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张志功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20 01:54
标题:
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张志功
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①
前言
1
.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回顾汉语文教学过去和现在一些主要做法的得失利弊,展望一下今后改革的趋向。
2
.这里所谓“过去”,指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五四运动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之后,直至
1949
年那段时间。“现在”指的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的不正常情况不考虑在内。
3
.对过去和现在汉语文教学情况的概述和评价,对今后前进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和应当重视的趋向,完全是本文作者个人的观点,不反映任何政府部门、任何学校、任何学术团体的意见。在那些地方,可能有人完全或者部分同意我的观点,也可能有人很不同意或者不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4
.谈汉语文教学本来应当包括国内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也就是国内的双语教学问题,以及外国人学习汉语文,也就是把汉语文作为外国语文的教学问题。但是限于篇幅,本文不涉及这两个方面。
①
1984
年
8
月,香港中文大学召开“应用语言学研讨会”,这是作者提交给会议的论文。
一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
1
.
19
世纪末,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办新学堂,从学制到课程设置,以至各级各科教材,大都是从东西方几个国家引进的。只有“国文”(即汉语文课》教材无法从别的国家引进。因而这门课从内容到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率由旧章,只不过形式上变一变,教材编成一本一本的,每个学期一本,每本里边分成若干课,如此而已。真正有所改革,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的事。
2
.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进行了哪些改革。
①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国语”(即现在说的“普通话”,在台湾仍称“国语”,推行的成绩很好,香港不少人也习惯于称为国语).发起国语运动。经过了相当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胜利,白话文合法化了;与此同时,教育界人士认为小学语文教科书应当以白话文为主,因为这才符合儿童的语言实际。’此后,国民政府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改称“国语”(中学仍称“国文”,以文言文为主)。虽然当时的白话文也还只是比较接近实际口头语言的一种新的书面语言,但毕竟不是与实际口头语言完全脱节的文言了。虽然在全部普通教育阶段(小学至中学毕业)学生仍旧是以读文言文、写文言文为主,但是毕竟可以读一部分白话文,至少小学阶段可以写白话文了。打破以往从启蒙开始一直完全读文言、写文言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改革。
②
1898
年马建忠发表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他的意图是作为教材使用,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一点科学因素,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他的尝试没有成功,就是几年后全面废除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开办新学堂之后,也没有把语法教学纳入国文课之内。直到
1924
年黎锦熙发表《新著国语文法》,陆续有了一些学校在国文课之内照黎氏著作多少讲一点语法。另外,与此先后,唐钺发表了《修辞格》,张弓发表了他的修辞学讲义,到
30
年代,陈望道发表了《修辞学发凡》,陆续有少数学校也教一点修辞学知识。还有,叶圣陶(当时用名叶绍钧)、夏丐尊等发表了《文章例话》《文心》等著作,讲作文的知识,有些学校也教一些。虽然并不普遍,教的也不多,大都不成系统,但是,毕竟打破了国文课内完全不教有关语文的科学知识那种局面。
③汉字注音是一个困难问题。传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甲字注乙字,一般叫作“直音”或“读若”。这种办法当然不准确。另一种稍后起的是“反切”,这种办法比较麻烦,有时候也并不准确。到了近代,逐渐有人设计各种不同系统的字母,但是都没能通行。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随着国语运动的进展,陆续产生了两种比较科学的注音办法,一种是“注音符号”,在一段时期内曾被广泛采用(目前台湾仍在使用),另一种是“国语罗马字”,没有通行(但是在美国有一些教汉语文的一直在使用它。最近了解到,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了经过修订的国语罗马字──修订的主要点是不再用字母表示声调,而改用注音符号的那四种符号,也就是汉语拼音方案所用的四种符号标调,把它作为国语注音第二式,与第一式──即注音符号──同样合法使用。本文作者个人赞赏这个决定)。为教汉语文而采用一种新的注音工具,也应当看作一项很有意义的改革。
