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本栏原创009号:如何完整地写好一句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3 15:41
标题: 本栏原创009号:如何完整地写好一句话
如何完整地写好一句话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系列讲座之九


孝感市教科院
任建元


   “完整地写好一句话”,对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作者来说,是一件要求最低的事情,也是一件难度最大的事情。
   说“要求最低”,可能不难理解:句子是逐字逐词写出来的,文章是逐句逐行连缀起来的,连句子尚且写不好,还怎么去奢谈写好文章呢?与“写好一篇论文”的大工程相比,“完整地写好一句话”,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要求都是不算高的。
   说“难度最大”,恐怕难以理解:“完整地写好一句话”,有什么值得大呼其难的!不就是“遣词造句”吗?何难之有!也许,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大凡写手,无不在“遣词造句”中孕育、分娩出诗文来,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却凿然算得上是一件难事。是的,有字词可“遣”,并有“句型”可任意填充,从表面上看,无异于“按图摆放积木”,确实算不上难。但在事实上,从“遣词”看,不少作者头脑中贮存的字词过于贫乏,不能让人“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地“呼”来“遣”去,没能达到韩信点兵时那种“喝来呼去任派遣”的境界,像这样“挤牙膏”般写出来的句子,自然免不了会捉襟见肘或“言不达意”,此为难者之一;再从“造句”看,尽管汉语的“句型”并不多,“句型”内部的结构也大体上稳定,句子的主干无非是“主语”、“谓语”和“宾语”,修饰成分无非是“定语”、“状语”和“补语”,不同词性的词或短语用作什么成分也都存在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对于这些东西,只要愿意学,掌握起来也并不难。那么,真正的难处来自哪儿呢?一是部分作者造句并非按照“句型”的规范办;二是在汉语中,一个字一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和词性,而且含义和词性还处在不断变化中,这在客观上增添了困难;三是作者按照表达意思的需要,常常会选用“句型”的变通样式,而在句子样式上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求在“遣词”时应相应地有所变化,此三条合一为难者之二也。从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遣词造句”确实不能被看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强调“完整地写好一句话”的难度大,只是想让读者在战术上对“写好每一句话”引起重视。我觉得这种强调很有必要,因为,从来稿呈现的情况看,句子中存在的问题最为集中,最为突出;从编辑阅稿的感受看,处理句子中存在的问题最为棘手,最为头痛:如果论题和论述层次存在明显问题,编辑可以放弃选用;导语、标题、结束语存在问题,编辑可以逐一修改;而句子一旦普遍存在问题,编辑将会无法修改,即使勉为其难着手修改,也会像工兵“排雷”一样,一直是小心翼翼、紧张兮兮。其结果是,编辑所花费的精力甚至比自己另起炉灶写一篇文章还要多。那么,怎样才能完整地写好一句话呢?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归纳几点注意事项,并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在一句话中,主语不能残缺,应该前后一致,切忌在不知不觉中偷换主语。
    例1.应城一中某老师撰写的《落实主体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策略浅议》
一文中有一句话:“答案要注意文字表述和规范性,要用历史语言回答,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诊断】这个句子的主语不明确,且前后不一致。在句子中,“答案”似乎是主语,而实际上“答案”是“注意”的对象,如果一定要将“答案”一词前置,则应采用介词短语的形式,如“对于答案”,并且用逗号与后面的文字隔开。在句子中,主语似乎是学生,但并没有点明。在句子中,主语则应该是教师。修改该句的关键在于将整个句子的主语统一起来,且使前后的语意贯通起来。
【修改】编辑修改为:“要让学生注意答案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力求用历史语言来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点评】在这个修改后的句子中,主语“老师”被省略了。句子通过动词“让”引出“学生”作主语,构成了连动句,一直延伸至句子,而句子(顺接前面的“做”,指出“做”的目的)的主语则仍然是被省略了的“老师”。
   例2.孝感市文昌中学老师撰写的《化学教学引入诗词的有益尝试》一文中有一句话:作为化学老师,经常品读诗词作品会给我带来许多艺术享受,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我还经常把一些蕴含着化学常识的诗词融入化学课堂教学,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诊断】句子中的“”将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分开了;在“”前的一句话中,本该由“作为化学老师”的“我”作主语,却让动宾短语“经常品读诗词作品”充当了主语,这就使句首的“作为化学老师”悬起来了;在“”后的一句话中,叙述目的的句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夹在两个“把字句”中间,也明显使文思不太顺溜。
【修改】编辑修改为:作为化学老师,我从经常性的诗词作品品读中尝到了甜头,不仅享受了艺术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且还经常把一些蕴含着化学常识的诗词引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明显成效。
    2.在一句话中,谓语不能残缺。
   例1.汉川市新河镇新街中学老师撰写的《谁是校园暴力的“隐形杀手”》一文中有一句话:这种做法,我们一时难以拿来,但他们能跳出血案,从人文、人性的角度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检讨,也许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吧!
