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好课就是“完美无缺”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24 21:16
标题:
好课就是“完美无缺”吗
好课就是“完美无缺”吗
——谈“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改革
● 陈 平 顾丽娟
每次外出听课都会拿到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需要我们课后依照表上的要求进行评价和打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被精彩的课堂打动,会产生很多想法,也希望能与上课教师进一步交流。但“评价表”上的“评价标准”却让我们变得无所适从。因为这些“标准”很难与自己听课时的感受一一对应起来,也使原本认为很“科学”的“标准”开始变得模糊及抽象,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评价,我们明明听的是好课,但还真说不清达成了哪些目标,明明教师上课很有艺术,但说不清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看来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表”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过多,相互交叉重复且过于空泛。
一些评价表罗列的内容近20条,观察点太多,一般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这么多的内容进行思考及评判。而且,在内容上相互交叉重复,如“课堂是否活跃”、“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学生学习是否主动”等,这些指标其实讲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学生的“学习情态”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又都是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是否恰当”的问题。
如此看来,评价表上的条目虽细但往往过于空泛,评价指标不明晰,过于笼统。比如,我们一般会用诸如“是否科学”这种笼统的标准来评价教学设计,而美国一所学校的课堂评价标准就“教学设计”提出了以下一些观察点:“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先前经验、课前准备和学习风格的关注”、“课的设计反映了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未来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课堂中出现的事件”等。①
再如,有些评课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对“要启发学生的哪些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都没有具体的指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则在这方面作了清晰说明:“提升所有学生自我指导和反思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以及其他活动,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促进提升学生自主性、互动能力以及选择能力等学习经验的积累,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② 这样的标准使评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便于操作,一目了然。
2. 评价内容没有重点,缺少针对性和特色。
在很多学校的评价表中10多项评价内容的分值基本一致,没有权重的区分。哪些应该重点观察,哪些可以一般观察,在评价表中都应有所体现。这样,评课者在听课时可以有所侧重,便于发现问题。
事实上,评价表所列的内容就是我们评课的标准,也是学校或者设计者所倡导的“好课”或“理想课”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对课堂的处理。在一次上级部门组织的督导评估活动中,其提供的评价表上有这样一条内容:“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果当天所有的授课教师都用到了电脑,因为学校及教师们担心要是不用这个“现代媒体”可能要扣分。实际上,这样的标准剥夺了教师的选择性,让教师失去了自我发挥的空间。
一般来讲,学校的一张“评价表”总是力求涵盖所有学科、所有活动。甚至,一所学校十几门学科的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且这一张表一用就是好几年。这样的“评价表”既不会有什么针对性,更谈不上什么特色。
教学评价表没有针对性、没有特色,说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对未来课堂的走向,对教师的发展没有做系统、深入的思考。其背后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就是教学评价没有教育理想及教育理论的支撑。
3. 教学评价缺少教育理想及教育理论的支撑。
“课堂教学评价表”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只是对一堂课的评价,其实意义不仅如此。
“评价什么”反映出我们要“关注什么”,“关注什么”反映出我们“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反映出我们“倡导什么”。
“评价表”不仅要对一堂课的是与否、好与坏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引导。“评价表”的背后是“我们要倡导怎样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造就怎样的教师”及“我们怎样去造就教师”的问题。所以,一张评价表背后隐含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想和管理理念。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教育理想,我们就会认真地去关注这一张表,努力地去设计好这一张表。
事实上,评价是一件十分科学严谨的事,“评价表”的设计也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相关的设计理论作指导。但从目前情况看,与此相关的研究很少。一般的学校更不会花很大力气去研制一张评价表,其结果往往是一张表只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解释,理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需要对评价内容作系统思考。依照不同的教学理论设计的“评价表”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如依照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其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呈现材料、学习新知;安排任务、指导学习;复习巩固、反馈总结”等几个过程,那么其“评价表”就要关注教师这些教学环节及流程的完整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那么就要从“教师是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如何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等因素来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因此,设计者要根据学校的需求设计适合校情的评价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24 21:17
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要素
在研制“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关注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针对性。在工作中我们会听不同类型的课,如常规课、公开课、评优课等。如果用同一张评价表来评价这些性质不同的课,显然不尽合理。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订不同的评课标准。
