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儿童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9 20:44
标题: 儿童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儿童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薛瑞萍
(网名看云,2006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酷爱读书写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在报刊和网站发表了大量作品。阅读日志》等著作。)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诵读的材料一定要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相关的。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既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阅读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人群中出现一批把读书作为第一爱好的人的时候,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美国《朗读者》一书这样说:儿童阅读,是一个终结武器。拿起了他就可以战败贫穷、无知、犯罪、绝望的武器。反之则被它们战胜。
阅读告诉孩子世界曾经清新美好,世界应该清新美好,阅读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为什么儿童文学作品要让孩子读?因为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都写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它的结局必是经历了艰难困苦,实现了自我,实现了成长!而成长,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
整个阅读环境的改变,不是靠着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要靠各方面的共同促进和提高!为什么有的老师在读,有的不在读,问题在老师自己身上。真正爱读书的人,会有办法引着孩子读书。
儿童持续阅读的热情来自老师,来自家长,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9 20:45
阅读是人的精神食粮
——在“第三届新经典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民教育》总编辑 傅国亮

一、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教育的本意
什么是教育?众说纷纭,是简单的概念,往往对其一无所知。
我认同的定义是德国教育家亚斯德尔斯下的。他说:教育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科知识获得的过程。我认同了。我认为他抓住了教育的本意。教育首先是一个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阅读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因素。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或者说,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吃进去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关注阅读,包括新经典阅读,使学生成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人。
读书成为习惯,可以创造生命的神奇,可以使人的思想“神采飞扬”。据报载,一位加拿大医生奥勒斯给自己写下制度,每天睡觉前,不管多忙、多晚,必须读15分钟的书。到去世,他坚持了半个世纪,读了近千册书,成为博学的多领域的专家,人们称之为“创造了生命的神奇”。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无一不是酷爱读书的,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等,这些教育改革家无一不是从读书中汲取灵感而思想“神采飞扬”的。

二、阅读的内容要有结构
人的精神食粮就是人吃进去的精神食粮,进食要有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石墨和金刚石一个非常软,一个非常坚硬,就在原子结构不同。阅读结构,决定了阅读精神食粮的性质。
让我惊讶的是,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中有一本《共产党宣言》,宣判资本主义死刑的书,定为高中生必读。我认为他们是从读书结构上考虑的。精神食粮需要有这样一个结构。英国对中小学生有一个推荐书目,特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关注人生和人性。
所以我想提出:我们新经典阅读,一方面应当强调让学生大量阅读,包括广泛的分级阅读;一方面还有一个质的问题,就是内容的结构,要注意选择哪些书给学生阅读。
三、阅读中的泛读与精读
我们大量地提倡阅读,却缺乏精读。在阅读中,精读的问题从古以来,我们先人都非常重视。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就是读一本书不要泛。
中国历代文人名士都主张精读,精读到背诵的程度。张恨水十四岁的时候,背《四书》、《古文观止》,《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水浒传》《红楼梦》读了几十遍;矛盾能够熟背《红楼梦》;史学家李思远读《史记》五遍以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一本心爱的书,让他们反复地读。他也是强调精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9 20:48
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访谈录


梅子涵,中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痴迷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他创作了《女儿的故事》《我的故事讲给你听》《儿子哥们》等许多优秀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也是一位执著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推广者,为了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渴望做一个点灯人,为孩子点亮很多盏灯,让他们优秀、优雅和完美地长大。


     初夏,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树木葱茏、绿阴匝地,幽静的学思湖畔,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梅子涵教授。和梅教授谈话,我们感受到一种叫做“使命和责任”的神圣东西。
记者:梅教授,大量阅读对儿童发展的益处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而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观点却争议颇多。您多年来大力提倡和推进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我们想知道,您为什么特别强调在童年阶段要阅读儿童文学?
梅子涵:儿童文学产生的时间并不长,到现在不过两三百年。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发现了童年,开始懂得尊重儿童。
记者:怎样理解“发现童年”?难道人类从前没有发现儿童吗?
