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0
标题: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翟晋玉
 《中国教育报》各版的投稿邮箱/联系方式(2013年改版后)

  新闻\要闻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热点 xinwen@edumail.com.cn  redian@edumail.com.cn 主编:杨咏梅 010-82296611

  新闻\综合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调查 xinwen@edumail.com.cn qq群:222683187

  新闻\基层 jybln@sina.com

  新闻\深度 yixin@edumail.com.cn

  新闻\观点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人物 renwu@edumail.com.cn

  新闻\摄影 syms@edumail.com.cn

  读书周刊 readingbar@edumail.com.cn 主编:王珺 电话:010-82296505  qq群:226839819

  高教周刊 邮箱:gaojiao6@yahoo.cn 主编:唐景莉 电话:010-82296652

  其它版块联系邮箱请参照:中国教育报投稿邮箱不完全名单
  http://www.taoli.jyb.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5&fromuid=1327516


中国教师报新闻部主任



引子

今天你微博了吗?
微博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重要的新闻媒体,中国当前最新鲜最丰富的新闻在微博中。以前即使是最专业的媒体也只有在偶然撞上突发事件时才能第一时间传播,如今任何一个目击者可以在一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将突发新闻发到微博上。
国外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网站近几年迅速发展,目前Facebook用户超过8亿,就人口来说,是世界第三大国。强大的影响力,“阿拉伯之春”。
互联网媒体特别是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有人宣称新闻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同时又是受众。
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甚至有人预言其末日即将到来。
这真的会发生吗?
微博及社交网站优势巨大,亦有局限:篇幅限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在信息海洋里需要花巨大时间和精力进行鉴别和选择。
因此,传统媒体短时间不会消亡。


一、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新闻”,新,新鲜,新近。闻,门中有耳,听到的。新闻,顾名思义“新近听说的”,“新发生的事情”。
“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陆定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
另外,对历史上人所未见的事实的重新呈现也是新闻。

“新闻”在英语中为NEWS, NEW(新的)的复数形式,NEW+S,意为“多个新的东西、新的事情”。
美国的词典对新闻的定义是:“对于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导”
有一种说法, NEWS 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事情汇集起来就是新闻。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记者的特点是嗅觉灵敏、耳聪目明、能言善辩、动作敏捷的人。NEWS(新闻)一词包含了记者的这些素质:
嗅觉(NOSE
耳目(EAR/EYE
智慧(WISENESS
口才和快捷(SPEAKING/SPEED

然而,每天有无数事情发生,为什么大多数人们不称之为新闻呢?
西方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件事可以称得上“新闻”,从而能够得到报道呢? 什么是新闻有标准吗?

2.新闻的标准:

●时效性●影响力●重要性●争议性●反常性●趣味性

一个通俗的西方新闻理论公式——   
名人+寻常事=新闻
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
名人+不寻常事=大新闻
普通人+寻常事≠新闻

3.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主要构成因素——“六要素”:
●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结果(How)
简称“5W1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0
二、新闻的分类




西方通常把新闻分为硬新闻(hard news)软新闻(soft news) ,后者也叫专题新闻或新闻特写。(与中国内地“专题新闻”、“软文”意义完全不同。)
硬新闻基本上是当天发生的重大时事,战争、政治、商务、犯罪等经常是硬新闻,“时效性”和“严肃性”
软新闻大多是生活时尚、居家生活、艺术娱乐、食品、健康、教育等方面,“趣味性”和“非时效性”。
教育新闻报道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软新闻。一些突发事件除外, 20111116发生的甘肃校车事件,当日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属于硬新闻。其他一些教育事件、教育会议等也可归于硬新闻,常以“消息”呈现。

新闻表现形式的区别:
硬新闻通常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让读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重要信息。
软新闻则往往迂回前进,婉转曲折,需要花费更多笔墨之后才切入主题。
另外,有些新闻报道将这两种写法混合使用。那些没有时效性、但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报导常被称作“新闻特写”。


三、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的前提是新闻采访,采访决定写作。有技巧的好的采访是一切好新闻的基础。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包括:1.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
采访前最好准备一份周密的采访提纲,可以让你有备无患,避免因一时忘记而漏掉重要内容。



1.观察

现场观察是作好新闻报导的基础。记者应该尽可能身临一线亲自目击新闻现场,从而能够作出准确生动的描述。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可能写出好的报道。
教育媒体的记者必须到学校去,深入教室和课堂,去充分地观察当前的教育教学。基于观察的报导才有新闻现场感,才能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观察之后需要准确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纸媒记者一般需要带笔记本、笔、录音笔和照相机。录音笔不能代替纸笔记录,以防出现录音故障或者录音听不清等情况。

2.调研

有些复杂的主题和深度报道,需要记者事先了解其背景和历史。我做一些深入报道之前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常常读很多相关报道文章和资料,当然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
调研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你的报道和别人重复或雷同,另一方面可以让你深入主题,挖掘最前言的信息,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尽管你采集的信息大多无法用之于写报道,但它可以帮你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问题的背景。有时候这些背景信息是赋予你的报道以深刻意义的关键。

3.采访

即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对话。一般情况面对面最好。
在采访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方向,不能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否则谈话会漫无边际,脱离主题。但同时记者又不能带有过强的主观性和控制性,要保持灵活开放,遇到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提出和追问。按照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既要预设,也要生成。
最好的问题往往是能让采访对象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而不是那种能简单地以“是”或“不是”作为答案的问题。除了恰当地提问题以外,保持沉默也非常重要,记者必须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信息常常会从记者的聆听中得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1

四、新闻写作





1.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和主题?

文章贵在立意,选择角度和主题是写作的关键。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主题要鲜明、深刻
●主题要有针对性



如何选新闻角度和主题?
●要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提炼主题。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问题。罗丹: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2. 新闻选材

挑选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最大限度体现新闻价值

(1)新闻选材的原则:

●围绕主题并能说明主题
●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选材精当,以少胜多

(2)新闻选材的要求: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选别人没用过的材料

新闻选材非常重要,记者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力来决定哪些是包含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按照重要性为其排列次序。
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往往是对相似事例材料的取舍。很多时候必须忍痛割爱,从中选出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
精选事例和材料的过程,往往就是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的过程。

3.新闻结构

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即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新闻结构的一般要求是: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表现主题
●适应受众心理
●紧凑又富于变化
●符合体裁的特点
把新闻的基本事实清楚列出,然后决定其位置:哪些事实应该放在开头、中间、结尾。
不同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不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1
4.新闻体裁

内地分法: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边缘体裁
国内传媒学者张威的分类法:


(1)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我们常常听到新华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
消息的特点:
●篇幅较短,内容简要,文字简练;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通常一事一报;
●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

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环境气氛等细节。
通讯的特点: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或理论色彩;
●通常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不高

3)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地刻画人物或事物

5.写作模式

1)“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展开写作,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硬新闻(事件性新闻)报道。优点:
1. 最能体现新闻性
2. 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 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 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 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绝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一写作模式。

2)“时钟沙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一种变体,因形如时钟沙漏而得名。
同样以最重要的信息为开端,但在几个段落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会突然掉转方向,变成一种按照正常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述,开始时钟沙漏下半部份的故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2
3)“金字塔结构”      

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适用于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软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报道。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晰反映事件的原委始末
缺点:
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4)华尔街日报式

《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以此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并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而提高可读性。
其结构一般由4部分组成:1.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2.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3.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4.回归,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此模式有许多变种,颇受记者青睐。

6.导语

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引子”。
导语一般有两类:硬导语和软导语。硬导语是对新闻关键内容的概括,软导语则从渲染气氛或对一个人物的介绍开始。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导语制作的要求: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简短精炼是导语之魂。西方英语媒体一般不超过25个单词,中文一般以不超过100字为宜。国内教育媒体大多写得太长,而好的时政、财经类媒体大多简洁精要,《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等。

