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实验中学校志 目 录 |
作者:汉川实验中学 2012-2-15 |
目 录 第一章 创建之路 绪 言 学校大事记 第一节 汉川市实验中学的创建 第二节 机构设置和学校管理 第三节 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 第四节 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五节 体育、卫生、艺术活动 第六节 学校建设的起步 第二章 探索之路 绪 言 学校大事记 第一节 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节 教学实验班的开办 第三节 课程改革实验 第四节 学校德育的拓展 第五节 体育、卫生工作的发展 第六节 教育科研的兴起 第七节 学校建设与学校经费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绪 言 学校大事记 第一节 学校管理新变化 第二节 课程改革再练兵 第三节 教学管理和学教结合 第四节 和谐德育的构建 第五节 阳光体育运动 第六节 卫生工作 第七节 楹联文化和艺术工作 第八节 学校建设成就 附 录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一节 学校管理新变化 |
一、学校领导的调整。 2006年1月26日,汉川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陈银成代表党组到学校召开校级领导会,宣布党组任命决定:原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骆华郧调任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公示期满由组织下任职文件;原实验中学校长陈国安调任汉川市教研室主任;张育群免去实验中学工会主任职务,王红心免去实验中学体卫艺处副主任职务。 从2006年8月—2010年8月,汉川市教育局对实验中学领导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更。 2006年8月,原官备塘中学副校长周从新调任实验中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邹生木任实验中学工会主任。 同时,对学校中层干部也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范三周任教务处主任,蔡新兰任政教处主任,张永祥任教科处主任,张胜凯、胡望林、王健龙、分别任政教处、教务处、体卫艺处副主任。 原政教处主任吴遵和调任官备塘中学副校长,原党支部副书记熊少玉退居二线。 2006年9月,在实验中学实行了中层干部竞聘,胡应平被聘为总务处主任,成秋新被聘为体卫艺处主任。 2007年8月,教育局又对学校行政人员作了部分调整,同时充实了新的力量:原常务副校长张连发同志改任实验中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任命蔡新兰为副校长,游华祥为政教处主任,李红斌、张云莉为教务处副主任,陈长华为政教处副主任,艾文涛为体卫艺处副主任,李继光为总务处副主任。 2009年8月,工会副主任黄柏顺退居二线,教育局任命周传炎为工会副主任。 2010年8月,教育局安排张连发、张志高、邹生木三位同志退居二线,任命范三周为副校长,熊中平为工会主任,张永祥为教务处主任。同时,严松涛竞聘为办公室主任,李红兵竞聘为教科处主任,黄友兰竞聘为教务处副主任。 经过四年的充实、调整,实验中学的基本完成了领导干部的新老更替。至2010年8月,学校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3岁。 二、“和谐管理”的提出。 2006年3月,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骆华郧校长作了“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努力实现实中腾飞”的工作报告,确立了“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实中品牌,强化人性化管理,构造和谐实中”的总体工作目标,规划了“体现特色、增强意识、抓好创新、强化措施、实现目标”的五大工作蓝图,提出“为每一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 2006年11月,孝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汉川市实验中学进行了“孝感市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的复评回访,对学校“以管理促进和谐,以和谐优化管理”的思想给予了肯定。 骆华郧同志简介: 骆华郧,男,出生于1961年9月,物理本科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骆华郧同志于1980年元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汉川市喻河中学校长、乡镇教育组干事、教委科员、仙女山教育组组长、汉川市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2006年1月,任汉川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 长期以来,骆华郧同志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管理方法,更新管理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先后获得孝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汉川市劳动模范、汉川市“十佳”校长、孝感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三、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 2007年12月24日,实验中学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进行了新一届教代会代表的换届选举。2008年1月14日,召开第三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通过民主选举的代表47人,其中列席代表8人,特邀代表一人。市教育局工会主席熊小林参加了会议。 第三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由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连发同志主持。