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这样的提问,让课堂缺少安全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2:22
标题: 这样的提问,让课堂缺少安全感
这样的提问,让课堂缺少安全感  2011年12月14日  作者:孟红梅  来源:教育时报
  “我们的课堂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不够安全的地方。”“如果学生连安全感都得不到,何谈快乐。”……在杂志上读到王晓春老师的文章《什么是有安全感的课堂》,不禁深感惭愧。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却很少能够想到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心理安全感。在谈到让学生失去课堂安全感的原因时,王晓春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的老师发现学生走神,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弄得学生很狼狈。这让我想起了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因提问而导致难堪,进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留下了心理阴影呢?伤害到他们自尊的提问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惊讶地发现老师们让学生难堪的提问的确不少:
  突然提问 这种袭击式的提问常常发生在没有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或想打瞌睡,或和同桌低声说话,或扭头瞅窗外,突然一声惊雷般的点名响起,接着是“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你来重复一下我刚才说的话”。在结结巴巴或无语中,同学们哄笑起来,老师则冷冰冰地说:“注意听讲!”
  “考差”提问 考试考砸了,本已痛心失意,上课时却遭遇老师“有备而来”的提问,答错的题目还是没有弄明白,老师不耐烦了:“这道题我讲几遍了?你是怎么回事?听没听?”羞愧中只好低下头,下一节课,再下节课,仍是躲不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在一次次紧张准备中想质问:老师,你到底是关心我,还是刁难我?
  对比提问 一道有些难度的题目,学困生甲没回答上来,老师没有引导他思考下去,而是提问了优秀生乙,乙顺利地回答后,老师对学生甲说:“你怎么答不上来呢?一样的听课,怎么跟乙差别那么大?”辩解什么呢?只有乖乖地听老师的“言外之意”。
  追根提问 自学完《愚公移山》后,老师提问一个学生:“这篇课文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列子》。”老师继续问:“列子是什么朝代的人?他是哪一个思想流派的代表?”学生顺利回答后,老师又继续问:“道家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老师连续的发问中,学生的自信已经消磨殆尽,老师却颇为得意地说:“让我告诉你答案。”学生已是无心听下去。老师,你是不是不让我难堪不罢休啊?
  “多嘴”提问 老师多是不喜欢不礼貌“接话茬”的学生,自然也就通过提问来警醒他。但我在听课时也发现了这样的提问:在大家都评价一女生的朗读为3分时,一男生因喊出“2分”被老师点名朗读。当男生的朗读不太好时,有些学生笑了,于是,这个男生一节课都没有把背挺直起来。
  …………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感受、心境状态决定一个人在学习中的状态。课堂提问本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的双边活动,提问时,师生之间在关系上是合作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也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出现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在获得自尊、自信后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让学生难堪的提问只能使师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即使是再好的提问,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提问时再夹有嘲弄性的话语,学生肯定会害怕提问、恐惧课堂。
  让学生难堪的提问还有多少?学生的课堂安全感应该怎么保证?把课堂构建成让学生感到安心的温馨家园需要我们在提问时怎样做?在反省、改变中,请记住:让提问怀着一颗温暖的心灵,抚摸课堂中每一个跃动的生命。
  (作者单位:永城市西城区胜利中学 孟红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2:23
课堂提问中的心理疏导 2011年12月09日  作者:孙改芝  来源:教育时报
  我在中学任教时间相对较长些,所以刚到小学时,在课堂教学中驾驭得并不娴熟。因为当我在课堂上面对中学生时,我的气力很大一部分是下在了如何调动他们进行积极发言上;而当我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却往往被他们超强的表现欲搞得乱了我既定的教学计划。
  但渐渐地,我却发现,在同学们积极发言的背后,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偏激心理需要给予疏导。我在课堂上习惯于使用问句,以此启发学生能动的思考,而不主张让他们记忆一个个现成的答案。每次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是争相回答,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但我在不绝于耳的高声回答中,还是注意到了,有那么几个同学始终不曾张口回答,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出于“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心理,或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更清晰和明确的见解的考虑,我就采取了让学生举手逐个发言的方式。但这下更乱了:没举手的学生,老师叫到了,不用说其他学生会大声地抗议;举手的那么多学生,你叫起了一个,就“得罪”了一大圈。所以,即使老师最后“钦点”了某一个同学来发言,也很少有同学去关注他真正讲了些什么、回答的角度有无偏颇等,而是多半在为老师没有叫到自己现出了一副神情沮丧的模样。
  试想,这样的热闹课堂效果会如何?我由此看出的是学生只注重表现自己而不注重学习效果的一种不良心理倾向(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个例)。于是,为了公平起见,我后来采取了抽签的方式来进行提问。这个办法当然也不是我的原创,而是学生给出的建议,因为之前他们的老师就采取过这样的办法。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有一定的优点:不仅同学们不再为老师叫到谁而心怀不满了,而且会促使那些原来不善发言的同学也能积极思考,并力求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我提出的问题都是相关性的,有的问题甚至就暗含在同学的发言中,所以,如果不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的话,就会听不明白老师的问题,然后也就会不知道如何作答了。
  当然,采取抽签提问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它的随机性比较大,所以,不利于老师从最能解答它的同学那儿发掘出最优质的课堂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生成。所以,老师还需要结合本人对学生的观察来补充以指名提问,以达到既对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正确疏导,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尽可能高效的理想化目标。
  (作者单位:虞城县贾寨镇万堤口小学 孙改芝)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