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刘建平:让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命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5 20:51
标题: 刘建平:让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命
刘建平:让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命






■本报记者 徐启建 通讯员 彭超鹰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言谈举止中有明显的数学教师特点:言语不多,总是若有所思。显然,这是一个内敛的人。
    但也许正是这种内敛多思的特质,让他能够更深地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体会教育更本质的东西应该是什么。他的答案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被深深地镌刻进了一块坚硬的岩石里:“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
    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刘建平的这份追求由来已久。
    还在做数学教师时,他就关注课堂教学的人文性问题,创建了情知互动教学模式;做校长后,他崇尚杜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曾主持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九五”A级重点课题“学校生活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体系。
    刘建平认为,我们现在许多学校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尊重孩子们的生活和个体生命状态。如果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难以高效的,而低效的教育势必会引起加班补课等等学校恶质教育行为的出现。
    2006年上任伊始,刘建平带着这种经验和思考,提出秉承当时挂靠(2009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独立建校,2006年至2009年称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的百年南粤名校东莞中学的办学思想,以生态学的态度、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把握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以尊重生活、尊重生命为内涵,让个体生命诗意栖息,刘建平的“首期基建工程”是:
    课程,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
    德育,从政治说教到生活育德;
    教学,从知识课堂到情知互动。
    课程: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
    刘建平说:“关于什么是课程,教育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有数十个。我看,课程即‘跑道’,‘跑道’的铺设既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幸福,也是为了他们今天的快乐。”
    松山湖中心小学究竟需要铺设什么样的“跑道”?刘建平说,我们铺设的“基本跑道”,注重的不应是抽象的高、精、专,一定要是跟孩子们的生活和人生关系最密切的,要从高深的科学世界回归到踏实的生活世界。经过缜密的反复讨论,他们最后确定了五项基本课程:
    一手钢笔好字——“天天练”写字课程,由语文及美术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语文同步写字教材《天天练》。
    一些文雅气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由语文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含英咀华》。
    一种探究习惯——“做上学”课程,由科学和数学学科拓展而来,三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课程资源:《做上学》。
    一门兴趣爱好——“兴趣与个性”课程,由音乐、美术学科拓展而来。二、三年级以普及层次为主,全体学生参加,目前设纸艺、葫芦丝两个选项;四、五、六年级以提高层次为主,部分学生参加,分为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4个系列20多个选项。课程资源:《纸艺·葫芦丝》。
    一项健身技能——“阳光体育”课程,由体育学科拓展而来。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目前以跳绳、毽球等运动技能为主。课程资源:大课间活动手册《文武秀》。
    钢笔字、文雅气质、探究习惯、兴趣爱好、健身技能,这五项基本功无一不与人的基本生活技能相连,无一不与人的幸福生命相连。
    教导处分管拓展型课程的王强副主任说,拓展型课程“五个一”和基础型课程各学科是关联互动的,它们构成了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真正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的尹彤玮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当老师把我四年级的写字考级卷和上学期的写字考级卷发下来时,我惊讶了:“这都是我的字吗?怎么差别那么大!……练字不仅可以把字写好,更重要的是通过练字,心可以很快平静下来,能专心学习了。”
    拓展型课程“五个一”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应有之意。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可贵之处是注重过程,落到实处。拓展型课程在这里是课程,不是活动,更不是运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在实施上就很有特点,强调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集中诵读与分散诵读相结合,朗读与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相结合。尤其是科学的评价很有创意:“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评价有衣着、举止,熟练、节奏,表情、感情三个维度,还设有童生、秀才、举人、榜眼、探花、状元、大学士等12个等级,激励学生。
    几年的学习,学生经典诗文朗朗上口,不仅会背诵,很多学生还模仿学着写诗,出诗集。四年级学生赵丝雨在班级博客上这样写道:“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到学校操场上散步,一边背诗一边学做诗,‘秋风吹来校园凉,明月高悬草木香。我和老爸去操场,吟诗散步喜洋洋’。”
    松山湖中心小学这些课程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往幸福与快乐的“跑道”。

