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孔融让梨”是个失败的教育样本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3 08:12
标题: “孔融让梨”是个失败的教育样本
“孔融让梨”是个失败的教育样本
  作者:赵玉成

  一次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答完了“孔融让梨”之后,题目继续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结果一位上海小学生写“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这名小学生说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用“谦恭敬让”来寻找失落已久的“孝悌”,这在当下小学教育阶段“国学”风劲之下可以想象,但是从现在教育观点来看,“孔融让梨”实在不是一个怎么好的教育样本。
  首先,孔融的举动并不像一个儿童,有着远远超出同龄人的早熟。他家作为汉代士族,“孔融让梨”很可能是家庭和社会强制施加在幼小孔融之上的外在强制,而早慧的孔融又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4岁时聪明的小大人,不多久就展现了自己的真面目,实打实的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都变成了行为艺术。
  孔融的最大特点,除了“让梨”就是嘴臭。孔融觉得父子母子本来就没什么亲情与关系,孝慈都是假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种议论,与小时候那个“让梨”的儒家道德标兵堪称两个极端,被曹操借此“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孔融56岁那年,一家被砍。
  “孔融让梨”是属于用一个超人的样本来培养千千万万正常的儿童。你学孔融让梨,孔融自己都早就丢了,这个样本甚至还培养不了他自己。外加过高过早的道德要求,并没有在内心获得认同,更没有化为信仰,一旦他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所有的道德与规范都可以弃若敝屣。
  让不让梨,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搞成小朋友的强制规范,甚至以此来标榜道德高下,真没必要。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礼让与分享,我们的课本不妨找一些不那么极端甚至学生身边周围的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并身体力行,至于变相要求学生空喊口号学习啥的,那只能培养出一群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来源:《东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