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阅读文本凸显出的美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07:43
标题: 阅读文本凸显出的美
阅读文本凸显出的美
明光市桥头小学 闫敏 李明斌 13855078251
阅读是获取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培育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博闻强志,是人生美妙的精神之旅。阅读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阅读吧!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阅读文本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高雅进步的精品文学,让我们徜徉漫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让我们欣赏品味;传统经典的优秀精华,让我们沉湎陶醉;现代时尚的缤纷色彩,让我们憧憬向往;智者的箴言,圣者的高论,诚挚的亲情,圣洁的真爱,让我们谛听、体味;血与火的洗礼,善与恶的交锋;历史的沉淀,科学的探索;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顺应语文教育的特点。现就我在日常教学中对阅读教学文本的感受,粗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观:丰盛的情感大餐
翻开教材,浓浓的情感顿如不竭的泉水奔涌四溢:《桂林山水》、《林海》、《黄山奇松》等课文,带领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研读自然,领略自然,感受自然,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之情;《变色龙》、《蟋蟀的住宅》、《小狮子艾尔莎》等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师恩难忘》以平实的语言传递出浓浓的师生之情,《黄鹤楼送别》情景交融,抒写了挚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等课文,让学生从满含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由名人小事和凡人壮举,洞悉为人处世
之道;《滴水穿石的启示》、《诺贝尔》、《天火之谜》、《厄运打不跨的信念》,以一组主题相关的文章,由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纵观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以丰富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
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
二、闻:厚重的文化气息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教材本身也是一种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教材的编写者们匠心独运,精心编著、筛选文章。如:《在大海中永生》、《军神》等课文体现出民族瑰丽的文化,弘扬民族崇高的精神,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情操;《师恩难忘》、《嫦娥奔月》等课文传扬尊师重道、善良正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莫高窟》、《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璀璨的敦煌艺术宝库……一篇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气息,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情、民族情。
教材的编写还为学生提供大了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草船借箭》等课文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课文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推敲》等文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的治学精神。篇篇课文,充盈着厚重
的民族文化气息,如一个个不竭的泉源,给学生的心田注入一股股民族文化的清流。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旋律的同时,教材也把反映外国文化的作品奉献给学生,《装满昆虫的衣袋》、《诺贝尔》、《蟋蟀的住宅》等课文,表现了外国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不懈研究的感人精神。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教材的文化内容更趋合理性。
三、尝:浓郁的语文味儿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本,便着眼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力求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等方面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语文实践机会。
就此点教材编排层层推进:重视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每课课后的练习;重视语文的基本功,让学生端端正正写字,感受汉字的形态美,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此项练习;重语感,强调阅读“内化”,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如《师恩难忘》一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推敲》一文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重迁移,积极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如《鼎湖山听泉》一文,结合文本学习,让学生入境体验,以文本语言为范例,引导学生内化迁移;重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表达方法,对文本中表达精妙的语句、语段,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荔枝》一文中对母亲的神态、动作都做了细腻的描写;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发展语言能力
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语文阅读文本便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方法的积淀、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到浓郁的语文味儿,达到并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阅读目标。
四、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语言富有弹性,充满了跳跃和流动的色彩,充满了体验和情趣的活动。汉
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准确、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
文字中蕴含着生命的热量,有气韵,有才情,有思想,有抱负……
教材所选入的文本内容文质兼美,堪称典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文字精确、情感丰富见长;《爱之链》以情节安排自然巧妙而引人入胜;《船长》以充满情感和理性的光芒而夺人之目;《青海高原一株柳》以想象丰富、文采斐然取胜……
再如《清平乐· 村居》这首宋词,以简洁质朴、凝练晓畅的语言和笔调,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由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小儿组成的恬淡而清丽的乡村生活画图。词的上阙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神往于质朴而淡雅的田园生活,更惊叹于我国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与音韵美。
三如《推敲》等课文,语言很朴实,表述精当,为学生反复斟酌、准确表情达意的范本。《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准确贴切、生动传神的描述,也成学
生描摹人物、刻画形象的良好范本。《滴水穿石的启示》,文中精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有理有据的叙述,以及层层深入陈述观点的说理方法,也会在学生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母语教学实质上也是民族精神的教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情结”。精心打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语言,让学生享受典范语言的熏陶,感受母语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得以培养,也自然培植和孕育了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五、感:深切的人文关怀
语文学习,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便是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阅读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引导学生想自己所想,悟自己所悟,从而传递出深切的人文主义情怀。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而成。
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
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具有多样性,对于文本的感受往往是独特的、多元的。所以,阅读教学文本注重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尊重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力求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给学生的心灵以丰富而全面的滋养。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效的、综合的影响,追
求“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境界。如《变色龙》课后练习的设计:“默读课文,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金蝉脱壳》的练习:“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
一下阅读的感受”。诸如此类的设计,阅读文本关注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学生自主体悟、自由表达的空间。
阅读文本萦绕、充盈着浓厚的语文气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提升了语文能力,体验到情智交融、诗意灵动的意境,成为学生走向智慧的桥梁,为学生铺垫了雄厚的精神生命的底子。
阅读文本——唯美的典籍!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