骆华郧同志就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作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和谐发展》的专题报告。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工会工作委员会。 第三届工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 工会主席 邹生木 工会副主席 黄柏顺 工会工作委员会委员 肖善伟 吴向明 曾贵平 黄国红 马丽琴 2008年3月,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工会主席邹生木代表学校行政,对第三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议案,做了认真的答复。 第三届教代会的召开,标志着学校民主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 2006年春,学校提出了干部队伍的“四要、四不要”原则,即思想要先进,不要消极;工作要务实,不要推诿;作风要严谨,不要生硬;行为要规范,不要随意。学校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开展了干部、教师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些活动。 2006年5月,学校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活动,陈长华被评为师德标兵,范三周、陈燕芳被评为师德模范。 2007年7月,学校利用暑期组织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的学习,牟道琼、范三周等同志在培训学习期间作了师德报告。 2007年11月,学校行政人员一行,赴武昌水果湖二中进行了考察。2009年2月,学校又组织行政人员到武汉外国语学校和吴家山二中、三中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外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 2009年4月至5月,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法规的学习,并进行了教育法规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考试。 2009年10月,学校工会在教师中开展了“培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题讨论活动。 2010年5月,学校开展了“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教师演讲比赛。 2010年9-11月,学校工会又在教师中开展了“讲教师礼仪、塑儒雅 形象、为学生示范”的系列活动。 五、教师评价工作的发展。 在新课改时期,教师工作的评价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标准,旧的评价方案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必需有一个新的、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适应新课改。 2006年9月,学校启动了新的评价方案的设计编写工作。方案的编写采用了“千分制”。新的评价方案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评价机制,采用菜单式的积分方法,鼓励教师个体用获取积分的办法来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 《汉川市实验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注重教师工作实绩,与教师的浮动绩效工质直接挂钩。新的评价方案其实是一个综合的的评价体系,既注重学校的管理工作实际,又遵循教育局“评价方案”的基本原则。通过几年的评价运行,《汉川市实验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正不断走向成熟。 六、学校管理工作的成绩。 2006-2007年度,学校被汉川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是汉川市委、政府表彰的20个文明单位之一。 2007年度和2008年度学校连续两年被教育局评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度,学校被汉川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旗单位”,是汉川市委、政府表彰的10个红旗单位之一。 2010年度,学校被教育局评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11年4月16日至22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布里奇顿中学校长蒂姆·卡布尔斯基来学校访问。在此期间,汉川市实验中学与布里奇顿中学结为姊妹学校。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二节 课程改革再练兵 |
2005年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年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客观地摆在学校面前。一方面,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还难以真正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变,“新教材、旧观念、老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学生中厌学、弃学的群体在人数上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现象,无疑为课改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教学反思”的推行。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及时地、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加速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进程。 部分教师过去上完课,很少自己回头看,学校也没有硬性规定。2006年春,校长骆华郧同志提出进行“教学反思”的倡议。