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位老教师用“心”经营自己的全程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9 19:45
标题:
一位老教师用“心”经营自己的全程记录
一位老教师用“心”经营自己的全程记录
北京 郭铁良
掌握火候能烹出诱人菜肴
早年在浙江绍兴,庄户人家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以后,女儿长大了,这些酒就成为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个美丽而惹人遐思的名字---女儿红。
一锅米饭,放四五天,那锅米饭就会变馊变坏。而绍兴人家能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了芬芳甘醇的酒,这是什么原因?差别在哪里呢?就在那一点点酒曲。
中国的烹饪讲究火候,放佐料是盐少许,胡椒少许,酱油少许,这个火候和少许就是经验的结晶。语文教学也像烹饪,需要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语文教学的火候。而注意自身的实践和总结,则是优秀高中语文教师成长的“酒曲”。
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你的带领下,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而这些个性化的教学经验,经过自己不断地总结、提高,就会形成你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成天泡在教学里的教师,遇到的精彩肯定不少,关键是要处处留心,善于捕捉。可以说世上什么都能做学问,世上什么也都能做成学问,何况教学这么大的事业呢?从积累教学现象、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将自己有价值的“珍珠”一粒粒穿起来,最后很可能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就要用“心”去收集这些“珍珠”,串出一条好项链。
为什么具有同样的学历、同样的教龄,有的教师的课学生很欢迎,有的却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学上用不用心,会不会用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日积月累靠恒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用“心”的,他不断摸索总结,勤奋写作,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一生写了40多本书,1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和短篇小说,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注意总结课堂上闪现的火花、学生的精彩闪光点,并将它们积累起来,总结多了,教学思想就自然形成了。在我3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每一次教学的新创意,新实践,都被我一一总结过,并把它们变成了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发表过的文章,经过进一步归纳总结,又提炼成一本又一本语文教学专著,这便逐步形成了我的课堂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流露出来的信息进行捕捉、重组整合,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就会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然后利用课后的反思、提炼,将其记录下来,便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料,可供日后研究使用。例如,在讲授《在烈火中永生》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江姐说的“上级的秘密我知道,下级的秘密我也知道”这句话说得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秘密吗?
这是一次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的过程。针对学生自己的疑问,引导他们直接深入到课本内部,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我们只要从课文中潜藏的内容来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如果实在找不出,教师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回答,当然如果是作者的问题,也不要为名人者讳。记下这些课堂上临场的火花,并不断总结、提高,就将使你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
教学研究须专心
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要用心专一,“追一兔”。年轻的台湾围棋高手林海峰,十二三岁时,父亲送他去日本拜棋坛名将吴清源为师,恳请赐教秘招。吴清源笑笑说:“现在下棋都公开比赛,已没有什么秘招可言,我送你一句话好了:追二兔不得一兔。”林海峰瞄准“一兔”,锲而不舍地“追”了十年,终于成为棋坛高手。这个故事当时给我的启发很大。一个人要想在多个方面有一定的创建谈何容易?于是我从学生困惑的和自己比较喜欢的作文教学入手,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后经过我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材料、构思和立意以及语言文采三个大部分的作文训练体系。十几年来我共发表论文30多篇,教学专著20余部。其中《中学作文教学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北京市百本教育丛书之一,我的作文教学专著还获得2002年北京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点作为,就要注意抵制各种光环的诱惑,收敛自己的好奇心,要像激光专一的光束,像林海峰那样“追一兔”。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有志向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且会终归失败。”我坚信这一点。
嫁接之“心”须创新
在学习改造、模仿中出新,是我的嫁接之“心”。我从1983年开始对北京14中王序良老师议论文的训练体系产生了兴趣,当时的王序良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的高中议论文系列训练,我感到正合我的口味,于是,我集中了一年半时间,根据他设计的方案,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写作实践经验。当时我用蜡纸给学生刻写了厚厚的一本讲义,很受学生的欢迎。一年以后,我将自己教学的体会和学生的作文整理出来,形成了自己在高中议论文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高中议论文教学奠定了基础。以后经过了5年的实践,在实践中,我认真总结自己每次实践的体会,由原来模仿王老师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体会。于是我在1987年写的第一篇作文教学的文章发表了,并于1990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文教学专著《解除作文的困惑与烦恼》。
可有的老师却不是这样做的。2002年我曾在海淀区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随机听了申报教师的一节课,这是一节高三的作文指导课。一进教室,看见课题是《高三议论文思维训练》,我就感觉十分熟悉,结果越听越觉得“亲切”,这节课的内容完全是照搬我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2-12月)上的《高中议论文思维能力培养》一文的课例。更加凑巧的是这位老师的高级职称评审答辩又是由我负责。在答辩中,这位教师很不好意思。这位老师学习的“拿来主义”态度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方法不对头。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教学。俗话说:人云亦云,一文不值;一家之言,无价之宝。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独特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教师要靠自己的学识站立,要具有怀疑与批判真理的胆略,靠自己的独特思想而闪光,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中随意挥洒、新颖别致、皆成佳境。为此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要与自己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融合起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嫁接,只有将好方法嫁接在自己的长处上,才能真正开新花、结新果。
愿为语文教师搭梯子
做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句话,就是要用“心”经营自己。因为在教学这根链条上,离开教师实践与积累这一环,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痴人说梦。
我从17岁参加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36年有余,在这36年中,我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一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那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么“熬”的呢?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再看看现在的高中教学,当各种“法”和“式”应运而生、漫天飞舞、让人目不暇接的时候,当从“话”灌到“电”灌,灌得学生一头雾水,活动代替了教师讲课,动来动去,学生不知要干什么的时候;当模仿外国人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三四个人为一小组交头接耳,轻松愉快却什么也没学到的时候……总之,当这种被钱梦龙老师称之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失魂落魄症”正在借着课改而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老教师,有责任将自己30多年中经实践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我们的老师,使他们在教学第一线不至于走弯路。于是我就将这20多年在全国各地讲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感到最“解渴”的、最受欢迎的方法介绍给同行。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优秀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则满足了我的这个心愿。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老师如何用“心”经营自己的过程:我将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这三个“心”,变成了教学实践中应有作为的11件事,既具体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更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具体而实用的方法,并将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设置为“读、品、悟”三个过程。目的是想给那些想要达到较高境界的老师搭一个梯子,让他们登上更高的台阶。
而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特点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自身实践并学习他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完成一个优秀教师的塑造。而本书如果能够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点点“酒曲”,则是我最大的心愿。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