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美,用什么来建构——关于银海学校“美的课堂”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6:18
标题:
美,用什么来建构——关于银海学校“美的课堂”的思考
美,用什么来建构——关于银海学校“美的课堂”的思考
文/李博
如果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健康的人,那么,以美育人,实为最重要之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然而,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在追求智育、追求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远离了诗性、情感和审美。片面重智的或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造就健康的人的。爱因斯坦曾提示我们:“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着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株洲市银海学校的杨碧琼校长提出 “求真、求善、求美”的办学思想,以“美的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此其实是一种对教育本真的皈依,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有切实的意义。在“美的教育”的理念下,银海学校进一步提出构建“美的校园”“美的管理”“美的课堂”等。之中,构建“美的课堂”乃最为核心亦最为不易。
一、美是什么?如何呈现?
谈“美的教育”、“美的课堂”,不得不谈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几千年的美学依然没有准确答案的。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柏拉图曾感叹说,美的问题是难的。维根斯坦则说,美是不能说的命题。为什么是难的?为什么是不能说?因为美难以鉴定,因为美难以测量;因为美是一种诗性,因为美是一种感受(即美感)。
我们不会再对美的问题进行辨析,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的目的。我要说明的是,把美作为教育的理念提出,它不同于“培养一个会计”“培养一个医生”“培养一个测绘员”这样来得具体。一个会计无疑要会做账,一个医生需要知道怎么样诊治病人,一个测绘员要懂得测量与绘图,这些都是可以用通过实际的手段来鉴定和测定的。然而,“美的人”却不同,它不能测定,不能量化,它是一种心智教育、情感教育的结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
美,既然是一种诗性,既然难以鉴定,那么它如何呈现?我们说,一朵花美,一本小说美,一个人美。花、小说、人……皆不是美呈现的具体方式,而是一种美的借寓。美既然作用于人心,是一些维度使我们认为它美,使我们有了美的享受。这些维度是什么?我们说,有物质的形态,有物质的内容,有物质的气质,有物质的情感,等等,不一而就。比如,一朵花,我们说它美,肯定是在这样一些维度上呈现了一些叫“美”的东西,如形状,如颜色,如香味,如气质(如牡丹雍容华贵,兰花幽雅傲立),如情感(如牡丹给人热烈,兰花给人高雅等)……,这些维度共同给人产生了美,让人在欣赏(美学中叫接受)的过程产生强烈美感。但我们没法建构一个可供计算与测定的程序或方法,来告诉人们这是不是美的,美该如何呈现才美。
那么,我们说,美不是虚无的,但美也不是可以测量的。美是一种诗性,美是一种感受,美的呈现是在一定的维度上进行的美的展示,它给人的心灵以情感的、愉悦的冲击。
二、“美的课堂”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
回到我们的教育,回到我们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美的?
首先,“美的课堂”肯定是有别于片面追求知识的课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围绕这些构建一个课堂,这个课堂是美的吗?不是。因为它依然片面注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片面追求知识,尤其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强迫式的接受,更加不可能成为美的课堂。
其次,“美的课堂”更不是片面追求分数的课堂。以分数论英雄,整天忙于排名次,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最终会导致唯分数论,导致教育的异化,人的异化。“美的课堂”肯定有别于此种片面追求分数的课堂。
最后,“美的课堂”也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因为美是人的自由性灵的显现,所以有人可能认为,“美的课堂”就是一种自由放任的课堂。老师管得越少越好,甚至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虽然比灌输的课堂、唯分数的课堂要好,但也因为放弃了师生情感交汇的时机,放弃了课堂这块教育的主阵地,而不能成为“美的课堂”。
那么,“美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课堂?
需要重申的是,“美的课堂”不能用数据测量。需要强调的是,“美的课堂”指向人的心灵,它是愉悦的,它有师生的共鸣,因此,“美的课堂”追求诗性,注重感染、感化、感受。
我理想中的“美的课堂”是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达成三个哲学意义上的目标:求真,示美,达善。我们说,美的课堂不可能是要放弃讲授知识的课堂,没有了知识,没有了“真”,无论怎么样示美,也是纯粹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纯粹的作秀。因此,“求真”是“美的课堂”的第一个导向。只是我们的“求真”,不再通过灌输,不再通过强迫,不再通过枯燥无味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通过“美”的理念和方式来实现。那么,我们要有美的主体(师生),美的语言,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内容……通过把这些美的“元素”(暂且这样用词)进行美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美的课堂”。“美的课堂”还有最后一个导向,那就是达善。善是价值判断,也就是说,“美的课堂”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但这种判断不是宣传式的,不是口号式的,不是简单的二元或线性思维,而是在美的启迪下、怡养下,自然而然达成的。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美的课堂”。
三、“美的课堂”,用什么来建构?
“美的课堂”该如何建构?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相信也是一个困扰着实践的问题。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我觉得要从“美是什么”的问题入手。因为,美是一种诗性,一种愉悦,一种情感熏陶,一种心灵的感受,所以,美不会有一个模式,不会有一个建构的公式。“美的课堂”直指人的心灵,追求诗性,它应该是对“应试”课堂、灌输课堂、片面重智课堂的一种反正。我们也无从按到量化的要求和模式化的程式来建构。美的呈现是从一些普遍的维度来达成的,我们亦可寻找一些美的维度来建构美的课堂。
让美的理念主导每一堂课。
理念先行,这是建构“美的课堂”必须做到的。每个上课的老师必须牢记和理解这一理念,并能有效的实施于自己的课堂。理想中的美的课堂是求真、示美、达善,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在情感的愉悦中、共鸣中完成的。“美的课堂”的实施都必须好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没有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达成理想的课堂。当然,理念的更新不是一件易事,这是一种除旧创新的思想工作,需要假以时日,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陶冶。
从细节上、符号上展示美。
“美的课堂”肯定与平时一般的课堂不一样。它更注重细节,更注重符号之美。一个教师走入课堂,他的外表妆束,他的表情肢体,他的语言谈吐,都要体现美。这不是公开课上的表演,这必须是每一堂课的日常表现。我相信在银海学校,这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要强调的是必须持之以恒,成为一种日常的表现。
寻找美的元素,建构“美的课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课堂”不是生成的,它必须建构。因为这种课堂需要充分调动各种元素,以形成诗性,陶冶孩子的性灵,达成善的价值。因此,对于艺术的借重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可以润泽情感,可以怡情养性。如:讲授数的认识,如果是“美的课堂”,我想它会运用一些歌曲、故事甚至动画的形式来实现“求真”;如果讲授语文课文,那就更不用说,更要充分利用艺术元素加以增强“美”。总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美的元素,以增强课堂的美感,于美中求知,于美中达善。
真、善、美的融会。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美的课堂”要达到真善美的融会。这也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维度。美的课堂是不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播,是不是通过美的展示来完成知识的传播,是不是形成了善的价值观?这三者都需要予以思考。在真、美得到充分体现时,善是不是也得到了培养?我们讲德育的渗透——当然“美的课堂”不是渗透的问题,而是融会——那么,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是不是真正的、愉悦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呢?这些都需要评价。
对于“美”的认识我也是模糊的,对于“美的课堂”更是不明晰,但在银海学校与杨碧琼校长交流,我不会有“美是难的”的感叹。因为,虽然对于“美的课堂”只是一个初步的实践,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于“美的课堂”的建构将会不断具体与完善。
(希望参加了株洲市三校教育考察与交流的校长朋友们,能够就一所学校的一个主要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将择优刊发<湖南教育>,第十二期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