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崇拜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4:49
标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崇拜
原文地址: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崇拜作者:武志红
本文是《人物》杂志特稿
————————————
    你不懂我们为什么要变魔术。观众知道真相。现实即残酷被悲惨,没有奇迹,没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骗倒他们,哪怕只一秒钟,就能让他们惊叹,然后你就能看到非常特别的事。你真的不知道吗?那就是观众脸上的神情。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致命魔术》的台词


这种照片反映的集体无意识很刺痛我,所以,大家别怪我一再朝李阳开火。



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崇拜

一个有名的实验,在一个小空间里,放进两三只某类昆虫,记得好像是蟑螂,它们的行动轨迹是散乱没有规律的。
将数量增加到二十只左右,它们的行动轨迹统一起来,总朝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这个或许可以叫归属感,每一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它们渴求认同于一个组织。
另一个有名的实验,是某种群居的鱼,它们总朝向同一个方向前进。但研究者关注的是,它们到底是听谁的呢?谁在带领这个群体呢?
实验的一个环节中,研究者将一条鱼的大脑弄坏,记得好像是斩头。虽然头被斩了,但这条鱼的身体还能游一会儿水,而且游动时非常疯狂,杂乱没有章法。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群鱼会跟随这条没有头颅的鱼行动,于是它们整体上显得疯狂,但一群鱼在一起,想必那种情境也是蛮壮观的。
这第二个实验可以说明,为什么像李阳这样的偏执狂可以成功,并获得无数人的拥趸。
李阳看来很喜欢一种情境,他高高地站在台上,台下有数千乃至数万中学生,他们都高举着一本疯狂英语,脸上有和李阳一样亢奋的神情,嘴里念念有词。
这一情境,和这第二个实验的情境是否很像?

为什么那些鱼会跟随那个失去了头颅的鱼?
为什么那些人会跟随暴力而偏执的李阳?
我非鱼,安知鱼之苦乐!不过,对于后者,或许一个小故事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
一位来访者,几个月来一直很稳定地找我做咨询,频率为一两个星期来一次。突然有一次,隔了50余天才来。她解释说,有种种客观原因。
有没有什么主观原因?我问她。
听到我这样问,她的眼睛一下子红了,她说,原来觉得我是非常值得信任的,现在这个感觉动摇了。
动摇是怎么发生的呢?我再问。
她说,与你无关,与咨询无关,是因为广州日报的心理专栏变了。
从2005年开始,我一直做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的编辑,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我自己写的。半年前,我辞职了。辞职后,专栏文章的风格和导向变了,和我以前的很不一样,部分甚至是完全相反。这没什么,毕竟是编辑换了,新的编辑当然会有他自己的声音。
但对于她而言,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她一直追看心理专栏,觉得我发出的声音已成了一个可靠而牢固的支撑似的。突然专栏变了,于是这个支撑一下子动摇了,从而唤起了她心中一直藏着的声音——“一切都是不可靠的,一切都可能失去。”
我对她深有了解,知道她曾有几次重大的失去,这让她很担心变动,因为变动会触动她的创伤,让她嗅到再一次重大失去的味道。
因而,她在向外寻求一种牢靠的感觉。然而,任何外在的支撑,真的都是靠不住的,真正的支撑,只能是我们的内心。