【诊断】在加有下划线的句子中,缺少动词性谓语,修改的办法是在原句中加上“去……进行”。在“去……进行”这种结构方式中,动词“去”用在另一动词“进行”前表示要做某事。
【修改】编辑修改为:这种做法,我们一时难以采用“拿来主义”去“效颦”,但他们能跳出血案,从人文、人性的角度去对相关社会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讨,也许对我们不无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吧!?
例2.应城市田店小学老师撰写的《让成长驿站快乐飞扬——农村小学班级寄宿生管理浅谈》一文中有一句话:特别是晚饭后的校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操场上,激烈的球赛;寝室里,睿智的棋弈;教室里,润朗的书声……
【诊断】在列举“校园的亮丽风景”时,没有分别对“操场上”、“寝室里”、“教室里”“怎么样”作出回答,因为缺少必要的动词性谓语。
【修改】编辑修改为特别是晚饭后的校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操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球赛;寝室里,摆开了睿智的棋弈;教室里,传出了润朗的读书声……
   例3.孝南区毛陈中学老师撰写的《英语教学反思漫谈》一文中有一句话: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直至形成教师自己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特色。
【诊断】本例存在谓语残缺的问题。“”是介词,表示目的,由“”字构成的介词短语,大多用在动词性谓语前面作状语。但在本例中,由“”字构成的介词短语却一直延伸到句末。
【修改】编辑修改为: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直至形成自己系统的教学理论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奠定必要的基础。
3.在一句话中,宾语不能残缺,还应该前后一致。
例1.孝南区书院中学老师撰写的《用幽默艺术创设历史课堂快乐的氛围》一文中有一句话:又如,在讲七年级《祖国境内远古人类》一课时,我对学生讲,我们是通过元谋人两颗牙齿的鉴定得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的,还把我国人类的历史上溯到距今170万年前。
【诊断】在加有下划线的句子中,“是……的”看似完整,但在“通过……鉴定”中,缺少对鉴定对象的引入;“得出”什么,缺少宾语。
【修改】编辑修改为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元谋人两颗牙齿的鉴定得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这一结论的,并据此把我国人类的历史上溯到了距今170万年以前。
例2.孝南区书院中学老师撰写的《试探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行为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创新》一文中有一句话: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真诚、慈爱、期待和希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
【诊断】例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宾语残缺和用词欠妥的问题。“升腾起”的不可能是“信赖和爱戴”,而应该是“信赖和爱戴”“之情”。所以,可以将“升腾起”改为“涌溢出”,并在句末加上“之情”。
【修改】编辑修改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真诚、慈爱、期待和希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涌溢出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之情
例3.孝南区毛陈中学老师撰写的《英语教学反思漫谈》一文中有一句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与实践,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得到根本的提高和发展。
【诊断】本例存在宾语残缺的问题。动词性谓语“调动”的宾语是什么?从例句中根本看不出来。
【修改】编辑修改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得到跨越式地提高和发展。
   4. 在一句话中,语意必须明确而完整。
   例1.孝南区书院中学某老师撰写的《试探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行为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创新》一文中有一句话:这种理念在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题中也能得到体现,初中毕业生的德育考核也能体现现行评价体系的改变。
【诊断】例句就同一问题从两个角度进行叙述,却没有看出顺接的关系,尤其是后一句,读者无法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修改】编辑修改为:这种理念在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题中已经得到体现,在修改完善的初中毕业生德育考核现行评价体系中也已经得到体现。
   例2.安陆市太白初中老师撰写的《春风化雨润芳华——安陆市太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撷英》一文中有一句话: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可是由于恐惧和自尊,很多学生不敢轻易迈进那扇门。
【诊断】这个例句在语意表达上不够严谨、完整。在“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中,用“学生的心理”限定“需要”显然不太准确;在“由于恐惧和自尊”中,显然没有将“很多学生不敢轻易迈进那扇门”的原因揭示出来。
【修改】编辑修改为:为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由于受到惧怕和自尊心理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轻易迈进那扇门。
    5. 在一句话中,某些修饰性短语的构成语素不能残缺。
