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超常儿童教育--<《教师之友网》辑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48
标题: 超常儿童教育--<《教师之友网》辑
超常儿童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2日
光明日报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尖端人才的培养。这就使人们的眼光聚焦到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儿童。所谓“超常儿童”,是指智力超群的孩子,占我国儿童总数的1%到2%。据专家介绍,这些孩子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思维活跃,传统的教育方式制约了他们潜力的发挥。于是,超常儿童的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注目。包括北京市志清中学在内的一些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索。这学期,志清中学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是从全国各地招收来的智力超常的孩子。这些孩子表面上跟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天真活泼,充满稚气。通过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学能测试、瑞文高级标准测试、认知方式图形测试、超常行为检测5项测试,他们的综合分数都在125分以上,高出一般孩子30分。
  这些孩子之前大部分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其中最小的于海龙只有8岁。他们将用4年学完初中和高中的6年课程。据志清中学副校长孙庆君介绍,开办这个学校的初衷就是培养第一流的发明家、科学家。
  记者在学生们的作息表上看到,他们每天上午5节课,下午3节,晚上有2小时晚自习。课时比一般的学生多,加上速度快难度大,这些年纪小的孩子吃得消吗?孙校长说,“这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太强,每节课讲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觉得不够,所以在课程的深度上和速度上有所调整,但还是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
  据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在以前的学习中一直有吃不饱的情况。而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适合自己。今年11岁的王智睿同学说:“我觉得在这儿上课老师长话短说,挺简短的,可是听得特别清楚。”
  志清中学采取缩短学时、增加教学深度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个别的高智商孩子。但是,把高智商的孩子单独培养,必要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看法不一。有的家长认为有利有弊。“像他们看着其实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只不过是可能接受能力强一些,也不是什么天才,必须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培养。他们这些和在一起我觉得相互之间有个促进作用,有一个学习的氛围。”有的家长则认为:“我觉得很有必要,就像吃饭一样,每个人的胃口是不一样的,假如定量给他分了这点饭,不吃也是这么多,不够也是这么多。那不是一种浪费吗?不合理。”对此,专家怎么看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说,应该赞成试验,但不要太偏颇,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生活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一些影响。
  志清中学的这种教育方式,会不会导致学生出现骄傲、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或与社会沟通困难等心理问题呢?在这方面,志清中学也有所顾虑,为此特意为这些孩子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心理课,并且聘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这种心理教育的效果,还要看学生们的发展。但是,像志清中学这样,把高智商孩子集中培养,是创造尖端人才的方法吗?王教授认为,“不要把天才儿童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寄托在一所谓天才教育学校里。应该寄托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之中,在逐步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这样才会大面积、大批量地培养成千上万的21世纪高心理素质、高水平的建设者。”(本报实习生苑英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49
超常儿童教育在国外
  国外对超常儿童的教育都很重视,认为超常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甚至对超常教育作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如美国60%的州立法对超常儿童给予教育上的特殊政策,韩国1999年通过了教育法里面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其他国家如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也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有相关立法。

  许多国家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印度天才管理机构叫“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隶属人力资源部,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印度农村儿童占了青少年的大多数,有了这样的管理机构,农村天才儿童也能像城市儿童一样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设立了高才教育处,专门负责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每年都要对全国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二轮普测,以发现智力超常儿童。高才班是由教育部遴选并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任教,这些教师直属高才教育处管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0
http://fzbyy.jxedu.gov.cn/read.php?id=11171::858203

http://fzbyy.jxedu.gov.cn/read.php?id=11171::858203

http://fzbyy.jxedu.gov.cn/read.php?id=11171::85820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2
http://wenku.baidu.com/view/d93df3e8b8f67c1cfad6b8d2.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d93df3e8b8f67c1cfad6b8d2.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d93df3e8b8f67c1cfad6b8d2.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3
http://baby.sina.com.cn/gifted-children/index.html


http://baby.sina.com.cn/gifted-children/index.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4
超常教育概念解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超常教育课题组刘范、查子秀等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当时提出超常这一术语时,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的一部分。
  儿童群体的表现(或反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该分布的计算公式为
  x可代表个体的表现(或反应)
  μ为该群体的平均表现(或反应)
  σ为群体表现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中,凡是x≥μ+2σ的个体都是超常儿童。
  这就是目前我国在该领域里划分超常与常态儿童的一个标准。该正态分布可直观地用一条中间高两头低的曲线来表示。由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像一口钟,图中的中线表示均值的位置,a为标准差,那么超常儿童或低常儿童就是处于超过或低于均值两个标准差的那部分儿童。
  虽然我们认为“超常儿童”这一概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但当初把“超常”一词翻译成英文“supernormal”介绍给国际同行时,却颇费了些口舌。原因是这个词(supernormal)在英文中没有,是我们中国科学院超常教育课题组创造出来的。不过,经过课题组20多年的努力,现在国际同行已基本接受了这个词。
  超常儿童的表现形式
  从对超常儿童的定义中人们很容易发现,“超常”这一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所涵盖的面很广。人们可以把任一形式、在任一方面表现杰出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这就突破了传统上那种认为只有智商高的孩子才是超常儿童的狭隘观念。事实上,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个人的才能各有侧重。虽然世上确实有多才多艺的人,但更多的人都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才能。例如,音乐才能极高的人可能数学能力很差,数学才能极高的人根本不会舞蹈,体育才能很高的人对绘画可能是个门外汉。当然,儿童的超常表现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归类方式,其结果也很不相同。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ar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有8种,即语言、数理逻塑、空间、运动、音乐艺术、人际交往、内省和自然。在加德纳看来,这8种才能是各自独立的才能,并把它们称为8种智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多元智力观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根据加德纳的观点,至少有8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即语言能力超常的儿童、数理逻辑能力超常的儿童、空间能力超常的儿童、运动能力超常的儿童、音乐艺术能力超常的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超常的儿童、自知之明能力超常的儿童和对自然界的领悟能力超常的儿童。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多元智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但其对表现形式的分类还是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则认为,应该从操作(0pera tion)、内容(content)和结果或产品(production)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看人的能力。不同的行为方式(操作)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内容)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产品)。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20—180种才能。因此,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有120到 180种超常儿童。
  课题组超常儿童研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人口多意味着人力资源丰富。我国现有14岁以下人口为两亿八千九百七十六万。根据标准,我国现有仅学业超常儿童就约有八百多万。这只是一个理论的估计值,实际上的比例究竟是多少呢?  美国儿童智商分布抽样调查结果
儿童的智商
实际分布(%)
160
0.03
150
0.20
140
1.08
130
3.13
120
8.68
110
18.18
100
23.23
90
23.23
80
15.17
70
5.05
60
2.02

 在2000年到2003年间,我们对北京市学生的智力状况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别见下表
智商
理论分布(%)
实际分布(%)
≥130
2.2
4.4
120-129
6.7
6.4
110-119
16.1
21.1
90-109
50.0
54.9
80-89
16.1
6.9
70-79
6.7
5.9
≤69
2.2
0.5

  这些数据以及其他的研究数据都表明,虽然不同智商水平的人数比例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完全一样,但其分布模式是基本一致的。而智力水平属于超常范围的个体,其比例基本上在3%左右。
  根据这些数据推测,我国目前属于智力超常范围的14岁以下儿童实际上的数量确实在800万左右。如果把衡量超常儿童的标准适当放宽一些的话,超常儿童的数量就会更多。我们认为除智商以外,还应特别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因此,认为大约有15%的儿童可以算是超常儿童。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富矿”,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开发利用,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6
 由于智力测验的分数与儿童的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背景和地区有一定的联系,来自不同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的智商,分数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符合某一特定标准的超常儿童的比例也就有相应的差异。心理学家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的智商做了测验后发现:  社会经济地位好的儿童的智商要高于同年龄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儿童
不同阶层儿童智商分布情况
一般经济地位(%)
上层经济地位(%)
140
0.5~1
2-3
130
2~4
6-12
125
5~7
15-20
120
10~12
30-40
110
16~20
45-60

  为什么开展超常教育
  目前,人们对超常教育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一种认识是“超常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于是对这些受教育者的期望值就在无形中提高了许多。其实,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说超常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其他形式的教育就不是。从概念上讲,“超常教育”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的简称,而不是有些人宣传的那种“超乎常规的教育”的简称。实际上,超常教育的目的应该很简单,就是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相应的教育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我们开设超常班只是要尽到这个责任。就象一个家长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受教育的机会一样是一种责任。同时我们也要探索其他形式的超常儿童的培养教育。
  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1、指导思想:
  在动态的比较中鉴别、研究超常儿童;
  采用多指标、多途径、多形式的研究手段;
  同时考察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质”“量”关系;
  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鉴别和研究。
  2、研究方法:
  超常儿童的鉴别
  单个鉴别就是个别地对儿童进行考察鉴定。单个鉴别的一般步骤为:
  ①家长、老师的推荐或新闻媒介的报道;
  ②家长或推荐人带儿童到有关部门(研究单位或学校)与研究者见面,由家长或推荐人描述有关该儿童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一些突出的表现等);
  ③用有关测验(如智力测验或认知测验)测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根据测验的结果和儿童的具体表现(或以往的记录)做出初步的判断;
  ④继续有针对性地观察,尤其是对那些有明显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儿童更要对其弱项做继续观察。
  ⑤最后确定是否真正智力超常并确定是否对该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在实际研究中还要注意儿童的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情况,但到目前为止,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尚未正式定为鉴别超常儿童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只作为参考。
  实践证明,单个鉴别是发现超常儿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超常儿童要远远地超过人们靠偶然发现的数量。而且,如果家长或老师对超常儿童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会发生超常儿童被埋没的现象。事实上,我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属于超常儿童,但真正被老师或家长认识的却非常少。很多超常儿童被误解成“问题孩子”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遭到摧残。因此,为了发现更多的超常儿童,为了不使这些优秀的苗子被埋没,为了能更好地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研究者必须采取一种主动的鉴别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集体鉴别。
  集体鉴别的一般基本步骤为:
  ①报名。对儿童做一般性的了解,如年龄、发育史、家庭简况、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情况及儿童本人的主要表现(学习成绩优秀或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思想品质好、有较强的求知欲)等基本情况;
  ②初试。.用学科考试的方式了解儿童的有关主科知识和能力,用有关智力量表了解儿童的一般能力(智力);
  ③复试。用“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对通过初试的儿童进行复试,确定该儿童是否真正属于超常儿童。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如音乐、绘画、发明等)的儿童要将他们的作品请有关专家评定;
  ④核查。对通过复试并达到标准的儿童,再向家长或原学校老师做问翻查,了解该儿童的个性特征、思想品质,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或体育测试),了解他(她)的体格发育情况;
  ⑤试读。对经上述筛选过程合格的儿童进行试读观察,主要了解被定为“超常”的儿童是否适合于集体教育的环境。
  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的每个分测验都有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是:
  ①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即x≥u+2a),也就是说,如果某儿童的测验成绩超过同年龄组常态儿童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或所得测验分数的百分位在95以上)就认为该儿童在这方面属于超常范围;
  ②高于大两个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即如果某儿童的测验成绩超过大于自己两岁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则在这方面属于超常范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7
北京八中简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921年,北京八中前身四存中学创建,以“存学、存性、存仁、存治”,为校训,崇尚颜李学。当时学校编制为两个教学班,60余学生。经过85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八中已经成长为一所含有高中、初中、超常教育实验班共有学生近3000人的市属高中示范校。
  北京八中以“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为方针,以“勤奋、进取、和谐、致美”为校训,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好学、活泼、团结、进步”的优良校风,为鼓励学生全面施展才华,设立了“希望之星”、“特优生”的评选和奖励以及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的制度。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经过几代八中人的努力,北京八中“出优秀毕业生、出优秀教师、出先进办学经验和理论”的办学目标正在实现。
  北京八中1986年以来被国家教委和中华教育工会先后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当届唯一的一所“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
  在过去的85年中,北京八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从两院院士、中央委员到各行各业精英,为数众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骨干。近年来应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深造,其中95%左右升入国立重点大学。
  北京八中原校舍陈旧,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在区委、区政府鼎立支持下,从1992年起,按照金融街的建设规划,开始了八中校舍的重建。1999年初中部搬到西便门新校舍,2000年高中部迁入金融街校舍。经过十年的重建,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八中已经诞生在长安街畔。
  北京八中之所以能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前进,与历届领导的创新型教育思想和开拓精神是分不开的。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就制定了《八中学生素质大纲》,1981年开始学习方法指导课;1985年创建超常教育实验班; 90年代提出并形成北京八中德育网络、教师工作的“五点考核法”;另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劳技课与科技、文体艺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金帆艺术团和金鹏科技团的申报成功……这些,都是学校领导带领广大教师不断开创的硕果。
  八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
  进入八中,学生首先感到的是八中老师们在用真心在爱他们,在引导他们成长,让他们在中学时代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北京八中从八十年代开设学习方法课,到目前校内实行的“学校、年级、学科、个别”四级学习方法指导制度,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旨在让学生受益一生。
  北京八中一直提倡“向45分钟要效率”,教师精心备课,科学设计,反复推敲每一节课、每一道例题和每一次作业题。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课堂上精力充沛,听课效率高。所以,在八中学习是比较“轻松”的。
  北京八中一直坚持按法定时间从事教学,所以,学生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课外活动。八中既有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书法美术小组这类文艺类活动,也有车模队、机器人小组、电子制作、业余电台、无线侧向、生物科技等科技活动小组,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北京八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处,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人,把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来锻炼学生。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召开了20届学代会,每届学代会选举产生学生会。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部职责明确,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每届学生会均组织了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其中有些活动已成为八中的传统项目。如爱心义卖捐款捐物活动、主题辩论赛、出版校刊、植绿护绿活动、科技周活动、体育节、合唱节、中、英文话剧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能力展示周、校庆杯篮球赛、漫画大赛、硬笔书法大赛、乒乓球比赛、五子棋比赛、卡拉OK比赛、校园广播、学生舞会、校园电视制作、世界名片赏析、诗歌朗诵及欣赏、交响乐及芭蕾舞欣赏等。多年来,八中一直把学生会作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民主意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八中已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优良传统。
  由于我校正确处理了素质教育和中考、高考成绩的关系,正确认识了应试教育和应试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总复习中坚持“讲奉献、讲团结、讲科学”的战略思想,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来,八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学水平,年年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从而保证了学校的稳定,为学校深入地进行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求真务实”这一办学作风的指导下,全体八中人不断学习,瞄准教育发展的最前沿,脚跟踏在学校实际的土地上。努力实践着远见卓识与脚踏实地的完美结合,为真正做到校训所说的“勤奋、进取、和谐、致美”而保持永远谦虚的态度和不断前进的势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介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新浪育儿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其目的是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她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尽管她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偶然,但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少年班创建伊始,中国科大就致力于探索培养这些特殊大学生的方式,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的优异表现,坚定了中国科大继续办好少年班的决心。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又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优秀学生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已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受到国家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28年来少年班(含零零班,下同)定位并致力于培养这些优秀大学生,至今共招收学生1993人,毕业1556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134人、毕业942人,零零班招收859人,毕业614人。
  中国科大自少年班创立以来,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练成了“探索在现行高考制度之下的选拔人才新途径,探索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更多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宗旨和充分挖掘少年班学生的各种潜力、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成长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少年班长期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实行将本科低年级基础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精尖人才,探索我国高等教育优秀人才培养的新规律。同时,结合大学生研究计划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建立“少年班管理委员会”负责少年班学生在校4年的学习生活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这种管理模式随着培养模式的逐渐成熟而不断完善。从最初少年班学生集中学习一年之后选择专业转入各院系继续学习,转变到学生集中完成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阶段转入相关院系学习,直到目前的管委会负责学生在校4年的全部管理。少年班管委会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全体成员本着“全员育人”的精神,以各种途径参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色鲜明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近三年来,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学生296人,毕业学生340人。约86%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国内外研究生,比例高于中国科大普通本科毕业学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8:59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光明日报
  盖笑松 杨兆山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水平远远超出其年龄阶段的儿童。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智力水平处于同龄人群中前3%的儿童视为智力超常儿童。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纵观这些年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工作,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缺乏教育法规的明确支持。在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智力超常儿童获得特别教育的权利都受到立法保障。由于我国尚缺乏明确的法规政策,多数学校还不能认识到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服务规模十分有限。无论是大学的少年班,还是中小学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些特殊班级里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设计,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单独的管理队伍。这些条件在普通学校中很难得到满足。目前,这些特殊班级只能在某些大城市的极少数学校中存在,每个班级每年的招生能力不过十几人或几十人,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形式还很单一。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主要是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中进行的“加速式教育”。在这一体系中,儿童在小学阶段读4年,中学读4年,14、15岁升入大学。“加速式教育”虽然有效地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但存在以下两方面弊端:由于“加速式教育”模式对人力物力投入的需求较大,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学龄期是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加速式教育”模式中,这一时期被人为缩短,加之学业压力较大,包括同伴在内的各方面成长环境也比较特殊,很容易导致智力超常儿童在学业和智能上孤立发展,而其他方面的成长受到抑制。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国家并不提倡“加速式教育”的做法,而更提倡针对智力超常儿童开展“丰富式教育”,也就是让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级中正常成长,同时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活动机会和更有挑战性的课堂要求。
  ——教师队伍关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普遍欠缺。在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其学习内容都很少包含有关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知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多数教师不仅不能有效地指导普通班级中的智力超常儿童,甚至还没有认识到对他们进行特殊对待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未来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迫切需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建设,明确智力超常儿童应受到区别性对待之权利。同时,在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培训教学中增加相应知识结构,使教师了解智力超常儿童的特点和教育对策。另一方面,在改进现存的“加速式教育”形式的同时,要在普通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式教育”活动,使全部智力超常儿童都有机会获得区别性对待。国外已经对“丰富式教育”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证明其中的一些方案具有很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区别式课程方案:虽然智力超常儿童被安排在普通班级,但教师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任务要求上都要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别的设计,让每种智力水平的儿童都感受到课程的挑战性,都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抽离式教育方案:每周利用部分时间(例如每周1天)让智力超常儿童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活动内容既可以是在资源教室中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接受深入的培养,例如参加领导才能训练、科学探索活动、艺术活动等。
  第三,导师制教育方案:从校内(教师)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大学生或专家)中为智力超常儿童选择一位能够帮助他发展特别兴趣的指导者,二者通过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充分满足智力超常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0
北京“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项目”开始招生
http://edu.QQ.com  2009年06月17日
  中科院心理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和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将在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招收一批超常儿童,免费接受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这是2009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流动超常儿童教育研讨会暨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研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宋庆龄基金会已筹集资金一千万元人民币,设立我国首个“超常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计划”将为流动超常儿童的招生工作提供协助。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中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为1126万(2009年6月2日《人民日报: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放一张书桌》),北京市适龄入学的流动儿童 有近40万,如果按照1%是超常儿童的比例,那么就有超常儿童4000名,这个数目是非常惊人的。开展流动儿童群体中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研究,对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穿的关于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推动流动儿童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也将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对教育和培养流动儿童的尖子人才,改变弱势群体儿童中的超常儿童的受教育现状和提升他们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中,与会的儿童心理专家、儿童问题专家、教育专家、慈善家和社会工作者从理论和自身实践出发,全面探讨了国内流动超常儿童培养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和现状、对流动超常儿童教育的培养教育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对流动儿童中超常儿童的发掘、培养和教育社会意义十分重大,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识和投入。
自1978年以来我国对超常儿童开展的研究与教育实践已有30多年,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和从事超常教育学校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效果都表明,在中国科学院的带领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适应我国现行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理论,并已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较为完整的超常儿童教育体系。同时,流动人口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次研讨会是国内首次针对“流动超常儿童教育”这一主题展开的教育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党委李安林书记致欢迎词,热烈欢迎宋庆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的领导和各位教育研究专家莅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共商流动超常儿童的教育大业,并对宋庆龄基金会设立超常教育专项基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对南都基金会新公民计划将为本次流动超常儿童的招生工作提供协助表示感谢,感谢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为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项目提供学籍管理和其他多方面的支持。李安林书记同时也表示: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作为国家级的研究机构能切实地为社会发展、儿童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
研讨会上,施建农研究员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创办该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的背景、实验班的招生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卫国先生、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先生都在研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他们认为专门为流动超常儿童提供应有平等教育机会的实验班是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举措,基金会同时呼吁和欢迎更多的慈善企业能联合起来为这项有意义的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为这些流动超常儿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关爱。北京市朝阳区教委领导在发言中指出,在这样告诉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能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慈善企业捐资的支持下为流动超常儿童提供这样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是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这样一个教育实验项目的诞生不但体现了教育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社会平稳发展,培养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超常儿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新闻发布会前,徐永光秘书长和施建农研究员(右)交流
施建农研究员(左1)与新公民之友负责人刘文华(右1)等交流
施建农研究员介绍中科院心理所创办该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的北京、实验班的招生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宋床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卫国介绍“超常教育专项基金”情况
徐永光秘书长介绍农民工子女教育背景,赞赏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项目
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苏国华发言
会议主席台全景
(中科院心理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1
1
先修项目简介


