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把握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5 19:55
标题: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把握
文章标题: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把握
作者或出处:中学部 胡黎莉
阅读次数:938
发表日期:2007-4-6
具体内容: 摘要: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母语与英语中一些相似或可通用部分可能会对英语的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形成母语向英语的正迁移,而一些貌似实异的部分则可能会对英语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形成母语向英语的负迁移。英语教学中应正视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以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一、母语迁移的概念
    母语和英语的学习都是获得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鉴于两种语言学习的年龄起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动机状态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英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英语的学习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母语作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必然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为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the transfer of native culture)。具体指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
    从19世纪初至今近200年的历史中,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经多个阶段:从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理论较为机械地迁移分析,到创造性建构理论否认母语迁移的存在,再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对迁移的重新解释。而目前,研究者又从物理与社会情境的角度探讨母语迁移的问题。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但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这是研究者们所达成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行的理论认为,母语迁移有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二、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一)母语向英语的正迁移
    各种语言都反映了人类所生存的物质世界及人类共同的感性经验,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本质上在于各自用一套稳定的声音信号和一套稳定的字形符号作为外壳去表示一定的思维内容,另外,从语言学习的心理历程来看,都遵循着先声后形、先简单后复杂、先散乱后精密、先感性后理性等学习规律。这构成语言的共性,共性间的迁移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形成语言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这种正迁移现象表现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多个方面:
    1、单词的掌握。单词是一门语言构成的基本单元。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新事物的学习是间接认知的,即通过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已知的内容建立关联达到认知目的。初中阶段尚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英语单词学习建立的主要关联就是与母语的关联,比如学习英语单词“boy”时,学生实际建立的关联就是“boy”――男孩,这种关联就是母语正迁移现象的直接表现,它能帮助学习者更快地学会新的英语单词,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关联有可能会变为“boy”――“a young male person”――男孩,出现母语正迁移现象的淡化。
    2、场景的理解。语句是语言的基本运用模式。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很难形成像母语学习那样丰富、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而创设令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应用语言的意识。这种环境的创设就是母语场景的迁移,它使英语的输出不再流于形式,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初学者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3、心理的共鸣。成功的语言学习往往表现在对语言文化的融入、渗透或认同。让时刻处在汉语环境中的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融入一种异域的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强行的融入反而会产生思维方式的混乱。心理的认可正是文化融入的基础。作为人生存的根本道理,西方的格言和东方的谚语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分辨助人为乐与自私的区别,母语在心理上的正迁移体现的就是这种共性,这种共性成为有助于他们不一味排斥这种鲁迅笔下的“舶来品”,这种迁移也让英语初学者心理上产生共鸣,而表达方式的不同则成为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也为日后融入英语文化创造前提。
    (二)母语向英语的负迁移
    由于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其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有词形变化,词序比较灵活,注重句子形式,结构完整,采用多种连接手段(如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而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没有词形变化,词序相对固定,注重内在意念,不受形式的约束,是一种重意合的语言。这构成语言的差异,差异间的迁移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形成语言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这种负迁移现象也表现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多个方面:
    1、语音迁移(Phonogical Transfer)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式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句义的“语调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的“声调语言”,英汉语音素存在的不对应,使得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在发音上要面临很多困难,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⑴发音相似(2)发音差别较大(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
    词汇负迁移存在于许多方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单复数词混用 ⑵冠词、连词、介词的多用、少有或误用 ⑶动词不同形式的误用 ⑷不同种类代词间的混用 ⑸形容词与副词的混用 ⑹词义的误用。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⑴ Mr Ramsey is a rich man who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⑵ It's clear that there is a big hole on the wall.
    3、句法迁移(Syntactical Transfer)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具体说来,这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语序不同 ⑵表达结构不同 ⑶问法、答法与说法不同 ⑷适用场合与范围,语气的缓急程度不同。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⑴ China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⑵ --Can't you go and get a book yourself ?
    --Yes,I can't.
    4、语篇迁移(Discoursal Transfer)
    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不同,在相同的场合,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对象,相同条件下,英汉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语义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词谦语,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赏识与认可,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口语中。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⑴ --Your skirt is quite beautiful, Lingling.
    --No,it's just so-so.
    ⑵ --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
    --Never mind.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把握母语迁移现象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母语的情况,有意识地沟通母语,利用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正迁移进行教学,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对两种语言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或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对两种语言进行自觉的对比,以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一)促进母语正迁移的方法
    1、恰当运用母语帮助学生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真正的英语课堂不应该出现母语,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运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这并非意味着不管何时情况都要牵强地使用英语,绝对避免使用母语。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不顾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语言掌握程度,一味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效果并不理想。语言输入必须成为学生可理解的输入,才能够为学生真正地吸收。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在必要的情况下,恰当地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输入的信息。例如,对待Violet,Cana等一些含义单一、专业性强的词汇,适当地使用母语进行一些翻译,不仅可以使学生借助母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而且还可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其他的教学活动。
    2、借助母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语言,不管有多少差异,学习方法和技巧都具有互通性,汉语教学中有很多学习方法值得英语教学者借鉴。事实上,很多学习母语的方法已经被我们使用到了英语教学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汉字时,语文老师会使用“造句”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对多义字,会把意思先解释出来,再让学生根据固定含义造句,学习课文会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学写作文会先从写简单的日记开始……这些与英语学习的方法技巧都是相通。有选择地运用母语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者的进度,也更切合我国学生的实际。
    (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方法
    1、分析母语与英语的差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母语和英语在音位、语义、句法、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意识到两种语言在上述方面的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授同母语发音相似但有区别的因素时,应讲清这些因素的发音特点、部位,指出易出错误之出,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辨音练习,辅音连缀的练习等;在教授词汇的时候,教师应明确指出由于各民族在形象联想、思维及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差异,任何两种语言的词汇不可能一一对应。词汇教学就是要指出两种语言词汇所代表的共同的概念体系和不同概念体系的区别,使学习者逐渐形成与母语不同的概念体系,另一方面,应强调词的组合关系,通过对词义搭配限制和句法搭配限制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词义的组合规律;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应对母语和英语两种语法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让学习者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教师应加强母语和英语文化背景之间差异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学习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排除母语的习惯表达式及社交准则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初中英语教学是实现学习者对部分英语文化的心理共鸣,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融入英语文化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习者从整体上了解母语与英语之间思维方式的异同,逐步地克服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学着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并尽可能组织学习者大量阅读各种体裁的英语文章及有关介绍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同时,增加视听内容,多看反映所学语言国家人们生活的录像、电影、电视等,多听英语节目。此外,应鼓励学习者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形式直接和本族语者进行交流,引导学习者在阅读或视听的时候,留心英语词语搭配、习惯表达式、话语结构等,并逐步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形成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吴建民.迁移机制与语言迁移.宁波大学学报.2000(1)
2、陈月红.母语语法与外语习得.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0)
4、姜萍.母语的正迁移与文化图式理论.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3(2)
5、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