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Pad说“不” ——日本基层教育部门谨慎对待教育电子化 北京一所知名小学尝试使用iPad上课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电子和数字技术领先世界的国家。日本的教育电子化目前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日本的中小学生在上课时人手一个iPad吗?本报驻日记者为你全面解惑——日本的教育电子化风潮 作为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日本IT业界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教育的电子化。2010年,日本的手机运营巨头软银公司社长与微软日本公司社长等人联合发起成立了“数字教科书协会”,目标是建立让日本所有中小学生都拥有数字教科书的环境,着重开展试点以及普及推广等活动。同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恳谈会”,专门研究如何把应用了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电子教科书引入学校课堂;日本总务省则开始实施一个名为“未来学校推进事业”的项目,在日本全国选择了10个示范小学,为它们配备了平板电脑、无线网络和电子黑板等电子和数字产品,然后让学校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进行教学并分析其效果。 于是,就在iPad诞生的2010年,日本也开始兴起新一轮的教育电子化潮流。以一些通信、软件、电脑企业为首,加上部分大学教授和出版商,各种推广电子黑板、数字教科书的协会相继成立。日本政府各部门也开始重视在课堂上推广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 在日本,电子教育推进派有很多悦耳的理由,例如拓宽视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减轻书包的重量等等。日本“数字教科书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在演讲时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150年前的医生如果来到现在的医院肯定会对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的变化感到惊讶;我们的办公室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如今的教室却和100年前没有太大的差别,依然是课桌、黑板、教科书以及笔记本。过去,学校里拥有钢琴和显微镜等让孩子们感到兴奋的教具,这些东西一般只有在学校中才有机会接触。但现在,拥有iPad等最先进数字产品的却是自己的家而不再是学校。 日本文科省“教育信息化恳谈会”在去年提交的报告中强调了推进教育电子化的必要性。报告称,21世纪的知识社会需要人们具备基于广泛的知识和灵活的思考而创造新知识或价值的能力。为了培养儿童使用信息的能力,有必要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创造针对每位儿童的能力和特性的“个别学习”以及儿童们之间互教互学的“协动学习”。报告称为了培养21世纪的青少年,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升级,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有助实现这一升级。报告指出,现在的儿童从小就在经常接触信息终端的环境中长大,这些数字时代的儿童对电子和数字技术的适应程度超乎想象。必须从这样的实际出发,考虑今后应该如何开展教育。 (新名词解释:“个别学习”是指老师在上课时使用的软件会对每位学生在信息终端上作出的解答瞬间作出判断。如果解答正确,系统会继续出下一道题。如果,解答错误,系统会提示老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解。这就相当于让每一位学生都在黑板上答题,对于难以推行小班教学的亚洲国家较为适合。“协动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与老师特别是同学之间的互动。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就同一个课题进行自由研究,然后大家把研究成果发表到班级的局域网上互相分享。这些创新的学习方式确实要依靠最新的电子和信息技术。) |
新学期伊始,苹果iPad走进多所美国高中课堂,取代传统教科书,受到师生欢迎,也引起一些教育专家担忧。 进课堂 康涅狄格州伯灵顿高中的学生一开学就领到一部全新iPad,打开一看,电子教科书和相关辅导教材赫然在目。 伯灵顿高中校长帕特里克·拉金告诉美联社记者,与传统课本相比,500美元的iPad是一项更好的长期投资,不过对一些尚没有电子教材的课程,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科书。 拉金说,传统纸质教科书相当过时,“iPad将使我们的孩子有机会使用更贴切的教材”。 肯塔基州教育局官员说,伍德福德县高中将给1250名学生每人配备一部iPad,成为该州第一所采用iPad电子教学的公立高中。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一些学校也购买大量iPad。 苹果公司官员说,超过600个地区启动“一对一”项目,即至少一个教室的学生一人配备一部iPad,上课时用;其中近三分之二已于7月启动。 |
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温红蕾)ipad、iphone、PSP、电子书等,这些高科技的新玩意,很多孩子拿到后“无师自通”。国外一篇研究文章在网上流传,称“过早使用iPad对儿童智商不利”,不少家长很担忧。 几个月前,刘女士买了一部iPad,5岁的儿子立刻被它吸引。没过多久,就玩得比妈妈还熟。起初,刘女士认为孩子“聪明”,常在朋友面前夸儿子“学东西快”。但她很快发现,孩子拿起iPad就不想放下,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 刘女士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称,“国外研究:过早使用iPad对儿童智商不利”。联想到儿子特别迷恋iPad,她有些着急,日前到省妇幼保健院找专家咨询。 省妇幼保健院专家杨勤告诉刘女士,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不可避免,适度游戏无太大问题。小一点的孩子,可通过感受电视、电脑、手机上的声音、色彩、图像等培养感知能力,大孩子操作电子产品也能增强协调和反应能力。“过早玩iPad等电子产品,很难说是否影响孩子的智商,但一定会影响认知和情感。”杨勤指出。 专家认为,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弊端不容忽视,儿童若长时间与电子产品打交道,零碎的符号式机器思维,将代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很难得到锻炼。过度迷恋电子产品,对儿童的认知和感情发展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儿童亲笔写汉字有助于记忆,也可从中明白字义,而习惯在键盘上打字的孩子,电脑代替他们纠正错误,电子产品蚕食了其学习的机会,破坏了书写、拼字技能。 而且,过早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还在于:长时间在屏幕前,电磁辐射将影响孩子正在发育的脑细胞;过早关注电脑、手机等,易使其对电子产品产生眷恋,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 有专家称,家长应限制儿童玩平板电脑的时间。美国儿科学会一位成员认为,不应让2岁以下儿童玩iPad。 ■影响 迷恋电子游戏 “小眼镜”越来越多 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温红蕾)日前,省妇幼保健院专家透露,近来医院门诊收治了不少频繁眨眼、真性近视或近视加深等毛病的儿童,大都是因为过分迷恋iPad等电子产品中的游戏造成的。 眼科主任医师胡燕妮介绍,这几年儿童近视出现低龄化趋势,到门诊看病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过去,初次来配镜的基本上是初中生,小学生配镜者不多,幼儿园的孩子几乎没有。现在,一天接诊的眼科疾病孩子约60多例,1/3是出现视力问题的学龄前幼儿。” 专家称,电子产品的屏幕是直接发光体,色彩亮丽,不停闪烁,刺激性大,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为泪液蒸发多,孩子会觉得眼睛干涩,眼睛启动“自我保护”功能,眨眼频率自然增多。如果是表浅的频繁眨眼,一般可消除;但若进一步发展成习惯性频繁眨眼,矫正起来就费力了。儿童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看,容易诱发近视。 胡燕妮很担忧,“孩子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他们一旦过早接触iPad、iphone等,很快会产生浓厚兴趣。电子产品鲜艳的色彩、有趣的游戏,让他们爱不释手,很容易被其长时间吸引。甚至在看病过程中,有的孩子还见缝插针地玩电子游戏。” 3岁以下幼儿 禁玩电子游戏 孩子多大才可以接触电子产品?省妇幼保健院专家杨勤认为,如果家长注意引导,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较强,早点接触电脑未尝不可。但3岁以下幼儿,应禁止接触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图书和亲子游戏是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要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以上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要与父母约定使用的时间、内容等。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