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日9时,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徐徐拉开披在“巴陵胜状”匾额上的大红绸纱,岳阳楼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岳阳楼历史文化景区修复、增添了碑廊、双公祠、吕仙祠、五楼观奇、古城墙仿古历史街区、公共大戏台等多处人文景观,园区面积由原来的73亩扩大到210亩。岳阳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岳阳楼新园区的认可。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岳阳楼接待游客达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一些人故地重游,都感叹:岳阳这座城市只有岳阳楼没有变,其他都变了。城市变大了、变美了,文化味儿更浓了。
着眼未来 让岳阳的文化更繁荣
如果说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个性,那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在践行“民本岳阳”的过程中,岳阳的决策者们感到:经济增长一定要转化为文化繁荣,如果不及时转化,这种增长就不可能持续。经济增长能够使人民富裕,文化繁荣才能解决人们富起来后出现的新烦恼。因此,在岳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民本岳阳”富民强市目标中,明确将“文化繁荣”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强调要以推进文化和谐、实现文化繁荣为手段,促进岳阳的和谐崛起。市委书记易炼红多次强调:“在充分保障大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也要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惠及人民大众。要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传承千年‘忧乐’情怀,通过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培育市民共同理想,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凝聚精神动力。”
然而,这些年来岳阳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又是怎样呢?以中心城区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区尚有影剧院、云梦剧院、天岳山电影院等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场所,有工人文化宫、岳阳游乐场、儿童乐园等几处大众游乐场所,还有众多的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在经济还不很发达、人们生活尚处于解决温饱阶段的历史时期,这些文化设施基本能满足当时城区人口的文化服务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岳阳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岳阳中心城区东移北靠,城区面积和人口飞速膨胀,而城市文化基础设施逐步萎缩,偌大的岳阳城区除博物馆、图书馆和新建的汇泽影城外,几乎所有的电影院、剧院和文艺演出场馆都已关门歇业或难以为继。城市文化的缺失,广大市民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空间。
如何走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低谷,健全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岳阳文化人在奔走呼吁,岳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提案、议程,岳阳市委、市政府的公仆们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调查研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岳阳市第一任女市长黄兰香来了:她轻车简从,多次深入文化系统进行调研,考察文化基础设施状况,为岳阳文化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她求贤若渴,和剧作家们、书画家们、表演艺术家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请教他们对文化工作的合理建议;她关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大声疾呼,为岳阳文化事业赢得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岳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体现人民的意愿作为决策依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权益问题,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达成共识,决定停建岳阳国际会展中心,新建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将原规划设计的岳阳国际会展中心改变功能重新定位为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内设1200座的大剧场、400座小剧场、市群艺馆、市直三家表演团体排练厅、艺术工作室、艺术培训活动中心等功能。可以说,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将作为21世纪岳阳的标志性工程和文化建筑载入新的城市记忆。
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的建设,是岳阳文化人的幸事,是岳阳人民文化生活的大事,更是促进岳阳和谐崛起的盛事。它的建成将会一揽子解决岳阳市直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局面,为构建岳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市委书记易炼红多次来到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建设工地实地察看,研究解决施工建设的具体问题。他说:这项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关系到城市功能的配套完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仲夏时节,徜徉在花红柳绿的岳阳楼历史文化景区,驻足在热火朝天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工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岳阳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岳阳古城的和谐氛围,我们也真正感受到了岳阳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关注民生、着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