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份列表在网上流传甚广,里面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这100件事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开个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其中第100条简单明了地表达了美国小学生暑假最重要的目标——玩得高兴! 这份列表引来了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参与讨论。记者发现,多数网友都非常认同把暑假还给孩子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让孩子利用假期放松身心、增长见识,但是现实中存在的升学压力也让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们不得不屈服,不得不让孩子在各种暑期班中奔波…… 虽然也认同孩子在童年、少年时期应该玩好,不能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但是现实中存在的“小升初”,中、高考等压力,让这些家长们不得不屈服。 我已帮孩子扛了四年 今年不得不上培训班 方建华(企业员工,女儿即将升入5年级): 说起这个话题,我真希望你们帮忙多反映一下,小升初能不能也像高考一样统一考试算了,也能从制度上给孩子们减减负?否则,家长们即便再认同好的教育理念,也得向现实低头,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已经帮孩子扛了4年,看着邻居们、同事们的孩子驮着大书包,把每个周末、每个假期都用在了数学、英语、钢琴等各种补习班上,我一直咬牙没让孩子去。假期里,我喜欢带着闺女出去游泳、钓鱼、爬山,或者一起看动画片。我总觉得过早让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为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姥姥、奶奶没少在我面前提谁谁家的孩子钢琴几级、奥数成绩多么好等,在别的问题上我都好说话,就是在这个事情上,我一直很强硬。 可是,今年我实在扛不住了,孩子明年就小升初,从今年年初,孩子的妈妈就跟我吵了好几次,说再不让孩子去上课外培训班,孩子就没有机会上好初中,就会把孩子的一辈子给耽误了。孩子的老师也多次给我打电话,委婉地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这个暑假,我只能把孩子送进英语、奥数辅导班了,还按她妈妈的建议报了围棋班,孩子这40来天的日程安排,比上学都要紧张。虽然大家都说要开发孩子的潜力、小孩子累不坏等,可是,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这些所谓的学习上,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用吗? 随着80后父母的增多,在认同应该利用假期重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家长已逐年上升,但家长们同时也发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链条还没有衔接好。 希望能有童子军活动 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 陈敏(公务员,儿子上2年级): 孩子放假以后,基本就放羊了,我们都上班,既不能把他领到单位,也不敢放他一个人出去玩,只好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提前准备好饭菜,让他自己中午热热吃。小孩子自制力差,你不能期待他自己在家好好看书。他自己在家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在玩游戏、看电视。有的学生家长会自己组织些小活动,但是都得家长陪同,我们两个人都上班,没办法参加。我小的时候,记得学校曾经组织过夏令营,后来看到很多国家都组织“童子军”,这些都是挺好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脱离家长的环境中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可惜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活动了。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个损失,他们几乎没有独立交朋友的机会。 现在每个周末,我和我爱人都会带孩子出去玩,我们特意带孩子去博物馆,增长见识。第一周去了军博,上周去了航天博物馆,儿子看到了飞机、大炮、坦克,兴奋得不得了,下周准备带他去科技馆。北京其实有很多适合孩子们参观的文化场所,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假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就好了。否则,孩子们的假期,很多都在无聊中浪费掉了。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的小学生要求在假期里要“玩得快乐”,曾经“学习至上”的中国家长们也都开始接受这种观念,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放弃了曾经的“虎妈”式教育,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 给孩子安排了三次旅行 行万里路是最好的学习 曲颖(法律工作者,孩子下学期上四年级,为了更好地跟孩子沟通,她还专门参加了一个教育理念改革的培训班): 假期孩子就是应该以休息为主,学习为辅,而且学习也不是死背书本,行万里路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机会。 假期里,我给孩子安排了三次旅行活动。这个月初,随同几个学生家长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山东烟台看大海;8月初,孩子参加的冰球队的教练组织他们去齐齐哈尔集训10天;8月中下旬,还是跟几个家长一起带孩子去新疆。我相信这些活动,都会让孩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没必要让他超越自己的年纪去完成未来的任务。而且,真正能主导一个人的应该是意志和情感,而不是大脑。我们目前的教育过多地重视了孩子大脑和智力的成长,而忽略了心灵和精神方面的培养,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后者恰恰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明白目前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是我无法回避的现实,我的孩子将来也要经历“小升初”的残酷,也要经历高考指挥棒的考验,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假装不知道什么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希望能给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整和补充,我周围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想法。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模式应该会逐渐产生变革。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