先修项目是美国实施的一种教育项目,也就是在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大学基础性的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考试之后可以获得大学的学分,享有跳级的资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早在19515月,3所培养精英的中学即安多佛中学、埃克斯特中学和劳伦斯威尔中学和3所著名的高校即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起来讨论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高中最后两年和大学最初两年的学习时间。1952年发表了最终报告,旨在促进高中和大学的合作。与此同时,在肯尼恩学院校长的组织下肯尼恩计划报告出台。共有12所大学和12所中学参与此计划,拟在高中开设大学水平的课程。1952年,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的建议,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了项目的试点工作。1955年大
学理事会正式接管该项目。

先修项目包括课程和考试两个部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某一或某些课程的学习。目前在20个学科领域内开发了三十多门课程。每年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相应课程和考试。如2009 - 2010年度只开设33门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大学阶段相应专业的基础课程,不同于普通的高中课程。每个学科的发展委员会通常由68名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组成。其中两者各占一半,为中学和大学的合作提供了人力保证。发展委员会确定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和考试的相关内容。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都是大学各个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先修项目的考试属于单科考试。考试内容与课程相对应,考试形式包括两种题型,即多项选择题和自由反应题,并且这两种题型在整个考试中占有相同的权重。多项选择题由担任相应课程教学的大学教师编写,自由反应题则由发展委员会负责编写。选择题属于客观题,而自由反应题属于主观题。比如,2001年心理学试卷的一道自由反应题就是“论述系列位置效应和回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了考察测验的信度,在各次考试中会重复出现一定比例的选择题,而自由反应题仅能使用一次。

先修项目对学生的参与并不限定条件。学生只要自愿报名都可以参加。另外,如果学生在家中自学或者所在的高中没有开设先修课程,也可以不参加先修项目的课程直接参加考试而获取相应的分数。
2
先修项目的特点
2.1
先修项目的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

随着教育公平呼声的高涨,超常儿童更多的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但是,需要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先修项目的课程虽然不是针对超常儿童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满足超常中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参加课程,在普通班级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超常儿童可以提早学习大学的专业课程。经过严格的课程学习和考试之后可以获取大学学分或者跳级资格,同时又可以充分发展学习潜能。对于学业成就水平处于高端的学生,尤其是学业超常、智力超常的学生,先修项目在充分挖掘他们学习潜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先修项目的考试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先修项目的考试提供的分数作为大学录取学生的参考依据,也是学生申请免修基础课程或者跳级的依据。先修项目的考试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预测效度主要体现在参加先修项目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习所需的年数以及在大学更高级别课程上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有研究表明,对于没有参加先修项目的学生、参加1门先修项目课程的学生和参加2门及以上的学生,在四年内获得学士学位的百分比分别为29%45%61%。可见,参加先修项目可以提高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一项研究对7200名大学生收集了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先修项目的考试分数高于3分的学生免修基础性课程,在大学更高级别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要优于没有参加过该项目的学生,并且课程成绩等级更有可能为AB。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先修项目的考试有着较高的预测
效度。
2.3
先修项目注重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高中和大学并非是两个截然分割的教育阶段,而应该成为教育的连续体。先修项目促进了高中和大学教育的衔接,具体表现为知识层面和专业兴趣层面。从知识层面的衔接来看,先修项目的课程相当于大学相应的基础性课程,课程内容会根据大学课程的更新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更。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修改,也促进了高中和大学的衔接。从专业兴趣层面的衔接来看,高中生通过大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知晓专业的基本情况,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2
北京进行超常儿童教育实验

邓兴军
  超常孩子首次接受耐饿训练  幼儿园与学校课程首次对接———
  记者昨天从(4月17日)“中国儿童创造力发展与促进追踪研究”启动仪式上获悉,从即日起,北京育才学校和陶然亭幼儿园分别开始面向社会招收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并首次实行课程对接。据悉,超常儿童实验班教学每周安排半天综合实践课,爬山训练、感受饥饿等课程首次成为正式课程。
  ■我感觉我的孩子具有超常能力
  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招生吸引了上百名家长。一个女孩正在门口桌子上画画,漫天的星星、挂满了果实的果树、自左而右的门牌编号……“我觉得孩子具有超常能力。”坐在一旁认真咨询的家长说,“想通过超常实验班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广义的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个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孩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说,“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超常儿童,即那些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方面比较突出的。育才学校首次开展的12年一贯制超常教育实验,将充实超常儿童的学习内容,给更多不同特点的超常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有八中、育民小学开设了超常实验班,多采取压缩学制的教育方式。八中少儿班的学生要求4年时间学完8年的课程,育民小学超常班则要学生用4年时间结束6年的学制。
  ■感受饥饿等首次成为正式课程
  与普通班级的最大区别,在于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的课程设置。育才学校小学部主管桑海燕副校长说,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实验班将增添开发孩子潜质的课程,如英语口语、书法、棋类等。同时,超常实验班将更加注重对孩子社会生活的体验。“实验班每周都安排半天的综合社会实践课。”桑海燕副校长介绍说,“课程包括爬山训练、感受饥饿和劳累、体验挫折等,把原来只限于课堂的设想课程,现在更多地搬到自然中完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筛选将测试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育才学校超常实验班计划招收两个班,每班人数控制在35人左右。陶然亭幼儿园计划招收一个班,班级人数控制在20人。参加报名的适龄儿童必须经过智力测试和认知测试两轮选拔。
  据悉,第一轮进行的智力测试将全部采取填涂机读卡,考查孩子的智商水平,从中筛选一部分孩子进入复试。复试将重点考核孩子的认识能力、常识贮备,如对色彩的反应、对火的认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都将成为考试内容。
  另据介绍,超常班学生随后还将接受中科院的动态观测,如有个别学生出现不适应教学的情况可随时进行调整,非实验班的学生如有突出表现也有机会进入实验班学习。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3
http://wenku.baidu.com/view/c918af87ec3a87c24028c41d.html?from=related

http://wenku.baidu.com/view/c918af87ec3a87c24028c41d.html?from=related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5
丰硕的成果——超常儿童教育教材及专著2012-3-1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6
原文地址:第十五届世界超常儿童教育研讨会作者:伊人暗香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相聚澳大利亚,庆超常教育盛世”   我们目前正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人类又面临着政治、经济、技术、人口、环境、战争、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世界不断需要有智力有头脑的人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相信,世界超常儿童教育事业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世界超常教育界会为世界不断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力和发明潜力的人才。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来自世界各个地区, 各自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世界超常儿童教育界相聚在澳大利亚, 相互沟通,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携手共进, 一起不断探索和寻求培养超常儿童的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超常儿童的潜力, 使他们成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杰出人才, 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超常儿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这就是本届大会的宗旨.
  世界超常儿童理事会理事长克劳斯.乌班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第十五届世界超常儿童教育会议于2003年8月1日至8月5日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市举行。大会由世界超常儿童理事会主办,由南澳大利亚超常儿童理事会协办,并得了到阿得雷德市政府的支持。
  参加大会的代表共700多人, 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中国、新西兰、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加拿大、中国台湾、德国、阿联酋、葡萄牙、俄罗斯、以色列、巴西、韩国、丹麦、墨西哥、西班牙、爱尔兰、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奥地利、泰国、印度、新加坡、伊朗、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市第八中学超常儿童教育代表团一行九人由赵大恒老师领队,应邀参加了本届大会。同时,北京人民大学附中、北京育民小学和中科院心理所的代表也参加了本届大会。
    大会收到代表提交的论文400多篇, 有320多位代表分别在全体会、小组会和专题讨论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北京八中代表团的七位教师代表向大会提交并在大会上宣讲了七篇论文, 论文的题目分别为《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活动课初探》、《生物教学与超常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人人都可以超常》、《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情感研究》、《体育教育对培养超常儿童意志力的作用》、和《新世纪最需要口语能力强的人才》。北京育民小学翟京华校长也在大会上做了《以小团队合作学习方式,促进超常儿童情智发展》的演讲。
  大会学术报告主要涉及十个专题:
  1. 超常儿童的特征与鉴别
  2. 超常教育的课程与计划
  3. 信息与通讯技术在超常教育中的应用
  4. 创造性培养
  5. 超常教育的方针与策略
  6. 家庭与家长在超常教育中的作用
  7. 音乐、艺术与超常教育
  8. 有障碍超常学生的培养教育
  9. 超常学生的社会意识与人格教育
  10. 超常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术报告的重点仍然是超常儿童的特征与鉴别、课程计划、创造性培养和情感与个性品质教育。
  现在,超常教育领域也有许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超常教育界通力合作。这些问题包括:发展超常智力、优化人类资源、发展超常儿童的利他思想和同情他人思想、培养超常儿童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以及人际间理解与沟通。
   
  当今世界,技术已经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然也包括超常儿童。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录像机、智能板等许多现代化技术手段都广泛应用于超常儿童的教育。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和学校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很多学校为超常学生提供学习信息通信技术的机会。但是,仅仅拥有计算机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应用计算机和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人们议论最多的学习环境,是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发掘其潜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宽松的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自主理论认为,理想的社会需要三个要素,即能力、相处和自治。研究表明,具有自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在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提出了学习的“第三动力”理论。该理论认为,课程设计的严密性和挑战性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为超常儿童设计课程时,存在第三动力,即发展超常儿童的好奇心、价值观和对科学严谨性的重视。
  最新研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他的创造个性有部分相关性。但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个性是有区别的。教师在设计超常教育课程时,如果能注意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个性的相关及区别,则可使课程更加有效地发展超常儿童的创造能力。
  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预,对做好超常儿童的教育有很大作用。家长参预包括与教师配合、配合社区政策、建立家长扶持团、成立超常儿童咨询会、建立电子信箱联络系统、甚至促进政府立法,支持超常教育。家长团定期参加学校的会议、会见社区和地方政府有关行政官员、经常进行电邮联系,促进超常教育健康发展。
   