7.标题

标题是报道的眼睛。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飞起来了。好的标题能让报道插上翅膀飞起来。标题以最简洁精炼的概括,最独特新颖的角度概括报道全文。
标题的制作要求:1.传神;2.具体确切;3.简练生动
本报2011408期头版头条推出的陕西宜川中学课改报道,标题的变化:“宜中:一所宜学的学校”——“缔造县中新家”——“缔造县中新象”——“县中新象”。
标题要避免陈词滥调,特别要小心双关语,免生歧义。本报一位编辑曾在制作标题过程中出现学道(类似学案、导学案)字样,没有加引号,容易让人误解。

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准确如实,没有误导。标题必须和新闻内容相符。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标题很空很大,甚至和报道的内容不符。
鼓励标新立异,但不能哗众取宠,否则只能伤害报道本身。过分追求另类、花哨、吸引眼球的标题往往弄巧成拙。
江西省宜春市曾为扩大本地知名度,吸引旅游观光和外来投资,在政府部门网站上精心策划炮制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标题:“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一时引发轩然大波,闹得沸沸扬扬。知名度和影响迅速扩大,可惜却是负面的,最后不得向公众道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2

五、写作原则


1. 真实客观

记者,记录者也。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太史简,董狐笔。以生命捍卫真实。
吴冷西: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Let the fact speak itself)。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亦以此作为广告语,可惜灵魂已失。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生动感人”,进行“合理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这些都严重违反新闻的基本原则。
也有记者并不想造假,但由于水平不够,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如何用事实说话?

1)“藏舌头”

西方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形象比喻。没有绝对的价值中立。“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
“舌头”如何“藏”?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经常见到我们的一些报道出现“我/我们”,却不加引号,造成逻辑混乱。

(2)交待消息来源

指出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广大教师说……”“老师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这是一个常识。不要违背常识。
总之,报道应该力求“用事实说话”真实客观是一切新闻报道的生命。
但真能做到绝对的真实客观吗?《罗生门》众说纷纭。有时候真相很难还原,所以还需要第二个原则——

2.全面/平衡

既然事实很难完全达到,那么就尽可能多地收集新闻事件各个不同相关者的陈述和材料,不能只取某一家两家,否则得到的信息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难以达到相对的客观真实。
真实不在任何一方,而在他们中间,这就是哈贝马斯所谓的“主体间性”,真理存在于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因此,作为记者,要让各方都有真实充分的表达。
比如发生一起学生伤害事件,需要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同学、家长、校方、其他目击者或知情人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3

3.
专业

专业首先是符合新闻规范。比如,在媒体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新闻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日前”、“近日”、“不久前”等。严格来说不符合新闻原则,但本报也经常采用,周报,时效性问题。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闻”,曾被当作典范推崇:
1.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2.您想观赏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吗?您想领略在北戴河畅游嬉水的乐趣吗?您想得到在承德避暑山庄消夏纳凉的快意吗?密云县开发旅游的目标就是: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在本县得到以上种种享受。
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广告,这些被当作新闻的“新闻”读来让人啼笑皆非。

准确性是记者信誉的保证
专业性首先要求准确。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提出的新闻三则: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准确的报导应该提供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一面之辞。这并不意味着每则新闻要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记者决不能漏掉关键信息,导致报导失真。
准确性是保护记者信誉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准确,记者必须对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认真核实。记者会犯错误,但应该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专业性意味着深度和高度
今天的读者对媒体越来越挑剔,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有广度、有深度、有洞察力的文章。
首先应该避免低级错误,将错别字降至最少,但即使人民日报也有错别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报纸一般在万分之三以内,一般媒体都在此限度内。
某种意义上,常识性和专业性错误比错别字更可怕。因为任何一家媒体都难以完全避免出现错别字,常识性和专业性错误却让人质疑编辑的专业水准。很多著名媒体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有时候也存在这样的错误,当然本报也有,看版时也常常发现。因此记者和编辑需要多学习,提高专业性。

4.简洁

西方的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orKeep it simpleStupid),原意为“保持简单和傻”,“保持简单,傻瓜”。意思是新闻应该“以最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
简洁是文章的最高境界。美在简洁。爱因斯坦方程E=MC 2,数学和物理往往以复杂的计算让人望而生畏,但得出来的公式和定理却极为简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正是被这种美所陶醉,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中国古代,老子《道德经》,《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b. 不说空话废话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精炼
e. 善于删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除了简洁还要生动活泼。怎样把新闻写活?
a.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断裂式行文,多分段;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等等。
c. 多写视觉新闻,增强现场感。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于大的重要的报道来说,过简会让报道失去丰富性,甚至有的报道被粗心的编辑删减得前后失去逻辑联系,让人无法理解。
要面向事情本身,根据新闻的重要性来决定报道的篇幅。要让新闻有充分又简洁的表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做到这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修炼。
国内大多数媒体在专业性和报道质量上与西方还有很大差距。据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可以让记者改上百次,国内绝大多数媒体遥不可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3
六、新闻职业伦理规范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
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
努力彻底和忠实地为公众服务。
追求真实并加以报道。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
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扭曲。
减小伤害。有职业操守的记者把新闻来源、采访对象和同事都看作值得尊敬的人。

新闻记者应该:
对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们表示同情。当面对孩子和没有经验的新闻来源或新闻主体时,要特别小心。
当采访和使用受到正在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时,要特别小心。
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报道新闻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傲慢自大。
要认识到,一般人比公共官员和追求权力、影响和希望引起人们注意的其他人,有更多的权利保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只有当有十分迫切的公共需要时,侵入任何人的私人领域获取信息才是正当的。
品位要高。避免迎合任何低级趣味。
在指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或性犯罪受害人时,要非常谨慎。


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事实。
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导对象。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
……

——(美)黛博拉·波特(Deborah Potter)独立新闻工作手册》


结语: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记者?

独立思考最重要
记者不是简单地观察、提问和记录,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事实”。提问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要求记者必须对新闻和教育有敏锐而又深刻的洞察力。
这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只有经过彻底的怀疑和反思,才能产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笛卡尔的“呕吐”,“我思故我在”。马克思:怀疑一切。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优秀记者=专家+杂家
一个优秀乃至卓越的记者既要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同时也需要成为一个杂家,没有杂家的基础,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家的。
作为教育记者,需要对新闻传播的规律有基本的认识,需要熟谙古今中外的教育历史和现状,还需要对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人文、科学有大体的了解,因此,需要经常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
当然,还需要实践中不断磨练。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抓住并梳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素材,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请批评指正,谢谢!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296669
Email:ibeliving@yahoo.com.cn
QQ:93913026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0:58
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写给年轻的一代(转帖)

1、网络是语言和行为的延伸,网络写作由此而可能。

2、网络写作的第一要义是尊重网络,尊重网络即是尊重它所代表的社会空间。

3、网络写作的第二要义是要尊重他人——包括你的论敌,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4、网络写作的第三要义是要尊重语言,尊重语言才会使你成为真正的写作者。一味耍酷的网络语言,可以成为流行,不过,通常它也只是流行。

5、对于网络写作者来说,赢得尊重,与赢得注目是两回事。一只反复嚎叫的小狗也可以赢得注目,但它永远不会赢得尊重。

6、比网络写作更重要的,是网络阅读。惟有一流的阅读,能产生一流的写作。

7、网络写作不止是在线写作。尽管你可以在线写作任何文字,但是,人类真正重要的、杰出的、成熟的作品,都来自离线写作。深思熟虑和反复修改,仍然是一切写作的真谛。

8、要学会感恩地书写,学会感谢给你启发的人们。要学会诚实写作,杜绝抄袭的最好方法是:诚实地注引他人的资料和观点。

9、网络只是媒介,它是装盛信息和意见的容器。没有内容,网络就什么都不是。不写作有用的内容,网络的写作者也就什么都不是;同理,不使用网络上有用的内容,网络的漫游者也什么都不是。