④从
19
世纪末叶开始,直到
20
世纪初、中叶,逐渐有些人把欧洲,后来加上美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若干不同流派的学说引进我国,首先是通过翻译某些重要论著,然后在有的高等师范学校开设课程,还有少数学者进行了一些专题研究,其中有的与汉语文教学有直接关系,例如陈鹤琴研究幼儿教育,第一个作出了基本常用汉字的统计,艾伟研究识字心理学,等等。这些侧重理论的探讨研究,尽管所起的实质性作用并不大,但是对于传统的汉语文教学或多或少是右所冲击的。
3
.积弊未除。
传统的汉语文教学实行了若干世纪,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作者曾经就此进行过一些探索、整理和研究,在
60
年代初写了一本小书《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对那些经验研究得不够深透,还计划作进一步的工作,对那本小书进行增订补充。传统经验是历史存在,不容否认,并且其中有些部分对于我们今天和今后的工作仍旧很有参考价值。
然而,无庸讳言,实行了若干世纪的以封建主义为基础的汉语文教学,必然也会有不少弊端,正因为时间久,传统深,那些弊端逐步形成了相当固执的难于动摇的力量,甚至使人们习焉而不察,视为理所当然,于是代代相传,积累得越来越厚,成为一种“积弊”。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虽然有了如上所说的几项重要改革,对传统语文教学有所冲击,但是改革的时间不长,范围不广,冲击的力量不大。传统的积弊依然存在,并未消除,至少,改变是微乎其微的。
①传统的积弊,最突出的是只重书面,严重忽视语言实际。一个客观原因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学习运用,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困难相当大,因而人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写字上,从而投入很大的力气去突破这个难关。社会的原因是,政府提倡熟读古代经典,并且以文取士。于是,全部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识字,写字,读古文,写古文。人们没有感觉到学习当代实际语言和训练
El
头语言能力有什么必要性;没有觉察到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之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没有体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
IZl
头语言活动对于活跃学习生活,形成孩子们的性格,发展孩子们的智力有什么重要意义。其结果是,古文未必学通,因为它与实际的活的语言没有联系,从而也就与实际生活甚少联系,而运用实际语言,特别是
IZl
头上运用的能力很差,元明清几代的早期白话作品的语言大量不通,可以证明。
②另一项突出的积弊是严重忽视应用实际。教给学生读的是古圣先贤的经典和历史的名凉名著,要求学生写的是模仿前人的用字造语、布局谋篇等并不切合当世当代实际应用的文章,以至写完全程式化的,没有实际内容的,毫无实用意义,只备参加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其结果是,语文教学和生活、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完全脱节,或至少在极大程度上脱了节。
③再一项突出的积弊是严重忽视语文知识的教学。我国本来有历史很久的,很发达的文字、训诂之学和声韵之学,但是在语文教学之中并不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也极少运用这些知识去处理文字教学和文章教学;尤其是稍后起的已经比较接近近代语言科学的声韵.之学更被视为一种艰深奥秘的东西,不教给学生(事实上多数教师也不懂),至多,只有习诗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了解一下韵部,知道某字属某部而已。
④还有一项也应归之为积弊的是相当严重的忽视文学教育。我国本来有历史久,内容十分丰富,数量很大的文学遗产(其中自然也有比较薄弱的方面)。但是在语文教学之中完全不予重视。诗,已经不属于语文教学的正当内容(只有在启蒙教育阶段,为了便于背诵,教儿童读很少量的短诗),习诗者大都是自学的或者另行单独拜师学习的,不是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正常课业学来的。至于戏曲、小说则完全视为邪门歪道的东西,不仅不教,甚至禁止孩子们阅读。属于教学内容的名家名篇中有不少是文艺散文。性质的,然而并不把这些作为文学作品来教,而是作为文章范例,供背诵模仿之用。
4
.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上述各项传统积弊不能说丝毫未受触动,然而由于传统力量强大,触动很小。识字加作文章就是语文教学,这个观念牢固的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和语文教学的实践之中。
二
1949
年以来
1
.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即将满
35
年,其中
1966
至
1976
经历了一场十年动乱,除去这十年,只有
25
年是正常工作时间,而这当中,
1966
年之前也已有某些失误,
1976
年之后不免有一段恢复时间,所以完全正常工作的时间实际上是很有限的。在这很有限的时间里,汉语文教学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和改革,尤其是进行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和实验,并且目前正在更加积极的进行中。
-
2
.