提倡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为了推进“教学反思”活动,教科处对教师们写的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或教后记,分期刊登在《实中教科研》上,供大家学习、借鉴。2006年秋,学校又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作出明确的要求,把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 2006年11月,学校启动了以适应新课改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这一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其宗旨是研究探究式教学,即在传统课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的探究性,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贴近生活,体现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改理念。 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组成的学科评课专班,本着“不务虚,要务实”的六字要求展开工作。通过为期六个周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学校共评出27节课为好课。 好课教师名单: 陈凤霞、李倩、贺康雄、黄慧明、胡凤兰、余毅、陈伏姣、王家文、 王支华、张云莉、岳铮、倪杰平、魏友姣、夏婷、李彦兵、余黎、吴平姣、 万梅芳、周华荣、张志伟、黄友兰、陈桂平、高安民、罗文华、叶天才、黄静、冯丽。 2007年12月,教务处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其目的是规范新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行为。这一次研究活动确定部分新调入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从而总结优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08年3月7日,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隆重召开,我校作为全市三个现场之一,接受了教育局领导及全市教育同仁的观摩指导。 三、“青蓝工程”的实施。 2008年3月7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结对子”工作专题会议,针对青年教师群体教育教学不够成熟的问题,学校开展了老带新的结对子工作,即“青蓝工程”。副校长周从新主持了这一次会议。2008年和2009年,学校通过名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与青年班主任结对子,开展了师带徒的传帮带活动,促进了部分青年教师和年青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四、强化质量意识大讨论。 2008年3月,学校开展了强化质量意识大讨论。3月10日校长骆华郧作了动员报告,3月17日,学校召开“质量意识大讨论”专题会,副校长周从新作了题为“强化质量意识,打造实中品牌”的辅导报告。3月21日,学校蹲点年级的领导和年级主任、年级组长、各备课组长进行座谈。3月24日,学校分年级组织教师进行座谈。通过座谈讨论,教师们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 五、“有效教学”的推进。 2009年10月至12月下旬,历时40天,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2009—2010学年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的主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生自主、合作、高效、快乐学习,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五个评价小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文科综合组、理科综合组)。参与讲课的中青年教师29人,涉及三个年级11个学科。本次活动注重了课堂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对课堂的总体把握、细节处理、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亲活力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经过评价组评选推荐,经领导小组的确定,共评选出七个优秀课一等奖、六个二等奖、十六个纪念奖;评选优秀教学反思(论文)二十五篇;评选出六个优秀备课组。 获奖情况记录: 优秀课 一等奖:黄玲、刘莉霞、李萍芳、倪杰平、叶黎霞、刘国东、陈文慧。 二等奖:潘勇高、段卉、张静宜、沈茜、李淑兰、熊俊。 纪念奖:王丹、李学军、周利芳、汪懿、褚小华、付植华、陈红梅、夏婷、张企红、鲁旭华、熊炜、倪厚文、付海滨、欧阳锋、张志伟、吴平姣。 优秀教学反思(论文) 一等奖:李继光、张企红、李萍芳、刘莉霞。 二等奖:王丹、熊炜、王家文、周利芳、张志伟、李汉姣。 纪念奖:吴平姣、段卉、刘国东、沈茜、黄玲、冯彦平、潘勇高、陈红梅、熊俊、曾敏、李学军、王光平、叶黎霞、倪杰平、鲁旭华。 优秀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组、七年级数学组、八年级数学组、八年级语文组、九年级英语组、九年级物理组。 2010年12月,为鼓励中青年教师自我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举行了第二届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组建了评审团,由各个备课组推荐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一名中年教师和一名教学新手组成,并以指导员(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的姓名作为参赛团队的参赛名称。这一次的基本功大赛采取限时评价的办法,即现场抽签、限时备课、限时制作课件、限时写出课后反思和评课材料。 比武活动从准备到结束,历时35天,共评出11个团体一等奖,13个团体二等奖,36个教师单项奖。教师单项包括最佳授课奖、最佳反思奖、最佳板书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教案奖、最佳评课奖等六个奖项。 