10、从来就没有什么网络作家——只有使用网络的作家,和使用网络的非作家。作家的名望只基于写作本身。

11、个性写作比比皆是,规范写作也不足为奇,真正困难的是它们的统一。

12、互联网是发言者的天堂,但是,沉默的旁观,也同样使人受益。因为,最好的思考者都是冷静的。

13、不要对一切来自网络的信息都信以为真。网络上的虚假和欺骗比现实中更多,因为在互联网上弄虚作假的成本更小。网络上的偏见和缪见更多,因为奇谈怪论在互联网上的流传更广。

14、进一步的,不要对网络语言过分信以为真——尽管,在未来某个成熟的网络时代,网络可能是极其真实的。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间接符号,语言是现实的影子;而当语言来自更为表象化的网络媒介时,你所看到的,通常只是影子的影子。

15、在现实中忧郁和孤僻的人们,有可能在网络写作上分外活跃,对于他们来说,网络生活是一种对人际交流缺陷的弥补;但是,这种弥补有时是饮鸩止渴。应该切实的改善性格、人格和人生处境,而不能完全依赖虚幻之境。失之于现实的,仍然应该补之于现实。

16、聊天室里的写作是人际交流,它通常不是文本的写作;BBS的写作是讨论,它通常是写作前的准备;博客可以是写作,但是,写给自己的博客,与写给大众的博客,不是同一种写作。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出版或发表,应该具备以下五个要素:作者具有可识别的真实身份;来自严肃而负责任的写作;不违背法律及伦理;言之有物;刊登于有公信力的网络媒体。

17、网络写作的责任,等同于大众媒体。虚拟的言行,一样会有可能触犯现实的刑律。网络没有秘密可言,要学会保护你笔下的当事人,包括保护你自己。思想无疆界,写作有准绳。

18、网络写作不仅是文字,未来的网络写作者,有可能是以视频、音频全副武装起来的人;即使如此,在任何时候,你仍然应该苦心修炼语言文字的技能。
19、网络写作不仅是汉语,未来,众多网络写作者会精通外语;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葆有对汉语写作的热爱和忠诚。因为,不只是悠久、独特、有力,而且,汉语的确是美好的。

20、不管你如何依赖网络写作,都不可放弃对纸面书写的练习。纸面书写更加严整和郑重。纸面书写更加独立和安静。纸面书写饱含着对汉字的深沉体认,它所传承的不仅是书法,而且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纸面书写更加接近写作的本质。

21、学会适量的写作。写作很多的人,未必是作家;当然,写作很少的人,也很难成为作家。不管写作多少,每一次写作都应该全力以赴。

22、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即使你不是作家,你仍然可以做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写作者。

23、最后,我要总结并陈述以上戒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比网络更重要的,是现实;比写作更重要的,是人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0 13:01
http://zgjypl.5d6d.net/bbs.ph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2 19:18
http://www.hnmyfx.com/Article/news/2510.html

2013年参加首届《孝感日报》新闻骨干通讯员培训班之我见!
                                                                      孝南区书院中学         李俊林
       10月31 日正午,湖北首届《孝感日报》新闻骨干通讯员培训班结业仪式在融兴度假村三楼会议厅 隆重举行,孝感日报社汪兴田副总编辑和相关领导为来自孝感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选派的200多名通讯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这标志着在市宣传骨干通讯员培训班的学习圆满结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感受颇深,对今后新闻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本次培训班办班目的是通过提高班来提高宣传干部、在职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为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五个跨越“第三次创业”的 建设,积极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在短短3天的培训中,各位资深老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通过大量的新闻实例,重点阐述了新闻写作的特征、怎样做好新闻素材的选择、如何才能写出好新闻,讲解深入浅出,理论性好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并且让我懂得了知识和道理,做宣传工作必须要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发现身边发生的变化,和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同时要善于发现,身边时时有新闻,身边事事是新闻。写稿子时,要牢记定位,追求高度,要抓住事物深层次的内容,写出东西要让人入眼、入脑、入心,并且要善于提炼,要善于写短文,要精练。作为优秀通讯员,必须要主动去接触很多事情,做到腿勤、嘴勤、脑勤、手勤。
      本次学习让我颇有收获的是《孝感日报》副总编辑管淳专家讲到,要想写出好稿子,宣传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不仅要有深厚的新闻写作基础,同时,还要了解本地区,单位的政策方针,中心任务以及近期工作中心。必须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洞察力和敏感性,要不断的学习,每天都要关注地区以及单位网站的新闻,了解本地区、单位的全年中心任务,以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同时要用心了解新闻中心的需求稿件的形式、技巧。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使我明白,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通讯员,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考虑问题要站在一定高度。同时在平时工作中要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方式和特点,并且要多写、多练,不断拓宽新闻写作的视野,提高新闻稿件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26 19:53
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期刊


