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期刊的文化属性及其表现形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 08:34
标题: 教育期刊的文化属性及其表现形式
教育期刊的文化属性及其表现形式

   ○王自立              作者简介:王自立,男,江西教育期刊社原社长,编审   (江西南昌   330046)   


     凡是对期刊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期刊是在社会经济进入现代文明阶段以后才出现的,它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15年创办于海外(马六甲)最早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其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文化。第一份在国内创办的中文期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刊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它的出现为此后西学东渐起到了文化先导作用。     

     中国最早的教育期刊是1901年由罗振玉发起、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王国维是一位学贯中西,在史学、文学和教育上具有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的学者,他利用《教育世界》译介西方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发表论文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体、智、德、美四育的教育主张,为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白,中国期刊史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期刊(包括教育期刊)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作为精神的物化产品就承载着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因此,对期刊所固有的文化属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对这种文化属性的表现形式进行必要的探究是期刊编者和作者共同的任务。 本文仅就教育期刊文化属性的主要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发表一二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期刊文化属性的先进性   


      教育期刊的先进性是其文化属性的根本特征,这是因为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自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生活经验和职业技能,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育成果的显现往往具有滞后性,它是在为明天培养人才,所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着眼今天,放眼未来,除了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品质和职业习惯之外,更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教育期刊要引领师生走向明天的成功,创造未来的辉煌,就必须让先进的教育文化成为自己刊物的一面旗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兴教办学宣传可供学习借鉴的典范和思路,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教育期刊要体现传播文化的先进性,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唱响和谐、公平教育的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和谐、公平、公正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只有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的出现,才能促进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因此,围绕上述目标,教育期刊理所应当把构建和谐、公平教育当作自己关注的重点,并成为栏目设计、选题计划中的首要内容。具体来说,要积极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积极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注意教育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大局,又要注意教育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在和谐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均衡发展中求得教育速度、规模、质量、结构的和谐。教育期刊要关注城乡教育、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各类教育的和谐发展,而其中加强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建设,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应当被期刊所着力宣传。加强落后地区教育和改造薄弱学校的工作既要靠经费投入的增长,更要靠制度和文化建设使其真正具有发展的后劲,因此这也为教育期刊开拓了广阔的选题空间,其间有很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值得教育期刊的编辑、记者去寻觅、去探究、去挖掘,从而提炼出有针对性的言论和通讯给读者以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   


       第二,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目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方法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集中起来仍然是在人才观和质量观上存有误区,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障碍。比如社会舆论对“高考”的过度热炒,对人才“高消费”的盲目追捧,家长和学生认为考上大学(甚至要求考上名牌大学、走俏专业)才是人才,学校由于教育思想不端正和难以抗拒的外来压力,违背教育规律,以加班加点、过重课业负担作为追求学生考试高分的“法宝”。应当看到,近年来由于中央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已通过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一些政策规定的出台得到了一定遏制,但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领风气之先的教育期刊自然应当成为坚持大力宣扬正确人才观、质量观的舆论阵地。我们要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生动形象地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人才,人才的成功要通过学校的培养、社会的造就和自身的历练,只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人才可能找到生存、发展的适当位置。我们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向读者揭示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内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质量的根本指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质量的根本目的,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是质量的根本要求。我们也要看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是造成教育思想和行为上一些偏差的直接原因,教育期刊有责任对此进行调研思考,将解决这类问题的成功经验予以推广,以便多方联动,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新的机制,使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健康运行。   

       第三,践行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教育行政部门和出版部门主管、主办的教育期刊,一般都有面向教师、面向学生的两种期刊,因此刊物如何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服务就成了编辑工作的重要课题。 教师刊物要真正做到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使教师刊物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因此要关注师德建设、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新课程师资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农村山区教师队伍的补充和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要宣传一批优秀教师典型,这些教师既是崇高理想的实践者,又是平常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有事业,有追求,也有家庭的负担、生活的烦恼,他们把负担变成了动力,把烦恼化作了快乐,这样的教师才可敬可亲可信可学。多年来,具有丰富、真实内心世界以及鲜明个性的教师形象太少了,这是教师刊物应当努力改变的一种状况。此外,教师刊物有责任有义务对教师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以及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作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把所思所想和要求倾吐出来,从而加以引导,使为人师者心平气顺,克服职业倦怠,更好地去面对和从事自己的职业。这方面更是一个渗透人文关怀的新课题,值得教师刊物把它承担起来。 面向学生的刊物对已经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的中小学校学生来说不是加压,而应当大力减压。应当承认,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已经作了一些改革,但是,多数学生刊物还没有摆脱两个难题的困扰。  

           其一,说教多于疏导。一些刊物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问题,大多采取一种办法: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撰写文章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总是忘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样一条十分重要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进行解答呢?   