评比结果 1、团体一等奖 万梅芳代表队、严磊代表队、何建华代表队、黄敬代表队、彭华仿代表队、蒋巧荣代表队、珊荣代表队、李旭光代表队、陈伏姣代表队、徐革政代表队、郭琴芳代表队。 2、团体二等奖 王光评代表队、王运浦代表队、冯云清代表队、许连祥代表队、严松涛代表队、张企红代表队、熊中平代表队、王红卫代表队、余祖鹤代表队、吴树生代表队、吴道继代表队、李树生代表队、游华祥代表队。 3、单项奖 最佳授课奖:刘莉霞、周华荣、夏婷、李萍芳、张静宜、沈茜。 最佳反思奖:周华荣、张敏、李淑兰、王家文、倪杰平、张志伟。 最佳板书奖:王晓萍、汪懿、潘洋、李萍芳、倪杰平、周志刚。 最佳语言奖:徐燕、王丹、刘莉霞、张君燕、鲁旭华、沈茜。 最佳教案奖:万浩峰、倪厚文、潘勇高、汤隽、胡向阳、陈桂萍。 最佳评课奖:冯云清、李汉娇、叶彦勋、汤隽、王亮波、徐革政。 2011年8月,学校利用暑期休整间隙开展了教师“开卷有益”的读书演讲活动。14位领导和教师登台演讲,交流了他们读书的体会和收获。 六、教师队伍的成长。 教师练兵活动的成效是明显的,2006年-2011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活动的获奖等级不断上升,获奖人数迅速增加。几年来,教师参加孝感市级优质课竞赛,获得一等奖17人次,二等奖4人;参加湖北省级优质课竞赛,获得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5人次。2010年9月,王健龙被评为湖北省第八批特级教师。 王健龙同志简介: 王健龙,男,出生于1966年5月,中文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第八批特级教师。 王健龙同志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2004年调入汉川实验中学,现任实验中学体卫艺室副主任。先后被评为汉川市第四、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孝感市骨干教师,湖北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从教以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部分研究成果在省市推广。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有两百余篇文章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担任孝感市中小学继续教育讲师团成员,孝感市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中心、湖北省中语会等十三家学术团体会员、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孝感学院国培班特聘授课教师。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三节 教学管理与学教研究 |
作者:汉川实验中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12-2-15 |
2006年春,在管理新思路的指导下,学校强化了“两条主线、三级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教学、科研两条主线,处室管理、年级组管理、备课组(或课题组)管理的三级管理。 一、教学效果评价与班级管理。 实验中学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一直以来沿用“及格率、均分、优质率”三个指标评价。新课改以来,面对学生学业成绩两级分化的趋势,2005年秋起,教务处在原来三个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后进学生转化率”指标,采用四个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期让教师重视后进学生,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2006年9月,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校作出三项决定:第一,继续坚持不分快慢班;第二,任何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选择班级;第三,如无特殊情况,学生一律不得留级。学校一方面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能毕业,另一方面,让学生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实践“为每一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 2007年9月,学校把特长生的培养作为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的教学责任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课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处室的工作侧重点。教务处把课堂教学的研究管理作为教务处工作重点,体卫艺处和政教处,把学生的课外培养教育活动作为工作的重心,以实现学生课内课外的均衡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科技兴趣活动。 2006年春,学校在开展各科培优活动和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又利用学校微机室和微机课开展了学生科技兴趣活动,以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选择空间。 2007年9月,在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学生自主阅读课,开展了学生百科知识自主阅读的尝试。 2007年12月,学习对阅览室进行了装修,并安装了大功率空调,由武汉“阳光·三行”公司提供了整套阅览室设备,取名“阳光阅览室”。学校阳光阅览室2008年3月投入使用。学校依托“阳光阅览室”这一平台,开展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项活动。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学校分别开展了“中华魂”演讲比赛、“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的写作竞赛以及“初中古诗词”的背诵竞赛等活动。 兴趣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收到了一些成效。 