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行走:我的序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 11:56
标题: 行走:我的序言
行走:我的序言  作者:储建明
素养教育网







       曾经在《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大学生去老教授家请教问题,敲门之后,老教授的6岁小孙女急匆匆开了门,面对陌生的大学生劈头问了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来做什么?这时候,老教授笑眯眯地走出来,对大学生说,虽然小女孩有点不懂礼貌,可是她问的三个问题,却是哲学需要解释的三个基本问题。
       每次我说起这个故事,心里就有一种不平静。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何尝不是每一个人生的三个基本问题。作为教师,面对课堂,又用什么来回答这样的三个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来做什么?
       上世纪末,在执教余秋雨的《废墟》之前,我对“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深刻的认识。然而,《废墟》的文化含量迫使我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学,如果找不到文化的背景,如果不能站立在文化的平台上展开教学,再时髦新鲜的教育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与中华文化一起成长的生命。对语文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语文教育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活动和文化的一种生产活动,如何塑造和建构教学的主体,教学主体又如何发挥文化所赋予的生命活力,在透视语言文字这条辗转起伏的大动脉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握住中华文化命运的大动向,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人生责任和神圣使命。
       我以为的“文化互动教学”,视语文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文化的教学。语文作为一种民族母语,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语文教育必须建立起一种在文化生态视域之中的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让每一位阅读者的心灵深处流淌文化的血液。这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精神与思想”的交汇的过程,是语文本质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自然生活文化、人际交往文化之间的交融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教学必将是一种生命的教学,是一种创生教材活力和创生精神境界的教学。
       在教学屈原的《离骚(节选)》的时候,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先是范读,将学生带进诗歌的情境;再是对话,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语境;后是审美,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意图通过自己的感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的过程之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浪漫风格,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屈原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从而释放学生的情感,解放学生的心灵,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符号里触摸作者的思想和灵魂,最大限度地去了解和消解作品精深博大的文化内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不仅直面语言工具,而且感悟人文精神,是一种心灵深处直抵心灵深处的共鸣,是发现文本价值实现教学价值的一种文化重构。
       由于语文教学,我似乎解开了一个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课堂教学困惑,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去实现一种文化的自觉。理想的课堂教学,一是探索世界的窗口,二是心灵对话的场所,三是生命激扬的舞台。如果能够以生态教学为起点,以生活教学为过程,以生命教学为至境,努力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人格魅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情操,进行最有效的互动与对话,那么,课堂教学就将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化内涵。
       为了论证“教学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只是一种内在的规定”(彭钢语),我常常利用自己特殊的角色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任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教学研究的开展,都离不开课堂主阵地,而听课评课则成为其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我越来越发现,能不能逐步改变形式至上的虚无现象和主观中心的教条现象,是建立课堂教学文化的关键所在。成功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在课堂内善于营造一种积极的“精神场”。于是,我认为,教学需要追求三种教学的品质,一是学科本位,教学的过程始终建立在学科意义之上;二是思维本质,真正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三是个性本色,个性教学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能力。而语文教学的课堂更需要追求语言味、文本味和文化味,实现真正的“语文味”的教学。当语文阅读的视野伸向课外的时候,当文化现场作为又一种语文文本的时候,当语文教学引发学生的人生感悟的时候,那么,文化的教学就会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就会成为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语文教学就会富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走进课堂,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学科文化的代言人。教师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承受者,还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一个文化的创造者。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学的思想之 中。
       有一个道理很明白,学习是别人永远无法替代的事情。任何一种反思和觉醒,任何一种探索和建构,都必须建立在反复的认识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学习不仅是为了寻找别人的足迹,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创造。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向往的追求和憧憬着的热忱,是一种深存于内心世界的信仰。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留下很多的缺憾和错误,但只要以积极的进取姿态来丰蕴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弥补自己的浅薄和无知,那么,就必然会享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机和愉悦的快感。
       教学行走的过程,是寻访心灵艺术的过程。教师前行的一辈子,是在教学中前进的一辈子。虽然我无法以哲学的方式解答哲学的基本问题,虽然我十分努力却不能逼近真正的教学文化,可是,我可以在教学生命的寻解过程之中去获取更多的教学勇气和教学智慧。至少,可以认识到自我的意识活动是能够用来发展自己和生产自己的。


2010年07月22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