  北京育民小学翟京华校长及其他教师在大会上做的《以小团队合作学习方式,促进超常儿童情智发展》的演讲,生动感人,受到了与会者的赞誉。
  会议期间, 一些国家的代表还展示了他们近几年超常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图书资料等出版物和教具, 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会议期间, 各国代表还在会下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增进了解, 联络感情, 广交朋友。本届大会开得非常圆满成功。
  第十五届超常儿童教育会议充满了热烈和浓厚的学术气氛, 给各国从事超常教育和研究的学者及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北京八中代表介绍的超常少儿的教育方式、鉴别方法、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以及少儿班取得的显著成果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纷纷向八中代表询问和索取材料, 并希望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北京八中的代表也从大会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澳洲最大的报纸澳洲日报在北京八中王春辉老师宣讲论文后,对王老师进行了采访,并在第二天(2003年8月4日)的澳洲日报第三版上以“取得课堂教学效果(Achieving a matter of class)”为题,报道了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和对王老师超常教育观点的认同。这篇报道说:按照国外一位资深超常教育工作者的论点,如果能为普通儿童提供与超常儿童班同样的创造性环境,普通儿童也能超常。这位教育工作者就是王春辉教师,他来自在世界超常教育领域声望很高的北京八中。王老师的超常教育班招收的是九岁或十岁的超常儿童,四年完成八年的学业。他把他四年超常教育数学教学成功的经验应用于普通班学生,尽管没有超常班那样完美,也取得了成功效果。关键是要提供一个宽松的创造性气氛,教师只是充当组织、引导和管理的角色,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发现、探索、展示思维与思考。超常教育的目标不应当仅仅是培养少年大学生,而同时应是创造性地探索超常教育的理论和先进方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8
http://blog.sina.com.cn/u/1906384581

http://blog.sina.com.cn/u/1906384581

==专题博客


http://djs.tz.blog.163.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09
超常儿童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2011-02-2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即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超常儿童教育应当吸取传统教育中一切优秀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齐步走,压抑了部分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往往使教学这一细微、复杂、创造性的劳动变成呆板的机械的教学程序;往往使课内外的学习严重脱节,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阻塞了学生的思路。因此,超常儿童教育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特别注意发挥超常儿童和少年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中学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许多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主,改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将传统教学方法的“单向传递”,改变为“多向传递”;将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改变为以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主;将传统教学手段从“一维”改变成“多维”。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1.质疑式教学法
    所谓质疑式教学,就是教学从问题开始,到问题解决结束,以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数学教学以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教师把准备讲授的知识作为问题提出来,以问题带知识,由浅入深,让超常儿童进行研究讨论,教师也共同参加,在基本掌握教材后,再动员学生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作更深入地研究讨沦,课下再配以练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
    2.自学指导法
    一般地说,超常儿童求知欲旺盛、爱学习,不少人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较早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水平的。真正的自学能力是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是指在授课前对教材能进行精读,善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比较类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学习告一段落时能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超常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多数超常班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学习能力和特点,有步骤地帮助他们发展自学能力。一般做法:通过各科教学,在教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如何预习、复习,如何阅读、做笔记,如何查找参考资料,如何使用工具书等等,有的学校还为学生开设学习方法选修课;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安排,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比较、整理结果,自己总结规律做出结论。这些不仅培养了超常儿童的自学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为超常儿童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放式教学
    要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本、教室、学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新的科技成果来丰富课本知识;用生动的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的不足;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充实学校生活。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到风景优美的地区参观旅游,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学科活动小组等等。从而使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4.研究性学习指导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学习和动手解决问题,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自己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并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给以适时的启发、引导、帮助。许多超常实验班的老师,通过各学科(如:数、理、化、史、地等),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超常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少年班的超常儿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中,坚持让教学方式、方法去适应培养超常儿童主动、积极、创造性学习的需要,而不是只让学生去适应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他们提出了“自学一精讲”的教学方法。
    “自学-精讲”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少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简教学内容,重点传授知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它是按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1.自学学习(约占规定时间的40%,外加相应的自习时间)。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少年班教学的基本环节。其特点为:首先超常儿童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速度自学。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对将要讲的教学内容作简短提示、引导之后,要求学生精读教材,边读边作必要的摘录,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利用课内外时间给以适当的指导。自学阶段的后期,学生可自己举行读书报告会,开展讨论,教师参加旁听,了解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难点,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课堂讲授(约占规定时间的40%)。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少年班的课堂讲授是在超常儿童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求“精讲”,即教师的讲授要重点突出,难点化解,思路清楚,富于启发性。所以“精讲”不是“压缩饼干”,也不是只讲儿条纲就完事,而是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深,挖掘出蕴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内在联系和科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价值,而不必赘述的应该少讲或不讲。
    3.综合练习(约占规定时间的10%)。它是自学和课堂精讲继续深入的一个教学环节。超常儿童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经过严格、认真的综合训练。这一阶段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布置有一定技巧性和综合性的练习题,侧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除结合课堂讲授开设一些演示实验外,还增加实践性训练,以巩固他们学过的知识。
    4.归纳小结(约占规定时间l0%)。为了使知识条理化,系列化,在单元内容学习后,要求超常儿童做出单元小结,它应当突出知识的整体结构,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当以超常儿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线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课外阅读和实践中的收获体会。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改革教学方法还探索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即在讲课和其他类型的课上,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分析问题和必要的课堂讨论等方式,以帮助超常儿童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允许少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教师课题组的科学研究活动,许多超常儿童在学习期间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为加强少年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除了正常的教学实验外,还为少年班设立了技能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摄影与暗室技术、计算机操作使用、故障检修等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10
http://www.tejiaowang.com/2011/yc_0923/1137.html

http://www.tejiaowang.com/2011/yc_0923/1137.html


http://www.tejiaowang.com/2011/yc_0923/1137.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11
超常儿童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昨天参加了新浪七频道的访谈节目,嘉宾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还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老师,也有熟悉的小鱼。

主题是超常儿童教育,很吸引眼球的话题,对此我心中的问题非常多,也希望从中得到答案和启示。

如果人家问起你的孩子是否超常? 我们估计立刻就联想到是否孩子有特殊才能或者明显突出特征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有时也会和学习的是否优异联系。

如果告诉大家中国超常儿童的比例约占0-14儿童中的1-3%,总数几乎是600万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

这是个少数群体,但由于基数大,在我国又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群。当中国近二十年孩子关注超常教育的时候,直接受到关注的也不过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差异展示着现今这块教育投入的极大不足,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施老师从事研究这一课题已经二十多年,也逐渐形成多个试验基地,不断完善这超常教育儿童的鉴别和综合教育。他说,超常儿童也是具有社会人格的个体,无法脱离社会,我们提供的是尽量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也是在贯彻教育的核心--因才施教。在智力超常的首要前提下,发展孩子综合的非智力因素,以期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超常先天的因素很大,不能强求,家长付出超常教育,或超常努力其实都不符合教育的顺其自然。超常儿童会出现在许多领域,音乐,体育,美术类的超常,对此类超常,中科院基本不太涉及,因为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本身有他们的一套比较成熟有经验的筛选方式。他们涉及的主要是智力水平的超常,也因为这一块,鉴别技术上相对稳定。孩子某些方面的超常2岁起也可以鉴定,但孩子越小,可塑性也大,鉴别难度越大,所以考虑到学业和智力稳定方面的因素,10岁左右鉴定是中科院心理所给的比较适合的鉴定年龄,这也是八中少儿班入学选拔的年龄。

但不得不承认,鉴别工具也有误差,包括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局限性,有时孩子的鉴别上出现了家长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误选,这样即使进入也会相当辛苦,所以建议家长平常心对待,因为毕竟是为了给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绝不能拔苗助长。 长期的研究实践后,这套鉴别工具愈加成熟,甚至防干扰的手段也完备了,甚至想到以毒攻毒的防干扰方法,就是你培训不是吗?好,我们统一培训然后再鉴别。 不知为什么这总让我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对这些的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今确实有不少趋利的教育机构,打着培养天才,神童的旗帜,这都违背了教育的责任,正如孙老师所说,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人格的养成。对于忽略这些的超常教育,施教授说的很委婉,那就是“所谓“的超常教育。我觉得说成伪超常教育也不为过。

从八中少儿班孩子的统计上看,这些孩子除了智力超常外,他们的父母有相当的共性,育龄晚,教育水平高,家庭早期教育开展早。这就更无法忽视遗传因素的绝对性影响,事实上,很多孩子早期的一些突出智力表现根本不是人为教育的结果,当然我们看到人为的得更多。 也许我们记得敏感期理论,有些也是敏感期表现加上人为的教育。对此家长教育出发点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但超常儿童,它有个相当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我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多少, 1-3% 的超常儿童比例不会发生多少改变。所以是否把孩子非要硬放进这个比例人群中,人为努力真的意义不大。事实上这一比例中的相当多没有得到家庭适当关注的孩子,比起在这一比例外的受到良好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孩子,教育资源的享受相当有限。例如,施教授最近的课题是外地流动人口孩子中的超常儿童教育,也是在说明这个现象。

早期教育重要,但并非“早“,“多“就好,要适合孩子,而给孩子教育的大环境那就是父母的爱,爱永远是教育的最高智慧。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孩子才有可能展示真正的潜能。家长的教育不是塑造孩子,而更符合孙老师提到的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超常儿童的成功,他们最后的非智力因素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也是提醒所有的家长,无论孩子是否超常,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

现有的少儿班教育缩短8年课程为4年,这相当吸引家长,似乎觉得这是教育最成效的部分,其实我觉得是误解。缩短课程时间这在技术上不难实现,试想智力超常的孩子,你就算别的孩子3堂课的东西他们能1堂课消化的话,那实际上8年课程还不到3年,事实上给了4年还意味他们更多自由时间呢。这部分我觉得不是加速教育,而是适速教育的一部分。但他们提到这是一种加速教育,我觉得其加速的重心难度主要在于8年的身心成长,如何科学合理地加速为4年上,孩子们真正享受他们的学校时光,保持活跃的头脑,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尽快适应周围的社会,这也是八中不管努力强化孩子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所探寻的目标吧。

但这一块的教育始终是课题,甚至难题。于是中科院又从“加速模式”增加了“非加速模式”,增设了新基地。 都试图以超常儿童为本,因为毕竟这些儿童也有个体差异,不同阶段的发展也不同,不都适合加速模式的。我慢慢开始对施教授的具体研究有兴趣了。

小鱼也讲到中科院的一些实验基地活动非常吸引孩子,孩子乐不思蜀,甚至有些方式和西方的课堂生动教育相似。从形式内容上,更多体现了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我们难免会联想到,这些超常儿童教育中无疑是有不少好的可以借鉴的方法,甚至其中一部分是即使普及到普通的义务教育中也是可行的,例如八中半天的自然体育课。 但一定要采用适当,不然,会无形中提高对普通教育孩子的平均要求,一下子把标准定高或不适当地拔高了。


教育离不开国情,教育的投入永远跟不上教育需求,超常教育这块还如同实验基地,但也隐约看到些希望之火,面对每年几千人报考,而只能接受40孩子的八中基地,客观条件的极大有限让人遗憾。不光如此,社会上,家长们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望早演变成一场堪称惨烈的择校角逐,谁是谁非,难于澄清。

当最后无奈中,我们要保护的更是家庭这块教育净土,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能给的,应该是他们真正需要并适合的。能给孩子一个温暖,充满爱的和谐家庭,让孩子感受尊重和自由,那你的孩子某种意义上就已经超常了,不是吗?越似乎普通的东西,才是最本质的。
   批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14
北京八中学校超常儿童教育之一
2009-10-31

北京八中:让超常儿童学得其所


     如果说鹤立鸡群是一种荣誉,那么“鹤立鹤群”就要承受莫大的压力了,超常少年班的学生就常被人这样称谓。但网上有不少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评论,担心超常少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近几年,笔者一直关注超常教育的发展,并对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少儿班)进行了追踪采访——
    ■ 主题报道
“鹤立鹤群”超常学生不怵大学生活
    “少年班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培养的超常儿童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已经送走了九届少年班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办公室主任赵大恒说。
     2007年,北京八中少年班高考成绩优异。当记者随机采访七个少年(10)班的学生,谈到对自己将来的大学生活是否担忧时,这些“鹤立鹤群”的少年们都表示,“有什么好担心的,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该学的都学了。”超常少年缘何这么有信心?
    自然体育“平常”体质锻超常意志
    “人的意志品质是可以潜移的,平时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他们跟同龄孩子一样,也会烦,这个时候自然体育课上所接受到的意志力就会体现出来。”少年班副班主任同时兼任自然体育课的徐东良老师说。
     据了解,八中少年班的自然体育课并不是体育课,它没有替代正常的体育课,少年班每周的体育课多达5节,每天下午放学后还有晚锻炼,学生们围着教学楼跑四圈,每圈360米。“一开始真是接受不了,累死了。小学里,我的体育课都只是及格,还因为体育成绩没评上三好学生。这次会考,我的体育得了优。”以总分687分成绩,超过理科重点线156分,与刘兆楠并列成为八中少年班今年高考第一名的张雨萌开心地说。
     赵大恒主任告诉记者,“自然体育课是类似于一种综合教育课,带领学生们到阳光下,感受自然,了解自然,以体育体能的锻炼为锁链,串联起各种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每个周四下午半天是深受学生们欢迎的自然体育课,徐东良老师都会带领同学们爬山、划船、溜旱冰等等,项目非常多。“自然体育课是对意志力的锻炼,让我们意识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刘兆楠说。
    远足,也是自然体育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老师们带领学生坐地铁到达某一个地点,再让学生自己走回来。“最远的一次远足是18公里,很多孩子喊苦、喊累、喊腿疼,但都坚持下来了。”除此之外,学校还带领少年班的学生到外地参加实践活动。他们到赤峰植树,到敦煌看莫高窟,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听报告、采访。他们每次活动出去少则4天,多则十几天。
   “外界看来,孩子们怎么总是出去玩啊,实际上我们在‘玩’上下了大功夫,而且不会影响到学习。学生们会在自然体育课中明白,在付出一段努力之后,一定会有收获。”徐东良老师说。
    激活情商成就素质人才
    面对一群超常儿童,少年班正班主任王素英的压力也很大,“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在赞扬声中长大,他们唯我独尊,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突然来到‘鹤立鹤群’的环境,他们内心会产生一些波动。这时有的学生不会在提高自己方面下功夫,而是搞一些小破坏。学生有嫉妒心,这是正常的。我在第一节班会上就跟学生说,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一方面都比别人强,要看到自己弱的一面,然后补上去。”王素英说。
    在高考前夕的18天里,王素英的压力是最大的。高考前,有18天的时间是学生的自习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复习,查缺补漏。在这18天里,家长可以在课间休息时给孩子送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喝的。在还没开始自习时间前,王素英就跟孩子们说:“为了保证18天里学习效率,家长们跟工作时间赛跑,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大家,清洁工为大家保持着良好的环境,诸多方面都在为少年班的高考付出着。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接下来的18天里,虽然有的学生觉得家长送的饭菜不合口味,也就只是说不太喜欢吃,但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着,没有任何抱怨。
    高考前,学校前面的工地在施工。有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当时班主任表扬了他们,“同学们真了不起,施工都没影响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靠窗户的同学更值得表扬。”同学们再听到施工的声音时,也没有了反感情绪。
   “我的作风是把话说在前面,学生们的情绪会提前得到安抚。为了给学生解压,我们这些老师还主动为学生服务,我经常给学生倒茶。学生们都乐了,说,老师笑起来挺好看的啊。高考前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就放松了。”王素英老师说。
    创新精神在高智力基础上升级
    15岁的赵孟珅,因研究的项目《脊椎动物进化的血液学分析》获得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而被保送到清华化学系里的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赵孟珅认为,老师教学能与实际相结合,讲课非常生动,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与赵孟珅一同研究的卢梦茵坦言,少年班硬性的作业少,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作业也很少。“学生作业少,但老师下的工夫不少。我们着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化学老师戚江凡深有感触地说。
   “教数学的王春辉老师认真负责,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每次考完试后,他就会给70分以下的同学补基础知识,90分以上的同学补竞赛知识。”初进少年班时,成绩经常不稳定的张雨萌深受其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春辉老师经常留一些论文让少年班的学生做,论文一般是对平时学习的课堂知识的延伸。“比如学三角形全等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论证四边形全等。在学三角公式的时候,为了帮我们记忆,老师会教我们用几何的知识证明三角公式。我们思路就这么一下子扩大了。”一位少年班的学生告诉记者。
   “如果按正常的教育规律,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因为小学里老师讲的很多知识我已经会了,没心情学了,少年班学习有难度也有挑战性。四年下来,同学们自主研究的能力大大增强。”张雨萌说。
   刘兆楠告诉记者,在少年班学习有压力,可是有压力也有动力。但他一般晚上九点就睡觉,他说:“学习时间长效率未必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 访谈
让超常儿童学得其所
    □ 口述 赵大恒(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办公室主任)
     记者:送走了九届少年班学生,您有什么感想?
     赵大恒:我对超常儿童的认识也从模糊到清晰。我认为,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国家需要来讲,超常教育都是需要的。这些孩子确实很聪明,理解力强,求知欲旺盛,行为习惯也比较好。普通班级所需的时间太多了,如果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他们可能不会成才,其中有一部分还有可能因为不适应常规教育体制,而遭到淘汰或者误入歧途。
     记者:选拔进少年班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很优秀吗?
     赵大恒:现在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各方面都很强,但个别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进行了反向追踪,了解他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情况。他们的小学教师对其中一些学生的评价很一般,学习大多中上游,爱惹事,爱找小麻烦。但是通过智力测试,他们进到了八中。
     记者:来少年班之前,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得好吗?
     赵大恒:有一些刚来到少年班的学生,学习习惯确实不好,有的上物理课看化学,有的不能安稳上课。通过反向追踪,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在小学经常跟老师顶着干,因为聪明,考试考得好,但是课堂纪律不好,有的动不动就被老师轰出教室,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
     记者:在后来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学校采取了一些什么方法?
     赵大恒:在这样“鹤立鹤群”的环境里,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得努力,得给自己制定目标,讲一些反面事例给他们,有的学生聪明,但由于教育不当而导致发展不好的比比皆是。还要让他们知道,超常班不是特长班,超常班的学生都是身心、思品、知识、学业、能力全面发展的,我们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孩子打好基础,要让聪明的孩子学得其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15
揭秘北京八中的超常儿童班级教育(二)
 时间:2009-6-29

导读: 从1985年创办实验班至今,已有十一届348名平均年龄为14岁学生毕业。在参加国家统一的大学入学考式时,他们的成绩超过了普通班18岁的高中毕业生。超常教育实验班的毕业生全部升入大学,其中前四届有96.8%,第五届到第十届100%升入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以第八届学生为例,这个班共有学生31人,最终有22人考进了北大和清华,占70.9%,其余9人分别进入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大学。


