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人类学与中国教育的进程”一文中您指出,中国现在大学体制下的滞后性力量和社会急速发展势头下的改革要求并存。在由行政官员“管”的大学体制下,教育改革艰难异常。商业和市场的力量,政治和行政的干预经常扭曲教育和学术的原则,而一些文人更表现了趋炎附势的卑微、懦弱的心态和行为。犀利言辞中尽显了您对大学教育的忧虑。那么,在现行体制之下,文人或是研究者又有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庄:我的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欧陆的学者人性转换的细部新思想一出来,立刻能进入教育系统,新知和教育系统有有机的联系,这是人家的优点。我们的学术研究做完了没人理。我曾在《民族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这篇论文,后来几位海外的学者把它编入论文集The making of Anthropolog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一个地理区域一篇,他们邀我来写中国的这篇。这篇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想做些教育改革的事儿,制度环境的影响太大。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期间进行的课程改革得到国家民委教育司和同仁的支持,把大学本科只有二十几门的课程增加到五十几门,全是新的课,教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宗教人类学都有了,阻力是可以料到的,但打下了新课程的基础。在这本区域教育英文论文集中,这篇论文的思想反映了东亚国家地区教育变革艰难的共性和个性。你看今日全社会主动逼迫中国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了。因此主动变革总比被动好,人类学本身就具有批判性,人类学家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能不作为,不能环顾左右而言他。
孙:在“人类学与中国教育的进程”一文中您指出,中国现在大学体制下的滞后性力量和社会急速发展势头下的改革要求并存。在由行政官员“管”的大学体制下,教育改革艰难异常。商业和市场的力量,政治和行政的干预经常扭曲教育和学术的原则,而一些文人更表现了趋炎附势的卑微、懦弱的心态和行为。犀利言辞中尽显了您对大学教育的忧虑。那么,在现行体制之下,文人或是研究者又有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庄:我的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欧陆的学者人性转换的细部新思想一出来,立刻能进入教育系统,新知和教育系统有有机的联系,这是人家的优点。我们的学术研究做完了没人理。我曾在《民族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这篇论文,后来几位海外的学者把它编入论文集The making of Anthropolog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一个地理区域一篇,他们邀我来写中国的这篇。这篇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想做些教育改革的事儿,制度环境的影响太大。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期间进行的课程改革得到国家民委教育司和同仁的支持,把大学本科只有二十几门的课程增加到五十几门,全是新的课,教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宗教人类学都有了,阻力是可以料到的,但打下了新课程的基础。在这本区域教育英文论文集中,这篇论文的思想反映了东亚国家地区教育变革艰难的共性和个性。你看今日全社会主动逼迫中国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了。因此主动变革总比被动好,人类学本身就具有批判性,人类学家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能不作为,不能环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