2006年8月,八年级学生张宇尧、向陈铭等设计制作的电子报刊《成长》获湖北省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2011年5月,学校组队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八(2)郭彦彤、李昂荣获机器人足球比赛第三名。 2010年12月,汉川市实验中学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中国国际动漫人才培养之湖北省动漫教育实验基地”。 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湖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达到468人次。其中仅2006年艺术类奖项达到98人次。 三、“洋思”经验的整合。 洋思中学是江苏省泰兴市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自1980年创办以来,洋思人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创新。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在全校教师中倡导“不放弃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坚持从起始年级开始,从最后一名差生开始,狠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洋思神话”。 2008年 9 月,学校副校长周从新带队,教务处的范三周、教科处的张永祥、教师李书华、黄友兰、马丽琴一行 6 人组成考察组到洋思中学进行为期四天的参观考察。 考察小组回校后,教科处张永祥主任作了《洋思,离我们有多远》的专题考察报告。考察组成员黄友兰为全体教师演示了公开课,李书华、马丽琴也分别给大家上了汇报课。 教务处和教科处结合学校的实际,由“洋思学案”而推出了实验中学“讲学稿”学教模式,即融课案与学案于一体的学教模式。“讲学稿”学教模式,把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放到了教学的首要位置。 “讲学稿”在实验中学经历了一个“借鉴、摸索、整改”的过程。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讲学稿”的学教模式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教科研工作的变化。 一直以来,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放在省、市级大课题的研究上,其研究成本高,但应用转化率较低。 2006年底,实验中学第二届教育科研年会召开,会议总结了一批省、市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拟定了今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决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转向以大课题研究为辅,小课题研究为主,确立了教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的基本方略。 2007年12月,湖北省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在宜昌召开的全省校本教研研讨会,会议决定在全省中小学中,推进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教科处主任张永祥参加这次会议。 《实中教育科研》于2006年2月复刊。一直以来,校刊《实中教育科研》都是作为学校的综合性刊物。2007年秋,《实中教育科研》逐步走向“校本教研”之路,真正回归“拓展教育思路,探讨管理策略,研究教法学法,交流科研信息”的办刊宗旨,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刊载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务实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曾楚华老师设计制作的“汉川市实验中学网站”于2006年8月正式开通,经过两年的运营调整,至2008年秋走入正轨。“汉川市实验中学网站”的建立,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互动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在这一时期,学校也承担了大型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7年10月,教科室张永祥主任到武汉市参加“十一·五”教育技术类课题开题会议。汉川市实验中学承担了由中央电教馆立项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二数学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工作。 2009年2月,由汉川市实验中学牵头,与孝南区西湖路中学和孝昌县沙窝中学共同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专项资助重点课题《百科知识阅读与初中生道德认知水平关系研究》。2009年3月18日在汉川市实验中学举行课题专家开题论证会。 在汉川市实验中学校长骆华郧的主持下,与西湖路中学和沙窝中学经过两年的合作研究,课题于2011年3月通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 汉川市实验中学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有:骆华郧、张云莉、叶彦勋、彭华仿、牟道琼、黄小红、侯崇燕、何建华、刘军民、周传炎、严莉、万梅芳、周华荣、陈凤霞、刘莉霞、肖善伟、曾楚华。 五、“中考”工作和“中考”记录。 “中考”是学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一次重要考试,也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历年来,学校特别关注中考动向,甚至通过研究中考来研究指导教学。 2006年以后,孝感市已经将中考演变为一种全科考试,在初中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除了音乐、美术以及综合活动课以外,其它每门学科都列入中考范围。因此,研究中考就是研究全科教学的提高。 学校每年对毕业班的“把关教师”进行严格挑选;每年进入九年级的学生都重新进行平行编班,以利于兑现责任目标;每年都自编自制中考复习资料。