梅子涵:是的,人类从前并没有发现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没有人真正关注儿童的世界。到了近代,人们慢慢发现,儿童与成人的心灵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儿童的心理、趣味、语言都与成人相差很远,仿佛就是两个世界。比方说,在成人眼里一根平平常常的树枝,儿童在游戏时会把他当作一匹马,骑着它与同伴比赛;捉到一只甲壳虫,他们会想象骑着它飞到月亮上去;他们能与天上的星星说话,能与地上的蚂蚁玩耍。这就是儿童的心理,这就是儿童的生活。当人们认识到儿童世界的秘密时,一些人就开始关注儿童世界,研究儿童世界,并且开始思考为儿童做些什么。儿童文学在这时候才产生的。
记者:您的谈话让我豁然开朗,请您具体谈谈儿童文学的特点?
梅子涵:什么是儿童文学呢?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它必须说的是童言,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是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即使是大人写的,也必须回到儿童的心态中去,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用孩子的心来体验、用孩子的嘴来说话。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往往保留着孩子般率真的天性,自己也是个“大孩子”。没有这种天性是写不好儿童文学作品的。
写给儿童看的东西一定要有趣。为什么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有趣。让小孩早晨醒来坐那喝功夫茶有趣吗?没有趣的。儿童文学为什么儿童喜欢?好玩、有趣,有趣是前提。1862年的时候,在泰晤士河边有三个女孩子喜欢听卡鲁尔先生讲《艾丽斯漫游奇记》,为什么喜欢听?好玩,不好玩三个女孩子喜欢听他讲吗?卡鲁尔要把故事讲得吸引她们,于是他拼命把故事讲得好玩。
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呢?首先是因为它有生动的吸引人的情节,一下抓住了三个孩子的心;其次,故事中有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调动了孩子丰富的想象,把他们带入到了一个浪漫的神奇的境界;另外,故事中有丰富的情感,引起了孩子们快乐和忧伤。
所以说好的儿童文学一定要有趣。可以被称为优秀儿童作品的大部分书籍,首先是非常好玩,然后有很深的一些人生的意味,一种生命的思维,一种很温暖的感情在这里面。一部诗意洋溢的作品会让读者眼睛湿润、心里温暖。好玩的表面和很深沉的内涵是在一起的,那是最好的作品。
记者:请您谈谈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梅子涵: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往往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给孩子们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儿童文学对人的成长意义是多方面的。
儿童文学让人善良,从小读过很多儿童文学的人,他的心肯定更接近于善良。一个经常在读那种很善良、很温暖的书的人,他怎么可能很凶狠呢?我常想,一个从小读过优美的童话,读过很多有趣好玩的、纯真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人、一个歹毒的人,一个极端自私的人!
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诗意是儿童文学作品天然的品质。一个很少阅读童话的民族,他们的审美趣味是会有问题的,整个民族缺少一种诗意的状态,就连造房子,设计桥梁都会有问题。我自己这样认为,儿童文学在西方诞生以后,他们非常丰富的和繁荣的童话对整个欧美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一代代人的审美,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到了丹麦,你会发觉,他们的人连同他们的房屋、公园都让你感觉到童话一般的亲切、可爱。一直在读着诗意洋溢故事的人,怎么可能会无趣、冷冰冰呢?好的儿童文学给你一种诗意,它让你整个的精神沉浸在这个里面,它里面的东西就会变成你的一个部分,就是像惠特曼写的诗:“你最初读到什么东西,你最初看到的东西就会成为您未来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从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优美、有趣童话的孩子和从小读着童话长大的孩子,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可能是丰富的,温柔的,而一个可能是很野蛮的,很荒漠的,不一样。书籍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儿童文学的意义也在这里。
儿童文学让孩子的心灵会变得丰富敏锐,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细微的变化会有更深切的体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经常读儿童文学的孩子写出的东西往往更有灵性,在口语表述中的词汇量较多,语言的驾驭能力通常较强,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方面也较为出众。这就是阅读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记者: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意义如此重要,可是现在儿童文学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是什么原因呢?