德育:从政治说教到生活育德

    刘建平说:“道德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是生活的需要,道德的存在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传统道德教育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实践活动,学生很难产生道德情感体验、道德信念,当然也就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
    政教处副主任陈果主抓德育工作,她说:“学生的时间主要在学校,而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班级成了松山湖中心小学最主要的德育阵地。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每个班级都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生态区。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将自己的班级命名为太阳家族、七彩石坊、智慧谷……还有班徽、班歌,每个班还开了班级博客。经过3年的摸索实践,班级精神家园建设“一二三”模式逐渐形成,即一条主线:主题活动;两种模式:案例分析、自主管理;三项策略:个性命名、班级博客、值周风采。”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德育活动有一个系列主题:一年级是感恩·敦亲;二年级是生命·纪律;三年级是绿色·和谐;四年级是诚信·改过;五年级是明志·善学;六年级是国际·理解。这些主题寄托了对孩子们的期待,达成这种期待的方法应该是尽可能创设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的道德性,经历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冲突,建构和形成自己的德行。因此,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是“过节”、班主任会是“案例分析”、小主持人是“竞争上岗”、红领巾广播站是“组稿、编辑、播音栏目负责制”……
    到过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人都说这里的墙壁真的会说话。记者看到一块养德主题松湖剪影栏目“公园览胜”展板,画面上极具冲击力的图片是由学生推荐的,文字介绍也是学生写的,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对松山湖中心公园的介绍外,板块中还设置了学生感言一项,推荐者邹弘政如是说:“我喜欢中心公园,这里给了我拥抱大自然的机会。”另一块东莞之最栏目“暖融融的大朗”展板中,画面中的学生韩政言来自大朗,所以他将自己所熟悉的家乡以及家乡的毛织业这一特色展现了出来。对此,校务办刘庆兵主任说:“我们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关注精英的发展,更关注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刘建平校长常挂在嘴边的这一理念在升旗仪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小的升旗台,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却能成为无数学生锻炼的大舞台。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每两周一换;礼仪天使、国旗班旗手每月一换;值周班长、旗下讲话者每周一换。很多新来的老师参加了升旗仪式后总是感叹:“我们学校原来站在国旗下的小主持人永远是那几个孩子,可是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小主持人却总有着不一样的面孔!”四年级的梁诚同学在一年级第一次做主持人时,紧张得发抖,差点尿了裤子。再看现在,“他已经在班里竞选上英语课代表了。回到家里,兴奋得不得了。”梁诚同学的父亲说。
    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她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老师们希望,多年以后,孩子们也许忘记了语文、英语、数学科目的分数,但他们自己取的班名、还有班徽、班歌、班级博客,都将镌刻在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教学:从知识课堂到情知互动

    刘建平说:“教育,要有点诗意,要有浪漫情怀,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浮躁。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多为读书、听讲、做题、考试。课堂教学过于体系化、技术化、课题化。我们提出的是从知识课堂走向情知互动,追寻诗意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生命互动的过程。”
    情知互动——即师生互动、情知交融。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情知交融包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
    情知互动是一种充满情智氛围和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是讲究生命诗意的课堂。
    教导处陈彩虹主任说,情知互动的课堂有四大教学策略:
    一是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二是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三是教学过程活动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四是教学关系民主化,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
    “水光对山色,潋滟对空蒙;晴对雨,好对奇。”稚嫩的童音从教室里传出,回荡在松山湖的蓝天之下。那是覃世柏老师和学生品析着《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对仗句。他带领着一群学生吟诗,当轻而脆的击掌声、柔而温的叩击声和着甜津津的童声送出这古老而清新的韵句,整个教室一片圣洁和宁静,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学校的古诗文教学可以说是“情知互动”的典型。
    为推动情知互动教学,刘建平还以“磨课”为抓手,提升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智慧。
    2010年5月,数学磨课俱乐部正式启动,数学科组举办了关于“一条主线”的磨课活动,磨课重点为研究课堂活动主线,为期一个学期。在进行了一轮试讲、点评、修改、再试讲、再点评后,在总结的基础上,第二期关于“开课结课”、第三期关于“课堂练习”、第四期关于“整合提升”磨课活动先后展开,全体数学教师举一反一、举一反三能力得以不同程度的再提升。
    在数学科组磨课的同时,语文、英语及其他学科的磨课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情知互动的高度。
    美术老师赵晓天在上《树的联想》时,他设置的是这样一个场景:用一个小实验引入正题,即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盖上盖子,蜡烛在杯子里慢慢地熄灭了。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蜡烛由燃烧到熄灭的整个过程,知道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也明白了树是提供我们人类呼吸氧气的重要源泉。这时,他话锋一转,用非常沉重的语气说:“同学们,当我们地球上的树木被砍伐一空的时候,熄灭的还仅仅是这只蜡烛吗?”同学们有的惊讶,有的激动,一个同学大声说:“到时候熄灭的将是我们人类!”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关注生命。刘建平和学校老师们在课程、德育和教学的改革大道上诗意行走,孩子们体验着成长的快乐,教师收获着事业的成功,学校也迈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建平引领着一群人不停地走着,收获着一路风光,而不停走着的他们,也成为了一处特别的教育风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