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评课一例]-评程少堂《荷花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 06:10
标题: [评课一例]-评程少堂《荷花淀》
母红梅:理性为壤,诗性为天——评程少堂《荷花淀》

  理性为壤,诗性为天                                                                                                          
(2010-08-03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134550100k3cn.html

程老师这堂课影响十分巨大,甚至因此形成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派”,语文味一词也正是程老师首先提出。 对于程老师这堂课我不想有太多的溢美之词,我只是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诉求来说。这堂课无疑是深刻的,而且充满了文化味,至于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语文课为什么要上出必要的文化味等问题,我在本栏目的另一篇文章中写到过,不再赘述。
这堂课的似乎是以“理性为壤”,又似乎是以“诗性为天”的。从宏观看,它的环节清晰、简单,易于操作;从微观上看,它又时时处处渗透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甚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样的一堂语文课,正是我的诉求,更是中学语文界的诉求。
突然想到每每困扰着老师们的难度问题,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讲得太深了不好。但是,殊不知,学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笨,当然了,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聪明。我觉得上课的难度应该是灵活的,就如同程老师的这堂课,他引入的哲学观念虽然抽象,但是几乎为大家熟识的话语,不会太陌生,这就为课堂的积极生成创造了条件。同理,我们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时候,也必须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始知识积累和认知心理,这就又回到了新课标要求的原点了,也就是要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再谈一点自己对语文课堂境界的认识。语文课有四重境界:小说的境界、戏剧的境界、散文的境界、诗歌的境界。我想说说一下自己对于诗意的理解:语言是课堂的华袍,而情感则是课堂的生命,所以说一堂好课又往往充满诗的哲思。教师对语言的感受,对文字的驾驭,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好坏。因此 ,无怪乎王崧舟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拥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空阔的课堂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知道这些以后再来重温方媛的《错误》、谭洁的《蒹葭》以及我的《老王》和那节十分成功的班会课,我又获得了更多的启迪。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理性与诗性兼备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