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琐思——专访王亚丽老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8 22:11
标题: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琐思——专访王亚丽老师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琐思——专访王亚丽老师
记者:您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包括什么?哪些是基本必备的,哪些是磨砺生成的;另外有其他途径生成的哪些专业素养?
王老师:
说起专业素养让我联想起教师的基本功。目前还有很多这样的基本功比赛。读师范时,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班训是:“一笔字”“一口话”“一篇文章”。称是我们将来从师的法宝。“一笔字”是要求我们能写一手好字,按他的要求,我师范三年里有空就练习写字,当时根基浅,认识不高,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练习硬笔字比毛笔字多,现在当老师了才知道更要加强毛笔书法的练习,毛笔写好了硬笔字自然不错,只是时不待我了。“一口话”是要求我们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校有播音室,每班轮流值周播音,我先成为班里的播音员,后来成为学校的播音员。“一篇文章”是要求我们能写出隽秀的文章。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班成立了《浅草》文学社,我担任了社长,后来《浅草》成为了学校的校刊。这些是求学时,我的语文老师赐予我的“一笔字”“一口话”“一篇文章”也是我对教师专业素养最初的概念。
2001
年教师普通话等级考试开始了,听人说教师可以去省城考普通话测试员,心里很是神往。费尽周折打听到了消息,心里真是高兴,能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是我多年的梦,我鼓足了勇气找校长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获得自费2000多元到省城培训的机会。因为请假迟到了几天,12天的培训我只参加了7天,培训采用的是淘汰制,我们学员戏称“过关”。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很多观念,比如真正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含义。起初我早上5:00起来读作品50篇,发现我是晚行人,别人4:00已在读书路上。晚上12:00休息时,同寝室的耿老师2:00才睡……7天培训瘦了5斤肉,换来的不止是测试员资格证书,是一种力量——学习的力量,一种精神——追求的价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种力量和精神让我直面自身,敢于正视自己,审视自己,寻找新的自我价值,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直接改变了我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程度。
今春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国培学习。吴遵民教授的话再次引起了我的思索。吴教授讲:“到华东师范大学来学什么?有的老师说自己是学科教师是来学学科教学的。我告诉你们,到华东师大来学学科教学,你们真是太小瞧华东师大了,到华东师大来学什么?不是学学科教学是学灵魂,教育的灵魂!灵魂是什么?是思想,有思想才能成为教育家!”帕斯卡尔也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什么?我说:“是教师的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用‘心’,‘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成长就会在哪里,专业的素养就会生成在哪里。”
记者:是的,人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远。(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做为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思想化为教学的实践行为,更好的为学生成长奠基呢?
王老师:
“教育应为学生成长奠基”这个想法是从新课程改革开始的。当时我市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对起始年级的老师是仔细研究的。在教新教材时我也憋足劲头儿想尝试自创的“阅读益作文,作文益阅读”课题实验。从一年级起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利用教材资源,以做课堂作业的形式,开始了 “每课一练”作文早起步训练。实验是艰难的且漫长的。语文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艰难而缓慢的,在村小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更是困难重重。考绩压的我常常想放弃实验,就像是踩着高跷去跳舞的演员一样疲于应对。一是应对来自家长的指责,指责我的“课前三分钟诗文背诵,课余精典诵读,课后我爱聊书,每周读书会”。家长说:“又不考试读那玩意儿做什么?”有的家长甚至因此到校长那里告我的状。二是应对来自学校的压力,为了获得实验支持,我需要反复向领导解释。
面对质疑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对吗?”
