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啃1919 发表日期:2008-5-11 |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
□陈祥 去年初,杭州的语文教师郭初阳出版自己的课堂实录《言说抵抗沉默》,让人开悟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教,今年开春,等来了重庆历史教师魏勇的精神产子。他们正借助课堂和互联网,在现实教育体制下,细水长流地承担起对良心的拷问、对普适价值观的追问,对人道主义的关怀,以自身的博识和勇气去突破僵硬文本下的画地为牢。 作者的实名或许远远不如他在活跃在虚拟世界上的称谓来得熟悉——刘支书助理,如果常去关天茶社闲逛,应该多少有耳闻。 魏勇有充裕的精神本钱,文章中透露出的见识以及他的阅读积淀不逊于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作为高考束缚下的中学教师,又不同于众多的优秀名师,仅仅会就事论事,眼光顾及下只有前方的题海,捧着一堆“黄冈兵法”类的咀嚼物反哺。他的知识构架大体建立在四个支撑点上:史学、西方哲学和政治哲学、西方经济学、文学。哈耶克、波普尔、凯恩斯、孟德斯鸠等人的学说理论是他信手拈来的家常菜谱,那些瑰丽精华到极致的人名书名我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亦从未在课堂上听得一言半语,中学能邂逅如此良师,一个人的起点就此拔高了。 真能不屈不挠凭着自己理想执著行事吗?不能,多少得遵循照顾上现实中这样那样的潜规则。这跟自由一样,生存共赢在彼此的妥协间,不容讨价磋商的自由便是卢梭抱定的绝对自由,这是迈向专制的序曲。一个所有教育者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所有清醒者最为痛苦受折磨的分离抑或契合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与《死亡诗社》都以生离死别的淡淡悲剧结尾,还有阿城的小说《孩子王》,一声呼喊“我的船长”在稚嫩清脆的天籁之声中,伴着那位用《新华字典》教学的知青老师渐行渐远,带着未尽的理想上路流浪。这是一种对理想的诗意化,更多的人在残酷现实前,在生活的琐碎媚俗面前,不得不低头迎合世俗取向,内心依然保持操守,行为上却是痛苦挣扎在趋附潮流的历程里,时间一久,或许麻木了,但他们的本性总使得日常生活无所不在成为普及价值观的绝好课堂。 作者有一句耐人寻思的话:“从我课堂里走出去的学生,是红卫兵、义和团、罗伯斯庇尔,还是雨果笔下的人道主义者郭文?如果是前面三种人多,无论他们地位多么显赫,那我的历史课彻底失败,因为我希望他们都是郭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找到了做历史老师的价值。”但同时面临着如此境界:“我无数次地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上课,但一看见学生赤裸的双脚和满身的泥土,我又感到,我有责任首先帮助他们走出农村、摆脱贫穷,要把他们送进中师、中专。观点一旦有偏差,考试绝对失败,他们中许多人是家里借钱读书,没有复读的机会。即使我输得起,他们也输不起。”于是自谑为在撕裂中行走,这倒绝不是人格分裂,而是理想与现实的妥协。所以魏勇自言要做一个思想小贩,而不是制造商级别的斗士,尽管体制内的种种虚荣他也不缺,可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种策略,唯有依靠职称方能获取有尊严的物质生活,之后,在衣食无忧中才能更加轻车熟路地读书写字,教人常识。 所以,这个魏勇,“坏”到家了,他的用心何止是点燃课堂的沉闷愚昧,简直是放火烧屋,以螳臂之力烧出公民社会,烧出人的教育。(——《佛山日报》)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