1、中国记者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编辑单位:《中国记者》杂志社 主编:陆小华(总编)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政编码:100043
电话:63073082 63074754 6307323 传真:010-63077543
网址:http://www.Chinesejournalist.com.cn
电子邮件:cjlxh@xinhua.org
国内刊号:11-1275/G2 国际刊号:1003-1146
邮发代号:82-23 单价:5元/期
2、新闻爱好者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主编:孔祥科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邮政编码:450008
电话:0371-579593 传真:0371-5796134
网址:http://www.hnby.com.cn 电子邮件:xwahz@sina.com
国内刊号:41-1025/G2 国际刊号:1003-1286
邮发代号:36-94 单价:3.5元/期
定价:42元/年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社长:尹韵公 主编:尹韵公
地址:北京2011信箱新闻所 邮政编码:100026
电话:65022868 6594057 传真:65022868
国内刊号:11-3320/G2 国际刊号:1005-2577
单价:10元/期 定价:40元/年
4、新闻战线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编辑单位:《新闻战线》编辑部
地址:北京金台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733
电话:010-65369258 6536925 网址:http://www.peopledaily.com.cn
电子邮件:xw@peopledaily.com.cn 国内刊号:11-1337/G2
国际刊号:0257-5930 邮发代号:2-568
单价:6.5元/期 定价:78元/年
5、瞭望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编辑单位:《瞭望》编辑部地址:北京京原路8号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工部
邮政编码:100043 电话:63074137,6307452
传真:010-63073564 电子邮件:liaowang@public2.bta.net.cn
国内刊号:11-1276/D 国际刊号:1002-5723
邮发代号:2-512 单价:3.8元/期
定价:197.6元/年
6、记者摇篮主办单位: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记者摇篮》编辑部
主编:刘志云(总编) 地址:辽宁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339号
邮政编码:110014 电话:024-22698135/
网址:http://www.indaily.com.cn 国内刊号:21-1032/G2
单价:5元/期 定价:60元/年
7、记者观察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山西分社
编辑单位:记者观察杂志社 主编:杨玉良
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252号 邮政编码:30012
电话:(0351)429154 传真:(0351)4295702
电子邮件:jzgc@xinhuanet.com 国内刊号:14-1126/C
国际刊号:1004-3799 邮发代号:22-101
单价:4元/期 定价:48元/年
8、军事记者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单位:《新闻与成才》编辑部
主编:朱金平 地址:北京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电话:6672079
传真:010-66817035 网址:www.pladaily.com.cn
电子邮件:jsjz@jfjb.com.cn 国内刊号:11-4467/G2
国际刊号:1002-4468 邮发代号:82-204
单价:4元/期 定价:48元/年
9、国际新闻界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编辑单位:《国际新闻界》杂志社 社长:何梓华
主编:何梓华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邮政编码:100872 电话:010-6251101
国内刊号:11-1523/G2 国际刊号:1002-5685
邮发代号:82-849 单价:6.6元/期
定价:39.6元/年
10、对外宣传参考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新华社对外部
编辑单位:《对外宣传参考》编辑部 主编:杨国仁
地址: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邮政编码:100803
电话:6307337 国内刊号:11-1362/G2
单价:4元/期 定价:48元/年
11、青年记者主管单位:大众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 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 山东省新闻学会
编辑单位:《青年记者》编辑部 主编:荆成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邮政编码:250014
电话:0531 5193383 519351 网址:www.dzwww.com.cn
电子邮件:qnjz@sina.com 国内刊号:37-1003/G2
国际刊号:1002-2759 邮发代号:24-213
单价:8元/期 定价:96元/年
12、传媒观察主办单位: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主编:沈志强
地址:南京管家桥65号 邮政编码:210092
电话:84702171,84701448-300 网址:www.xhby.net
电子邮件:cmgc@shby.net 国内刊号:32-1712/G2
国际刊号:1672-3406 邮发代号:28-106
13、新闻采编主办单位: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单位:新闻采编编辑部
地址: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邮政编码:030012
电话:0351-4281591 429450 传真:0351-4294504
国内刊号:14-1070/G2 邮发代号:22-6
单价:4元/期 定价:24元/年
14、新闻大学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解放日报社
编辑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主编:黄芝晓
主任:殷晓莞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邮政编码:200433 电话:6564363
国内刊号:31-1157/G2 国际刊号:1006-1460
单价:5元/期 定价:20元/年
15、新闻传播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 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新闻传播》编辑部 主编:李长江(总编)
主任:王亚光 地址:哈尔滨市地段街1号
邮政编码:150010 电话:0451-8469606
传真:0451-87596061 国内刊号:23-1070/G2
国际刊号:1672-0261 邮发代号:14-251
单价:5元/期 定价:60元/年
16、新闻界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 云南日报 四川省记协 四川省新闻学会
编辑单位:《新闻界》编辑部 主编:沈淮
主任:余长久
地址:成都红星中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社内)
邮政编码:610012 电话:028-86968601,2,3,
传真:028-86968036 电子邮件:xwj1985@vip.sina.com
国内刊号:51-1046/G2 国际刊号:1007-2438
单价:5元/期 定价:30元/年
17、新闻记者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编辑单位:《新闻记者》编辑部 主编:吕怡
地址: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邮政编码:200041
电话:021-62791234 6279333 传真:021-52920009
网址:http://xwjz.eastday.com 电子邮件:xwjz@wxjt.com.cn
国内刊号:31-1171/G2 国际刊号:1006-3277
邮发代号:4-371 单价:5元/期
18、新闻前哨主管单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社 湖北省记协 湖北省新闻学会
编辑单位:新闻前哨编辑部 主编:肖曜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65号湖北日报社内
邮政编码:430077 电话:027-8679170
网址:www.cnhubei.com 电子邮件:xwqs@cnhubei.com
国内刊号:42-1263/G2 国际刊号:1003-2827
单价:3元/期 定价:36元/年
19、新闻世界主办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新闻世界》杂志社
主编:陈应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74号
邮政编码:230001 电话:0551-2670312 265985
传真:0551-2671370、2832587 网址:www.anrb.com.cn
电子邮件:xwsj_2004@163.com 国内刊号:34-1090/G2
国际刊号:1005-5932 邮发代号:26-100
单价:3元/期 定价:36元/年
20、新闻天地主管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湖南日报社 湖南广播电视局
编辑单位:新闻天地杂志社 社长:蒋显礼
主编:蒋显礼
地址:长沙市芙蓉中路469号湖南新闻大厦5楼
邮政编码:410005 电话:0731-4326303 432630
传真:0731-4326305 电子邮件:XWTD@sohu.com
国内刊号:43-1344/G2 国际刊号:1009-9298
邮发代号:42-225
21、媒介主办单位: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地址: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100006 电话:010-65470238 85116562-520,56
电子邮件:media@twmcn.com 邮发代号:80-267
22、市场观察·媒介主办单位: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任:刘再兴
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电话:010-65450238 6545023
电子邮件:dongcy@twmcn.com 国内刊号:11-3281/F
国际刊号:1006-9089 邮发代号:80-267
23、新闻知识主管单位:陕西日报社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 深圳商报社 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单位:《新闻知识》编辑部 主编:刘民安 祁念曾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邮政编码:710054
电话:029-82267258 8226726 传真:029-82234543
网址:www.sxdaiy.com.cn 电子邮件:xwzs@sohu.com
国内刊号:61-1022/G2 国际刊号:1003-3629
邮发代号:52-188 单价:5元/期
定价:60元/年
24、新闻与写作主管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单位:《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地址:北京和平里西街21号
邮政编码:100013 电话:010 84276236 8427623
传真:010-84276232 国内刊号:11-1109/G2
国际刊号:1002-2295 邮发代号:2-673
单价:3.5元/期 定价:42元/年
25、中国报道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主办单位:中国报道杂志社
编辑单位:《中国报道》杂志社 社长:王锡符
主编:于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64202840 68203683 6820281 电子邮件:zgbd_ad@sohu.com
国内刊号:11-4566/F 国际刊号:1009-9344
邮发代号:2-357 单价:15元/期
定价:180元/年
26、中国报业主管单位: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报业协会
编辑单位:《中国报业》编辑部 主编:连福寅(总编)
主任:叶文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62号世纪城5区8号楼1E
邮政编码:100089 电话:010-88598407 8859840
传真:010-88598827 电子邮件:zhgby@263.net
国内刊号:11-4629/G2 国际刊号:1671-0029
邮发代号:82-300 单价:10元/期
定价:120元/年
27、当代传播主管单位:新疆新出版局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深圳特区报业集团 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单位:《当代传播》杂志社 社长:亢平
主编:陆卫春 主任:郑瑜
地址: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一号 邮政编码:830051
电话:0991-5593946 559331 传真:1991-5859946
国内刊号:65-1201/G2 国际刊号:1009-5322
邮发代号:58-155 单价:5元/期
定价:30元/年

《当代传播》是一份由新疆日报社、深圳报业集团、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一份新闻传播类理论期刊。《当代传播》(前身《新疆新闻界》创刊于1985年,1999年更名为《当代传播》。
《当代传播》作为7种主要新闻传播理论专业期刊之一,被列入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取样刊物,是国内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具备较高声誉和较高研究水平的理论学术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新闻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社科双效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核心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连续获得“新闻期刊奖”和“新疆优秀社科期刊”等荣誉;主编亢平更是于2004年荣获“全国出版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期刊定位:探讨新闻传播行业现状、发展和趋势的理论刊物;研讨传播业内的新现象、新动态、新模式的载体;关注传媒市场的产业化发展趋势;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塑造中国一流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品牌。
读者定位:新闻传播业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围绕新闻传播行业的相关生产、经营、使用层面的各种“媒介人”。
品牌栏目:新闻传播研究、网络时代、传媒观察、广告与经营、研究生专论、传媒教育、域外视点
发行指南:邮发自办发行相结合。邮发代号:58--155 可随时与当代传播杂志社联系订阅事宜,长年订阅热线(0991)5593397。
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991)5593946 、5593316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1号 邮编:830051
mail:ddcb@xjdaily.com

28、现代传播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编辑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编:李焕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政编码:100024 电话:010-6577958
电子邮件:JOURNALCUC@163.COM 国内刊号:11-5363/C
国际刊号:1002-7149 邮发代号:2-753
29、传媒主管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编辑单位:传媒杂志社 社长:余敏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孟家桥32号 邮政编码:100078
电话:010-51259175 8767416 传真:010-87674165
电子邮件:chuanmeizazhi@china.com 国内刊号:11-4574/G2
国际刊号:1009-9263 邮发代号:2-970
单价:8元/期 定价:96元/年
30、今传媒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单位:《今传媒》编辑部
主编:辛光(总 编) 地址:西安市北大街131号
邮政编码:710003 电话:029-87205176 8720508
传真:029-87205083 网址:www.3qmedia.com.cn
电子邮件:zgbkzy@bylink.com.cn国内刊号:61-1430/G2
国际刊号:1672-8122 邮发代号:52-157
单价:10元/期 定价:60元/年