实验中学还是“八校联谊”组织的发起学校之一,孝感市各县市的八个实验中学长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 近几年,学校在各级各类考试和竞赛中,成绩一直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2005—2011年中考,学校上重点高中人数一直居全市之首位。 2006年-2011年,实验中学上重点高中人数: 2006年毕业生1048人,升入重点高中89人,重点高中升学率8.5%。 2007年毕业生1012人,升入重点高中134人,重点高中升学率13.2%。 2008年毕业生1000人,升入重点高中103人,重点高中升学率10.3%。 2009年毕业生1038人,升入重点高中117人,重点高中升学率11.3%。 2010年毕业生1032人,升入重点高中109人,重点高中升学率10.5%。 2011年毕业生861人,升入重点高中90人,重点高中升学率10.5%。 2009年,孝感市高级中学赠与学校“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四节 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 |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2006年9月4日上午,九(4)班学生曾凡因厌学情绪,在接受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帮助教育后,被其家长带回家中,在家里跳楼身亡。市教育局和城关派出所立即组织专班对曾凡同学自杀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果认为,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教育学生的行为是负责的,也是恰当的,学校在整个事件中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9·4”事件给学校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读书究竟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一个初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轻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究竟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2006年9月中下旬,学校举办了“珍爱生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开展了“珍爱生命”的大讨论。9月18日,学校各班开展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10月,又开展了“做有修养的实中人”的主题班会活动。 2006年12月,实验中学学生会、团委会与汉川一中、汉川市中职学校的学生会、团委会以及汉川市实验小学少先队总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从我做起,遵规守纪,共建和谐校园”的倡议书,提出“爱护环境、明礼修身、勤奋学习、珍惜资源、遵规守纪、珍爱生命”六大倡议。 对于家长外出务工经商的“留守学生”,政教处建立了父母或监护人的联系机制。2007年2月,政教处开展了《初中“留守生”的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研究。 2008年10月,学校聘请共青团中央“知心姐姐”巡回报告团参加了新生家长会,800多位新生家长和全校教师听取了“知心姐姐”报告团栾雨竺老师的精彩演讲。“知心姐姐”以其永恒的魅力,以其永远的儿童立场,为新生家长和学校教师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辅导报告。 2009年4月,政教处副主任张胜凯同志《论校园暴力呈上升趋势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和班主任彭华仿老师《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特质案例及应对策略》的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均获湖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 2011年5月,政教处和体卫处联合组织了女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学校副校长蔡新兰同志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把女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怀。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情怀,同时也是人生的一种使命。2007年开始,学校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7年4月,政教处、团委会举办了“学会感恩,学会关怀”的学生演讲比赛。每年的3月,学校团委都组织学生到汉川市特殊教育学校慰问残疾儿童。 2008年3月,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推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在七、八年级组开展了以“雷锋在我心中”、“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2008年5月,学校开展了“情系灾区,共赴国难”的主题教育活动,发起了向四川灾区捐款的倡议,全校师生共向灾区捐款5.7万元。2009年5月,在纪念“5.12”地震一周年之际,学校为“5.12”地震的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 2009年12月,政教处和团委组织学生自愿向贫困地区孩子捐献过冬衣物,学校千百学生作出了积极的响应。 2010年3月,学校特邀知名演说家房善朝先生在学校运动场举办了“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的大型感恩演讲会。房善朝先生的激情演讲,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和家长都为之感染。 2010年6月,开展了“中国汉字书写节”暨“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家园”的“孝”文化书信感恩活动。 通过活动开展,对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地教育作用。 