  3.超常教育实验班的教育效果
  3.1学生的学业水平
  从1985年创办实验班至今,已有十一届348名平均年龄为14岁学生毕业。在参加国家统一的大学入学考式时,他们的成绩超过了普通班18岁的高中毕业生。超常教育实验班的毕业生全部升入大学,其中前四届有96.8%,第五届到第十届100%升入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以第八届学生为例,这个班共有学生31人,最终有22人考进了北大和清华,占70.9%,其余9人分别进入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大学。
  3.2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科竞赛获奖的人数达到了350余人次。其中有两位年仅13和14岁的同学在美国第51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创新大奖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是当年北京首次参加这一国际大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小而获得奖项最高的两名选手。
  下面是学生们所做研究的几个例子。仅从论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超常教育实验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环境中,这些小年龄学生们迸发出令人吃惊的智慧与才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目光不只集中在教科书上,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投向了社会,而这正是社会所需耍创新型人才。
    3.3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
  学生在校四年中由于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及恰当的运动项目,使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均得到良好发展。据一项统计,学生在入学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低于北京市同龄儿童均值的人数分别为42.9%、46.4%、52.4%、56%,而在毕业时分别降到了31%、28.6%、28.6%、26.2%,同时在50m速度跑、立定跳远、耐力跑、男生单杠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等各项素质方面也均有大幅度提高,低于北京市同龄儿童市均值的学生人数分别由入学时的51.2%、33.4%、72.4%、51.3%、11.1%,降低到3.6%、7.1%、5.2%、2.6%、0%。
  3.4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1998年开始,我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对少儿班第一届至第六届203名毕业生进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本科阶段学业情况;研究生阶段学业情况;毕业生工作情况;从调查到的196名学生(占六届毕业生人数的95%)的情况看,毕业生无论是在大学学习或在工作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出色的学习潜能和杰出的工作能力。其中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147人,占调查到人数的75%。
  很多毕业生在大学参加了各种社会工作,不少人在学生会、团委、各种社团组织中担任职务,成为年龄比他们大4岁的大学生团体的领导者。例如赵×同学在北大数学系不仅学习优异,还主编了《流行工具软件使用技巧》一书,获得北大科学创新奖,同时担任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学会的副主席。特×同学在清华大学担任了排球协会的会长,同时担任系科协网络小组的组长。刘××同学到了浙江大学后,主持新生广播站,组建新生合唱团,在大学二年级末,17岁时就在30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被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聘为“城市夜班车”的节目主持人,专门讨论社会问题。金××同学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不但成绩优异还被学校800多名中国学生选为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
  从巳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超常班学生参加工作后都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的已在工作或科研岗位上崭露头角,取得较高成就,下面仅举几例。
  刘万千:9岁入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13岁时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18岁在美国俄勒岗大学获计算机硕士学位,他的硕士论文获得全美超级计算机大会杰出论文奖,并且被列为高校计算机学生的参考论文。26岁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现在加州从事IT工作。
  陈曦:9岁入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13岁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岁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硕士学位。24岁的陈曦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固体力学博士,26岁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工程与工程力学系助理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获美国自然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
  崔强:10岁入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18岁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22岁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任化学系教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包志强:10岁入学,在八中学习3年,13岁进入清华大学,又提前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22岁时取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曹清:10岁入学,14岁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习,21岁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又获美国杜克大学获神经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张满红:10岁入学,14岁进入二炮工程学院战略导弹测试工程专业学习,18岁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1岁取得硕士学位后到二炮某部工作,6年中,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在科研和技术保障工作上成绩突出,获得二炮司令部科技贡献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由于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优秀党支部书记”等。27岁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现是少校副团级,二炮司令部参谋。
  追踪调查中有一项是毕业生在超常教育实验班所受教育的感受,毕业生们对学制、课程设置、各科教学、教育管理对他们身心成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均显有很高的满意度[8]。
  经过23年的研究和实践,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已形成了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鉴别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工作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为学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教育。在四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旺盛的求知欲及主动积极探索新事物的精神风貌。
  有关专家评论,八中少儿班的研究不仅是对超常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而且对普通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4.丰硕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
  23年来,在八中校领导“双向成才”思想的领引下,少儿班的教师始终坚教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结合少儿班的实际不断进行研究和总结,写出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论文。23年来共组团参加世界和亚太地区超常教育学术会议15次,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2000年成功的举办了第六次亚太地区超常教育会;参加国内全国性超常教育学术会议18次,共写出论文近百篇,其中在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各种奖项70余篇。1999年埃及高级教育代表团访华时提出要了解中国的超常教育,应教育部要求,龚正行校长向代表团介绍了八中的超常教育,而后应埃及教育部的邀请八中超常班李蔚昌老师随韦珏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去埃及考察。2000年龚正行校长又应韩国教育部的邀请出席了韩国英才教育学会的秋季学术大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大陆地区中学超常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全文刊登在韩国英才学会的学术刊物上,这是韩国本次会议邀请的唯一外宾。2005年2月八中超常教育办公室主任赵大恒应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的邀请,赴德国在会上做了题为“北京第八中学超常儿童的班级教育”的报告,向世界各国学者介绍了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情况。
  由于杰出的教育效果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八中的超常教育得到社会的赞同和有关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的肯定。1992年“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课题的阶段成获北京市“七五”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年此课题的成果获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教育部全国第二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超常教育的成本和效益
  教育成本应分为两方面,一是学校投入的师资和设施资源,二是学校和家庭投入的资金。
  5.1师资和教育设施
  超常班的师资是由学校选派的具有正确教育观念、热爱学生、责任心强,勇于改革、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组成,目前有在校学生114人,专职教师14人(包括一名行政人员)。从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经验方面来说,超常班的教师当初并不一定是学校中教育教学的佼佼者。硬件设施和全校普通班没有什么差别,理化生等实验室都是与其它班级共用并无区别。差别是教育教学理念和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采用四年的弹性学制;对学生对教师都不以一次考试成绩论英雄;看重对学生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效果;看重各学科相互配合的综合效果;看重发挥整体的教育优势和整体效果;鼓励师生双向成才等等。从建班到现在,学校在师资和设施方面的投入和普通班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之处,但是实践中却成长起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5.2教育经济学效益
  2005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过粗略的计算统计,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没有增加,仍是按公立学校正常班级的经费投入。超常班的经济投入比普通班多出的部分仅是科研经费,包括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所需的经费,平均每年约10万元左右,和以下的数字相对比,这项投入是微乎其微的。
  根据《北京市2004年统计年鉴》和北京市教委《关于2004年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公告》公布的数据对北京八中超常班巳毕业学生的教育经济效益按2004年口径计算如下:
  截止到2005年,超常班已毕业学生290人,基础教育年限减少4年,政府和家庭对他们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生活供养均减少4年。这些学生提前4年参加工作,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多做4年贡献。
  北京市2004年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高中为5858.71元/人,初中为4598.85元/人,小学为4163.26元/人。超常班减少的4年时间按1年高中,1年初中,2年小学计算,每人节省教育经费29241.64元,共节省8480075.6元。
  北京市2004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2200.4元,则每个家庭少支出消费为48801.6元,290名毕业生共计为家庭少支出14152464元。
  北京市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每个学生由于学制缩短早工作4年为家庭增收62551.2元,290名毕业生共计为家庭增收18139848元。
  北京市2004年人均产值55008元,每个学生多工作4年为社会增加产值220032元,290名毕业生共计增加产值63809280元。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超常班的每个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给自已家庭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11352.8元。290名学生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共为32292312元。
  超常班的每个学生对社会的直接经济效益(节省的教育经费+增加的产值)为249273.64元。290名毕业生经济贡献共计72289355.6元。
  在八中超常班因材施教的教育体制下,仅仅290名毕业生,就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7千多万元,家庭经济效益3千多万元。这是保守的计算,事实上由于他们工作的性质和岗位,每个毕业生创造的产值以及他们的个人收入都远高于北京市的人均值,估计实际数字是以上计算的2~3倍。
  这些还没有包括由于学生接受了适合他们的超常教育后,给他们带来的心理、能力和年龄方面的优势,以及这些优势带来的人生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也没有包括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为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间接的经济效益。[9]
  以上计算可能并不严格符合经济学的计算方法,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超常教育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称为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教育应是当之无愧的。



北京八中教育实录:班规一例


初一(3)班
一、晨检
1、校服整齐,仪表端正上学。
2、7:40前到校,不迟到,关手机;
3、安静坐好,自觉读书;
4、不喧哗,不随意走动,不吃东西,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上课
1、带齐学习用具和书本;
2、遵守纪律,认真专注;
3、积极思考,适量笔记;
4、踊跃发言,做好交流;
5、注重听课效率,效果;
6、自习课时,不说话,不商讨问题,不看课外书。
三、上操
1、保证出勤;
2、排队快、静、齐;
3、做操按拍节;
4、全班同学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5、认真做眼操,不占用眼操时间做功课。
四、课间
1、 不喧哗,不追逐打闹,不串班,不出校门;
2、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3、保持室内,校园卫生;
4、遇到老师主动问好。
五、中午
1、 按时有序就餐,节约水电,爱惜粮食;
2、午休时在教室里不要说话,班级秩序良好,注意卫生;
3、当天值日生做好中午值日。
六、放学
1、放学后把椅子放在桌子上;
2、值日生做好值日,实行组长负责制,包括地面黑板、桌面、三关;
3、走读生5:00前离校;
4、注意交通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回家后晚自习
1、检查明天学习用具;
2、做好明天预习,明确不懂的地方,明天听课更有针对性;
3、提高学习效率,早睡早起。
八、周日
1、完成功课,做好各学科周小结;
2、搞好个人卫生,清洗校服,按期理发。
九、其他
1、注意集会,升旗纪律;
2、注意时刻维护八中声誉和形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17
关注超常儿童的个别差异


张燕清
北京市第八中学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即少儿班)已有20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少儿班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优质、高效的基础教育,已毕业的八届少儿班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成为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少年大学生。我本人从1997年开始参与对超常儿童的教学,2001年送走了一批毕业生,今年我的第二批毕业生又将毕业。我在这近8年的超常儿童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少儿班”学生都是相对优秀的儿童,但当他们聚集到一起时,不可避免出现学习效果差异,即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如师生应对不当,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儿童出现身心发展障碍,该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1 少儿班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
王竹颖、周林在《对八中少儿班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采用《多项能力倾向测验》(范存任教授1998年标准化的测验,它有七个分测验,它们是:机械推理测验、空间关系测验、文字推理测验、数字能力测验、语言习惯测验、字意测验、知觉速度与准确度测验),提供被试七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指标,显示不同的能力倾向特点。对少儿八班(学龄程度相当于小学五年级)和少儿七班(学龄程度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分别是11岁和13岁,选择同龄正常班作为对比班,分别为按院小学五年级和北京八中初中一年级在校就读学生进行测试。从统计比较结果看出,少儿班学生比同龄正常班学生在智力各个领域均明显优于同龄正常班学生。能力倾向各项指标的差异几乎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001).由此看来,少儿班学生在智力水平上明显突出,并且有强烈的稳定性。这也可看作是少儿班学生在各门学科上保持优越成绩的根源所在。
通过多年经验进一步证明,出现部分超常班学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而是出现缺乏自信、贪玩胆怯负面情感态度。由于情感障碍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整个困难生的60%—70%,故学生成绩的好坏与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与比较(《对少儿班与普通班学生学业情感态度的研究》,周林 查子秀 王竹颖)可知,少儿班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业情绪感受具有一定的相关;而正常班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业情绪感受的一致性不强,更可充分表明非智力因素作用。
2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采取如下的措施,并通过实践证明为学生克服障碍、向正常状态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奉献爱心,以教师的尊重爱护激发学生内心自信心、进取心,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乐趣和主动学习的心理,正确面对挫折,为其转化提供内在动力。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师爱既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是个别生的急切要求。对于个别生,教师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建立起每个个别生都可以教育好的坚定信念。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他们才会信任你,尊敬你,才会听从你的教诲。
师爱不同于母爱。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灵只有用心灵去塑造。这就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差生成才,无论什么场合,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把培养人的责任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心甘情愿地、无私地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贡献给学生。师爱要讲求科学性。教师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的学生观,把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师爱如母爱,这是激起师生情感的源泉。要使后进生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就要处处关心学生,时时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身边的亲人,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变的前提。作为一名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眼泉。可是学习是互相的,我更愿意做一名充满爱心的老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我认为:爱心变情感,情感变动力,动力必然会促使后进生进步。
少儿班有一位学生从小都一帆风顺,在小学是学校的骄傲,同学崇拜的对象,考上少儿班之后,第一年他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但到了第二年,物理化学同时开课之后,面对新的学科,他没来得及调整学习方法,所以一败不可收拾,成绩落后了很多,心理上也受了严重的打击,几乎承受不住,一度曾不愿意学习物理和化学。面对这种状态,我一方面做学生的工作,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给予他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和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再者还和两位物理化学的任课教师沟通,让任课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另外还在班里引导几位他的好朋友能够给予他一些朋友间的关心、帮助和安慰,一学期下来,这个学生的变化非常大,不仅在物理和化学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而且还影响了他整体的精神面貌,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对他的进步给以充分的肯定,我也很高兴他能够顺利走过这段成长的低谷。我想这就是所有老师的爱和尊重所形成的力量。
2.2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为其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原有知识水平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这一心理原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施,作业布置的数量与难度,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体现教学全过程的"差异性",使教学整个过程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全面了解、主动发展"的宗旨,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优发展的目的。具体方法是:
2.2.1 因能分层、关注差异
把握班级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差生的学习基本情况,而且要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他们的学习能力差异、学习品质差异、学习特点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全面实施"分层教学"提供服务,使 "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符合班级每一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实现"因材施教",最优发展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少9班的数学教学中,我就发现有几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非常积极,求知欲旺盛而且好胜心强,于是我就有计划的安排一些自学以及有挑战性的内容,并且充分利用他们的求胜心理,调动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以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使得这几位同学互相追赶着共同努力,并且这种努力还在一直延续。在八中的学习期间,他们就已经自学了大学的微积分等课程,王晓珩同学不仅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二等奖,而且在2005年的高考中取得了148分的数学成绩,他在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数学学院中以出色的成绩及表现赢得了教授充分的肯定,他的妈妈在给我的邮件中写道:“鉴于他的优秀成绩和教授非常好的推荐信,在去年(2007年)11月收到本校的硕士提前录取通知后,今年(2008年)春节时又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录取,两所学校均提供全额奖学金,4-5年直接完成博士学位的学习。两所学校都是非常优秀的学府,放弃任何一所都很可惜,所以当时他也很苦恼,经多方咨询和他自己对专业的喜爱,他认为哈佛数学系的专业及研究方向更适合他,最后在2008年4月选择了哈佛大学,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基本就绪。这得感谢您在少儿班时给他打下的良好基础,培养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还有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使他现在在数学的天地里快乐地汲取知识。”其他的几位同学除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攻读数学系的,还有两位郑中阳和翁学天在北京大学虽然没有考上数学系,但他们都又修了数学系的第二学位,这也充分证明了他们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和浓厚兴趣,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也分不清孩子是因为喜欢您而喜欢的数学,还是由于喜欢数学而更加喜欢您了。”我想这一番话是对我这个数学教师的最大安慰了。
2.2.2 各层各类、分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如对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但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未养成守纪律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着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对思想表现好,有上进心,但因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同学,着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多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等等。
在少11班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是属于对数学学习信心不高的,遇到问题总是回避绕道走,象沈睿、徐璞…等。针对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是应该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然后再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那么如何树立信心呢?我想首先就应该是接触数学,但是由于他们目前的状态,让他们去主动、自觉接触数学就比较困难,必须指导并带动他们一起面对。于是在课堂上,只要有机会,我一定鼓励他们多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及时点评;在课堂下,我们约定每天利用中午的时间一起探讨、研究,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研究一些作业中的问题,有的时候又是探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刚开始时,他们还是比较忐忑,经过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一段时间之后,我惊喜的发现他们不在怵数学了,相反还更多了一些自信,多了一些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沈睿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更是令人不可思议,在高考前的数次模拟中,他的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高考过后,他的家长特意对我说感谢,说虽然沈睿在高考中未必发挥的好,但是那一阶段对他的帮助和鼓励改变了他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而且还带动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让他变成了一个在少儿班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的孩子。所以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这就是因材施教吧!
2.2.3 教学环节、节节落实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特点,抓准每课的重点、难点,抓住精华和带规律性的东西,大胆处理教材,确定讲解的深度。考虑学生的知识程度,可接受性、智力发展的可能性。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他们的学路,然后,设计自己的教路,以最优化最恰当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禀赋、爱好专长,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其次,设计练习和作业时,采用分层作业的方法,即让不同的学生暂时完成不同水平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原有知识,发展智慧的目的。对基础差的学生提供多有层次的题目供选择,规定必须完成的数量,但允许一些学生暂时完成一些,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再完成一部分,允许学生把较难、当前不能完成的作业推后完成。在延缓期内,教师、家长或帮教小组同学可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并且尽量面批面改,做得不对的地方改正后再打分。
另外,在个别辅导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的内容、方法根据实际而定。对优秀的学生,主要帮助他们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其不断进取,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下功夫。对能力上差一点的学生的辅导,首先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大多数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并及时查漏补缺,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辅导,除利用课外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外,还经常家访,上门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学习辅导。
2.2.4 根据变化、适时调整
唯物辨证法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身心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儿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少儿班的各科老师需要互相协作。比如物理是第二年开始上,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我会有意识的提前为他们准备好,比如分式方程的解法,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这样统筹安排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科知识。即使单是数学一科,我也会适当调整各部分内容,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对基本问题的分析、讲解。同时注重三基的落实。落实的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除了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之外,还可以对个别学生针对他们自身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者请他们来当老师互相出一份试卷再加上解答的过程,我也可以从学生所出的试卷中选择合适的题型再返回来检验他们,总之通过各种形式达到训练的目的。
2.3 家校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尽可能争取家长的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其转化构建立体的环境。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为了与家长积极沟通,尽可能争取家长的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学校教育,具体的做法如下:
2.3.1 与家长密切联系,每月一次家长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与家长取得一致将更有利于对学生提要求(免的学生两边钻空子)。另外,经常与家长交流一下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一些安排,我们组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有的放矢的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
另外,在每一个寒假以及暑假,我都会和每一位家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打电话、家访、电子邮件等,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等等,家长也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孩子出现的问题,共同想办法引导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勤奋进取的精神,努力拼搏不服输的状态。
2.3.2 每次阶段测验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
比如:学习了解方程(组)之后,进行了一次阶段练习,有的学生成绩比较低,家长非常紧张,拿着学生的试卷,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的明显是听讲的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对一些特殊形式的方程我们一起分析的解法,他几乎都没有用到,说明他根本没有注意到特殊解决办法;有的学生是不熟练,正确率比较高但由于做题太慢,所以没有做完,而且这种情况也和他平时磨磨蹭蹭有关,于是及时和他家长联系,对孩子的这个毛病引起重视,今后可以采取固定时间写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有的学生干脆就是马虎,有的题目漏做没做等等。这样每一次交流,都特别有针对性的表扬优点,同时指出孩子身上的缺点,也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3.3 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针对一些个性极强的孩子与家长经常起冲突这样的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努力从教师的角度说服孩子,使孩子能够学会妥善处理各种问题,避免极端冲突出现。这一点,少儿班的老师们分别做了很多工作。
少12班有一位小男孩在刚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天早上,哭着就来找我,说要找个警察把他妈妈抓起来,一个10岁的孩子说的话固然可笑,但这里面一定存在着问题。我马上联系了他的家长,并约请心理专家分别和家长、孩子进行沟通,才发现在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妈妈在孩子的心里没有丝毫的位置,反而成为孩子发泄的对象;孩子在妈妈心中也是一个叛逆的典型,用妈妈的话讲简直就是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针对这种情况,心理专家分别给予孩子和家长一些建议,我也随时关注这个孩子的发展和进步,并建议他们尽量减少母子之间的对峙,减少隔阂。近两年来,他们母子的关系有所改善,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在当今社会各学校都重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时候,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重视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业情感和态度,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多种心理特征都能得到协调发展。据统计,我所教的少9班共32名学生中有9位在大学期间都学了数学专业,而且在数学的领域里他们体会到了愉悦和美丽。少11班也在今年(2008)的高考中取得了数学平均分134分的好成绩,其中有12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是140分以上,相信他们同样会感受到学习的充实和满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让我们每个人都铭记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为培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竟争能力的一流人才打基础,使他们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一位老体育教师眼中的职业观
4/10/2007 12:32:30 PM