《今传媒》杂志是目前中国唯一全方位报道传媒运营和运营传媒的新闻杂志,致力于记录和调研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变化,剖析和解读相同政策背景下,国内各个媒体创造性的打造品牌和媒体运营的成败得失。和中国传媒一起参与、体会从传媒运营到运营传媒的深刻变化。
《今传媒》以学术的理性和业界的权威性,剖析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怎样的传播理念、手段和行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展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运用传媒的力量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的成败得失。
作为媒体,《今传媒》与企业、广告公司构成一种资源共享的铁三角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这是《今传媒》铁三角理论。
《今传媒》杂志将分阶段有重点且全面的涉足媒体自身的运营、媒体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及广告公司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搭建国内一流的媒体平台。利用自有的优势和背景,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运做,在企业、广告、媒体平台的产业链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国内统一刊号:61-1430/G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27-8122
编辑出版:《今传媒》杂志社
网址:http://www.mediatoday.cn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红缨路1号天金大厦501室
邮编:710068
电 话:029-88402923
传 真:029-88410721
31、中国传媒科技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编辑单位:《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 社长:华绍和
主编:陈一宏 地址: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邮政编码:100803 电话:010-63073447 6307345
传真:010-63073452 网址:www.xwkj.xinhua.org
电子邮件:xwkj@263.net 国内刊号:11-4653/N
国际刊号:1671-0134 邮发代号:82-828
单价:12元/期 定价:144元/年
3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编辑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主编:胡学军 地址:湖南省潇湘路23号
邮政编码:410007 电话:0731-402858
传真:0731-5602347 网址:www.fesky.com.cn
电子邮件:PY1719@Yahoo.com.cn 国内刊号:43-1370/Z
国际刊号:1671-5454 邮发代号:42-247
单价:9元/期 定价:36元/年
38、中国编辑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编辑》编辑部 主编:王亚民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邮政编码:050061
电话:0311-7765614 773557 传真:0311-7792584
电子邮件:zgbj@vip.sina.com 国内刊号:11-4795/G2
国际刊号:1671-9220 邮发代号:82-594
单价:10元/期 定价:60元/年
39、编辑学报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编辑单位:《编辑学报》编辑部 主编:陈浩元
主任:郭学廉
地址:北京市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邮政编码:100054
电话:010 63051258 6305112 传真:010-63051123
电子邮件:sydxb@cpums.edu.cn 国内刊号:11-2493/G3
国际刊号:1001-4314 邮发代号:82-638
单价:15元/期 定价:90元/年
40、三联生活周刊主管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 主办单位: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单位:《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社长:潘振平
主编:董秀玉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内净土胡同15号 邮政编码:100009
电话:6404036 传真:010-64076754
国内刊号:11-3221/C 国际刊号:1005-3603
邮发代号:82-20 单价:5.8元/期
定价:301.6元/年
41、科学新闻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编辑单位:《科学新闻周刊》杂志社 社长:王玉民
主编:李存富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 邮政编码:100080
电话:8261461 传真:010-68597962
电子邮件:sciencenews1@263.sina.com 国内刊号:11-3958/C
国际刊号:1671-6582 邮发代号:2-299
单价:6元/期 定价:144元/年
42、读书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单位:《读书》编辑部 社长:董秀玉
地址: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10
电话:010-84044030 8405042 电子邮件:sdxdushu@vip.sina.com
国内刊号:11-1073/G2 国际刊号:0257-0270
邮发代号:2-275 单价:6元/期
定价:72元/年
43、国际广告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主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
编辑单位:国际广告杂志社 社长:刘立宾
主编:刘立宾 地址:北京建国门外大街12号4层
邮政编码:100022 电话:(010)6568449
传真:010-65681942 网址:www.g999.com
电子邮件:intadv@sohu.net hhh@g999.com 国内刊号:11-2487/F
国际刊号:1000-4122 邮发代号:82-705
单价:12元/期 定价:144元/年
44、广告大观主办单位:江苏人民广播电视总台 主编:陈徐彬(总编)
主任:朱慧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2号鼓楼联通大厦十楼B、C座
邮政编码:210008
电话:025-83217901 83217902、3、4 8321790
网址:www.cnadp.com 电子邮件:adp@vip.163.com
国内刊号:32-1730/F 国际刊号:1672-9005
邮发代号:28-292
45、现代广告主管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广告协会
编辑单位:《现代广告》杂志社 社  长:孙英才
主编:陈永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909-910室
邮政编码:100055 电话:63317498 63317486 6331749
传真:010-68513126 网址:http://www.maad.com.cn
电子邮件:ad6898@vip.sina.com 国内刊号:11-3168/F
国际刊号:1007-2888 邮发代号:82-685
单价:12.8元/期 定价:153.6元/年
46、中国广告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东方出版中心 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广告协会
编辑单位:《中国广告》杂志社 社长:姚能珍
主编:张惠辛
地址:上海市宁海东路200号申鑫大厦1805室
邮政编码:200021 电话:021-63552298 6374749
传真:021-63551811 网址:http://www.ad-cn.net
电子邮件:china-ad@online.sh.cn 国内刊号:31-1174/F
国际刊号:1005-9156 邮发代号:4-408
单价:12元/期 定价:144元/年
47、网络传播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主编:姜加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010-6899084 网址:www.wlcb.com
电子邮件:onlinec@china.com.cn 国内刊号:11-5195/G2
国际刊号:1672-7967 邮发代号:80-19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010-6899084
网址:www.wlcb.com
电子邮件:onlinec@china.com.cn
国内刊号:11-5195/G2
国际刊号:1672-7967
邮发代号:80-199

《网络传播》于2004年4月创刊,以报道网络传播新闻动态、宣传党和国家的互联网方针政策,总结引导网上舆论的经验,研究网络传播规律为主要内容,是为互联网管理及从业人员提供政策支持、信息服务和理论依据的专业性期刊。
支持单位:国务院新闻办
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CN11-5195/G2
邮发代号:80-199
定价:10.00元/册
订阅热线:010-68995924  010-68990842
电子邮件:wachunfang@126.com (订阅、合作)   sunwind54@hotmail.com (投稿)
48、文化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地址:北京张自忠路3号
邮政编码:100007 电子邮件:cmktg@public3.bta.net.cn
国内刊号:11-4296/G0 国际刊号:1001-2788
49、当代电视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编辑单位:《当代电视》编辑部
社长:王锋 主编:王啸文
主任:唐海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13层(中国文联大楼)
邮政编码:100062 电话:010-65389223 6538931
传真:010-65013417 电子邮件:dangdaitv@sohu.com
国内刊号:11-1322/J 国际刊号:1000-8977
邮发代号:2-708 单价:10元/期
定价:120元/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5 16:58
来自细节的力量

——肖港初中“我们离名师有多远”教研活动小记


         如何采用有效的办法帮助一线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锻造名师名校,是我们一直关注着的问题。

  日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中举办了该校一次别开生面的以《我们离名师有多远》为题的“校本教研”活动。耳闻目睹了一些鲜活的细节,让笔者对“校本教研”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对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增添了信心。

  “请帮我把讲桌搬到台下”
  还未到预先通知的活动时间,40多位老师已摊开笔记本静静地坐在阶梯教室等候。肖港初中教导处的李主任向笔者介绍:“我们学校规模比较大,每个年级都有教研组,小型教研活动周周都有。”学校教科室主任肖树伟说:“像今天这样全校语文教师都参加的集体校本教研活动一学期有两、三次。就连邻近学校五爱中学的三位语文老师和本校其他学科老师也来了。”
  这时,应邀主持本次活动的区教研员管季超提着一大包资料急匆匆走进来,在向老师打过招呼之后,他对肖主任说:“请帮我把讲桌搬到台下。”于是两人掀开红色桌布,将在舞台上的一张小课桌搬到紧挨老师座位的第一排。
  事后,管老师向我们解释说:“与老师们隔着丈把远,高高在上,像领导作报告一样,怎么与老师们轻松交流?其实在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是在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学习。如何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的困惑不比一线教师少。”