三、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校园平安,警钟长鸣。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都请城关派出所的领导为学生作法制报告和安全教育报告。 2007年8月,学校被孝感市公安局、教育局、少工委命名为“少年消防警校”。 2007年11月,制定了《实验中学校园安全预防与应急预案》,同时,学校对校园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作出了及时整改:1.改造学生食堂,增加灭火器,宣传安全防范措施;2.加强学生集会、早操、课间操及特殊气候条件时的安全调控和现场调度;3.楼道换上大功率的照明灯泡,校门和内操场安装大功率探照灯;4.对校园危险地段加以改造,添置了安全设施;5.补充冬季大面积防滑、化冻的安全器具。 2010年度,学校被孝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十佳平安校园”称号。 四、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养成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构建了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教务处和体卫艺处组成的工作班子,建立了学校、班级的校内管理网络,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同时,每月印发一期学生行为习惯的量化评比通报,评分结果作为先进班级评比的依据。 学校把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都作为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至2006年春开始,“国旗下讲话”的教育集中到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 2006年5月,学校开展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了“八荣八耻”主题班会。2006年秋,汇编了《汉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手册》,并发给每一位学生,开展了“校园三十佳”评选活动。 2007年秋,政教处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归纳为八大习惯的培养,即礼仪、学习、健身、普通话、唱歌、劳动卫生、守纪、安全自护等,并印制成“养成日志”发给每一位学生。 2008年秋,政教处、教科处联合开发了德育校本教材《成长,长成》。这是学校自行开发的第三套校本教材。 《成长,长成》以“学习《守则》、开展活动、感悟提高”为设计思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汇编的《汉川市实验中学德育手册》,第二部分是按德育工作月设计的教育主题活动。 2008年12月下旬,为激励学生舒展个性,发展特长,学校举办首届“三星评比”。由政教处、教务处和体卫艺处联合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了每年一届的“养成之星”、“学习之星”和“阳光之星”评比活动。 2009年秋,《弟子规》纳入实验中学的学生必读。 2010年9月,学校启动新生军训活动。 以《守则》教育促成长,以活动引导促长成,是学校这一时期养成教育的主要思想方法。 2010年度,学校被汉川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七节 楹联文化和艺术工作 |
一、楹联文化的兴起。 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校在传承诗联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2003年,自编了校本教材《楹联赏析与运用》,并进行了将楹联文化引入课堂的教学实践。 2006年10月,学校邀请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黄文学、副会长邓万商来校给师生讲授楹联课,并聘请黄文学、邓万商两位老师担任学校楹联文化的辅导员。楹联文化在实验中学悄然兴起。 2007年2月,学校举办了“知荣耻,辨美丑、塑形象”百米长卷诗联书画签名活动,参加活动的师生、家长达3600多人。在这一次活动中,撰联818副、诗歌 956首,人生格言1250条,图画210幅,签名3600多个。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校楹联文化氛围。 2007年3月,学校请我市知名书法美术爱好者及国家级会员黄文学、黄火青等一行来校,就学校的校园楹联文化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5月1日,“中国楹联(汉川)论坛2007湖北花朝联会暨汉川市首届楹联文化节”活动在仙女山公园举行。在这一次楹联文化节上,湖北省楹联学会赠与汉川市实验中学“湖北省楹联文化学校”称号,同时被汉川市楹联学会特约为“楹联文化教育基地”。 2009年4月10日,汉川市楹联学会与学校联合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系列活动,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并听取了黄文学老师的“联律通则”专题讲座。 2011年3月,学校被中国楹联学会列为“全国楹联规范化教学试点学校”。 受学校楹联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型的社会楹联活动也在实验中学开展。 2008年3月19日,汉川市委宣传部在实验中学举行“迎奥运”诗词、楹联、书画万人签名活动。 2011年7月,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活动在实验中学举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为学校题词:“联飞江汉有来人”。 二、学校艺术之花。 随着楹联活动的开展,学校其它艺术类活动愈来愈频繁。学校美术兴趣组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书画美术作品送交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参评。2006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文化厅评为??“优秀组织奖”。2006月至2011年8月,学生书画美术类作品获省级奖项达到??人次。 