1949
年以来,汉语文教学有过哪些进展、变革和实验。
①学校里汉语文学科的名称问题,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却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人们对这门学科的观点和认识。前边说过,最初称“国文”;以后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
1949
年之后,小学、中学一律都称“语文”,“语文”的“文”指什么,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语”是“语言”,这一点,大家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是没有人不赞成的。这就意味着,在全部普通教育阶段都应当进行语言教育,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在那么悠久的以文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之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往复激荡,终于建立起来语言教育这个观念,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尽管在作法上还有不少.问题(下文将会谈到),单说建立起这个认识的本身,已足可以认为是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②
1949
年之前,中学仍以读文言为主;在绝大多数学校,作文必须写文言;中学以上所有的考试,作文必须用文言。
1949
年之后,中学虽然还读一些文言,但是退居次要地位了;作文,都用白话,不要求写文言了;中学以上的所有考试,作文也不要求写文言了(在社会上,政府公文,报纸期刊,文件文献,科学论著,统统使用白话,不用文言了)。这个变化的意义,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③
50
年代中期,经过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反复研究、讨论,最后由政府公布了简化汉字方案,汉语拼音方案,并且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这些决定立即实施,在短短的三几年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不仅实施了这些决定,并且成为推广实施这些决定的首要阵地,起了很好的作用。
④也是在
50
年代中期,进行了一次变革相当大的实验:把中学的语文科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分别编出文学和汉语两套教科书,初中文学教科书以中国近代现代文学为主,加入少量外国文学作品的现代汉语译文,按照文学体裁编排;高中前两年是中国文学,按照文学史的顺序由古至今编排,第三年是外国文学。汉语课只在初中开设,教科书按照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知识系统编排。
1954
年作出决定,随即着手准备,
1955
年在少数学校试教,
1956
年在全国所有中学推行。但是实验进行了不到两年就废止了,停用了两种教科书,恢复了语文课,重新编写了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科书。由于实验是半途而废,一直总结不出那次实验的得失利弊。但是,毕竟实验是以失败的面目而告终的,因而产生了两种十分明显的副作用。一是比以前更加不谈文学教育了,一是比以前更加不谈系统的语言知识教育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近两年来,作者个人逐渐认识到那次实验真正的缺失所在。
⑤
60
年代初,有几处学校参考传统教学的经验,试行在小学前两年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取得很好的成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辽宁省黑山县的北关小学和北京的景山学校。他们都能够在小学一二年级,不影响其他功课的正常进行,不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使孩子们学会
2500
个以上的字,为小学后期开展大量阅读和作文训练打好基础。他们的这种实验,和本文作者当时探索传统经验,提倡集中识字有关,尤其是景山学校,曾为此聘请作者担任该校顾问。他们这两所学校至今仍在实行集中识字的作法,另外还有些学校也在实行近似的作法;当然,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研究这个问题的教师和学者都赞同集中识字教学法,有的并且很不赞成。
⑥从
1982
年开始,东北黑龙江省在三个县市的共六所小学中(每所小学用两个班)进行一种称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试行两年的成绩表明,效果是良好的,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了非实验班的同龄学生,作文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他们。有些报纸期刊报道了他们实验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现在,上海、广州等地已经有学校开始参照他们的经验进行实验或者准备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来推动识字和读写,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这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与“集中识字’’两种实验的主要区别。本文作者和这种实验也有关系,是以吕叔湘先生为首的实验小组的成员之一。
⑦
1979
年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汉语文教学领域,研究实验之风大盛,有关的学术团体纷纷建立,前不久还设立了专门机构“课程教材研究所”,工作范围当然包括对汉语文教学的研究。探索、研究、实验,涉及汉语文教学的各方面,尤其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更多。
FI
头语言训练开始受到部分教师的重视。有些人在探讨如何把教学论几种新的流派的理论有选择的运用于汉语文教学。如何分担开发学生智力的任务也被很多语文教师纳入自己探索研究的范围之内,汉语文教学正在朝着提高效率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3
.传统教学积弊的影响尚在,有待进一步研究改革之道。对于语文教学,人们还是习惯地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字和文章两件事情上。不是说字和文章不需要重视,绝对不是。重视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是完全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物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多到使人目不暇接,必须具备更科学更快捷的阅读能力才能应付。自然语言永远不能取代书面语言。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必须会写。无论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多么发达,也很难想像人类可以回到没有文字,没有书籍文献的原始生活中去,.然而让字和文章过多的减弱了对语言实际和应用实际的重视是不可取的。现代通讯技术以至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人们运用自然语言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讷讷不能言”已经决不再是应当提倡的美德,而是急需克服的缺陷了。现代技术使得人们可以用自然语言迅速地处理工作,用自然语言指挥机器。会说,会说得好,越来越成为生活、工作、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传统积弊很深的汉语文教学界是很难被理解、重视得足够的,或者虽然理解了,重视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是很难作得足够的。为作文
_
