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焦虑、抑郁、失眠、自杀、暴力管教学生等事件近年来有增长趋势。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其原因可追溯至个体人格特征、社会压力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无论其根源多么复杂难解,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与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刊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与读者分享相关的调研文章、专家解读与个案剖析,同时欢迎广大一线教师来信来稿,反映自己在生活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思考。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教师已成为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 ●压力可以成为精神疾患的直接诱因 ●教师的压力源来自哪里 ●教师如何有效缓解压力 “压力山大” 教师如何不被压垮 安徽省含山县环峰小学教师在涂鸦墙上涂鸦减压。CFP供图 ■本报记者 杜悦1 别让“炸药包”瞬间点燃 一位教师在博客中戏称自己起了个外文名字——“压力山大”。殊不知,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 近日,一项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半数以上的一线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 一些医学专家也指出,近年来中国民众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我国职业人群中抑郁和焦虑状况已较为严重,而教师已成为各种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隐性的精神疾病患者与普通人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这是因为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师、医护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艺术家等职业在国内外都属于高压力人群,日益增大的压力有时会成为精神疾患的直接诱因。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介绍说,精神疾病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心理与性格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有关联。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个人内心的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增加等原因,都会引发压力,并有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的直接诱因。许多人平时看起来和常人差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健康。当其中一些人面临工作、婚姻、子女等方面的压力时,挫折就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信”,瞬间点燃“炸药包”。 那么具体而言,目前教师主要经受着哪些压力的困扰?这些压力又来自哪里?教师应如何减压、调整情绪,身心健康地投入工作呢?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阳光兴学计划”课题组。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高文斌、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委员会委员罗静等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下面是他们对教师压力的详细解读。 |
教师的饮食 |
教师每日工作紧张,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脑力劳动重,常无暇顾及饮食营养,容易引起营养缺乏。医学专家认为,教师应注意营养调配,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一是饮食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为了满足教师每日的营养需要,应保证合理供给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因此平衡膳食非常重要,而平衡膳食就是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因此,专家建议教师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包括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 二是适量补充蛋白质。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脑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质不断更新自身,因此教师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此外,还应补充一些含谷氨酸高的食品。脑组织游离的氨基酸以谷氨酸为主,豆类、芝麻等食品富含这些氨基酸。教师应根据用脑情况适当补充这类食品,既保证脑组织需要,又有增强脑组织功能的作用。 三是保证维生素摄入。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质,机体如果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靠食物供给。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工作紧张的教师来说,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精神疲惫衰弱的症状,因此教师饮食要保证维生素供给。 四是食物不要太咸和太甜。据调查,一般人如果食盐过多,高血压发病的几率就相对较高;吃糖过多会发生高脂血症和肥胖,进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教师是这些病症发病的高危群体,所以,教师饮食切忌太咸和太甜。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