我没将心理专栏的变化当回事,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在不同的声音中,哪个声音更打动你,你的心更倾向于哪个声音,从而可以在不同的声音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来。
我也以为大家多会这么想,但我忽略了一点。我这样的论点,是有一个前提的——“尊重自己的感觉”。
“股神”巴菲特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关键的教诲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一再对他强调说“尊重自己的感觉”。股市风云变幻的时候,他的心也会被搅动,但这个时候若跟随别人如专家的意见,首先可能是像第一个实验中的蟑螂一样在随大流,寻找一种虚假的归属感,其次可能将自己至于第二个实验的境地了,因专家太多时候其实很像是被斩掉了头颅的鱼,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向何方。
所以,你只能跟随自己的声音。
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前提,尤其在我们国家,因为我们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强调服从与孝顺,我们总是被教导听别人的话,而不是尊重自己的感觉。
听别人的话,会导致一个困境。到底听谁的?毕竟任何一件事情上,都会有无数种别人的声音。
那就听最坚定的声音?
这的确是一个常见的选择。譬如李阳,他的疯狂一如斩掉头颅的鱼,但这份坚定与狂热营造了一个虚幻的感觉,看似稳如磐石不会动摇,于是信他就可以得到稳如磐石不会动摇的支撑感。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好像真有一个外在的东西可以依靠了。

对偏执所营造的虚幻的支撑感之需求,并非只是存在于普通人,或所谓意志不坚定者的故事上。任何人,一旦将某一外在事物视为教条,并不折不扣地遵从它,都可能会将自己至于盲从的境地。
一位朋友开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但最近,风投却决定要停止继续投资。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地步呢?我这位朋友非常仔细地将各种原因列出来,结果啼笑皆非地看到,一个很荒唐的原因反而可能是最重要的。
在风投界乃至管理界都流传一个说法,卓越的CEO 常常是最孩子气的。
什么叫孩子气?
就是蛮不讲理,不沟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如有不从就大喊大叫乃至威胁。
以前,他是这样的。譬如开董事会时,一般的CEO 对风投是毕恭毕敬,但他不同,他常常对他们说:“闭嘴!你们什么都不懂!”
他还常发出威胁,说你们如果不喜欢就滚开。
看起来,这会带来一些矛盾,但他分明发现,风投的人喜欢他这样,他们将此视为意志坚定有决断力。
后来,他的性情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向内探寻自己,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温和,虽然他意志仍然坚定,但他开始聆听,开始沟通,而以前他只是发号施令。
他发现,他的改变令风投惊慌,他们曾委婉地质疑过他,问他是不是还像以前那么热爱他的事业。
随着他变得越来越平和,身上的那种疯狂劲越来越少,风投一方变得越来越慌,对他的指责也越来越多。
以前,他像那条被斩掉头颅的鱼,但那孩子气的疯狂被风投视为坚定。其实,是风投一方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而自己的心在向外寻求支撑时,被他的孩子气给迷惑了。
现在,他自己觉得意志力比以前更为坚定,因为这是由心底发出的。同时他也不再愿意做别人虚假的支撑者,于是风投一方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他们因而慌乱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在我看来,风投一方可能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们将自己沦落为第二个实验中的群鱼。
第二,他们将“最好的CEO 是孩子气的”这一条法则当成了绝对法则。
关于第二个错误,我曾有一个领悟——“任何按照模式来思考的人最多只是第二流的”。如果真如我那位朋友所说,风投一方信奉“最好的CEO 是孩子气的”,那么他们就可能是将这条法则给绝对化了。
真正的思考都可能是麻烦而累人的,如果能有一些简单的法则可以依靠该有多好。
这就和崇拜李阳一样,在自己的心中找到支撑是很不容易的,而信奉一个貌似坚定的人,则容易得多。
问题是,这都不可靠。
若要寻找真正的支撑,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在,必须回到自己的心。
假若你能用心去感受李阳,那么会在第一时间发现,他是一个偏执而疯狂的人。在一个节目中,有外国人说,她不喜欢李阳的疯狂英语,因听着有暴力的味道。听着有暴力的意味,这是多好的感觉啊,这就是用心来体会了。
假若风投一方能用心去感受我那位CEO 朋友,他们势必会发现,他的平和中透露着坚定,这种温和的坚定让自己更有踏实感,而之前对他的疯狂风格的依赖,总是伴随着犹豫不决。
毕竟,你真的会信赖一个疯子吗?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中,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不过,当这样说时,我也未免是绝对化了。
你到底该信任什么呢?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