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 本报记者 赵小雅 摄 让作文课成为学生认识、关注和思考社会、人生的一个窗口。禹天建 绘 ■韩立福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经过课题实验,笔者认为当前课堂应从“教师导学”课堂走向“问题导学”课堂,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围绕这种转型,课堂将呈现以下特征。 思维:由教师主导的“先教后学”思维走向师生合学的“先学后导”思维 受传递式教学影响,我们习惯性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思维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和学习主体意识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淡化教师主导作用、充分相信学生潜能、提倡师生合学的“先学后导”教学思维,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能力是有益的。“先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构化备课、学生结构化预习,师生共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学习。“导”是指“生本联导、生生互导和师生相导”等三层含义。在实践层面,有许多教师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正是“症结”所在,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相信学生很快能够学会。 课型: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走向多元化的课型体系 对于学习而言,在单一课型课堂学习,还是在多元课型体系课堂中学习?哪一个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呢?以新授课为主的单一课型从本质上看,强调教师的传授和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潜能。长此以往,学生潜能被忽视、思维被限制、智力开发被轻视、情感被压抑,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课型体现着教育的理念、思想、方式、思维等。从问题学习角度、思维品质角度、能力品质角度等来设计课型,如体现“问题学习”理念和思维的课型设计,可根据问题学习规律来设计。“问题学习”是按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的过程来学习,那么,体现“问题学习”特征的课型,可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等。在这种课型的课堂中学习,学生容易学会问题发现学习、问题生成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因为,有效的问题解决学习,必须要选择合作讨论、展示对话、问题训练等学习方法,而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内涵: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 从内涵发展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发展可分四个阶段:“教师知识讲授”阶段、“教师导学”阶段、“问题导学”阶段和“自我导学”阶段。以传递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天赋、能力和智力的发挥,即使“教师导学”的课堂也难以实现,因为,教师主导和控制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依然是有限度的。而“问题导学”的课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问题发现、生成、解决的主体,在角色上都是发现者、生成者、解决者、合作者、分享者、建构者。没有权威式的教师,也没有奴隶式的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大同学”和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实现共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天性被保护、潜能被挖掘、智力被开发、兴趣被激发,学生既能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