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课本诗:探索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7 13:16
标题: 课本诗:探索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
原文地址:翟小宁评《诗解语文》作者:明月照弹琴博客
课本诗:探索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
——评王玉强老师的新作《诗解语文》

翟小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


《诗解语文》是一本新书,更是一本好书。
《诗解语文》是一本用诗意诠释语文教材的创新书。
《诗解语文》是一本用灵性、理性与深度挖掘教材内涵的资源书。
《诗解语文》还是一本为学生拓展语文视野与写作素材的经典阅读书。

    淄博的王玉强老师,集语文教学28年的聪慧与才智,用诗意、用汗水、用无比的激情,为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全国的中学生奉献了一本文采斐然的、充满理性哲思的、闪烁着个性与才情的好书——《诗解语文》。
    我捧着《诗解语文》,就像捧着语文的诗心。她是灵动的,是委婉的,是豪迈的,是诗意的,如天之骄子,似中流砥柱。她找到了语文的根,教材的根,课文的根,那是精神的内核,那是探究的深邃,那是饱满的蕴涵,那是灵魂的慰藉。
    我觉得《诗解语文》引领我们认识到了三点:

      其一,语文是诗意的,语文就是诗,愿我们都韵染在浓浓的诗意里。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为《诗解语文》的题语——“语文是诗”,语文应该是最富诗意的,应该给学生以最大的想像与施展才华的空间,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却很少有诗意了。所以,我们要把语文的诗意捡起来,要把学生最大的想像捡起来,要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的时间与空间。而本书就为我们教师教学、学生读书插上了翅膀。
    本书最大特点,是贯通了全国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几乎所有篇目,贯通了人教版、苏教版、广东版、鲁版、沪版、京版等几个版本的语文核心篇目,把优秀的篇目集中在一起,既是教材的融合,又是借鉴的分享。
     守望教材,守望境界,守望诗意。
     让我们走近这诗意,走近这想像。我们徜徉在《诗经》里思考:“在原始的天地里,诗意不原始;在贫瘠的田野上,情感不贫瘠”;我们仰望《论语》中的孔子:“周游,疲惫着杖剑与玉玺的争斗,疲惫着你的语言与表情;教诲,震颤着杏坛边上的银杏树,片片飘落”;我们忘不了屈原那根傲骨:“你回首凝望:为什么同列上官争宠谗伤?为什么子兰郑袖陷害忠良?为什么张仪诡辩狡诈嚣张?为什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为什么怀王偏听偏信,不尚美政崇光?”我们在陶潜的《归去来兮辞》里寻找菊花的寂寞与逍遥:“清流潺湲,有几尾鱼儿悠然?草屋数间,有几束炊烟飘散?倚窗斟酒,有几许杨柳拂面?田园荷锄,有几垄桑榆陪伴?回眸南山,有几丛雏菊灿烂?”

    其二,语文是深邃的,是理性的,需要我们从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上去深味,去挖掘,去延展。这是为语文教师深度理解教材而写的书。
    我们往往在备课的时候,设问自己:如何才能把教材分析的更深刻些呢?如何才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呢?怎样才能品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呢?一句话就是有深度,有理性,而本书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空间,一扇智慧的窗户。
   例如,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本诗的题目是《小说也救赎了你自己》,在这里为什么用“救赎”呢?为什么不仅仅是“爱”呢?因为欧·亨利幼年丧母,家境贫寒,曾当过牧牛人、药剂员、绘图员、出纳员等,后来他因账目问题入狱5年,在狱中开始给杂志社投稿,出狱后便以创作为业。他为什么要写作?实际上就是为了救赎自己,也是为了救赎别人。王老师的课本诗曰:
“欧·亨利要告诉人们的仅仅是爱吗?仅仅是付出与奉献?难道生命的美丽仅仅是换回了琼珊的笑脸?这片藤叶难道不是灯盏?融入了多少常春的脉腺,也深得米开朗琪罗的真传我们都是琼珊,往往抱怨,而贝尔曼也在抱怨,但他还在行动,似乎仍在风雨的夜里,劳作着补天”。
    补天的,难道仅仅是老贝尔曼吗?不,实际上还有作家欧·亨利救赎的本源,但愿我们人人都有补天心源。
王老师对教材简直理解透了,也理性解读了教材的最深度。他读苏洵的《六国论》,读到了“干瘪的苦果,孤零零的悬挂在战国的树梢上”;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到了“改革之路从来不会平坦,凌厉的背后亦有落寞的缠绵”;读苏轼《赤壁赋》,读到了苏轼的“一分劫难,一分悟禅,一分诗胆”;读鲁迅的《祝福》,读到了“鲁四老爷的雇佣,本来是与狼无关的。然而,希望,失望欲语,失语这难道不是狼?”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到了“志摩,吻火的人,剪一缕赤红的霞,融在了燃烧的心里”。
    正如法国画家德拉库瓦所说:“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其三,语文是思想的存在,是灵魂的存在,是个性的存在,要想超越思想,超越个性,就必须从更深处深味教材,拓展教材。这还是为学生拓展阅读时空与增长写作素材而写的书。
    《诗解语文》里还有个重要栏目“思想链接”,这个栏目为教师与学生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哲思空间。我们读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也读到了杰克·伦敦对生命矛盾的追问:
    《马丁·伊登》也好,还有《一块牛排》《海狼》《毒日头》《荒野的呼唤》,无论哪一篇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都会被一种炙热的生命感牵动着,人物的命运是残酷的,是挣扎的,是一种处在极限中的顽抗。而人一旦拥有了金钱、声名和权力,终极性的问题便摆在了面前。成名之后的杰克·伦敦陷入了金钱的泥沼,写作粗制滥造,批量复制了一些低劣之作,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
    我们读新闻《甘地被刺》,也读到了甘地在他的《论非暴力》中说的“只要一个人还想保留他的剑,他就尚未达到完全的无畏”。在“思想链接”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为争取印度独立和人间正义,甘地先后曾18次进监狱,16次绝食,5次遇刺。他反对“以剑还剑”,绝食、祈祷、麦克风是他的武器。西方媒体惊呼:“一位78岁老人的绝食如同一颗原子弹爆炸。” 1948年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人们称赞他说,甘地“没有贪婪累积而发霉的脂肪,有的只是明哲的头脑和铁骨铮铮的脊梁”。甘地说:“我们的身体是为神和众生服务的,众生包括人和其他的生命。”
    我们读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也读到了法国作家加缪说的“我反抗,所以我存在”的理念;我读新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也读到了诗人波德莱尔说的“到处是医院、妓院、监狱、地狱、炼狱,这一切极恶犹如一朵巨大的鲜花开放。”这就是人类的“恶之花”。
     另外,本书还为外国名人的画了像,写了优美的短诗,让我们领略了来自异国的精神境界。我们读古希腊诗人荷马,也读到了甘于奉献的宙斯的兄弟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我们读尼采的“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也读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的话:“我可能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智性资源,也为每一位学生打开了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库。简约的文字,流畅的才思,丰厚的滋养,蕴涵了多少哲理与睿智的火花。
    王老师的课本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正如人教社高中新教材主编顾之川所言——“课本诗,是一顷蓬勃的萌芽”,愿这顷萌芽长得更绿更广。
     最后我们想借用伏尔泰说的一句话,表达我们的观点:“我没有王权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支笔”。但愿我们都用手中的笔,把语文教材的智慧与深度写出来,把理性的光辉写出来,像传递火炬一样,把永恒的、燃烧着生命的思想传递下去,传递更远。
(注:《诗解语文》列为“大夏书系”,华师大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此文发表在2011年4月1日《淄博日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