    例1.应城市田店小学老师撰写的《让成长驿站快乐飞扬——农村小学班级寄宿生管理浅谈》一文中有一句话:学生如同早春的苞芽,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他们身体稚嫩、心理脆弱,需要我们无穷的关爱去百般呵护。唯如此我们才能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智慧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尤其是对寄宿生,更应该倍加关爱。
【诊断】加有下划线的句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意重复;二是有语病,“无穷的关爱”既没能与上文联系起来,又没能与下文联系起来,原因是在“无穷的关爱”之前缺少了介词“用”。
【修改】编辑修改为学生如同早春的苞芽,需要阳光的温暖和雨露的滋润。他们身体稚嫩,心理脆弱,需要我们用慈母之心去百般呵护。唯此才能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智慧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尤其是对寄宿生,更应该倍加关爱。
    例2. 汉川市实验小学老师撰写的《让情感之花在写话教学中绽放——谈低年级启蒙写话教学》一文中有一句话:今天,我在孩子们的花园里带来一朵娇嫩的花儿奉献给您:
【诊断】本例存在介词使用不当的问题。第一,单看“在孩子们的花园里”,介词“在”用得并不错,但如果结合这个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性谓语“带来”进行考量,就可以看出,介词“在”用得不合适,而应该选用介词“从”,因为“从”字不仅能“表示处所”,而且能表示“起点”。第二,“花儿”是“奉献”的对象,却被前置,显然缺少相应的的介词作引导。
【修改】编辑修改为:下面,我把从孩子们的花园里带来的一朵娇嫩的花儿奉献给您:
【点评】修改后的句子将双重介词短语套用在一起,言简意明地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该句的主要结构是“我把……花儿奉献给您”。其中,“把……花儿”是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奉献”,而“把从孩子们的花园里带来的一朵娇嫩的”则分别是从处所、行为、数量和特性等角度对“花儿”进行修饰的,是“花儿”的定语;“从孩子们的花园里”是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带来”。
    6.在一句话中,要把在上下文中能够起到连接作用的字眼用活用好。
   例1.安陆市棠棣镇百花初中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文中有一句话:尤其是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能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仍然只能够凭借“感受”,教学时常常觉得事倍功半。
【诊断】在加有下划线的句子中,除在介词短语运用上存在问题外,还存在上下文衔接不紧的问题,如教学时常常觉得事倍功半”是承接前文讲效果的,却缺少将上下文“黏”起来的标志性“字眼”。
【修改】编辑修改为尤其是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能借助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仍然只能凭借想象去“感受”,这就使课堂教学常常显得事倍功半。
【点评】在修改后的句子中,“这就使”就起到了将上下文“黏”起来的作用。
    7. 在一个复句中,不能缺少相互呼应的分句或关联词。
例1.应城市蒲阳小学老师撰写的《与教科研真心相拥》一文中有一句话:这些随手所得和不经意的收获,就会带来教师专业品质的不断提升。
【诊断】这个例句不完整。前文没有相应的词与“就会”相呼应,“就会”一句与前文之间缺少必要的纽带。如“这些随手所得和不经意的收获”怎么样?前文并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回答“就会”怎么样。
【修改】编辑修改为这些随手所得和不经意的收获,一经日积月累,就会带来教师专业品质的不断提升。
    8.下面这些例句,呈现出的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应该引以为戒。
例2.应城市教研室某同志和杨河初中某老师撰写的《思想品德课“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一文中有一句话:要重视学生讨论交流进程的调控,积极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讨论,把课堂讨论交流引向活跃而富有实效,生动而富有创新,避免讨论交流走形式,或因缺乏生机而失效。
【诊断】在这个例句中,存在句子成分残缺的问题。如在“要重视学生讨论交流进程的调控”中,“进程”是“调控”的对象,本应作宾语,却位于动词性谓语的前面,显然需要添加适宜的介词来“引入”;又如在“把课堂讨论交流引向活跃而富有实效,生动而富有创新”中,动词性谓语“引向”没有带相应的宾语。
【修改】编辑修改为要注重学生讨论交流进程的调控,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把课堂讨论交流引向活跃而富有实效、生动而富有创新的境界,避免使讨论交流走形式,或因缺乏生机而失效。
综上所述,要想完整地写好一句话,就还是得在“写什么”和“如何写”上下功夫。“如何写”终归要服从“写什么”。因此,作者写每一个句子时,都应该先想一想“写什么”(内容),再依据内容选择适宜的句型;待写完这个句子后,还得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该写的内容是否完整地表达出来了?所选的句型是否适合表达内容的需要?所写的句子是否完整?如果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就得再琢磨琢磨,进行相应的修改。(未完待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3 16:01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46678-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6678-1-2.html
==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郑重声明:本栏原创文字,经作者任建元先生授权独家网媒发布。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