梅子涵 :中国孩子的童年,儿童文学的面是比较少的,欠缺的,或者说严重欠缺,在有的地区似乎是零。有很多孩子,包括城市里的,问他童年读过什么书?回答是:“每日一练”“趣味奥数”。这种回答表明我们孩子阅读亏缺了,很多孩子童年没有阅读,这将影响他们童年,影响他们长大,影响整个中国人素质。
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一个是我们教育太功利化,从上幼儿园就考虑孩子将来考什么大学。家长老师觉得哪样对孩子将来的生活技能有好处,对孩子的前程有好处就学什么。别的,都是等而下之的事。现在的社会情况“与其说成人在关怀儿童,不如说在重视自己。大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孩子,给孩子很好的物质生活,学习条件,但对童年的那种特殊需要却往往弃之不顾。大人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往往加于孩子身上。尽管这些做法是善意的,但牺牲掉了孩子珍贵的童年”。第二个原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不了解儿童文学,不知道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意义。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童年,但是长大以后就忘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变得不了解儿童了。他们也鼓励孩子读书,但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为孩子选择图书,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还有这样的家长和老师,见到孩子看儿童文学的书,与功课无关的书,他们就会很生气地从孩子手中抢走。他们不懂得儿童的需要,不懂得儿童文学在孩子生命中的价值。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记者:您觉得教师在孩子的儿童文学方面应该起什么作用?
梅子涵:教师在帮助孩子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和指点阅读方法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提到过“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因为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教师也应该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教师要点亮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记者:您说得太好了,我想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积极行动起来,做一个点灯的人。您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步入儿童文学的天地?
梅子涵: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出,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阅读者、引领者和朗读者。
首先,老师引导孩子阅读儿童文学,自己必须阅读它,熟悉它。为什么?因为儿童的阅读,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社会安排的。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儿童去读的书?需要告知的,需要引见的,尤其对低幼儿童来讲,一本书的挑选、购买完全是老师的事情,父母的事情。你是第一读者,如果你对儿童文学没有认识,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儿童文学,不可能把一本很好的,很有价值的儿童文学带给孩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儿童文学也是成年文学,需要去接触,需要去阅读,需要去认识。老师阅读儿童文学意义不仅在此,其实,真正好的儿童文学,其意义超出儿童文学本身。不管什么年龄的人读,都应该喜欢。老师也可以从儿童文学当中读到你作为一个成年人的需要、享受和感动。
第二、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引领者。引领并不仅仅是给孩子制订读书计划和推荐书目,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入儿童文学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在其中。比如,怎样引领低年级孩子阅读图画书呢?我认为,老师们决不要像教语文课那样去教孩子阅读图画书,而是应该结合图画书的各种特点来进行互动式的阅读。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个孩子都能有一本图画书,老师带着孩子走出课堂,大家很自由地围成一个圈,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图画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因此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时,一定要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了解细节的东西。比如图画上灯光的微弱变化,青蛙表情的变化都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阅读图画书的时候,老师不能一页一页不停地翻下去,要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有适当的停顿。在故意停顿下来之后,要让孩子们猜测一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这样就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第三、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朗读者。我经常提倡老师要为孩子朗读儿童文学作品,我想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影响。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老师都非常善于朗读,他们朗读时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和充沛的情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语感熏陶和美感教育。德国一位作家写过一本书叫《朗读者》,其中有这样一句:“老师朗读的声音是学生永久的记忆。”我认为,任何美妙的录音都不能代替老师的朗读,因为老师的朗读有丰富的表情和语调,是有感情的、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蕴藏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孩子,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以至深入到他们心灵的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
记者:我们知道,您的女儿非常优秀,现在也已经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她在中学时就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请您结合教育女儿的体会谈谈家庭如何培养孩子对儿童文学的爱好?
梅子涵:我们也没有刻意来培养女儿这方面的爱好,但是,因为我们自己做这方面研究,家庭中自然多了些儿童文学的气息。大人看的书,谈论的话题都是儿童文学方面的,我想,这些气息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女儿从小就爱看书,而阅读又调动了她固有的潜能。在小学时,她就表现出对生活特有的敏锐,很平常的细节、很平淡的事,经过她的描述都能表现出很独特的趣味,很浓的文学味。我写的《女儿的故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她讲述给我听的,我只做了少量的文字加工。
我想,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家庭更需要营造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爱好。犹太民族有这样一个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就是告诉孩子:书是甜的。家里还要有读书的氛围,大人和孩子一起读书最能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美国总统布什回忆他儿时的生活说,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是睡觉前妈妈为他们朗读故事的时候。他现在想来还感慨地说:那感觉真是非常美妙。另外,家里要有适合孩子看的儿童文学图书,浓浓的书香气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