而作文,为考试而学作文,不是为实际应用而学作文,这个传统积弊的影响很大。本文作者从几个地方的
20
几所中学收集了近年来教师出的几千个作文题目,绝大多数是介平诗文之间的抒情散文性的,很少数是没有实际目的的议论性的,绝少切合生活工作实际需要的说明性的。就连试行文学、汉语分科教学的那个短时期(作者是参与其事的,是汉语教科书的主编者),今天回顾一下。作者认为那次实验的真正缺点也在于忽视了语言实际和应用实际。识字,读文章,作文章,这就是语文教学,这…点不能说毫无改变.然而改变确实仍旧不大。
90
高龄的作家叶圣陶先生从
20
年代起就从事国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从事国文、国语、语文教科书的编审.近年曾慨叹地说:“
60
年来的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改变。”他是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在这条路上走过了
60
个年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慨叹发人深思──促使人们去认真的深入钻研,寻找出语文教学历经多年多种变化而效果至今不能令人满意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改革前进的道路。
三 今后改革的趋向
1
.要进行改革,应当先弄清楚有哪几个必须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够好的重要问题。
①首先是汉字问题。汉字这种文字系统和汉语这种语言的特点是相适应的;在历史上,汉字有过很大的功绩;在应用上,它有许多优越性。然而,对于五或六或七周岁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是他们急于要求开展阅渎的拦路虎。他们已经从生活中学会了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的愿望和兴趣,他们也迫切需要接受更有条理的语言训练,然而汉字这种文字系统在认识
500
个之前只能读简单的句子,至少要
1000
个才能读内容极简单的,落后
=F
他们的语言、智力和求知兴趣很远的小文,必须有
2000
多个才能大体和他们的需要逐步适应起来。照一般常规进行,学会
2000
个字需要相当艰巨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字不够用简直成了他们成长提高的障碍以至成了对他们的压抑。汉字有用,今后还要用下去,所以必须学,并且必须学好,可是在开始阶段却对于儿童如此不利。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古人摸索出一套集中识字的办法是为了解决文个矛盾;黑山北关小学、景山学校实行经过改造的集中识字,乃至最新的黑龙江的“注音识字”,也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矛盾是否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呢?汉语文教学究竟是如千百年的传统那样从字出发呢,还是应当从语言出发?有没有办法使初入学的儿章从字那个紧箍咒中解脱出来而最终又能把汉字学好呢?(现在,字学得不好,真正学会的不多.写得很差)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②文言,是又一个我国特有的问题。文言文负载着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丢弃不得。像许多珍贵的文物一样,文言必须保护好.不容许抛弃。然而它和现在的实际语言已经离得那么远;它很难学;它不能解决我们的孩子们今天和今后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问题.由于文言这个障碍,我们的年轻人对祖国的文化遗产知道得越来越少
_r
:难道能让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更多的文言吗?不,又怎么办呢?这是又,·个有待认真研究解决的困难问题。
④口头语言能力(听和说),书面语言能力(读和写),都需要,都重要。训练起来各有各的困难处,它们相互为用,相互促进,没有孰难孰易、孰轻孰重的问题,更没有谁可以取代谁的问题。怎样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呢?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是汉语文教学昕特有的,那么.这个问题应当说是各种语文教学所共有的。,但是,也正由于有了前两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与别种语文教学的共性之中也有了它一定的特殊性。
④知识,能力,应用,是汉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一项重大问题。人们不能对于日夕不可离的,并且在工作和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的语言继续处于朦胧混沌的状态之中了。应当对它有科学的认识,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然而语文是一种能力,不应当为知识而知识,要学以致用。语文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现在,且不说中学毕业,就是大学毕业,作财贸工作的写不好商品说明,作医务工作的写不好病历,作行政工作的写不好公文的,比比皆是。可是
360
行,行行有他们实际应用的东西,语文教学显然不可能样样都教到。那么,如何找出有助于实际应用的共性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成了语文教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法修辞等等知识的教学,说话作文等等训练,应当把帮助学生学好规范化的语言,能够用最经济的语言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取得最大的表达效能作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前一个问题一样,原则上说,这是汉语文教学和别种语文教学共同的,然而汉语文有汉语文的特点,共性之中又有它的特性。
⑤这里又不得不说到文学。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学文学有助于发展联想能力,想像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文学和科学绝非没有关系的。作者很同意这句名言:“艰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像力更多一点。”在普通教育阶段,文学教育是绝对不应忽视的。不需要每个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成为文学作家,然而非常需要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具备·定的文学素养
-
一文学的理解力,欣赏力,鉴别力以及联想力和想像力,鉴于我国的历史特别长,文学遗产特别多,鉴于我国的文学遗产中有大量的文言作品.又鉴于我国历史上从来是把文学和非文学并合在一门学科里进行教学这个传统(除了那不成功的文学和汉语分科教学的两年实验期之外),从而也就把文言和白话杂糅在一起进行教学,带来
_r
一些明显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那么,今后的汉语文教学应当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并不简单的课题。
2
.作者认为,今后汉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向,主要是在研究解决卜述那些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从小学到中学到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和教材的合理方案。方案可以有一套.也可以宵几套,但是必须成为整套的,不能只管一点或者一段,必须能解决上述那一串问题,不能照解决其中某一个问题。
本文作者构拟了一套方案。由于还不是很成熟很细致的,也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里只把这个总的趋向的设想提出来,至于方案本身,留待适当时机另文专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