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美国成年人可能还在追忆少年时光的惬意与自在;但孩子们却未必能理解大人的心情,精力旺盛的美国孩子正放开脚丫找寻自己的校外生活。 据美国一家非盈利民意研究机构公众议程研究发现,80%的初、高中学生放学和周末都参加有组织的活动。该项研究来自2004年6月对全美两组随机抽样电话调查:一组对象是609名中学生,另外一组是1003名有学龄孩子的父母。结果显示,57%的孩子称自己一周每天或几乎每天有某种类型的校外活动。 美国孩子为何热衷校外活动?这点与中国孩子为奔好前程而苦读教科书的生活似乎显得大不相同。 捣蛋鬼们的出路 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初中生塞莱尼蒂·米勒的校外活动安排是,一周四天在探险中心学习。这个12岁孩子得参加电脑、儿童足球、艺术和手工艺四个项目。 另外,塞莱尼蒂说她可能会加入学校的医疗护理项目,“这个活动可能没多大意思。但我真不想只干坐在学校、做家庭作业,并等着爸爸来接我。” 对美国孩子来说,参加校外活动是避免生活单调和少给父母惹麻烦的中间选择。大多数孩子认为参加活动总比自己在家吃完饭、肚子饱饱地无事可干强。一半的美国孩子觉得自己呆在家很无聊。但大家一起做集体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又认为比较亏,因为大家伙在一起没有效率。大多数孩子承认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的时候,多半是没有目的地闲逛。77%的孩子认为没事可做、无聊的时候很容易惹点麻烦出来。 这个时候,校外活动有了很大的生长空间。 美国父母视校外活动是提高孩子兴趣、培养好品质的路径,另外也让父母少为孩子的安全操心。孩子则希望通过参加校外活动给自己带来乐趣、受到教育,并结识更多的朋友。92%的孩子认为,校外活动让自己交到好朋友;86%的孩子获得了教益;85%享受了乐趣。 大多数美国孩子认为校外活动对自己有益处。九成的孩子说,他们需要父母敦促去参加有益的活动,即使他们自己可能有抱怨。 运动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其次是艺术、音乐或舞蹈、再是学术。调查显示,尽管有20%的孩子抱怨他们的活动过于狂热,但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说,自己一周至少有三天时间是单独在家的。 有钱的、没钱的父母想法不一样 华莱士基金的主席克里斯廷·戴维塔表示,这次调查展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国家庭,这就是富有与贫穷的差别。 有钱的父母会更多考虑如何让孩子度过校外时间,而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更容易对校外活动的选择表示不满意。他们会计较自己是否能负担得起孩子的校外活动费用、在乎这些活动的实用价值以及效果。 其次,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更容易担心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39%的低收入家庭之所以让孩子参加校外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有事情可做,少惹麻烦,而只有23%的富裕家庭会有这种考虑。 在怎么打发暑假的问题上,有钱的父母和没钱的父母异口同声地说——难。但对家庭收入低的孩子而言,困难会更多一些。调查显示,76%的低收入家庭认为自己在暑假无法提供给孩子想要的东西,而高收入家庭比例只有42%。 而在孩子眼中,钱财对校外活动的影响是成正比的。80%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的孩子比那些放学后自己打发时间的孩子更可能来自富裕的家庭。 不论是否有钱,或者钱能为孩子创造什么环境,有一点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调查者们发现,81%的初、高中学生家长说他们的孩子不会在购物中心闲逛;但是56%的同年纪的学生却说,他们曾在商场晃荡过。还有,大多数父母以为给自己孩子买了手机就可以知道孩子的下落,但是三分之一左右有手机的孩子却承认,曾经向父母隐瞒过自己的真实去处,或者明知是父母打电话来而故意不接听。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关于中美之间的差距。美国父母让孩子参与校外活动,多出自于让孩子得到放松的目的。调查为美国父母设计了四种选择孩子参加校外活动的理由,拿分最高的是发展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占41%;其次是让孩子有事情干、少惹麻烦,约27%;第三为让孩子开心,约16%;为了提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仅仅排在最后,仅占15%。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散漫态度”与中国父母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来源:《华盛顿观察》周刊 作者:曾进 转自:中新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