  “我不是主讲人”
  “我不是主讲人”这句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管老师重复说了三次。
  看到校门口的红色欢迎标语上写着“热烈欢迎管季超先生来我校作专题学术报告”,管老师低声对笔者说:“看起来老师们还没有真正把教研员当成朋友,当成平等的合作研究者。我们是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了。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寄希望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寄希望于一线教师研究意识的觉醒。”
  2:30,活动开始,电脑屏幕上打出“主讲人:管季超”字样,管老师马上说:“我不是主讲人!我只不过是设计了一个话题供朋友们一起来议一议。老师们可自由地发表意见。”
  在介绍了李镇西老师读书、写作、教学的基本情况后,管老师邀请与会教师谈谈自己的专业成长现状。可能是老师们一时还不太适应这种自由参与的方式,会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管老师又笑着说:“再说一次,我不是主讲人。今天是同行之间无拘束的交流。”
  接下来,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先后有五六位老师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即兴发言。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徐自明谈了他坚持写教研小论文的情况,诉说了向报刊屡投未中的困惑。
  ——青年女教师肖保艳介绍了自己外出学习亲聆名师授课时的真切感受。
  ——五爱中学初三语文教师汪国雄多次发言,介绍自己坚持将读书、思考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体会。
  管老师笑眯眯地听着老师们发言,不时插话作出回应,带头为发言者鼓掌。

  反思从掌声响起时开始
  4:50,管季超在回答了老师们提出来的三个问题后宣布活动结束,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走出阶梯教室,龚主任对笔者说:“没有想到管老师对中学语文教学名师的研究资料搜集得这样细密。说句实话,平时老是忙于日常工作,沉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少了。今天的活动至少可以启发我们多读些书,多写些东西。”
  管老师若有所思地说:“如果能将相关材料先行印发给老师们,再把李镇西老师的教学VCD播放一下,大家放开来谈,可能效果更好些。我们教研员对一线教师的急切需要有时并不了然。”

  舒校长的一席话
  在学校小会议室休息时,肖主任送给我们两种校刊。一份是学校文学社的社刊《麦浪》,已出到21期;一份是校教科室办的《教研简讯》。
  肖港初中校长舒华明给我们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学校的硬件建设有很大的改观,但我们觉得学校要发展,要创名校,关键是要加强以‘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也自然得到发展。如何让老师们从平凡的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一次活动,四个细节。教学工作是平凡的,乃至琐碎的。但在平凡与琐碎中,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点点变化里,用心感受,我们体味到一种别样的氛围,一种来自细节的力量。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9日第11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8 22:08
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下半场”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学会在舆论面前表达教育心声,学会与社会沟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社会面前,争取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需要创新,基本思想是不仅为了学科建设表述教育科研成果,还要开拓面向大众的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
 
                                  蒋建华
  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往往分上半场和下半场。有些球队开局不错,上半场打得很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下半场没有组织好,或者没有发挥好,结果球队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借用球类比赛上下半场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将教育科研工作区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文献综述、选题、申报、研究和结题,均可以称之为教育科研工作的上半场,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宣传、推广等工作,均可以称之为教育科研工作的下半场。教育科研课题在重视上半场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下半场的工作,这样教育科研工作才算完整,也才可能真正有价值。这既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科研社会价值的需要,还是提高教育舆论科技含量的迫切要求。
  做好教育科研的下半场工作,需要深刻领会每一项教育科研成果的核心。社会极为关注教育工作,这种关注既可以成为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有可能干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教育特别是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学会在舆论面前表达教育心声,学会与社会沟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社会面前,争取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与支持。这需要探索科学适用、符合大众需要和习惯的表述手段,从而达到让科学引导教育、让教育引导社会、让学校引导家庭,实现让社会舆论成为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的目标。
  现在教育舆论问题非常重要,可是在教育宣传过程中,简单地宣传成绩已经很难达到目标,必须直面教育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应该体现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这些都需要提高教育宣传的科技含量,现在常规的表述方式单一,特别是受学术论文国家标准的规范,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很难适应这样的需求。
  我国教育实践中蕴藏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然而长期以来有些人误认为基层教师、校长研究水平低,没有多少成果,以至于有些人发出了中小学教师是否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疑问。其实,不是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水平低,而是用习惯性的学院标准去审视他们,因为他们的很多思想是难以概念化的,这样他们丰富的思想就被忽略了。事实上,每一个校长能够在他那个局部领域脱颖而出,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只是我们缺乏新的表述手段去承认他们而已。
  为什么我们常常从国外去引进教育理论,却暗示我们这里没有。在要造就一批杰出教育家的今天,笔者想说,不是我们没有,而是我们的教育基本理论中还没来得及解决这一类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问题。
  这几年,对国外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介绍很多,有些人言必称西方,看不到中国教育的成就,看不到中国教育工作者对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所作出的努力,常常发出中国教育落后、教育理论落后的声音,其实是因为我们用学院的标准去对待,用学院的术语去表述鲜活的教育实践经验、表述教育实践中的科研成果,因此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没能凸显出来。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多年的发展,教育理论成果非常丰富,然而教育理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极大浪费。而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表述上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按照自然科学的方式进行规范,以为通过数学推导就能够得出对教育的理解,致使有相当一部分成果晦涩难懂,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需要引进新的表述理念和操作手段进行改造。
  教育理论要发展,必须实现教育理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流。然而,现在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育研究成果进入核心期刊,然后进入图书馆,在图书馆里睡大觉,过几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教育科研成果仅仅成为子孙后代引用的文献。为了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打好教育科研的下半场,实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的创新。基本思想就是不仅为了学科建设表述教育科研成果,还要开拓面向大众的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方式。
  多年来,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理论是有需求的,然而,现有的教育理论表述方式晦涩难懂,削弱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实,在教育行业工作,很多人与我有同感,教育事业的科技含量需要提高,教育科学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当然首先需要在教育界普及。这些,均需要创新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方式,打好教育科研工作的下半场。(作者为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79172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3-2-13 09:10
《新闻联播》的话语体系是一面镜子
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日前联合发布了“2012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榜单很细,有24类之多,其中,央视《新闻联播》备受青睐,仅其用语榜单列就有5类:成语、政治用语、经济用语、文化用语、科技用语;另外19类为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新闻热点、情感、易读错的词、易写错的词、“体”,等等,各有“十大”。别的都好理解,“情感”也成一类,颇觉没有年度性,诸如“幸福,紧张,快乐,担忧,激动,痛苦,失望,震惊,舒服,焦虑”,以社会层面而言,不是年年如此?
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个榜单的时候,均以关于《新闻联播》的那些为“新闻点”,尤其突出它的十大成语。道是,与上一年相比有所变化:“继往开来”和“坚持不懈”进入榜单,而“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前所未有”、“长治久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来之不易”和“丰富多彩”等8个成语则继续占据前10位。这个“新闻点”抓取得很有意思,概因我们都知道,《人民日报》正在动员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这十大成语在国人耳熟能详之列,难免给人以此即官话套话的相关联想。虽然从时间关系上看,榜单发布在1月8日,《人民日报》微博向网友征集也是1月8日,二者并无“串通”的可能,属于赶巧碰在一起形成了新闻“互照”。再以小人之心度之,大家对“新闻点”的那样抓取,实际上也正有此种用意:自己看吧,尽在不言中。去年这个榜单也有,却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或可从侧面进行印证。
但这种榜单的发布无疑是很有社会价值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为国家留史,为社会留史”,因为媒体的关注与传播往往体现了社会舆论的热点。除此之外,愚以为还呼应了中央提出的“下决心改进文风”。寻常我们谈论官话套话的多寡,只是凭主观感觉,耳边嗡嗡响着;这个榜单则是利用现代语言监测技术,在海量的动态流通语料库中,经过统计、计算,自动提取候选,最后人工确认形成。也就是说,排序完全依据数据,媒体范围覆盖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客观性不言而喻。官话套话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出现频率未尝不可以作为衡量基准之一,说得多才形成套路嘛。
从《新闻联播》的既有“定位”来看,官话套话多一些不足为奇,至少媒体人理解,那是不以他们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赞的是他们也在变,前两天我瞄了一眼,发现各地的雾霾天气就上了头条。新年伊始,另一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也在变,舆论监督上了头版头条,未知破其天荒与否。内容鲜活,“接地气”,语言自然鲜活,官话套话哪有立足之地?“十大成语”是否官话套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闻联播》的话语体系的确是一面最容易照到的镜子,你如果官话套话嘟囔个不停,底下的势必就有样学样。我想,如果《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这两个一动一静的权威媒体把头带好了,“官话套话”就不难得到遏制,中央提出的改文风就不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方日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3-7 15:21
两则‘教育新闻’比较谈