      其二,既不好玩,更无想象。一些学生刊物片面理解刊物的教化功能,专注于对学生灌输课外知识,认为教育刊物“传道”是首要任务,而这种“传道”又仅仅是传“知识”之“道”,却对中小学生好动好玩以及好幻想、好畅想的天性缺乏真切了解。我们应当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吸引众多中国青少年读者以及很多孩子青睐外国动漫作品的现象中得到启示,我们的学生刊物要花大力气编得让学生觉得好看、好玩、好开心,青少年的许多优秀品质正是发端和养育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之中。学生刊物的教化功能往往是在充满情趣又让读者身心参与的阅读活动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学生刊物的编辑应当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加大策划力度去编辑出版学生自发喜欢的刊物,让学生自觉接受优质期刊文化的熏陶。     

          二、教育期刊文化属性的专业性     

        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是因为教书育人的工作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走向,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教师工作也是专业性要求极强的一项职业,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举办师范院校以及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原因所在。 教育期刊文化属性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已经形成的教育原则、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客观规律,进行理解、把握并加以传播弘扬。为此,教育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外诸多教育思想、教育流派通过学术讲坛和各种媒体,纷纷涌进国内。这对于我们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结合国情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实验是极为有益的。 我们在肯定这种做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经过几千年实践、沉淀而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是经过一再验证的中肯论断。比如,我们讲教育公平和正确对待每个学生时,就不要忘记了“有教无类”;我们讲端正教和学的态度时,就不要忘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讲快乐教育时,就不要忘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时,就不要忘记了“教亦多术”;我们讲师表作用时,就不要忘记了“道不远人”;我们讲启法式教育时,就不要忘记了“不悱不启”,等等。这些至今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述和实践,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将其发扬光大。从自己民族精神宝库中汲取营养,应当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的认同性。教育期刊决不应当数典忘祖,而应当在分析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育改革时,十分注重施教者、改革者在传统教育文化方面的底蕴,如果具备这种底蕴又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这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就会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在中国的教育园地上才会扎下根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学校教育都是按照统一的教育思想、教育标准、教学计划来进行,而教育者、受教育者则是具有不同家庭状况、文化背景、道德修养的个人,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里,魅力也在这里。 过去,教育期刊对学生的差异性有过足够的关心,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当然,我们还应当更深入地了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特点,进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发现教育对象的各种变化往往是为教者始料不及的,原先考虑较多的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又出现了留守孩以及“白领”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教育期刊提出了新的选题。 另一方面,与对学生情况的研究相比,教育期刊对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状况的研究还不够深透。比如,大家都说,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但是怎么爱,则显得方法单一。“爱”既可以有“宽爱”,也应当有“严爱”,既可以苦口婆心,也可以当头棒喝,教师应当成为宽严结合的“兼爱者”。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以及不少教育期刊约请万玮撰写的稿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因为它体现了教育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若要甜,放点盐”,教育期刊理当对此作出更深入更科学的反映。 第三,拔尖人才与优秀团队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对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各种教育期刊历来关注优秀教师的物色和宣传,这些拔尖人才的出现和推广,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今后仍然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构建和谐教育的时候,必须考虑扩充、增加优质教育资源,那就不应该允许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长期存在下去,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应当成为当前着重解决的问题,否则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毋庸讳言,教育期刊要表彰一个人容易,表彰一个团队艰难,其直接原因是对一个团队的了解比对一个人的了解要繁杂得多,琐碎得多;其深层原因是一个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要靠校园文化的滋养,而对这种校园文化精神的理解把握,也是对编辑思想和业务水平一种更高程度的检验。教育期刊的编辑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去谋划教师团队建设的选题,促进校园建设具有更高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促进和谐教育具有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教育期刊文化属性的地域性      