一线教学45年,开创自然体育课,坚持体质第一的教学目标
中国体育报 王静
    “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体质是否增长。但是从1985年到2005年二十年来,学生的体质却连年下滑,说明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并不理想。”已经退休的杜家良老师谈起体育教学有太多的话想说。杜家良老师从1985年起,带北京八中少年班的体育课,开创了自然体育课,从没有任何经验到获得了学生体质增长的显著效果,杜老师在体育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付出了超人的辛苦。在杜老师眼中,体育课也是一门学科,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会收到实效。
    资源随处可见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一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多数都是在校园内进行,但是因为各地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够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那么体育老师就无计可施了吗?学生就无法学到应该学到的体育技能了吗?杜老师认为,体育课的资源随处可见,只要体育老师眼界再开阔一点,思路再灵活一点,就可以发现很多都可以为我所用。在杜老师倡导并坚持带了十多年的自然体育课的过程中,杜老师深有感触。
少年班开设自然体育课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外出活动,以缓解他们学习的压力。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体育活动因其特性便逐渐成为每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教育无处不在,无论是远足、爬山还是游泳、滑雪,抑或是自行车旅行,任何环境、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体育教学,都可以发现用于教学的材料。”杜老师说。
“刚开始上自然体育课的时候,有的体育老师不理解,认为那不是体育课的内容和方式。我带学生出去远足,就说‘你们遛弯去了?’我带学生们去游泳,就说‘你们洗澡去了?’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体育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质。而提高学生体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杜老师就是本着这个思想,把学生带到自然中去,带到阳光下去,让学生尝试各种运动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正是在这样看似超出这个年龄的学生承受能力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出工还得出力
对学生体质连年下滑,干了一辈子体育老师的杜家良心急如焚。与记者一见面就历数学生体质下滑的症结,“体育老师要有责任心。”身为体育老师,杜家良有着自己的看法。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规定是必要的,但是这一小时怎么过?以什么样的质量完成这一小时?”杜老师认为,出工还得出力。时间是有了,但是运动量够不够呢?这一小时达到了什么样的锻炼效果?形式要保证,内容更要保证。杜老师希望,体育老师出工又要出力,千万别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沦为形式。
关于提高学生体质,杜家良有较深的体会。从第一届少年班开始,学校就对每一个刚入学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分别进行体质测试,记录在案。杜老师保存了从1985年到2000年退休时的所有学生的两次测试纪录,并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过四年自然体育课的磨练,大部分学生的体质情况和运动成绩都有大幅提高,而且平均水平超过同时期北京市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
“1993年,孙云晓写过一篇中日学生冬令营,中国孩子的体能与意志品质不如日本孩子的文章,当时引起了轰动。我并不认同,那不是中国孩子的全貌。也是那时,也是在一次中日孩子的集体爬山活动中,少年班孩子的速度把日本孩子累得哭。”即使到现在,杜家良依然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具有一定代表性。

    建立价值体系
不可否认,提高高考成绩、提高升学率是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和学校比较看重的关键标准,但是,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体质为代价。升学率的指标当时可见,学生体质可是几十年后才能看出来的问题,学生的体质状况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发展。
“早在1979年在扬州召开的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就确定,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体质是否增长,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杜老师认为,使这个指标真正成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标,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形成一个以此为价值核心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现状是,学校看重的是各级运动会上获得几个冠军,主管部门奖励的也是冠军。什么时候教育主管部门奖励那些学生体质全面提高的学校,学生体质就有望得到全面改善。”杜老师憧憬着。  



自然体育
4/10/2007 12:29:42 PM

中国体育报 王静
二十年前,北京八中开始招收少年班,每周半天的自然体育课成为学生的最爱。二十年来,即使在紧张的高考前夕
从1985年开始的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因其特殊的教学方式而受到各界的关注,学生们用四年的时间完成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计8年的学业,各个科目的教学内容都是在压缩进行,惟独有一门课不仅没有缩短时间,反而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课时,那就是自然体育课。
    二十多年来,在“对少儿班学习各门课程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历届学生们对自然体育课几乎百分百给予了肯定。多年以后,很多少年班的毕业生在回顾八中的四年学生生涯时,都首先提到了自然体育课。  
学制缩短体育课不降反增
自然体育课并不是体育课,它没有替代正常的体育课。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少年班每周有两节体育课,还有两天有课外活动,而自然体育课是在这四天之外安排的半天时间。也就是说,一周五天的时间,每天都有体育活动时间。据当年带自然体育课的体育老师杜家良说,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正常进行,学习体育技能,自然体育课则类似于一种综合教育课,带领学生们到阳光下,感受自然,了解自然,以体育体能的锻炼为锁链,串联起各种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自然体育课贯穿了少年班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即使在高考前夕,体育课的课时也没有减少。由于高考前没有大块的时间出去,老师就将自然体育课的时间平均分配到每天,这样每天都有体育课。
少年班要用四年的时间学习普通孩子八年的课程,一般人看来,少年班的孩子们一定整天趴在课桌上。“别的家长不了解情况,说你们家孩子学这么多还不得累死呀?其实,我们家孩子比其他的孩子玩得更多。”早已经在加拿大留学的少年班毕业生程诗萌的妈妈说。
四年从不间断的自然体育课,使得少儿班体育总课时远远超过普通班八年的总课时。而正是充足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保证了学生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体质低能儿四年变“超常”
9岁考入少年班、现在在中国社科院读博的李伏欣这样形容自然体育课的感受:“我们比同龄人幸福。”15公里长走、10米跳水、高山滑雪……在现在的李伏欣眼里都是令人兴奋的内容,“这可不是普通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啊,每周同学们都盼望着自然体育课。”当年的艰苦磨练如今已经退去了其残酷的一面,成为记忆里最美丽的回忆。
自然体育课从一开始就带有挖掘学生体能极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图。“自然体育课就是要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到阳光下进行锻炼,要让孩子们感到一些劳累,感到一些饥饿。锻炼他们的意志,强健他们的体魄。”远足、爬山、游泳、骑车、轮滑、划船,甚至集体骑自行车往返750公里从北京到山海关,5小时登泰山。这些都是值得少年班学生自豪的壮举。“他们从山海关回北京,我去接她,没有想到这些孩子晒得那个黑呀,但是他们都很开心。他们虽然身体上很苦,但心灵却很快乐。”程诗萌的妈妈非常赞同自然体育课的开设。
要知道,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入学之初体能却连标准都达不到。杜家良老师对1985年至1999年少年班学生进行了体质及体育各项成绩的跟踪。他说,刚入学时七成以上的孩子体育不达标,最低的五项成绩相加还不到100分,学生体质体能八项指标大部分低于同龄组平均值。“你们是不是把全北京体能最差的孩子都给招来了?”负责入学体质测试的八中体育组组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但是经过四年自然体育课的磨练,毕业的时候,学生们的体质和体能平均指标均高于同龄人。这14年中的177个学生,在入学第一年体育达标优秀的5人,不及格的78人,第四年体育达标优秀生93人,不及格的1人。
李伏欣至今记得大一时需要体育达标,体育老师说,没有13岁的标准,你就凑合用19岁的吧。结果李伏欣的各项成绩都达标。“是中学时的底子打得好啊。”
体育课与文化课不冲突
“开学典礼你看过吗?场面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每个学校都有几个晕倒的。开学典礼才有多长时间?”这是八中少年班办公室主任赵大恒接受记者采访的开场白。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学习工作的基础,健康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好是废品,身体不好就是残品,而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成品。”赵大恒说。教育需要规律,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他们一个宽松的、适合他们特点的环境。“十几岁的孩子生性好动,而体育活动让他们的能量通过正当的渠道释放,不仅可以调节心理,而且可以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反而提高学习效率。”赵大恒说。下大雪时,别的学校不许学生打雪仗,少年班却反其道行之,停课打雪仗,让学生们玩痛快了。
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高三班加大文化课的课时,挤占体育课课时,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赵大恒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少年班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体育课与文化课并不冲突,少年班高考的成绩在历年北京高考成绩中位居前列,百分之百的升学率,99%考上重点大学。
“少年班体育教学实验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归为他们是超常儿童。自然体育课的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到普通学校。”中科院心理所专门研究超常儿童教育的施建农教授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问题的症结在于,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很科学,机械性学习记忆要花大量时间,因此挤占了体育课的时间,导致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反过来影响学习效率。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自然体育课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得到普遍认可并推而广之尚需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什么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激情呢?     
获奖论文《超常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
12/5/2006 1:19:06 PM