:华晖学校舞蹈节目亮相镇迎新年晚会


  12月31日,在镇展览馆门前搭建的室外舞台上,来自华晖学校的舞蹈节目登场亮相。学生们精彩的演绎,为现场的观众献上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华晖学校自2008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把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每学期,该校都会开辟第二课堂,开设武术、舞蹈、书法、棋类、篮球等近20个兴趣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各个兴趣班免费学习。为了确保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高薪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选拔到校队,让他们在家长会和对外文艺演出尽展才艺。至目前为止,该校的舞蹈已经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学校的亮点,先后参加社区、镇、市的表演或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悉,“修身同乐、和美菊城”2013年镇迎新年文艺晚会共有来自社区、部门单位、协会等节目16个,由学校参加的节目共3个,其中来自民办学校的节目只有华晖学校1个。

----------------------------------------------------------------------------------------------------------------------------------------------------------------------------------------
:     某区某区长、教育局某局长一行到某地某小学调研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35日上午,某区某区长、教育局某局长、某局长在某乡党委某书记、某书记、学区某主任的陪同下到某小学调研。某区长先后查看了学校校园环境、教学楼、食堂、新征地等情况;详细询问了学校综合楼、教师周转房的建设准备工作、学生饮食、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情况,对某小学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作了重要指示。


=两则‘教育新闻’对读  



南新闻:语言较为平实,表达比较准确,新闻‘卖点’突出。

如:据悉,“修身同乐、和美菊城”2013年镇迎新年文艺晚会共有来自社区、部门单位、协会等节目16个,由学校参加的节目共3个,其中来自民办学校的节目只有华晖学校1个。
-------可见,甘校长冽个民办校校长硬是有板眼啊。


再如:
华晖学校自2008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把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每学期,该校都会开辟第二课堂,开设武术、舞蹈、书法、棋类、篮球等近20个兴趣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各个兴趣班免费学习。为了确保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高薪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选拔到校队,让他们在家长会和对外文艺演出尽展才艺。至目前为止,该校的舞蹈已经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学校的亮点,先后参加社区、镇、市的表演或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运用了最基本的此类‘新闻作品’的一个‘技巧’:找到最近的新闻‘由头’,把此前的旧成绩,哈从仓库里搬出来‘晒’哈。





北新闻:文句顺畅,算是该区比较好的网上新闻。介绍官称的文字占差不多一半字数,没有突出的‘新闻性’。
如: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领导要去了解情况,刮风下雨阴天结冰。。也是要去的。与天气无关,用不着文学笔法。


再如:
    对某小学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作了重要指示。

----么‘工作’,‘肯定’是么样说的?语焉不详。我们读者,连‘知道分子’也冒当成。‘重要指示’要保密么?能否透露一点点?让我们也‘深受鼓舞’一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3-22 00:02
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四种群众语言
[ 作者:胡德贵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四种群众语言
□胡德贵
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实践证明,要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活泼,固然有选材、谋篇布局等诸多因素,应用好群众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是群众语言?从广义上来说,人们说的话都是群众语言。但这里所说的群众语言是狭义的,是指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广泛流传的活蹦乱跳的语言,具有朴实、生动、形象等特点。
  “黄段子”、“灰段子”、“黑段子”,也都属群众语言,但只有消极作用,新闻报道是禁用此类语言的。所以,新闻报道中使用的群众语言,往往都是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群众语言。
  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中常用的群众语言有四种:发自内心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语言,土里土气的语言。
  一、发自内心的语言
  这种语言,不是虚假的语言,不是遮遮掩掩的语言,不是隐晦曲折的语言,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语言,不是迎合他人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发自内心的,真真切切的,蓄积已久了的,没有丝毫修饰的,一语中的的语言。概括通俗地说,这种语言就是说心里话的语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的真实就是语言真实、细节真实等若干真实的集合体。追求真实的群众语言,就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因此,记者采访时要善于运用心理共鸣法、激将法来让群众说出心里话。所谓心理共鸣法,就是对于所了解的事情的看法,采访者始终与被采访者保持一致,从而让被采访者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话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就把心里的话掏了出来。所谓激将法,就是对于所了解的事情的看法,采访者故意与被采访者相左,从而让被采访者激动,以致抑制不住话语闸门说出深藏在心底里的话。
  例如:
  “我们的饭碗被渍水淹没了,盼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共同打捞我们的饭碗。”
  这是湖南省汉寿县月明潭乡浏浃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炳文说的一句话,显然是发自内心的语言。这句话被常德日报记者写入通讯《浏浃河村民的饭碗被淹没》(载2010年11月1日《常德日报》)。
  浏浃河村地形特殊,一边高一边低,下雨时高处的水流到低处成涝,天晴高处不保水又成旱。村里原有的一台机埠因前些年遭遇洪水的灭顶之灾,已是锈迹斑斑,犹如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没有了机埠,仅一口小山塘,田地十有八九旱涝不保收。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渍涝致贫的村。
  2010年10月的一天,常德日报记者开展“贫困乡村行”活动,来到了该村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始终抱着一种同情心,并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帮扶的贫困村。记者的心与村民的心和村干部的心产生了共鸣,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炳文,在记者采访快要结束时,说出这句让记者眼睛一亮的话。就是这句话,报道的标题出来了,报道的结尾句也有了。
  二、富有哲理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对社会生活的体会,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甚至是人生的真谛。这种语言,虽为某个群众提炼或创造,但往往又为广大群众所用,有的甚至成为励志天下的名言,成为激励他人的座右铭。
  有些报道为什么会让人百看不厌?就是因为报道中充满了哲理。所以说,有了哲理的报道一定耐读。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报道写得有哲理呢?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所以,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应以叙述为主,辅以抒情、议论和说明。因此,要想报道充满哲理,主要的方法还是采用富有哲理性的群众语言。
  要想在采访中获得富有哲理的群众语言,方法就是对采访对象多加肯定和赞美,并运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提问。其实,采访对象能说出富有哲理的话,并不是靠一时的灵感和冲动而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慢慢酝酿出来的储藏在自己内心世界里的能让自己提神的一杯美酒。记者只要深挖,采访对象就会把他心里的美酒倒给你。
  例如:
  “我不进步,就会退步”,“别人的进步就是我的退步。”
  这是建设银行湖南省津市支行员工马静所说的两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常德日报记者把这两句话写入长篇通讯《建行人歌动地诗》(载2012年3月5日《常德日报》)。
  建行津市支行是个学习型的团队,从上到下人人爱学习,考级、考证、考文凭,你看着我,我盯着你,都生怕落伍。马静是学习型团队中的佼佼者。
  作为柜员的马静,每天扎完账下班时一般都是晚上六七点,回家吃完饭、哄睡小孩就到了晚上八九点甚至十来点。这个时候,马静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啃起知识来,新政策、新制度、新业务、新产品等,都是她啃的对象,往往一啃就到半夜甚至凌晨。多年来,她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
  马静就是在“我不进步,就会退步”,“别人的进步就是我的退步”的自我激励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员工。如今,她已成为津市支行的一级柜员,业务娴熟得就像电脑一样快,已连续3年无任何差错。
  因此,记者把马静刻苦钻研学习的事迹连同她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写进了通讯之中。
  三、生动活泼的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指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人民群众对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科学知识、生活感受的总结、提炼和加工,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民群众喜闻乐用、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前后两部分贴切顺畅。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但仍然可以领会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如,爆竹脾气——一点就炸。
  谚语是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一种语言。如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如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如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如“分道扬镳”,用俗语来说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修辞色彩强烈。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如“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都是群众语言,都具有生动形象、活泼风趣、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特点,堪称语言中的一枝奇葩异卉。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可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
  在新闻采访中,这样的语言很容易采撷到。
  例如:
  “磁卡也有投资效应,这点毋庸置疑。但对于邮币卡中最弱的一个板块,一定要选对品种,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被采访对象——田村卡(集卡者对日本技术磁卡的通称)投资网经纪人杨路瑛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竹篮打水一场空”就是歇后语。北京商报记者把带有歇后语的这句话写进了通讯《叫价过万 田村卡有价无市》(载2011年5月13日《北京商报》)。
  四、土里土气的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指方言土语,它是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围内流传的群众语言。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单是汉语就有几大语系,方言土语更是五花八门。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和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我国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甚至再细分为“方言小片”。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学大师们从来没有鄙视过方言土语。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看,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某一方言或几地方言的运用。
  鲁迅先生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
  胡适先生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作为面向大众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性的新闻媒体就更没有理由来鄙视方言土语了。其实,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方言土语,能使报道“土”得活泼,“土”得自然,“土”得亲近,“土”得清新。
  例如:
  《(主题)广东搞掂小布  江苏搞掂海德  (副题)NBA停摆,一大波NBA球员正在接近》
  这是新快报记者采写的一则体育消息的标题,报道刊载于2011年11月19日《新快报》。
  结合导语和主体看标题的内容就是,广东“宏远”和江苏“南钢”,分别签约了前火箭队的“布鲁克斯”和“海德”。所以,这里的“搞掂”就是“签约”的意思。但“搞掂”的意境,是“签约”远远无法比拟的。
  “搞掂”,广东方言,就是“做好了,完成了”的意思,也就是“搞定”了的意思。
  “搞掂”,在广东人的工作和生活氛围里使用频率是很高的,上级布置任务时,下属往往只需回答这两个字;亲戚朋友同事间的帮助,也通常只需用这两个字。
  正因为广东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使用“搞掂”一词,该词已成为全国性方言了,全国各地几乎都在使用这一词。所以,新闻报道中适当使用方言土语,还有利于方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丰富我国的语言文化。
  鲁迅说:“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这是教我们学习群众语言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语言的创造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衍生出了五彩缤纷的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源泉。新闻报道不应拒绝群众语言的热情,否则,新闻报道的文风就会走进死胡同。因此,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捕捉群众语言,并在写作新闻报道时适当正确使用群众语言。
  新闻报道中适当使用群众语言,能使报道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能使报道更有真实感,更有感染力,更有耐读性。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来评价群众语言的作用:抓住了有报道意义的事情,并适当使用群众语言,新闻报道的写作就成功了一半。
(作者单位: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0 00:49
在《襄阳教育》骨干通讯员培训联谊会上的讲话

