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周治涛 实习生蒋红翠 杨梦瑶)让学生口述请假条,向5个人提问,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有的人甚至连基本的格式和落款等基本内容都没交代清楚。这一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尴尬场景,让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系彭书雄教授忧心忡忡。 现象: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大学生没掌握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会写汉字,说中国话,没必要学大学语文课,我就想做个最简单的测试。”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彭书雄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 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彭书雄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真让人担忧。《百家讲坛》特约主讲、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也表示,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原因:开课具有随意性,学生自身也不重视 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了,在华中师大文学院张三夕教授看来,这与现有的大学语文课堂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中学的语文教育是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很欠缺。”张三夕教授说,类似的现象在大学里得到延续,这使得大学的语文课更像是高中语文课的“续集”。 彭书雄教授则认为,目前大学语文课没有统一的大纲,教师用什么书,讲什么内容,开多少课时具有随意性。这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武汉大学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同学表示:单位招聘员工看重的是学科素养而非文化素养,大学语文知识在就业时不能派上用场,学生们自然不重视了。 出路:调整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涵 “我们需要在大学课堂上加强大学生母语使用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调整教学内容,或者考虑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张三夕说。 “大学语文绝对不是一堂文字课,而是涉及表达、文化、审美、思维等各个层面的综合素质课。”李敬一教授说,开好大学语文课,关键是要丰富这一课程的内涵,学校不妨多鼓励语文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