我对领导与家长这样说:“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识字的水平有限,我主要是以“识字带词”为主安排课堂训练;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每课一练”的难度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主要是“以词带句”的训练;二年级“每课一练”在一年级的基础上从“由词到句”的训练增加难度为“由句到段”的训练;三年级“每课一练”训练难度由二年级的 “由句到段”增加为“由段到篇”的训练。一年级,训练全部注拼音,到了二年级的训练难度增加为半注拼音;老师引导学生一年级起步,从“字”开始训练,随着学段的增长,训练由“词”“句”“段”“篇”教师循序渐进的安排学生的训练科目,是对学生帮扶的一个过程;到了三年级上学期,学生拿起笔来行文就是老师半扶半放的过程。汉语言首先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的学习首先是母语的学习。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学语文不是零起点,也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不是建构在零起点之上的。老师根据母语学习的特点及早的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习得汉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高效。高效的训练,加上学生这几年读“闲书”的积累,学生们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专门用两节课来讲作文的技法。阅读课堂就是作文方法习得的课堂,作文方法的习得离不开课内外大量阅读的积淀,同时反作用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增强,更加执着地读书。老师不用教学生到了三年级就知道开头要空两行的行文的格式,知道如何另起一段,知道如何行文,知道言之有物……为什么?这都是读“闲书”与“每课一练”的功劳哇!”
同学们语文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到了四年级获得验证。曾经到校长那里告状的家长收到孩子发表文章的15元稿费,他不敢相信,问我:“会不会是骗子骗他的孩子去邮局取钱?”我对他说:“不会的,这张汇款单已经寄来两次了,第一次你不敢去取,这次是编辑和我再次联系又汇来的15元钱,是孩子写的作文发表了,该得到的稿费。你放心的去给孩子取回来吧!”家长的质问声终于在学生一张张稿费“汇款单”里结束,一个班42人,3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生习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尽管我的成绩微不足道,但我付出的心血难以道出;在实验的基础上,我继续探索新的问题,比如农村小学家校联手的问题,课外读物的选择,由一个班级向全校普及等等问题还需要斟酌细化。新问题的解决需要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我希望自己能用更专业的素养更好的服务于我的学生。
记者:就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而言,您认为语文教师成长的基础是什么?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比如个人学习、组织领导等等因素?
王老师:
一名教师只要有颗想成长的心就是专业成长最好的基础。“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掉。”(曾仕强)认准了目标,只要坚持去做,该来的总会来的。回望我的成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许多教师成长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一是懵懂期。刚开始教书,一到工作的学校就被当人用,这个时期虽然困惑,但有冲劲,不缺乏勇气,有大无畏的精神。学校让上公开课不怕丑,咱敢上。冲多了就慢慢的知道丑了,知道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学会反思了,反思不明白,就买书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和实践》《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等,订《小学语文教学》等专业杂志看,向这位无声的老师悄悄学习。读书让我从懵懂走向觉醒。迎来我成长的第二个时期觉醒期。从书上看来的东西极想搬到班上尝试。尝试多了,问题会更多,怎么办?接着读书。有时越读越不明白,很苦闷;有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有时欣喜若狂,自得其乐;有时闭门造车,自以为是。那时我奢望能到市直学校“蹭”课,“蹭”一招一式回来照搬到自己的课堂“比着葫芦去画瓢”。闻到讲课的消息总是“削尖脑袋往那钻”。我感谢遇到了管教学的骆德华副校长。她给予我很多支持,骆校长既是我的师长又是我的良友,更像一位大姐,她虽然退休了,在我成长的脚印里,永远不会忘记她。“听课,读书,实践,反思”渐渐地我走向专业的自觉期。2001年幸运再次降临。我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接受了培训,在培训中首次接触到新大纲,新大纲有一条要求是“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唤起了我的电脑梦,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我怀揣着电脑梦返回了学校。