如果是用于研讨类的课堂教研活动,评价表的指标可以细一点,观察点可以多一些。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这一阶段观察的重点是“问题设计”,那么评价表的设计就应该围绕“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时机与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教师处理问题的技巧”等几个角度来设计;如另一阶段观察的重点是“师生双边活动”,那么评价表的设计就要围绕“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师生之间的对话”、“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情况教师所作的即时评价”、“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有效性”等方面来展开。
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专题设计不同的评价表。如在进行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与实践”为专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时,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再请教师依照这一理论设计“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实验活动评价表,接着进行上课、评课活动。在教师们设计的评价表中,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有“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条,其中包含三个观察点:设计的内容能考虑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及知识;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设计体现出一定的严密性,并为可能出现的课堂变化留有一定空间。这样就可以体现这次课堂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用于公开课教学或日常听课活动的评价表要简明扼要,便于教师在短时间内进行评价。这类评价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是“诊断书”而非“判决书”。评价表要给听课者更多的意见表述的空间。因而这类表可以由“基本观察点”、“教学特色评价”、“问题与建议”和“等第”几个部分组成。
无论研究课还是公开课的教学评价表都不适宜用“分值”来评价,用相对模糊的“等第”评价显得更加科学,因为这些课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比较。甚至有时候一次活动就听一节课,根本没有比较的对象。
用于评优课或比赛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包括“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这类教学也可以用具体的分值来评判。
可见,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观察角度和评价内容是不同的。
校本性。从形式上看,很多学校的评价表都各不相同,这说明每个学校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制订评课标准。但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些评价表的大多数评价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先后顺序及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很多评价表缺少“校本性”。
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校本性”,除了在评价表中体现出对课堂教学的一般性要求外,也要体现出学校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理想或主张。每所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这些“要求”和“关注点”应该体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中。
同时,评价表的研制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不应是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事。如果评价表的设计能从普通教师开始,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吸取他们的智慧,那么这张表就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教师在评课时就有亲切感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参与评价表的设计是一次关于“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大讨论活动,也是一次关于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24 21:17
选择性。评价表需要一定的选择性,因为评课的目的各不相同,评课者的身份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评课的目的是为了给上课教师做一个排序,给一个分值,比一下高低,那么评课者只要以评课的规则条例来打分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日常的交流课、研讨课或者是检查课,其目的是为了查找问题,以便教师解决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发掘优点、亮点,以便教师以后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那么评课者就可以不体现评价表中的某些观察点。 教学评价中给教师一定的选择性,更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更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利于评课者更客观更有针对性地评课。
开放性。教学评价表需要一定的开放性,这里涉及到好课的标准问题。实际上,即便经过人们反复推敲出台一个被很多人认可的标准,但一旦用这样的标准去对照某一优质课时,却发现其标准很难一一落实。由于这些标准是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进行细分,再分别加以评判,当这样一个精细化的评课标准面对整体的、丰富的、变幻的课堂情境时,其中所显露出的不足是必然的。
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哪节课是绝对符合人们所设立的“好课”的标准的,但这并不影响好课的出现。好课不会全面达标,而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也可能是某个片断给人留下了强烈印象甚至震撼。好课是没有标准的,即使有也只能是深藏在各自心中甚至难于言说的。
所以,我们在评课时要给评课者一定的自主评判的空间。评价表需要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要增加评课者主观性评语的分量。评课者的陈述性评价或教学建议,其意义要大于其他评价。
我们往往把“完美无缺”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求教师完全依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希望课堂能依照评价表上的那些“标准”一一落实。但事实上,课堂犹如大海一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越驶向大海深处,越有无数的未知状况在等着我们。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根据学生及课堂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的能力。
因此,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其结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应该更有针对性,要着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要能体现学校发展的需要,能折射出办学者的教育理想。
注释:
① 赵中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一种教学比较》(演讲稿)。
② 周仕德:《让评课标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蓝本》,《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4日。
(作者单位均系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9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