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老师,请给学生回个礼!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2-5-22 05:01
标题: 老师,请给学生回个礼!
老师,请给学生回个礼!  作者:陈宝泉


 3月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某中学校门口,值班的礼仪学生正在向开车进校园的教师鞠躬行礼。图片拍摄者看到,驶入校园的车辆,面对学生的鞠躬,并没怎么减速,车内人员也没有摇下车窗回礼。飞翔 摄
 ■陈宝泉
  从照片《学生校门口鞠躬 教师驾车不回礼》中可清楚地看到,学生向开车进校门的老师行90度鞠躬大礼,而老师却没有停车还礼,据说有的老师连车速都不减。这事被抓拍后搬上报端,引发网上议论热潮。
  据报道,有的学生回家跟家长说,在校门口给老师鞠躬后老师不还礼,有些骑车或走进校门的老师得到学生的问候时,熟视无睹,不予理睬,“我的心里很不舒服”。网友对此质疑说,停车、下车、点头还礼乃人之常情。某些老师不还礼,是不会还是不屑?校方回应说不还礼的是个别老师的行为,要“进行相应规范”。在校门口设立礼仪生的做法,初衷是教育学生树立尊师之风,让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设定一些礼仪推进校风建设是应该的,但是要求学生尊重师长、遵守校规、纪律的同时,也应对教师提出爱护、尊重学生的要求。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教师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课上课下身教言教,“身正为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更为重要。
  我们听说过有的企业主张先进文化,强调员工是主人,每天早上是厂长迎候在厂门口,和按时上班的员工握手。教师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应既包括尊重他人,也包括得到尊重。如果没有“进行相应规范”,礼仪教育要慎重行事。
  有专家分析,师道尊严是我们的传统,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信条起源于农业社会,知书达理、传道解惑只有老师这一条渠道,容易形成迷信。工业社会相对开放,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校园里要提倡互相爱护、互相尊重。工业文明要求尊重一切劳动和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很多学校里师生关系犹如官兵关系,还不讲官兵平等;研究生阶段则是老板与伙计的关系。反之,有的学校则讲以学生为主,把对教师的评判权都交给学生而不讲同行评议,弄得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这些做法都欠片面,是不妥当的。有一位中学名师描述“正常”的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时说,学生爱戴、尊重老师,刻苦攻读,并不是把老师当成父母;老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也只是把学生作为自己的传承人、年轻同道,也没把学生当成自家子侄。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未成年人,无论他的年龄大小。而我们的相应法规虽有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保护未成年人的条款,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得不到执行,比如随意安排中小学生停课列队充任迎送礼仪,或者让孩子们在寒风、烈日下等候多时,领导不按时到场,到场后上台讲些孩子们听不懂的空话、套话,耽误孩子的时间。
  有的小学在校门口铺设“敬礼石”,清晨,礼仪生向入校师生行队礼,教师则向礼仪生点头还礼。专家说,师生间“礼尚往来”才合理。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6日第四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