课题负责人:八中   王竹颖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2002年5月立项,为区“十五”重点委托课题, 2006年1月结题。
八中的超常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少儿班”)创办于1985年,2003年前为隔年招生,从2003年起每年招生,到2005年已经招收12个实验班。目前,已毕业的29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十四岁)全部考入大学(从1997年起毕业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前六届毕业生已从大学本科毕业,其中70%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
本科题以“少儿班”的在校学生、毕业生、教育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学生历年档案资料、家庭调查、与毕业生及毕业生的教师、同学、领导、同事进行访谈等形式,了解、分析、研究学生进入少儿班前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成长环境,入学测试与在校学习的相关性,毕业生在大学及大学毕业后的学习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建立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少儿班学生良好个性特征进行研究。
本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毕业生对少儿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示满意。在高校学习生活的的适应性较强,学习方面的适应性最强,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适应更为突出;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参与了科研和社会工作。大学本科毕业后有70%的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有71%在国外攻读研究生学位,进入工作岗位的普遍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一些人已经在科研、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有的已经在国际尖端科研领域中取得良好成果。
本科题着重对建立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涉及语文等八个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专题论文。本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普遍感到有了科研成果的支撑,日常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明显改善。
2002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了科研论文25篇,大多数科研论文都在有关国际会议上宣读,不少论文在国内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二、课题研究过程及主要成果
(一)研究背景
一九八五年经北京市教育局批准,由北京八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在北京八中创办了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这是全国最早办起的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超常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这一课题,从“八五”规划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区级科研滚动课题。
超常儿童教育是当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领域。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向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是社会和家庭应尽的责任。一些国家将超常儿童教育作为培养各类拔尖人才的战略性举措,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超常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科技大学首创少年班,探索培养理科优秀人才的途径。1985年北京八中和天津实验小学相继办起了中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目前,全国范围已有几十所学校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超常教育实验班。
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教育目的是:为超常儿童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奠定基础。少儿班招收年龄在十岁左右、文化程度达到小学四年级以上水平、智力超常的儿童。用四年时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及中学六年共计八年的全部学科课程,并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学生历年档案资料、家庭调查、与毕业生及毕业生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进行访谈等形式,了解分析研究学生进入少儿班前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成长环境、入学测试与在校学习的相关性、毕业生在大学及大学毕业后的学习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建立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少儿班学生良好个性特征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
1、学生进入少儿班前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成长环境的研究结果
学生在进入少儿班前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成长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家庭具有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的供孩子阅读的藏书;(2)父母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3)学生语言、动作等发展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但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家庭早期教育;(4)家庭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多数学生入学前已经初步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5)家长对影响孩子成长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的判断比较正确。(6)学生的母亲普遍具备一定幼儿养育和家庭教育的意识。
相关研究论文为:《对高智学生亲子作用的问卷研究》(作者:周林、王竹颖,发表在《中华成功教育》杂志2004年第二卷第五期,获《中华成功教育》杂志优秀论文奖。
2、入学测试成绩与在少儿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1)入学测试中的大部分项目对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2)入学测试中的智商与思维等项目对入学后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突出;(3)入学测试中的大部分项目对判断每位学生的最大潜能具有积极作用;(4)根据超常儿童其适应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即要“因材施教”。
相关研究论文为:《入学测试成绩对超常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作者:张新蕾、王竹颖,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获2003年北京市教育学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对少儿班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
1999∽2004年,对在北京、杭州、上海、南京、合肥、西安、天津37所大学100个系就读的少儿班六届的196名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1998和2005年先后两次对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43人次的追踪调查。2000∽2004年对在北京工作的57位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
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1)大多数赞成4年制少儿班特殊教育,少数学生倾向延长学制。(2)对少儿班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依次为:体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音乐、历史、美术、地理、政治。所有毕业学生对少儿班创设的自然体育课表示“极满意”。(3)80%以上的毕业生对少儿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示满意,61%的毕业生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表示满意。(4)在高校学习生活的的适应性较强。学习方面的适应性最强,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适应更为突出;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参与了科研和社会工作。(5)大学本科毕业后有70%的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有71%在国外攻读研究生学位。 (6)进入工作岗位的普遍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一些人已经在科研、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有的已经在国际尖端科研领域中取得良好成果。
4、 探索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学方式的研究结果
少儿班的教师在根据超常儿童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多学科教学中创建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结果主要有:
(1)语文教学:①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开展放声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进步和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相关研究论文为《超常儿童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快学、会学》(作者刘运秀,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放声朗读对超常儿童心理感应的积极作用》,(作者王素英,)。
(2)物理教学:着重研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及研究方法的训练。相关研究论文为《超常班的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作者赵大恒,获2004年“海峡两岸超常人才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英语教学:①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品格、性格、文化、思维、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②发挥背诵的多种效能,提高超常儿童英文水平。相关研究论文为《超常儿童优秀外语素质的表征与形成》(作者李蔚昌,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背诵使超常儿童更聪明》(作者高欣悦)。
(4)数学教学:①在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的同时,把对知识的挖掘、思维过程的展现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② 在超常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传统的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③开展开放式数学教学,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调动超常儿童对数学的热爱和渴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相关研究论文为《探索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数学教育》(作者王春辉,附件-9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人皆可为天才》(作者王春辉)。相关研究论文《渗透应用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作者张燕清)。
(5)化学教学: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认知途径,积极思维,超脱演绎,合理有效,深刻反思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关研究论文为《在超常教育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探究》(作者戚江凡,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
(6)生物教学:研究如何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每个学生提出创造性问题。相关研究论文为《超常儿童生物学创造性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作者李云芳,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
(7)体育教学:①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领会社会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② 引导学生追记体育周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相关研究论文为《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少儿班学生“团结与合作”能力》(作者徐东良,获2004年“海峡两岸超常人才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12月被西城区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获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选三等奖);相关研究论文为《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体育周记》(作者徐东良,获西城区中学体育论文一等奖)。
(8)地理教学:充分的认识超常儿童的智力潜能,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相关研究论文为《超常儿童智力潜能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作者王宁)。
(9)研究将开发学生创造力纳入少儿班各科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创造力。相关研究论文为《适合超常儿童的创造力教学》(作者王竹颖、周林,发表在《中华优质教育》杂志2003年9月)。
5、培养少儿班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的研究结果
(1)通过班主任工作,有效帮助学生学会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心理。相关研究论文为(作者刘运秀,《帮助超常儿童学会心理调试》)。
(2)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业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多种心理特征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相关研究论文为《关注超常儿童的个别差异》(作者张燕清,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05第13卷)。
(3)有效发现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行为苗头,及时进行教育。相关研究论文为《在日常生活中抓住苗头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作者王素英)。
(4)通过研究超常儿童的性格特征,证实少儿班教学不仅提供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参与,同样也是对超常儿童性格品质的开发。相关研究论文为《对少儿班学生自我感受性格的研究》(作者徐东良、王竹颖,获全国中学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2003年西城区第十届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5)研究心理辅导对少儿班学生家长的作用,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提供他们管教孩子的方式,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研究论文《心理辅导对少儿班学生家长的作用》(作者王宁)
2002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了科研论文25篇,大多数科研论文都在有关国际会议上宣读,不少论文在国内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三)研究展望
本课题已经结题,并取得一定成果。在科研实践中我们感到还有一些课题需要继续研究。主要为:超常儿童发展的特点及鉴别工具的研究;超常儿童学校教育模式的研究;超常儿童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超常儿童基本状况研究;少儿班毕业生长期追踪调查方案及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
三、专家评审意见
研究方案设计全面、周密、科学、合理。在教育改革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和教学实验研究,运用多种标准化测验、追踪调查问卷、直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用统计方法进行整理。资料可靠,结论合理可信,具有很好的科学价值,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该成果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有创新性。突出的创新点:适应对智力超常儿童的因材施教,采取四年的学制,完成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毕业的教育任务,培养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成功地创立了一种可行性的超常教育模式。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如此持续、深入、全面地研究少儿班、研究超常儿童教育在世界范围尚属罕见。
该研究经过对多届毕业生比较广泛的追踪调查,证明实验是成功的,实验的成果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具有指导的价值,有可操作性,可直接推广应用:对一般儿童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时代的变化较快,有些资料以前不可能预料到应该收集,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尽可能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以便将来需要时使用。超常儿童的学习预后发展,成长预后发展的分析尚待进一步全面地研究或给予现有资料的深度分析。建议做后续研究。
四、课题组成员
八中:王竹颖 刘国玮 马文俊 赵大恒 龚正行 刘运秀 李蔚昌 戚江凡
      王春辉 张燕清 王 宁 高欣悦 解 红 王素英 徐东良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周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22
http://xnjyw.5d6d.com/thread-47981-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7981-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7981-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27
 《每天进步一点点:卓越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日志》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和积极向上的心。2009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武雪莹老师举办的假期“青少年领袖训练营”活动,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那次活动,心中都会荡起一丝震撼与感动。那是一个没有压力、只有快乐的课堂;一个没有答卷、只有激情的场面;一次没有争吵、只有感动的倾诉……


作者简介  武雪莹,国内知名青少年领袖训练专家,亲子教育专家,中华少年英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联合会注册管理师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管理人才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人才战略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国内多所大学MBA特聘教授。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从事教育工作10余年,并潜心研究青少年教育,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特点,总结了一套符合中国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情境训练方法”。2005年开始创办“青少年领袖训练营” “家长训练营”等系列培训班,授课风格独特、课堂气氛活跃、亲和力极强,深受学员和家长的欢迎。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循循善诱的讲解使得学员和家长受益匪浅。从学校到机关,从社会到企业,演讲数千场,听众数十万。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无锡等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武老师智慧的足迹,她用智慧帮助无数的年轻人走上了成功之路,帮助无数的家庭开启了幸福之门,被学员及家长激动地评价为心灵的点灯者,幸福的领路人!


图书目录  我们来约定成功/1
  序曲“清晨励语”/4
  上篇 基本功
  第1课 目标管理训练/24
  小志小成大志大成/24
  不要出让目标酌设定权/28
  人生的精彩来自子目标的精彩/31
  对目标进行分解/35
  短期目标要明确具体/37
  直视目标/40
  第2课 心态管理训练/45
  发现自我——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就是你自己/46
  定位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49
  发挥自我——点燃自信酌阿拉丁神灯/53
  自信行为五步法/56
  给你16个自信的理由/59
  自信加习惯成就梦想/63
  第3课 学习管理训练/67
  实现自赣——志当存高远/69
  对待学习——空杯心态/73
  武林秘传:提升学习力酌降龙十八掌/77
  六瞠想象,放飞智慧翅膀/89
  无师自通/91
  终生学习/94
  第4课 习惯管理训练/97
  好习惯受用一生/98
  命好不如习惯好/101
  早自理,早成熟/105
  勤奋多一点,成功快一点/108
  学业趣紧张越要运动/111
  勤俭让生话更富有/114
  “有才”也要会理财/115
  中篇 硬功
  第5课 时间管理训练/122
  兰塞姆的话/123
  是谁盗用了我的时间/126
  话在当下零“惜时”,莫为人生留“遗憾”/131
  做一个掌控时时间的高手/134
  做时间酌“吝啬鬼”/138
  第6课行动管理训练/164
  站在原地空想,不如边做边想/145
  早行动,早成功/148
  了解你酌行动力/151
  七剑促行动——提升行动力七剑法/154
  行动的保证:意志力/159
  第7课逆境管理训练/164
  蝴蝶的启示/165
  当逆境光顾时,你像什么?/168
  做个“橡皎人”/171
  鹰酌重生/174
  打造一颗勇敢的心/177
  勇敢不等于莽撞/181
  第8课 情绪管理训练/185
  20%智商+80%情高=成功/186
  了解情商,修炼情商/189
  冲动的惩罚/192
  是谁制造了“气”场/194
  让情绪做你酌“忠臣”/199
  提升情商酌六脉神创/202
  下篇 内功
  第9课黄金品格,成就人生/212
  诚信领航人生/213
  诚信品质,从小事做起/218
  海纳百川的胸怀/222
  有“礼”走遍天下/226
  勇于承担责任/229
  第10课 心中有爱,常怀感恩/234
  让爱充满世界/235
  有一种爱叫微笑/238
  爱酌感悟/241
  藏羚羊的跪拜/245
  常怀感恩,“孝”字当先/247
  总复习/256
  奇迹就在“坚持”之后/255
  走完下一英里/260
  在反思中走向成功/26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71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76
  后记/28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29
2012年中国卓越少年MBA精英特训营
    题:2012年中国卓越少年MBA精英特训营
活动宗旨:培养青少年的职业概念  给青少年注入商业精英的元素  建立商业思维 开创精彩人生
报名对象:10—17岁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
活动意义:2012年中国卓越少年MBA精英特训营在暑假为中国品学兼优的学生特针对中国中产阶层家庭品学兼优子女开发的课程体系,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职业概念、给青少年注入商业精英的元素、打开青少年的格局。
活动时间
第一期:78—715日(87夜)
第二期:725—82日(87夜)
第三期:810—817日(87夜)
课程模块
内容及目标
旅游人文
知识内化
成长
精彩开营仪式
光辉人生榜样
1.
营地报到;
2.
开营仪式;
3.
解读影响中国百年进程政商精英;
4.
探究精英成长内心的力量;
5.
找到成长意义和成长力量;
6.
成就未来接班人必备的特质。


状元带你逛北大感受感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


向名家学习反省自己不良的习惯改正缺点练就精英品质。

人文
走进皇家园林
打开人生格局
1.
学习清朝历代皇帝历史;
2.
感悟一段民族兴衰故事;
3.
与自己对话找到自己的民族使命;
4.
打开自己的人生格局;
5.
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感受圆明园“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走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


要有大器大度的良好心态拥有大的人生格局。

演讲
在国旗下致敬
魅力少年修炼

1.
建党伟业中信念力量;
2.
寻找自己信念写下自己心中信念;
3.
少年金口才课程学会正确表达同时学会正确的倾听;
4.
模拟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感受过去与现代天翻地覆的变化。天安门、国旗、故宫。

拥有正确的信念积极的心态。

理财
少年理财课
体验时尚购物
1.
正确的认识钱的用途;
2.
学会正确的花钱;
3.
每人发放100元的种子资金进行购物;
4.
消费、存钱、投资;
5.
是否能拒绝诱惑模拟拍卖会;
6.
了解想要和需要的概念。


走进王府井这条充满诱惑的商业步行街进行购物体验。


学会正确的对待钱和花钱。
职业
超级职场体验
对话职场精英
1.
模拟不同职业场景进行职场体验;
2.
寻找你最感兴趣的职业警察、大夫、消防、法官、经理等职务。
3.
我最感兴趣的职业答辩会。


北京地标建筑鸟巢、水立方夜景,感受鸟巢、水立方建筑之美,学习奥运精神。


对一些常见职业有一定的了解播下一颗职业种子。
团队
谁是真真英雄
孤岛的狙击战
1.
学习团队合作和团队分工;
2.
学会大局出发;
3.
选出团长和找到你的团;
4.
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正确合理的利用时间。


篝火晚会颁发结营证书。

协调
暑假清凉一下
体验激情滑雪
1.
资深滑雪教练讲解滑雪基本知识,示范标准滑雪动作,指导练习,在国际赛道上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快乐。
2.
在国际标准的滑雪赛道上自由驰骋体验雪上飞行的刺激与激情;
3.
回顾滑雪基本动作,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进行动作纠错。
爱国
祖国我爱你
我以你为傲
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了解中国军事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这个集训营结束了,但是这个集训营的精神还在指导着我们继续前行…..

注:(具体行程按实际情况调整,夏令营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
费用涵盖:学费、住宿费(住宿条件为6—8人间学生公寓空调独立卫生间)、餐费、书费、资料费、外出大巴费、赠送十万元保险。
(费用中不包括外地营员往返北京的长途交通费用)
营费:568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31
“我是草原小雄鹰”三天生态环保营







特色安排:
1、头枕青青绿草地,仰望蔚蓝的天空,吹着小风,享受远古自然的风情,此时才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密不可分!融入自然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随着自然逐渐被破坏,这样的美景离我们会越来越远,让我们在享受它得同时齐心协力来保护它,爱惜它。
2、洁白的哈达、香甜的奶茶、手扒羊肉,热情好客的蒙古骑士、激动人心的蒙式摔跤、赛马……让我们敞心去品味西北人民的风情!~
3、草原探宝、与梦同行、少年足球运动会……由教育专家精心指导的素质教育活动贯穿始终!通过营员们共同参与团体协作,挑战自我,智慧比拼等一系列的项目安排。让每一个孩子在融入大自然的运动中测试自我,了解自我,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4、牧民家访,了解搭建蒙古包的方法、体验剪羊毛、挤羊奶、打牧草、与牧民小朋友,一起探谈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一帮一”、活动学一句蒙语、唱一首蒙歌、跳一段蒙舞、结交一位蒙友,体验了解蒙族人民的特色生活!
5、在‘欢聚在草原’草原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大型篝火晚会中,可以尽情展示我们京城少年的青春风彩!
6、在传统的蒙古包休息,感受与家不一样的感觉!
行程计划:
体验最真切的自然感受,畅享最纯正的草原风情!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手拿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让我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奔跑,让在父母悉心呵护下的小雏,变成展翅翱翔在蓝天下的雄鹰吧!大家一起踏上这次神奇之旅,让梦想随这心灵的旅程一起自由的飞翔……
第一天梦想起航――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大草原上共同放飞心中的理想!
07:00  集合!小营员们,准备好了吗?期盼已久的时刻到来了,我的草原之旅马上就要起航啦!~
07:30  乘空调旅游车出发
一路欢歌+笑语让我们在车内相互认识交流,结识更多的新朋友,大家一起分享欢乐,畅想美丽的大草原!~                  
12:00  抵达辽阔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体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最隆重的欢迎仪式——马队迎接,向来自远方尊贵的小客人们敬献洁白哈达、献歌品尝下马酒,欢迎各位营员的到来。走进草原,走近牧民,新奇吧,兴奋吗?
12:20  品尝内蒙独特风味的午餐
13:20  隆重的草原开营仪式:
1、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共唱少先队歌
2、总辅导员致欢迎词  
3、营员代表发言  
4、宣读营规,向营员代表授营旗
13:30  呼吸青青的空气,脚踏绿绿的草地,让我们一起:
探秘敖包山:祭拜蒙古族祭天祭祖的敖包山,感受蒙古族古老神奇的文化;
牧民家访:亲临蒙古族牧民家庭,了解搭建蒙古包,剪羊毛的乐趣,观看当地牧民打牧草、挤羊奶的过程,与蒙古族小牧民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一帮一”活动,学一句蒙语,唱一着蒙歌,跳一段蒙舞,并且互赠礼物,深入感触草原牧民生活;
观落日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观日落,别有一番情味!小营员们,快快合个影,留下这最美的瞬间吧!
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营员开展愉快的素质拓展活动比赛!
18:00  晚餐,欣赏蒙古族歌手献歌敬酒仪式。
19:00  “欢聚在草原”――大型篝火晚会
美丽星空之下,参加蒙古族演出队‘欢聚在草原’篝火晚会的民族歌舞表演,大家也可以自带节目上台展现我们小营员们多才多艺的一面,节目题材不限,可以个人表演也可以集体表演、多人表演等,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之余与营员伙伴畅谈心得,分享更多的欢乐!
20:30  观草原美丽的星空
21:00  蒙古族传统蒙古包宿营休息,别忘了在日记中记下今天的收获哦!做个好梦!~                           
第二天: 看不够的民俗风情,享不尽的塞外风光!
起床  踏着晨露欣赏草原日出景观。
07:30  早餐(品尝草原奶茶,蒙古式早餐)后观看,进行草原探宝活动(设奖品)
09:30  “我运动,我快乐” !——草原竞技赛
绿地排球、众志成诚、同舟共济、翻转乾坤、少年足球运动会……呼吸着草原的清新空气,放松心情,做好准备,太多太多好玩的活动等着我们大家一起来参与啦!~活动中还为你准备了精美的民族小奖品哦!~
10:30 领略蒙古健儿身手,观看“男儿三艺赛
“男儿三艺赛”即赛马、马术表演和蒙古式摔跤比赛,“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自古英雄出少年,蒙古妇孺皆好样,这里最好的骑手也是一名少年。摔跤更精彩,壮汉们猛虎般越斗越勇,观众呼叫声一浪高过一浪。“胡服骑射”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的强项,凭着这种优势,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帝国。今日得以一见,牧民先祖的风采又重现眼前。
12:00 午餐(品尝蒙古族传统风味手扒羊肉)
13:00 草原徒步行――“绿地锦囊”
1、  听牧民讲草原的故事――听着牧民们对大草原故事的讲述,好像自己已经成了故事中的小主人一样,真的好神奇呀!~
2、  植被学习――小营员们,青青的草地中,仔细观看,你会发现这里还有很多绿宝贝哟,大家一起来了解和认识一下吧!
3、  观看风力发电――大风车,轻轻的转,它给我们的大草原做出很大的贡献,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一起了解0污染,0排放、纯绿色能源、了解分能怎么转变为电能……)
15:30  乘车赴张家口
18:00  晚餐
19:00  回想今天的活动,把他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当中,再冲个澡,快快就寝吧!
(晚上入住张家口市区2~3人间宾馆)                    
第三天: 爱国爱家,我满载而归!
06:30  起床
07:00  早餐
08:00  乘车赴大境门(合影留念)
小营员们,09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大庆的日子,身为祖国的栋梁,我们也时刻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拥有悠久而光荣历史的“大境门”开始,阅读百年前的历史,了解爱国将领在大境门前的丰功伟绩!
大境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在几百年的战乱时期,它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掠夺与反掠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斗史: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曾率领抗日健儿出大境门北进,经过浴血奋战,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了察哈尔省境。一九四五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聂荣臻部队从大境门入城,一举解放了张家口。
08:15  闭营仪式
1、国旗前宣誓“今天的我已经长大”!
2、总辅导员做活动总结  
3、营员感想总结
08:30  车上营员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1、开展“我学到了什么”演讲活动;
2、评选最佳理财奖;最佳自立奖;最佳口才奖。
11:30 抵达温馨家园,总结此次草原之行的点点滴滴,我获益匪浅!谢谢您,爸爸妈妈!我会努力学习,用我的行动回报您们对我的恩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6 19:33
2011 卓越少年行主题夏令营


