸爸妈妈也从不食言。然而,爸爸妈妈赢了一时,不料却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今,不管爸爸妈妈叫璐璐干什么,凡是他们没有承诺,幼稚的璐璐要么不干,要么主动提出条件,而且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斤斤计较,甚至讨价还价:“要不答应,我就不吃饭。”“要我自己洗脸,你给我买巧克力,或者你给我买果冻……”
在俞家,奖励完全变了味,甚至成了璐璐“要挟”爸爸**的筹码。璐璐一天天长大,这种小打小闹的奖励,她越来越无兴趣,答应得越来越不爽快。为了调动璐璐的积极性,爸爸妈妈只好提高“奖品”级别。尽管这样,她常常还是无动于衷。
“给璐璐奖励,本意是对她正确行为表示的赞许。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鼓励方式、教育方式,没想到,宝宝却拿它当报酬,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不管我们承诺什么条件,她不高兴,根本就不搭理。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璐璐的爸爸困惑地问。
诊断:因为俞家父母每次都用奖励作为要求女儿做事的条件,这就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回报和奖励的。久而久之,这种奖励便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所以,一旦没有奖品,孩子就觉得不正常,就会主动索要。要根治孩子的这个毛病,关键是要让奖励恢复它本来的意义。也就是说,奖励要名副其实,能够起到奖励的作用。换句话说,应该奖励的、值得奖励的时候就一定奖励;不应该奖励的、不值得奖励的绝对不奖励。比如,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了某种成绩,或是在某一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家长给予适当的奖励,更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但奖励用滥了,就会失去它的作用,所以实施奖励时要讲究时机。如果不管事情大小,不管难易程度,不管性质怎样,只要你做了,就统统奖励;或者是孩子做了他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家长也例行公事给以奖励。奖励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
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金钱、物质。来自家长的奖励要更侧重于精神方面,比如,家长的欣喜、赞扬、拥抱、亲吻,都是对孩子特别是低幼儿童的一种奖励,用这种方式,同样是对孩子行为、能力、成绩、进步的一种肯定和褒奖,当然也能收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要奖励,必须掌握好奖励的标准和次数。奖励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可过高,如果孩子经过艰苦努力依然达不到,就会挫伤他的进取心;当然也不可太低,孩子不经过努力就可得到奖励,就会失去奖励的意义和作用。奖励也不可频繁。随着孩子的成长,奖励标准要不断提高,次数要不断减少。
就俞家的情况来看,奖励的随意性太强,奖励的次数太多、标准太低、范围太宽。这样不但达不到奖励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处方:打破奖励的规律,减少奖励的次数,提高奖励的规格,明确奖励的意义,奖品非物质化。
[个案二]一场冤案使宝宝成了“逆子”
病例:我儿子晓斌小时候,一位有经验的家长告诉我:“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起始’,比如,在孩子第一次犯下某种错误时,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告诉他(她)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决不能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如果孩子不久再犯同样的错误,那就不要客气。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条经验,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在儿子身上制造了“冤案”!
那时儿子刚刚6岁,有一天,他在一些大孩子的撺掇下,拿走了外公的50块钱,买来玩具和一些小食品,与一帮小朋友们尽情地分享了。事情查明后,我很生气,但是面对他惊慌失措的表情和汹涌澎湃的泪眼,我没有打他,只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背着别人的面,拿人家的钱物是偷窃行为,也是不道德的……面对我的开导、劝说,儿子一个劲儿地点头,并保证:今后再也不乱拿人家的东西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爸爸告诉我:“晓斌今天又拿走了我20元钱。”我一听,火“腾”地就上来了,上次的事距今不到两个星期,他还向我做过保证,没想到他竟然一错再错。我正准备找儿子算账,他却大声地辩解道:“不是我拿的!就不是我拿的!”我严厉地反问道:“不是你拿的,难道是外公冤枉你?!”见我两眼凶光,儿子像一只受惊的小猫,浑身瑟瑟发抖,两颊犹如大河奔流。
儿子边哭边说:“就是,就是外公冤枉我。我根本就没见他的钱,硬赖是我拿的!”