      一个地区的教育状况受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必然显现地域性的特点。作为地方教育期刊,只有立足本土文化、开掘本土文化的资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期刊办得有特色、有亮点。      


      首先,教育期刊对本地区的教育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善于“长善救失”、扬长“补”短,既要把本地区特有的教育强项、教育优势充分地、深入地展现出来;又要把其他地区的教育强项、教育优势全方位地、及时地介绍进来。有了这种比较,就有了鉴别,就会使期刊读者登高望远,不断变革和奋进。 其次,教育期刊要对本地区域性推进教育改革的经验积极予以推介。同一区域经济文化状况相同,便于进行统一目标、统一步骤的教育改革,也便于对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检测,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年,汩罗素质教育经验在全国推广,就得益于教育期刊卓有成效的工作。 再次,教育期刊要尽力发现本地特色文化对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其成为丰富本地教育文化的源头活水。江西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倡导“古色、红色、绿色”文化(古色,即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统;红色,即革命摇篮的宝贵精神财富;绿色,即既要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环境保护的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大大激活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于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概括、宣传,就大大丰富了教育文化历史和现实的内涵,有助于教育更好、更自觉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期刊的文化属性择其要者作了如上的阐述。教育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何使得这些属性得以较为完美地体现,则应当力求做到刊物定位的准确,内容的丰富和连续,编排的精美。 所谓定位准确,指的是刊物读者对象的定位准确,它的准确将决定刊物内容定位的准确。就当前教育期刊读者定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刊物一般都注意按年段分版,读者对象较为明晰。但是,大多数面向教师的刊物(教学辅导类刊物除外)读者对象则既没有按照教育种类,也没有按照教师教学的科类来区分,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各年级各种学科教师共读一本期刊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时尚无解决的良策。这就要求这类教育期刊要找准教师普遍关注、喜好的问题,以“共性”引起“共鸣”,满足主体读者(比如说是乡村教师)的阅读需求,尽可能实现对主体读者的文化引导作用。 所谓内容丰富和连续,是对教育刊物编辑工作的具体要求。   

         期刊,又称杂志,内容要杂,要广博,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当年《教育世界》的内容就有教育言论、教育章程、调查报告、学术史、外国教育家的传略和论著以及教育小说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王国维就深谙期刊之道,他主办的《教育世界》不仅在内容安排上以丰赡取胜,而且首倡并实现教育与文学的结合,使整个刊物灵动、活泼,具有可读性。文学反对模仿,摈弃重蹈覆辙,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文学追求梦想和美丽,因此借用文学的手法表现教育生活既能更生动地反映本来就色彩斑斓的教育生活,又能顺应师生读者的审美需求。王国维的办刊实践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内容的连续,这是教育专业类刊物的自身要求。教育过程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直至终身教育,这是一个连续过程,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因此教育期刊必须注意适应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在栏目和选题的策划上尤其要注意专题化、系列化,使期刊内容、表现形式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统一起来。

         所谓编排的精美,指的是一本期刊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以及题图、插图如何做到美观、大方、得体。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方面教育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相比,虽有改进但仍然是不少教育期刊的弱项,尤其是面向教师的刊物更嫌单调、平板,缺少变化,缺少色彩。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明白,教师同样爱美,既爱绚烂之美,也爱淡雅之美,如果我们的编排能做到时尚又不失为人师表的风范,多姿多彩又不失高贵典雅,就会更多地赢得市场,赢得读者。 除上述内容之外,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以下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师生是围绕一个教育目的聚集起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向来就有集体学习和运用教育期刊的习惯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期刊的教育功能,我们应当对师生读刊用刊的积极性加以必要的引导,可以根据编读互动,师生互动,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原则设计并组织各种类型的读刊用刊活动,在读刊用刊的过程中师生既可以去品味、享受教育期刊文化带来的认知之乐、进步之乐,又可以与编者一道去共同创造在先进性、专业性、地域性方面更富特色和内涵的教育期刊文化。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