回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电脑,学制作课件。趁着休息日跑遍了整个枣阳市的电脑学习班最后选择了 “枣阳三维动画电脑学校。”每天晚上去学习“Flash”动画的制作。电脑学校的教程学完了离我想要的教学互动课件太远了。郁闷啦!听说市实验中学有一位杨名洲老师会用“Flash”制作课件,我狂喜的跑去找到扬老师,他给我一个课件的源代码。反复的研究这个源代码,重新摸索复制出了课件。我会做课件了!2002年秋,我又讲校级公开课。我把自己家里的新电脑搬进了教室,全校的各科老师像看稀奇一样挤进了我班的教室。虽然屏幕很小,但是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学生那一双双眼睛中闪动的好奇和期待。学生的这种好奇和期待深深刺痛了我,让我震撼,激励我前行的脚步。
信息技术,让我这位难得有机会走出校门学习的村小的老师插上了翅膀。
从杂志上知道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事迹,我在家的工作就是从网上找关于窦老师的资料,我收集了窦老师的《宴子使楚》等等音像资料,如获至宝,反复研究。听说了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就在网上看支玉恒老师的资料;闻到了王崧舟,就学王崧舟……一节好课我常常是逐字逐句的反反复复的推敲。越读专家的课越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越读越让我感到自己需要提高。一个暑假,能“读”上百节课,乐此不疲,很快乐,记录的“读”课笔记本(包括反思笔记)七八大本子。这些年,“电脑”陪伴我渡过了无数个寒暑假期。
常年的坚持成就了我课堂教学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先后2次获得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成为襄樊市唯一的一位村小的,连续两次参加湖北省新课程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的教师。“襄樊市名师”中唯一的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常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成长了我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都留下我的实践感悟。文章的发表意味着我做为一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逐渐走向成熟。
可以说,是书籍和网络,让我的心灵不断充实,让我的思想不断更新,让我的教学技艺越走越宽。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专业的成长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肖川)这个过程如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所言:“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自我教育适合儿童教育,对于我们成年人也一样适用。一位好老师的成熟靠的就是对自己的严谨的自我教育。我就是自我教育的受益者。
记者:王老师,您的个人成长经历既具有个性特点,也具有共性借鉴;结合您所带的工作室,请您总结一下语文教师成长的路径?
王老师: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深信:读书后实践,实践后反思,反思后再读书,再实践。这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循着这条路,读、做、思、写,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写照。
我所带的工作室成员和我一样都是来自全市二十几个乡镇的老师,从带工作室成员的这几年来看,老师们平常上班都特别忙,大都担任着学校中层领导的职务,业务上在学校是骨干,还要兼职学校的杂务,时间零散,精力紧张,事务繁多。老师不知道于永正、支玉恒、窦桂梅、贾志敏……不知道语文教学杂志有哪些;不知道当前小语文的变化发展不是啥稀奇事。针对这种状况,新成员加入时我要求是:开眼界,长智慧,走向觉醒。团队开会时我会讲:“2007年春教研员任劲松老师给了我一次“百名农村教师”免费参加“阳光喔作文”学习的机会。(当时全市只有一个名额,极其珍贵)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出远门听课,2天的听课给我带来了洗脑般地冲击与振撼,是听市直学校的课所没有的感觉。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的听于永正老师的《写对话》,听杨再隋教授的评课,张化万老师的点评。听课间隙我买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教学实录》《教学光盘》。今天我推荐给老师们去读,去看,你会发现教学的另外一片洞天。……”“读、做、思、写”老师们读起来才知道怎么做,做了之后才明白反思什么,反思的东西记录下来,会形成新一轮的“读、做、思、写”,如此周而复始的专业学习,成长就在眼前。
对工作室的老成员我要求:高眼界,增智慧,走向自觉。眼界决定视界,视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前程。要求老师们一段时间内只系统的研究一个问题,研究的这个问题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掌控的,不做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研究。比如情境创设,自己在课堂里可以实践,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精力,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设想,音乐、文字……熔入自己的课堂,观察其效,反思改进记录;也可做小课题,或课堂提问的艺术,抑或学生评价研究,也或课堂习题;只要自己愿意“我的研究我作主,我的读书我选择,我的反思我成文” 。在工作室的年会上我们畅聊所获,晒晒我们的果子,兴致盎然……
学贵以恒,研必持之,久必有获。“人生就是做好每个阶段性的调整”(曾仕强),认清自己每个阶段最需要什么,用目标去读书,去实践,去反思。调整好教师人生的每个阶段,走在通向语文教学圆满的专业之路上,做一位智慧的行者,教师专业的成长终必收获,获必有成。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