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罗维明 |
2006年秋,我有幸到美国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几个城市参观考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自然是美国的教育,特别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十几天的耳闻目睹,虽然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对中美教育的差异,特别是中美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差异,颇有感想。 一、令人深思的幼儿教育。别的不说,就从教孩子吃饭来看,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碎,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总之是逼着孩子多吃些吃好些。美国父母不硬逼孩子多吃,孩子从能够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说吃哪样,就吃哪样,说不吃哪样,就不吃哪样。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离桌。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做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家长把孩子当作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再多吃一口。中国家长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认为孩子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或者正确的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孩子才吃一碗饭,就说饱了是不可能,他会饿,大人必须逼着他们再多吃。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永远肚子饱饱的。一日三餐,日日不断,而且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身体感觉,饭桌教育远比上几节课,巩固得多,有效得多。美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意志,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对诚实和信任的尊重。中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让孩子明白,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他们也用不着自己知道这些,有大人关心他们,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只要听话,就饿不着肚子。结果美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乖孩子。如果说“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我们可能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二、耐人寻味的小学教育。美国小学给10岁的孩子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大得惊人:《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真是不可思议。从表面上看,美国人是拔苗助长,很不科学;但美国人的做法很耐人寻味。难道美国老师真的不知道10岁的孩子的能力吗?明明知道10岁的孩子根本完成不好这么高难度的作业,为什么美国老师偏偏要这样做呢?其实,美国老师完全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因材施教的。儿童都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美国老师给10岁的孩子的作业,正是为了强化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力;而且孩子在完成这些作业时必须借助图书馆、网络等,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真可谓一石三鸟。至于孩子作业有关内容的正确与否,其实就用不着考虑。中国老师给10岁的孩子的作业是作文写我的爸妈之类,抄课文生字之类,熟读背诵之类,做加减乘除之类。中国老师的作业是量学生之力而行的,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容易导致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力的不断弱化。所以美国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中国老师的做法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如果说“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我们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注重创新的中学教育。美国中学生在基础知识、解题能力上不如中国学生,这从国际数理化奥赛中可以看出,但美国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胜一筹,特别是某些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性地发展。中国教育强调严谨、勤奋和结果(成绩),更适应于古代社会;美国强调创新、引导和过程,更适应于当代社会。当今已是网络时代,电脑在信息储存上比人脑的记忆更简单、方便和有效,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作用和意义,将随着电脑的日益发展而日益缩小,电脑将更多的代替人脑工作,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电脑永远也取代不了人脑,但人脑应当做电脑做不了的更高级的工作,这才是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偏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做法还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在电脑可以替代人脑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主要用人脑而不主要用电脑来从事电脑可以胜任的工作呢!今天的教育发展已趋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态势,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的优秀成绩,不能简单化地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和老师,从而导致目前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如果说“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我们可能又输在了终点线上。 另外,美国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制度、评估体系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实用,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看,中国教育任重而道远。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