北京青春作为教育科技中心简介    北京青春作为教育科技中心 以共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为使命,十余年专注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平台,十余年体验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获得最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卓越少年行”是青春作为结合美国卓越少年教育体制,台湾青少年行为训练,以中国儒学感恩孝道文化为基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教育脉络,结合国际前沿少年卓越模仿再造教育体系(NLP体系少年版),在中国举办的“卓越少年”实践活动,通过教导员跟随指导,实践教育专家指导及现场授课,让一亿的中国少年在活动中重回卓越之旅,改写人生乐章!为中国的教育添彩!
石家庄好家长教育中心简介
石家庄好家长教育中心是学校、专家、家长、学生的好朋友!
    好家长教育中心创立的好思维快乐营培训过近万名学生,被学生赞誉为“最难忘最快乐最有收获的活动”。
    好家长教育中心成立于2006年9月,致力于家长和孩子、校长老师的学习培训,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英豪教育创始人陈忠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负责人孙云晓,中国卓越校长峰会创始人陈绍军等众多教育界名师都选择好家长教育中心作为其推广代理。
    在省内外举行大型家长报告会上千场,直接听众数百万人,帮助成千上万家庭走上幸福成功之路。
    今年开始,中国卓越校长峰会组委会、郑州好朋友文化传播公司、石家庄好家长教育中心与北京青春作为教育科技中心强强联合,推出“卓越少年行”主题夏令营。
    2011年一场“卓越少年”的序幕即将拉开。
    敬请期待!
开营时间
第一期 7月22日-7月27日
第二期 8月 3日-8月 8日
第三期 8月11日-8月16日
主办:北京青春作为教育科技中心   郑州好朋友文化有限公司  石家庄好家长教育中心
协办:北京四季长恒旅行社有限公司
      易游天下国际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翠路紫金长安21楼2-1501
      
石家庄市中山西路265号    电话:0311-66119698  18633090265

电子邮箱:hanjiazhang.100@163.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0
中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作者:黎 明 牟映雪



  摘要 高级创新人才的质量决定中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坐标位置,超常教育成为国家精英教育的载体。人们对超常儿童的认识经历了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等发展过程,跨越了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阶段;以陶行知和沈亦珍为代表的先驱者从整合儒家精英教育和西方民主教育理念角度,尝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超常教育理论。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中国现代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立法等问题。据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超常儿童成才观,重视人才富矿,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扩大超常教育范围,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大力推进双超常教育新理念。
  关键词
  中国超常教育 超常儿童 历史演进 启示
  分类号
  C763
  
  1 超常教育的内涵及理念
  
  1.1 天才与超常儿童概念的发展
  “天才”(genio)一词始于16世纪,原指伟大的艺术家,特指艺术家个人的巨大社会价值。康德认为,“天才是自然的宠儿,人们把它当作稀有现象来对待”。这里的自然是指理性自然,在天才身上表现为“想象力和悟性构成的一种幸运关系。”卓越的创造性是天才的主要标准,由理性自然、创造自由与心灵自由构成了天才的基本特征,自然与人为、天赋与技术的直接结合形成了天才,其特质是想象力和悟性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这为后人确定天才概念和探究天才产生的缘由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2年,推孟(Lewis Terman)把智商达到或超过140确定为天才儿童的临界线,这是基于年龄范畴的儿童本位论天才观,强调心理测量方法,依据测验分数来确定天才标准,忽视了人的智能多元化特征。1988年雅各布公法第xiv条“关于天才和高天资学生教育法案”提出,“天才(gifted)和高天资(tal-ented)用于学生时,是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明显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或青少年学生,这些领域包括智力、创造力、艺术或领导能力或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这是基于社会需要、教育取向与特殊才能等多维度整合的天才概念。加涅(Gagne,1998)指出,天才是“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具有突出的能力”,高天资是“在这些领域内一个或多个专业中取得突出的成就;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是能力的产物”。由此可见,天资突出是天才的本质特征,高天资是天才教育的结果。
  天才概念的演变从强调其社会价值到关注个体价值发展为对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从注重遗传禀赋走向后天的环境、教育与个体精神推动力的整合,从基于哲学思辩走向心理测量、静态智力因素,发提方向为关注文化背景的多元智能观,创造力是天才的核心指标。胡谊认为,研究者基于对天才表既(gifredness)维度——参照系、行为内容和绩效水平的看法不同,致使天才概念多元化,表现实质是个体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及其二者之间互动。
  大多数天才在儿童时期有超常的智能表现,专业人员称其为“超常儿童”或“天才儿童”。天才儿童的称谓经历了神童——天才儿童(西fled and tal-ented children,美国)、英才儿童(法国)——资优儿童或优才儿童(西fted children)。Coleman等研究表明,天才儿童具有才智出众,特殊的学业能力,创造性思维,领导能力,视觉或表演艺术特征;其本质特征为资优,主要表现为发展性领域的超常智能。《教育大辞典》对超常儿童的英文释义是“supemor-mal children,指智力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此,本文采用“超常儿童”概念。
  
  1.2 超常教育的内涵
  中国台湾、香港将天才儿童的教育称之“资优教育(talented education)”,欧美称“天才教育(西ftedand talented education)”,日本称“英才教育(elitist ed—ucation)。”施建农指出,“超常教育”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的,使其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本文的“超常教育”,是指对资赋优异的儿童提供的、充分发展其特殊资质的教育,实质是一种个性优化教育,引导儿童将某一特定领域不同寻常的天资转化为显性的非凡才能的过程。与常规教育相比,超常教育为超常儿童设置的学习进度和难度、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超过接受常规教育的儿童,促进儿童在某一领域表现为突出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
  
  2 超常教育的发展历程
  
  成人对超常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的发展过程,折射出社会本位的儿童观,忽视了儿童与生俱来的整体化精神,剥夺了儿童的主体性和对童年的否定。纵观超常教育演进历程,凸现出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阶段,其背后是以精英教育为主导的儒家文化价值取向,对资优儿童及资优教育的认识在20世纪末期初见端倪,这是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趋势。
  
  2.1 超常教育的萌芽阶段:超常教育思想的积累
  古人不能理解儿童智慧出众现象,认为天资特别聪慧的儿童和神灵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联,神化与崇拜有能力与自然界进行抗争的儿童,将其能力归因为“神”的力量,称之“神童”。神童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夏代,随着人类主体性发展水平的提高,统治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确立神童的参照系不同,对神童寄予厚望——培养以传承儒家文化为主旨的圣人。
  2.1.1 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停留在经验阶段,肯定了超常人才的客观存在
  神童包括健全的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残障儿童。体能健全神童的记载如汉末杜安,三国任嘏,晋朝杜育,南朝·梁朝谢庄,北齐徐之才,唐朝李百药和宋朝贾黄中等。古代聋哑儿童杜一鸣,以七言绝句《粉蝶》表达了自己的敏感情绪:“卿将春色作生涯,宿尽园林几树花。不惯吟香浑似我,却教香里度年华。”这是一位听力残障超常儿童,用比拟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超逸和无奈。
  唐淑对神童的发展类型进行了归纳:礼义型→谋略型→尚德型→尚文型。据此推断,古代对超常儿童的超常内涵有一定认识:社会机遇、非智力因素、领导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献身精神。从神童发展和推崇类型看,西周太子晋→甘罗→孔融→李白,他们拥有超常智能、突出的学业成就和早熟特点,受到了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方式,成为了社会英才。这与20世纪斯滕伯格(R.J.steinberg)和张(Zhang)的“五角内隐理论”暗合:杰出、优异、实用、表现和价值是天才的必要标准,选拔和培养出一批资赋出众的儿童,使其成为了时代英才和后世楷模。
  2.1.2 超常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是“小大人”儿童教育观及性别歧视的文化观
  以童子科为代表的神童考核制度经历了产生、变革、定型与衰废过程,由此折射出古代社会潜隐着成人本位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尤其是童子科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1
生之后,以科举考试作为社会价值观引领我国超常教育的发展趋向。唐宋为神童创立了专门的童子科制度,凡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授予官职。宋代童子科体制最完善,考核时除了背诵经文,增加了诗赋,录取标准更加严格。童子科在清代被废除。
  童子科的考试内容与成人的考试科目及内容基本相同,仅在考试内容数量和程度上与成人有区别。天才儿童的选拔考试主要以满足成人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培养英才为主旨,注重社会认可需要与儿童某种特质的整合;主张“勤有功,戏无益”的教育观,漠视了天才儿童的童真童趣,投射出成人化的儿童教育价值取向。而且,古代很少有天才女童的记载,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与教育缺失有密切关系。
  2.1.3 肯定了超常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实践中忽视了个体天赋与技术的结合
  以童子科为代表的神童选拔制度——侧重考核儿童的发展性领域,注重不同水平的知识或能力间的连续性,考核内容为诗书经籍。人们对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并未深入研究,超常教育主要是基于诗书经籍方面的内容加深、难度加大的强化训练,过分强调教育技术的功能,忽视了天赋所具有的悟性,这不仅导致了大多数超常儿童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并使绝大多数儿童因童子科的功名利诱和选拔标准而成为社会牺牲品。
  
  2.2 超常教育先驱的探索:超常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
  在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附则明确提出应注意天才教育和特种教育,30年代至40年代,陶行知(1891—1946)和沈亦珍(1900—1993)提出了超常教育理论和探索了超常教育实践。
  陶行知认为特殊才能的教育是针对国民教育之外的因材施教,倾向于以先天资优为主的稀缺型天才观。他认为:“天才是做学问的根据。有几分天才做几分学问。大概天才有十分八九之势力,教育的势力只占十分之一二。智慧是天才的核心要素,“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人的禀赋各不相同,生成的智慧至为不齐。智慧是天赋的,是天才所特有的,通过育才学校对有科学天赋的儿童进行超常教育。其超常教育观是儒家崇尚“内圣外王”思想与西方科学主义的“科学精神”的融合,采用游戏式学习方式和“赤子之心”的态度来对待科学,激发个体创造力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秉着美术的精神,去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他们现出和谐的气象。自然美术固可贵,人生美术更可贵,自然化的人生美术,人生化的自然美术尤其可贵。通过美育培养超常儿童真善美的和谐人格,这代表了中国超常教育的发展趋势——注重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结合。
  沈亦珍是我国超常教育的先驱者,超常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学位论文与自传《我的一生》中。其硕士学位论文题为“中学能力分组问题之研究”和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初等中学天才儿童比较教育计划”,超常教育理论包括超常人才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超常儿童的主要特征为智力超常、抽象智慧突出,学习能力强,以此为选拔标准;聪颖儿童的健全发展有赖于天赋能力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如果聪颖儿童徒有天赋才能而无适宜的教育促其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他指出超常教育的重要价值是促进教育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不意味着平庸,并不意味着所有儿童均在统一组织管理下,在同样时间,用同样方法,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教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因此,天才儿童应有获得适当教育机会的权利,这也正是社会尽可能地关注和促进潜能开发的责任。重视其实施条件——创造型教师和自主教学,认为“教学方法应该强调主动和创新。教室的整体气氛应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参与,从学习书本变成真切实践,从掌握学科教材转变为解决生活问题,……”;“为了教育天才儿童,教师也应该是天才。教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要富有爱心,聪明颖悟,机智应变,适应力强。
  1947年,沈亦珍在上海中学启动超常教育实验计划,实验班的宗旨是采取速成计划从事聪颖儿童教育实验,强化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选编名家名著作为补充教材,用英语教学,教学进度显著超前。坚持多科制和选修制,鼓励学生选学本学科以外的若干课程和参加学科竞赛,以适应其个别发展需要。他对于特别优异的超常人才,给予政策扶持,帮助他们脱颖而出。由于时局变迁,沈亦珍的超常教育实验只有两年,当年参与实验的学生有倪嘉瓒、钱绍钧等9位院士和朱开轩、蒋胜祥等社会政治精英。
  1922年的新学制“附则”提出:“一是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修业年限,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二是注重特种教育。在中国学制中首次确立了超常教育的地位,这为超常教育实验和建立超常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法的基础。研究者提出了资优稀缺型天才观,揭示了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是超常儿童具有的智慧,剖析了影响天才儿童成长的基本因素,将天才儿童及其教育置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背景中,目标是培养科技类超常人才,通过适宜的教育使超常儿童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精英。据此提出了超常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和谐发展、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超常儿童特点设计了超常教育课程和进行了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改革,尤为注重超常儿童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培养,通过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适宜的超常教育方式促进超常儿童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和谐发展,强调通识教育对超常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这为我国确立现代化的超常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奠定了人格和谐的现代超常儿童成才观和推动了教育民主化进程。
  
  2.3 现代超常教育蓬勃发展阶段:现代超常教育体系的建构
  2.3.1 超常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超常教育因各种原因曾一度沉寂,20世纪70年代后期基于现代化建设对精英人才的极度需求和早出人才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成立了超常儿童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小组,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超常儿童科学研究和教育。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超常教育体系。
  1995年4月16日,在中国人才研究会支持下经民政部批准在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超常教育进入了超常人才教育及其研究的科学化与体系化阶段。2002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全国中学超常教育协作组第十届年会上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挑战,超常教育应确立其体系和地位,特殊人才的教育更应置于重要位置。
  2.3.2 超常教育模式多样化
  发展超常教育要因地制宜,班级化的集体教育只是培养超常儿童的一种形式,超常教育方式有弹性升级、提前入学、插班、个别指导,以及课外充实教育和特殊中小学校等多种形式。其中,充实的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1
外教育突出了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
  2.3.3 超常教育资源匮乏
  天才研究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主席施建农认为,智力超常儿童在儿童群体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超常儿童约290万~1000万人;如果将音乐、美术、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纳入进去,超常儿童比例为15%。因此,在推进教育民主化过程中,及早发现超常儿童并给予特殊引导,为其提供适宜的个别化教育,这是教育平等的体现。但我国无超常儿童教育法规和专门的超常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致使超常教育缺乏创造性教师和法制保障,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超常儿童没有机会获得与其自身相适宜的特殊教育服务。
  2.3.4 超常教育研究广泛而急待深入
  超常儿童研究和教育主要围绕超常儿童的评估和鉴定、认知特点、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探讨,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超常儿童学术研讨会是中国超常儿童教育走向国际教育的标志。但我们的研究与国际超常教育研究有较大差距。如,关于身心残障超常儿童、家庭环境对超常儿童的影响、超常儿童的社会化、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人的个别差异理论和神经心理学,以及超常儿童教育法规未能进行深入研究。
  
  3 启示
  
  3.1 树立正确的超常儿童成才观,提供适合超常儿童身心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服务
  “老成之姿,著于容止”的神童观是以古代社会的“小大人”儿童观为基础,忽视了神童作为儿童本身具有的特征: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等。而且,方仲永类的“神童悲剧”古已有之,教育实践中的“官本位”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教育文化”——家本位的儿童教育观,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早熟早衰”的天才儿童命运观,已严重制约着中国超常教育健康发展。
  古代超常教育观认为“人皆可以至圣人”,神童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成人教育而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出现了很多“神童教育方案”,以"512厂”模式来生产神童,这违背了超常教育的本质——个性和谐的创造性教育。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超常教育应当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正确的超常儿童成才观、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其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超常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创造力的卓越人才,重视超常儿童的主体性发挥,学习任务是学习和创造,培养其独立意识和平常心态,将其成就意识和创造能力奠基于个体的主体人格。贺淑曼的《(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人们主张应加强和促进超常教育,同意超常教育与普通教育、残障教育并进,超常教育课程应最大弹性化,强调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发展应协调;这为中国超常教育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家长、教师和新闻机构都有责任避免各种形式的对超常儿童的“扼杀”和“捧杀”,实现其身体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社会化与学业成绩同步发展。
  