听见晓斌的辩解,我爸爸也生气了:“这孩子,怎么承认的事儿还要反口啊?!”原来,在我回家之前,我爸爸已把这事告诉了我先生,脾气急躁的他当场给了儿子一巴掌,并明确地说:“如果不承认,继续打!”儿子只好立即承认钱是自己拿的。
“既然刚才都承认了,为什么现在又说没拿?这样不诚实的孩子真是欠揍!”我一边数落,一边举起巴掌,在他的小屁股上留下了一片紫红的手印。
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连晚饭都没吃。直到在哭泣中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我爸爸告诉晓斌:“外公的钱昨天还给了邻居李爷爷,我忘了,以为是你拿的。对不起,是外公错怪你了。”听了外公的解释,小家伙突然来劲了,大有得理不饶人的架势,高声嚷道:“我说是外公冤枉我,你们还不相信,把我屁股打得现在还疼。外公说假话,也要挨揍……”
我爸爸连连点头:“是,外公要挨揍,外公要挨揍……”
见儿子没长没幼,我又狠狠瞪了他一眼。从那以后,他好像怀恨在心。半年多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无论我叫他干什么,他总是爱理不理,如果多叫两遍,他不但不干,反而冲着我大喊大叫。
诊断:这件事本身就是妈妈做错了。我认为,即使那20元钱是孩子拿的,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必要把孩子大打一顿。试想,大人还会重复犯错误,何况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能一两次教育就奏效呢?再者,事情弄清之后,妈妈并没主动向儿子认错,这可能是晓斌“恨”**的主要原因。被人冤枉、误解是件痛苦的事,尤其是被自己的亲人冤枉、误解,更是痛苦!他当时毕竟还是个6岁的孩子!
处方:拿出姿态,向儿子说声“对不起!”以后遇事,应多跟孩子讲道理。
[个案三]孩子为什么听课质量差
病例:呈呈自幼就活泼好动,所以上幼儿园不久,爸爸妈妈就让他到少儿腰鼓队学打腰鼓,半年下来,小家伙就打得像模像样了;后来又让他学了象棋,进步也很快,大家都说这孩子聪明。呈呈该上幼儿园大班时,爸爸妈妈都接任了学校毕业班的主要课程,因为没时间接送,所以让呈呈“跳过”大班,直接到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上了一年级。
别看呈呈腰鼓、象棋学得挺棒,可上学却不同了,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理解不了老师在课堂讲的内容,常常是听而不闻;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或其他事情……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
爸爸妈妈十分着急,为此采取了各种办法:启发开导、批评教育、严格管理,都无济于事;再检测智商,也完全正常;又带他看心理医生、做感觉统合训练,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情况并无好转。于是,有人给呈呈贴上了“注意力缺损”、“多动症”的标签,接着便按这种情况去进行调整训练和治疗,几个月过去,呈呈“依然故我”。搞得孩子自信心严重受损,连腰鼓、象棋都不想练了。爸爸妈妈也不知如何是好!
诊断:根据呈呈的情况看,并非真正的“注意力缺损”,而是缺少听讲能力或称听知觉能力,也叫听知觉落后。众所周知,人主要是通过“视—动”和“听—说”两条途径来获取外界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而“听—说”通道是否畅通或者说听知觉的好坏是孩子有效听课的基础。专业地说,听知觉落后主要表现为:
1、听觉辨别力落后。听觉辨别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儿童听觉分辨力低下,就会对相差不大的语言或语音产生混淆,导致语言接收出现错误。例如,发音不准,却找不出生理原因;对声音反应迟钝,听不清一般环境中的声音等。
2、听觉记忆力落后。听觉记忆力是指保持并能复述所听到信息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儿童学习的效果。听觉记忆力差的孩子听觉记忆广度小,记不全较长的信息;不能复述以前听到的信息,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由于忘得快,不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因此,理解水平低,学习成绩差。
3、听觉理解力落后。听觉理解力是辨识声音、理解语言的能力。听觉理解力差的儿童往往听不懂词意、句义,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等。
4、听觉编序力落后。听觉编序力是将过去听觉获得的资料按序详细回忆、编排及将听觉信息加以组织的能力。它对儿童将学的知识有系统、有组织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听觉序力低下表现为:说话缺少逻辑,语无伦次。
5、听说结合力落后。听说结合力是指听懂别人说话并做出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语言反应的能力。听说结合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涉及到儿童对词汇的联系、推理及判断等多种能力。因此,听说结合力差的儿童往往会缺少基本的口述技能,经常是话到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达;词汇贫乏,常用动作、手势来替代说话,人际沟通困难。
处方:耐心坚持对这些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