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3月18日上午,一个名为“走饭”的南京网友发出了一条微博。如此平静的言辞,倒像是一个网络上的玩笑。3月19日南京江宁公安在线发布微博证实,该女生已经于3月17日晚间自杀身亡。走饭的遗言是她在自杀前通过一种微博延时发送装置“皮皮时光机”发送的。许多人在走饭生前便是她的微博“粉丝”,然而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她走后逐一阅读了她留下的微博。从多达1896篇的微博中,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了她的灵魂——她的才情,她的聪慧,她的骄傲与自卑、敏感与脆弱、爱与憎,她调侃自我与他人时的幽默,以及她刻骨的孤独。大家都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一位花季女大学生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咨询师金颖在她一篇名为《真的是抑郁症杀死的“走饭”们?》的博客中,就抑郁症的深层社会原因发表了看法:“是现代节奏过快但心智力量过弱、是物质富裕而精神缺乏、是重视身体发育而忽视灵魂成长、是分数评高低而忽略人格教育等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抑郁,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言行。”由此,她呼吁道:“现在,真的是应该重视生命的时候了。是应该敬重灵魂的时候了。是应该为‘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携手选择好好活下去而承诺生命’的时候了!”
“走饭事件”让我们关注起另一个话题,即网络时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危机。网络将改变世界,这曾是一个预言,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事实。更为确切的说法或许是,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于这个虚拟世界中,一种新的文化与人际交往方式正在确立。作为一名“90后”,走饭以及更多的走饭们受网络的影响尤其深。这种影响的利与弊,以及它将塑造怎样的一代“新人”,是尚需观察与明辨的。
然而,网络终究是一个虚拟空间,它取代不了真实世界。“走饭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是因为她在网络上发表了微博遗言,而是因为这是一出与网络有关的现实悲剧。她轻飘飘的网络书写所连接的是她沉甸甸的生命,人们痛惜的是一个真实生命的消逝。如果将走饭的微博视为一种文学创作,走饭已表现出了她不俗的语言感觉与写作才华。可是,细读走饭的微博不难发现,她所反复书写、津津乐道的生活其实很狭窄:饿与吃、失眠与睡觉、看书与考试、看恐怖片,以及她这个年纪所常有的对于情感的幻想与幻灭。对未来的茫然、对生命意义的解构、对外部世界的恐惧,还有自说自话的孤独,这些或许只是一个人的“病中呓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否也代表了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某些症候——孤独、自闭、缺少交际。
有网友说:“尽管微博上充满了打情骂俏,各种信息浮光掠影,但是最有沉淀价值的却是那些表达现实关怀的内容,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嘘寒问暖,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线建立人际关系。于这样的社会中,尤其需要关切周围的陌生人。”走饭恰恰是更多地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缺少现实生活的沟通和交际,据说,直到她去世之后,与她同处近4年的室友才知道原来身边的这个女孩有个网名叫做“走饭”。
网络时代的年轻一代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敏感、孤僻等性格特征容易导致情绪的抑郁;他们的成长又恰逢数字化时代,很多人沉迷网络而现实沟通能力降低,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所以一旦遇上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可能导致“走饭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也再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网络书写”之外,如何“书写”我们的现实人生,这道难题摆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面前,同时也考验着成人世界的责任与良知。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文艺报》评论部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