2006年8月,学生舞蹈队到孝感市教育局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文艺演出”,我校节目《康定溜溜康定情》被评为孝感赛区优秀文艺节目一等奖。 2009年9月,学校舞蹈队《成长》赴孝参加孝感市第八届黄鹤美育节文艺演出,节目获孝感市优秀文艺节目二等奖。10月,《成长》剧组代表孝感市参加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文艺汇演,获湖北省优秀文艺节目一等奖。 2010年3月,汉川市初中生校园歌手擂台赛在市实验小学举行,实验中学黄宇恒和吴轶凡同学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为渲染校园艺术氛围,在推行学生集体舞的同时,学校适时开展了一些有影响的歌舞艺术活动。 2009年5月,体卫艺处在阶梯教室组织了学校首届“红五月杯”校园歌手擂台赛。2010年5月,学校举办第二届“红五月杯”校园歌手演唱会。 2010年12月,学校举办首届体育艺术节。12月30日在运动场举办了《在阳光下成长》大型元旦联欢会,这是实验中学开办以来的第二次师生同台演出。联欢会上教师的大型舞蹈《阳光路上》极为和谐的突出了联欢主题。 2011年6月29日,在汉川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红歌演唱会”上,实验中学教师舞蹈队演出了大型歌舞《我的祖国》。 几年来,学校不断努力,正在以实际行动打造这一艺术教育特色。 |
第三章 发展之路 第八节 学校建设和发展 |
2007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在免收学生书杂费的同时,国拨经费稳步递增,学校经济压力有所缓解。 一、西街开发。 2007年春,为了解决学校沉重的债务,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经济现状,学校决定改造西街临街的危房,建成西街综合楼,同时进行商业开发。 2007年2月,学校向市政府、市计划发展改革局递交了实验中学关于改造西街临街危房的请示报告。2007年4月,汉川市政府、市计划发展改革局下发了“同意立项”的文件。 但是,西街临街危房是学校对外出租的商业用房,原来的租赁户在将门店退还给学校的问题上,难以和学校达成一致意见,以致出现妨碍学校拆除危房的群众事件,改造工作因此受阻。此后,学校又通过多方工作,克服干扰,排除万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2008年6月,西街临街危房才整体拆除,改造工程终于启动。 2008年7月,西街综合楼建设开始施工,于2009年元月竣工,历时6个月。综合楼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一共六层,其中一、二楼为对外出租门店,四至六楼为商住房。 西街的开发,终于使学校从债务缠身中解脱出来。 至2009年,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地域优势,投资门店建设,不断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学校共有临街门店88间,经济收入每年达百万,有力地补充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和设施建设的经费。 二、学校硬件建设。 2007年秋,在汉川财政局和武汉大学“三行·阳光”公司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改造了会议室、阶梯教室和学生阅览室。在这一时期,还利用国拨专用经费,更新了学校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更换电脑92台,装备了15个多媒体教室。2011年7月,财政局拨专项经费15万元,为学校补充一批空调设备。学校办公环境环境开始有所改善。 2009年11月,学校利用西街的开发的结余经费,投入240余万元进行了运动场建设。2010年元月,新运动场顺利通过了“亚田联”专家组验收并交付使用。学校新运动场是汉川市第一个全塑料、全封闭运动场。 2011年6月至8月,由政府投资建成实验中学第三幢教学楼,原教学南楼作为D级危房同时停止使用。 三、学校文化环境建设。 在学校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中,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2008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学校着手规划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 首先是学校环境容貌的改造和建设,以形成良好的校容校貌和优美的校园学习环境。2008年春开始,学校陆续对墙壁进行刷新、污沟进行清理、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在改造教学楼的人行通道时开辟了具有一定格局的文化走廊。同时,对于学校的绿化环境进行优化整形,移除小操场旁高大的的笔柏,拓宽内场视野,并在科技楼前补充有一定品位的景观树种。2011年3月,学校通过了湖北省环保局等相关单位的评比考核,并获得了“湖北省绿色学校”的资格认证。 其次是学校思想文化的铺设,以形成健康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把“砺志勤学,健身报国”作为校训,校内宣传橱窗、文化长廊布置励志故事、校园风采剪影、优秀教师、先进学生事迹介绍等激励人心的系列风景,教室、办公室、走廊墙壁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随处可见。同时,校园三条道路以“勤学路”、“励志路”、“健身路”命名,走进校园可见两块醒目的标牌:“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在人行过道正前面的墙壁上,写有一段警示录:“注重自己的仪表,让它神采飞扬;丰富自己语言,让它妙趣横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它知书达理;积累自己的学识,让它才思泉涌;塑造自己的体魄,让它健康阳光;管好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纯朴;锻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升华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这是沉默而有风范的提醒,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激励与鞭策。这些提醒与鞭策将不断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与提升。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