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孩子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家长们不得不在“改变老师不敢想和不管孩子做不到”之间纠结。 心理教育专家不赞成家长在孩子面前宣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对老师,这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夹在中间的孩子谁的主也做不了,可任何一方的行为后果最后都要落到他身上。家长和老师在理念或是教育方式上针尖对麦芒,只能让双方交流不畅,关系恶化,让尚未成年、缺乏判断力的孩子更加无所适从,更不知道该听谁的,该怎么办才好。 如果非要把家长和老师的相处看作一场角力的话,作为夹在中间的孩子,最想看到的不是哪一方的输赢,而是双方能相安无事。 上学的是孩子,受煎熬的是家长。 自打女儿上了小学,王女士就有了这样的感受,每天接收老师的短信,时不时地被老师数落,监督女儿做作业,跟女儿一起上钢琴课,参加各种需要家长出席的班级活动,不堪其累,不胜其烦。 即使是在家庭内部,怎么教育孩子都会有不同意见,如果说这种冲突可以内部“调解”,那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冲突主体就变成了学校和家庭。而这个外部矛盾的调和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塑形,对家长而言却像整容。 “步入校园之后,孩子和家长都面临调整自己适应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心理研修室研修员朱虹说,我们可以批评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可以批评奥数班、占坑班,包括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怪异行为”,并且,可以抱着希望等它有所改善。但现实一点讲,家长们更需要顺应形势,用积极努力的心态,帮助孩子转化挫折和打击,引导他们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展现更好的自己。 这个过程也是家长“回炉”修炼心智的过程。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