  3.2 重视人才富矿,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超常儿童是社会人力资源中的“富矿”,社会期望超常儿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我国已有《特殊教育法》,教育部设有特殊教育处,师范院校也设有特殊教育专业,但对象多是智残儿童;超常教育活动主要在民间组织进行。基于发达国家关于天才教育的法律和政府支持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和鼓励有待加强,贺淑曼的《(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表明,70%以上的人认为国家应自上而下地在教育主管部门中设专职单位,82.9%的人认为国家应有明确的超常教育政策,85.8%的人认为需要接受专门训练。由此可见,通过教育立法为超常教育提供政策保障,通过网络为超常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从国家基础教育到依托于大学、研究所的专业实现系统而深入的师资培训。
  
  3.3 扩大超常教育范围,关注基础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
  依据智力超常儿童在儿童群体中的比例是1%~3%进行推算,我国现在的超常儿童约300万~900万,超常教育要正确面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一人才“富矿”。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创新能力这一历史任务,超常教育除了扩大教育对象外,还要拓宽培养目标和模式。精英教育是超常教育的目标之一,除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英才和杰出人才外,还要培养具有特殊才能和有道德感的奇才、怪才等特殊人才。超常教育模式应趋于多元化,通过各种课外学习班促进超常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办学形式从长期办学到短期培训,教育年龄将从幼儿到成人,以适应各种人才发展需求。
  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占中国人口55.1%的农村,超常儿童被忽视,存在绝大多数超常儿童没有机会接受超常教育,以及无法接受与其智力潜能和特点相适应的超常教育的现状,城乡超常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我国超常儿童研究表明,遗传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而环境和教育及儿童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相互作用是使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根本条件。在网络化时代,超常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远程超常教育体系来弥补超常师资缺乏的地区和学校,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发展。
  
  3.4 未来呼唤双超常教育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超常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和当前的尴尬。尤其是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新的历史性转变之机,中国超常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据此,官群博士在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超常教育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针对超常教育“重快轻好”的偏向,提出了以“又好又快”为指导方针,以兼顾天赋儿童(gifted children)和特殊才能儿童(talentedchildren)为鲜明特色的“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主张以“健全人格加才能出众”为发展目标,以“智力与非智力、左脑与右脑、学业与心理、显能与潜能、加速与加深、一元与多元的和谐互动教育”为基本途径,这为中国超常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2
中国超常教育30年作者:刘美艳 单志艳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本文在分析30年我国超常教育得失基础上,揭示出中国超常教育30年的基本格局是过多地强调了“快”而忽视了“好”,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官群博士创立的具有“又好又快”双重含义的“双超常教育”。
  关键词 30年 双超常教育 又好又快
  分类号 G763
  
  1978年我国成立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开始对超常儿童进行系统研究。至今,我国超常儿童的研究与实践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我国学者在超常教育的各个领域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无论在超常儿童的选拔、鉴别,还是在培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各地举办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推动了超常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成千上万的超常儿童受到了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也为国家培养了英才,赢得了国际声誉。超常教育的兴起,填补了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空白,对基础教育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官群博士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我国超常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超常教育30年的基本格局是过多地强调了“快”而忽视了“好”,进而提出了具有“又好又快”双重含义的“双超常教育”,为中国未来超常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将通过对中国超常教育30年的回顾与总结,进一步阐释“双超常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超常儿童理论研究
  
  1.1 对超常儿童定义的讨论
  对超常儿童及其定义的认识由于国界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同。由于定义问题直接关系到超常儿童的教育与培养,所以全面准确的界定至关重要。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对超常儿童的界定目前仍存在着不同意见,但经过长期的国际交流与探讨,对超常儿童本质特征的认识正趋于一致。我国学者引进了国外最具权威的两则定义:一种是经过修改后的美国教育总署(USOE)的定义,即“天才儿童是那些无论在学龄前、小学、中学等哪一个阶段被识别的,具有已表现出来或潜在能力的儿童或青年,他们在智力、创造性、具体学术和领导能力等方面,或者在表演和视觉艺术领域被证实具有高度的能力,进而他们需要超常规的教育和实践”;一种是伦朱利(J.S.Renzulli)的三环定义。他认为天才是下列因素相互作用、高度发展的结果: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非凡的任务承诺和杰出的创造力。以上定义虽然都提到了特殊才能,但世界范围内对特殊才能的真正重视还是在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以后。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Martin Gardner)提出了革命性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等8种智能。该理论的提出打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以智商作为智力的唯一评价尺度的历史,使得人类从多元角度来审视自身。该理论为认识超常的定义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对于个体来讲,总有一种或几种智能占优势,即人人都有“超常专项”,只是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表现更加多元而已。随着人们对智商认识的深入和对国内外定义的探讨,我国学术界提出了自己的超常儿童概念。超常儿童是“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该定义克服了我国传统认识的狭隘性,给予了特殊才能和智力同等重要的地位,扩大了超常教育对象的范围,有助于超常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官群博士最近提出了超常教育新观点——“双超常教育”,主张“一元与多元”的和谐教育,实际上就是将传统单纯的智力超常教育拓展到了“多元智力超常”教育、“多才多艺”教育和“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形成了“人人都有超常之处,人人都应接受超常教育”的新理念,从而使传统的“精英”超常教育迈向“大众”超常教育,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超常教育公平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实践空间。
  
  1.2 超常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超常儿童的认知、个性特点与常态儿童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对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智力与非智力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1.2.1 智力特点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类比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内容,研究者采用《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展开对比研究,发现了这两个不同群体各自的认知特点及差异之处。
  (1)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认知的不同方面的差异明显程度不同。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和数类比推理的成绩与同龄常态儿童的差异最为明显,词语类比推理次之。这一趋势随儿童年龄增加显得更为突出。(2)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构成的模式明显不同。一项关于大学少年班超常少年(平均年龄16.6岁)与同年级的普通大学生的比较,发现少年大学生与对比班的普通大学生平均智力差异不大,同属优秀水平。但在智力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少年大学生在记忆力、注意力、空间能力、学习能力和数熟练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而普通大学生在语言、概括及获得性知识方面明显优于少年大学生。
  1.2.2 非智力特点
  通过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发现,超常儿童在一些积极的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发展特别突出,多项研究结果都表明超常儿童在抱负、求知欲、独立性、好胜心等方面明显优于常态儿童。查子秀等人的研究表明,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1)智力>130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个性特征。(2)个性中上或中等的学生,个性优良的学生学习成绩优或中上,个性差的学生成绩也差。同时,超常儿童群体内部个性特征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国内学者将其划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他们有理想、学习主动自觉、能自我调控;第二种:他们有求知愿望,但常以兴趣为转移,不能自控;第三种:除具有第二种类型的特点外,在性格或行为习惯的某方面存在突出缺点。
  上述结果,无论智力还是非智力特征都表明超常儿童都有显著优于常态儿童的特点。但之所以成为事实上的超常,并非是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心理因素发展的结果,而是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由上可见,智力与非智力是超常教育核心构成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双超常教育”坚持智力与非智力的和谐教育,将智力因素确定为智力活动的能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确定为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从而明确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各自功能和相互作用,尤其是提出加大非智力因素开发力度,对提高超常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国内外超常教育思想的探究
  1.3.1 对国内有影响的个人的超常教育思想的追溯
  沈亦珍先生是我国超常教育的先驱。早在20世纪30、40年代,他就提出了自己的超常教育思想并付诸了实践。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人才的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3
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等观点。1947年于上海中学正式启动的聪颖儿童的超常教育实验,曾作为资料,在沈亦珍先生1948年受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国讲学时放映交流,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强烈反响。截至1999年底,在沈亦珍主持上海中学校务的1946—1949年间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就培养出了4位中科院院士,10余位部级以上干部或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以及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另一位对超常教育提出自己系统思想的是杨振宁先生。他从人格完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超常教育思想的核心——“正常发展的教育”。他的超常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为:不赞成开展“少年班”,认为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坚持正常发展、完善人格和通才教育的原则。
  综上,沈、杨二人的思想有一些相悖之处,在超常教育方法论问题上更是存在明显分歧。但不难看出二人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和态度上是一致的,即都重视超常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珍视他们的才华,赞同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和教育。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沈亦珍的超常教育思想倾向于“快”,而杨振宁的超常教育思想倾向于“好”,这就为“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理念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说明“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3.2 对国外超常教育思想成果的引进
  近年来,我国广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些研究成果分别在“世界天才儿童会议”“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年会”上得到了同行的好评,更主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最近,姜敏敏等人引进了“双重特殊儿童”的概念,即在某些领域存在特殊能力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个体。文中对双重特殊儿童的特征、鉴别及干预进行了系统论述,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施建农和华国栋引进Marsh等人的跨文化研究成果“大鱼小池塘效应(Big—Fish—Little—Pond—Effect)”,论述了普通班中开展超常教育的必要性。Marsh等人的跨文化研究证明,普通班中的超常儿童表现出比超常班的超常儿童更高的学业自我概念,更低的焦虑水平,而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些研究引起了国内对于超常儿童安置的思考与讨论。另外研究者对于国外超常教育立法体系,课程设计的介绍也为我国超常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从“双重特殊儿童”到“普通班”与“超常班”双轨制及其相互补充,都是宏观上“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理念的思想萌芽。从微观上讲,“双超常教育”既要坚持超常儿童成长与教育各有关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又要解决“两极”带来的难题,“双重特殊儿童”的超常教育和双轨制超常教育模式都成为“双超常教育”破解的实践难题。
  
  2 超常儿童的教育实践
  
  2.1 实践成果
  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超常教育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超常儿童的选拔上,形成了自己的鉴别体系,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对超常儿童进行鉴别与筛选;编制了智力、个性等多项问卷,改善了最初被动推荐的局面,实现了对超常儿童大范围的鉴别。其次,在超常儿童的培养上,超常教育实验班和普通班级中的超常教育实验两种形式并举。自中国科大首创少年班以来,12所高校先后举办了超常教育班,如西安交大、华中理工大学等。此外,各地的中小学也加入到了超常教育行列中,1984年天津市教育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1985年北京八中建立了中学超常少儿实验班。自1995年4月13日经民政部正式注册批准成立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会以来,超常人才教育的系统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模式上看,有连读班、基础强化班、创新与创业班、教改实验班等;从专业来看,已从理到文;从规模上看,已从其“班”发展到系乃至学院,如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等。第三,超常教育专家还通过开展讲座,作报告,为家长和教师开展教育咨询等形式,澄清社会上关于超常儿童的一些误解,帮助家长和教师正确认识超常儿童的成长。最后,一些个别教育学校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建立了超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校本体系,如江苏天一中学。
  超常教育实践打破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常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精尖人才的同时,也完善了特殊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正如北师大教育学院特教系主任肖非教授说:“没有特殊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不完整的基础教育;没有超常人才教育的特殊教育,则不是完整的特殊教育。”
  
  2.2 急需解决的问题
  2.2.1 鉴别手段尚待改进
  超常儿童的测试与选拔是超常儿童教育的首要环节。测试与选拔的水平决定了超常教育实验的起点并直接影响到超常教育的质量。目前所采用的智商测试、问卷筛查的鉴别方式使大范围鉴别超常儿童成为现实的同时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概括起来讲,它忽略了创造性天才、艺术天才、潜慧儿童;测验的结果往往受个人的经验和成绩的影响,也无法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左右;智力的本质至今没有定论。所以,以智力测验和问卷为主的鉴别方式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G.A.戴维斯认为“有多少英才培养计划就有多少鉴别天才学生的不同战略和方式”。加德纳认为,“超常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贯穿此宗旨的首要工作就是将这部分孩子准确鉴别出来。而究竟什么是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式呢?
  鉴别评价尺度既是标准又是导向,传统鉴别评价尺度的片面性违背了“又好又快”双超常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双超常教育新理念出发,研发出一套本土化的鉴别和评价体系。
  2.2.2 超常实验班数量锐减
  近年来,各地超常教育实验班纷纷停办,13所高校中仅剩中科大坚持为早慧孩子提供特殊教育,但目前仍面临教育专才缺乏,择生标准不完备等问题。超常教育实践限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超常儿童确实存在,创新教育的目标迫切要求对这部分孩子进行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超常教育实践出现了很多不理智的做法,如重视显性知识学习,忽视隐形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结果喜忧参半。
  “双超常教育”明确提出显能与潜能的和谐教育,指出发现和开发潜能应当成为超常教育急需弥补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超常儿童的平常教育和平常儿童的超常教育,从而,有效遏制超常教育“短视”“近视”现象。
  2.2.3 超常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一。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支持超常教育。如菲律宾、韩国等。对比之下,我国政府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和鼓励有待加强,如通过教育立法为超常教育提供保障,设立国家级的教育和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1 12:03
究管理机构、实施网络对教育和研究的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双超常教育”新理念为未来中国超常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其贯彻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 若干有争议问题的讨论
  
  3.1 超常儿童的组织形式及培养模式
  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模式有很多种,到底接受哪种类型的教育更好?这是自出现超常儿童的鉴别、教育以来最大的争论。理论上提到的超常儿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普通型和特殊型。普通型就是超常儿童与普通孩子共同在一个学校生活,在一个班级中接受教育。支持普通型教育的一方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讲,仅因为超常儿童的知识接受能力强而对其实施区别于常态儿童的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同伴交往,会影响这部分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特殊型,即为超常儿童专设的各种教育机构,主要有特殊班和特殊学校两种形式。支持者认为学校集中资源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灵活优先的教育,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做法。课业培养模式也有两种:充实法和加速法。所谓充实就是在不改变年级的情况下,向学生提供常规课程之外更深更广的内容。加速法就是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业,提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跳级就是典型的一种。
  “加速式教育”可以代表概括我国30年超常教育的主流。也正是由于“加速式教育”所体现出的片面的“快”,导致了超常教育偏离了促进超常儿童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大方向。为此,“双超常教育”主张加深式与加速式的和谐教育,强调“又好又快”。“双超常教育”将“好”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突出强调了身心健康在超常教育中的地位。学龄期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加速式”教育模式将这一时期人为缩短,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等造成了成长环境的特殊化,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人认为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比重为3:2。这就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于成才的重要意义。因此国际上更加提倡普通型充实式教育,如美国就比较倾向于此。但普通型充实式教育对师资力量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双超常教育”主张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加速式”与“充实式”(加深式)两种模式优势互补,各尽其能。
  
  3.2 超常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在倡导教育全民化、民主化的今天,对超常儿童采取区别与常态儿童的特殊教育,是否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我们认为,对超常儿童实施特殊的适合的教育不但不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是高水平教育公平的体现,更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正如亚历士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以不同的待遇是不公平的,给不同的人以同等的待遇也是不公平的。”公平教育的原则简言之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合情合理。教育公平内涵之一是受教育过程平等,但“一揽子”教育并不是教育平等的体现。再者从教育效果来讲,“英才教学计划往往确实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别,而且是很大很明显的差别。”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双超常教育”提出“一元与多元”的和谐教育,实质上就是主张“人人都有超常之处,人人都应接受超常教育”,从而使超常教育从“精英”迈向“大众”,实现超常教育的公平。具体而言就是,用多元智力理论深化超常教育,鼓励开办各级各类超常教育实验班,充分利用跳级、个别指导、课外充实和抽离教育等多种形式,采取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等有效手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对每个儿童的超常潜能或超常之处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注意在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
  
  4 小结
  
  4.1 总体上讲,超常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国际上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在超常教育立法、教育体系、超常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
  4.2 30年来中国超常教育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内外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期的发展势头却不容乐观,比如各地陆续出现了超常实验班停办的现象。尽管停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一事实说明,超常教育实践仍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是一项紧迫性和挑战性并存的大工程。
  4.3 争议日益达成共识,但个别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如超常儿童筛选方式的问题,培养模式的问题,培养目标的问题等。“中国不缺少天才,缺少天才成长的土壤”,如何提供合适的土壤已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超常教育理论与实践急需解决的头等问题。
  4.4 “双超常教育”是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超常教育经验与教育的结晶,体现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里程碑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不仅能破解超常教育的实际难题,也为中国超常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