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上海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30年的价值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9 13:52
标题: 上海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30年的价值解读
上海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30年的价值解读 2012年05月08日  作者:沈祖芸   
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激情
——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30年的价值解读
  ■本报记者 沈祖芸
  这些天,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以班级为单位的创意花车巡游正在进行。一辆辆花车驶过,有的以童车为骨架,用1000多张废弃光碟贴成车身;有的以超市手推车为基础改造成能上天入地的未来汽车;有的拿最简单的平板车为材料设计成“埃及艳后新世纪归来”的概念主题。20多辆花车承载着每个班级孩子们的集体畅想。更令人叫绝的是,为花车巡游伴奏的是由20多位教师组成的乐队,而他们手中的乐器竟然是锅碗瓢盆废铜烂铁。校长张军瑾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师生共同的节日,创造正在成为和田人的习惯、乐趣和理想!”
  全体教师都有“创造”的热情
  2001年,张军瑾接手三校合并的新和田时,学校的创造教育已风光不再:金牌教师退休,学校生源改变,教学质量下滑;三校合并,人员冗余,不少教师开始另寻出路,留下的教师大多对和田的传统特色不甚了解。怎么办?已经走过20年历程的创造教育品牌难道就此抛弃?
  此时,正值上海新课改全面推行。经过一场历时数月的全校教师大讨论,终于形成共识:要给创造教育注入生机,用变革推动创造,从以往培育精英模式走向面向全体,从以往发展兴趣模式走向立足课程,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拥有创造的热情与能力。
  紧接着,一场更加猛烈的思想涤荡开始了——以往对创造成果和获奖等级的关注严重困扰着每一个教师,甚至暗地流传“不是一等奖就不是奖”的话。“举全校之力塑造几个‘小发明家’,这种做法有意义吗?”这样的问题在教师们的讨论中日渐清晰——不值得!教师们一致认为,原先的创造教育培养目标定得太高,并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又经过数月的头脑风暴,学校凝练出新的创造教育目标: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理想。
  2010年的一天,学校门卫阿姨走进张军瑾的校长室,半晌憋出几个字:“我想给孩子们开一门‘纸艺’课可以吗?”张军瑾十分惊讶,后经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个门卫原本也是教师编制,因特殊原因不再任教。当她看到全校教师都在课堂上、办公室里研究创造教育时,她也坐不住了,毕竟自己还有一门“纸工”的手艺,就大胆向校长提出了请求。2年中,门卫阿姨成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特色教师,她不仅教孩子们折纸,还与孩子们一同享受从造纸到纸艺的全过程。
  创造教育让教师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自身蕴藏的强大潜能。老师们发现自己可以成为设计师、艺术家、工程师、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家、摄影师,还能是高超的沟通大师。纸艺坊、乐陶陶、民俗工艺区、未来城市区的几位老师,有的是门卫,有的从事外勤、打字、档案等后勤工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9 13:52
  全体学生都有获“专利”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专利”的机会,这可能吗?和田路小学用实践告诉你,当然可能。学校教师为了发现孩子们蕴藏的创造潜能,借鉴了“专利申请”的模式成立了“专利署”,将专利领域细分为“生活、才艺、运动、创意、学业”等五大申请领域,面向每一个孩子,定点、定时自主申报。
  王少禹,五年级男孩。他有一个“绝活”,擅长一题多解。数学老师发现后提醒他:“试试去‘专利署’申报一个专利,让更多同学分享你的学习好方法。”“这个也可以申请专利?”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王少禹走进“专利署”。他顺利领到了专利申请表。于是,他悉心梳理了这些年学习数学过程中一题多解的主要经验,认真填写了申请表格,递交给认证委员会鉴定。一个月后,他的“一题多解学习好方法”通过严格鉴定获得了“专利署”的第一个“学业专利证书”。
  王少禹兴奋极了,随后在学校的安排下,一向胆小的他尝试了“升旗仪式上的讲话”,向全校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业专利。简洁明快的介绍获得了全校掌声。升旗仪式后,更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我也要努力学习,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学业专利的设立,让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股主动投入、勇于挑战的学习风气。仅仅一个学期,四年级学生申请了“英语单词记忆专利”,三年级学生申请了“语文阅读小报设计专利”,连低年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
  对于“专利”,和田的解释是凡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作品、创意、行为,都认可为学生的“专利”。而申请专利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创造教育而言更为重要。为此,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利认证制度,每学期安排两次集中专利认证申报时间,学生的申请通过后还颁发“和田路小学创造发明专利鉴定书”。
  也许这些“专利”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国家认可的批号,但每一个教师都坚信,这将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身。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9 13:53
 全区学校都有“共享”的课程  为了在区域更多的学校、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创造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最大限度地在区域内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闸北区成立了代表创造教育校本课程区域共享的“创造学院”。创造学院的课程,集中凸显了和田创造教育课程特色。
  创造学院是一个面向全区小学生开放的多功能、现代化学习场所。学院向全区小学生提供共享活动课程,为学生开设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训练课程与实践体验活动课,承担了区域内全体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训练的任务。学院设置了“艺术创新”、“科技创新”、“数字创新”三大活动板块共11个活动区域。
  区域内的各校走进学院,从获得护照一直到评价反馈,走过整个活动流程,体验每一个环节。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的基础性、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开展探究活动,并获得及时的指导与评价,享受创造的乐趣与成果。与此同时,创造学院还依托长短结合的各类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创造才能的基础上获得适合自我的提高,实现差异发展。
  最近,参与共享课程的他校学生与和田小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新生命”——小创。这是创造学院的形象代言人,是同学们数易其稿,从绘画图纸、动画设计,到造型制作的心血结晶。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赋予了小创9个创造习惯,即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多学学创造的榜样、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玩玩新鲜的活动、多做做勇敢的尝试、多试试新奇的创意、多找找相关的信息、多想想解决的方法和多改改设想的方案,并通过9种卡通姿态加以区别。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8日第1,6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