(饶龙武,2011.3.26,宜城)

各位通讯员老师、朋友:
又是一年春好处,今天,我们在宜城再次相聚。经过连续四年的相聚,我们不少都成了老朋友。去年相聚,梨花盛开;今年相聚,百花齐放,可谓“花开时节长逢君”。在这里,我代表《襄阳教育》编辑部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一年来为《襄阳教育》辛勤工作,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愿花开花谢春长在,愿大家新的一年事业、工作双赢双进双丰收!
今年,这是我们第四届《襄阳教育》骨干通讯员培训联谊会。从2006年始,这是连续第四年举办这样的活动,举办这样活动的目的,一是加强联络,让各地的通讯员朋友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共同度过一天两天的时光,加强了解,加强交流,不仅有利于我们增进感情,也有利于我们做好工作,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我们也借此机会,到襄阳各地转一转,做襄阳人,知襄阳情,看一看,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看看其他地方教育发展的态势。这对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大有好处。这次会议地点,我们选在宜城,宜城是楚国故都,是宋玉故里,在这里,楚国走向了鼎盛。在这里,楚文化走向了辉煌。可见,宜城是块风水宝地。我想,作为楚之后人,作为常读书写文的人,这次来游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受,说不定会启发我们的智慧灵感,滋育好我们的生花妙笔。下面,结合《襄阳教育》和通讯员工作,我想谈谈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回顾一年《襄阳教育》的发展。
我们作为《襄阳教育》的一员,关心《襄阳教育》,了解《襄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过去一年中,《襄阳教育》也赢得了新的发展,我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观上,也就是外在表现形式上。杂志的设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表现得色泽清晰,美观大方,让整本刊物一发放到手中,就有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就如说,人要衣装,一本刊物,要想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在这个方面,也需要下功夫。在印刷上,我们采用的是最好的纸,内芯印刷采用60克白纸,有厚度,手感好,纸张洁白无瑕。外封彩页,我们采用的是80克的进口铜版纸,比起许多刊物所采用的印刷材料都好。与过去相比,我们更注重了在彩页设计上下功夫,力求让彩页美观大方,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除此以外,我们尤其抓好了督办发行,每次刊物发行后,我们及时督促市邮局发行到位,保证了刊物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读者手中。另一方面,表面在刊物的内涵上,也就是文章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涌现了很好好稿子。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质取稿,坚持在文章质量上下功夫,涌现了很多质量高、创新性强的好稿子。很多老师和校长,也常反映,《襄阳教育》有看法,有价值,有水准。一本刊物的水准主要取决于稿子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坚持从严把关,对于稿子质量不够的,坚决撤掉,不留情面。虽然是一份地级刊物,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刊物的专业水准已超过了很多国家级期刊,甚至我还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我们《襄阳教育》上发的稿子,就是走到哪一级不说特别优秀,至少是不掉价儿,没有明显的硬伤。平常到学校调研时,常喜欢与老师和校长们谈起这本刊物,不过,这也因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所在。包括很多学校校长、教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还成为他们的案边书、枕边书。比如,有一次与三十六中刘春校长聊天,他还专门提到《襄阳教育》并把近年来的刊物,与改版前的刊物作了认真的评价,对现在的刊物是褒奖有加。这当然是对我们的鼓励。现在,到学校,常听到最多的是,这本刊物好看了,耐看了。听了这话,也让我们感到欣慰,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
二、提出一个想法。
在这里,我想对大家,也对我们《襄阳教育》提出一个想法,当然,这个想法是套用的。就是,今天我们以《襄阳教育》为荣,明天《襄阳教育》以我们为荣。这句话包含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对大家的要求,二个是对大家的希望。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方面,让我们以《襄阳教育》为荣。当然,并不是说,大家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就能给大家带来多少荣誉、多少骄傲,这当然也是我们所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我想说的,就是要用一种责任感来看《襄阳教育》,用一种爱的目光来呵护《襄阳教育》。希望大家能有主人翁意识,有集体荣誉感,能够以自己是《襄阳教育》中的一员而骄傲,能够因《襄阳教育》的发展而骄傲,为能见证和推进襄阳教育的发展为骄傲。作为《襄阳教育》的通讯员,我们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看作《襄阳教育》中的一分子,关心《襄阳教育》,呵护《襄阳教育》,积极地为《襄阳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积极参与《襄阳教育》组织的相关活动。不要,每到这个时节,大家才想起自己是个通讯员,不要每次要开会的时候才想起通讯员这个身份。在各地,在各校,我们是纽带,也是桥梁,是把《襄阳教育》与各地各校联接、沟通在一起的重要渠道。所以,每次到各地、各校参加活动和工作时,我总喜欢问问当地我们通讯员活动的情况,了解下他们的情况。在过去,我曾对我们的编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把《襄阳教育》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来看待,来呵护。我说,我们每编个稿子,就要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健健康康,要让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上学,去读书,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这当然是一份责任,就是让每个责任编辑自觉地编好稿,从严要求编好稿,用一种爱心,一是爱《襄阳教育》,二是爱自己声誉,来编稿,写稿。因为每份稿件都与相应的责任编辑有关,都出自他的手,都代表他的眼光和水准。换个角度说,对于大家而言,如果办出了一本高水准、影响力大的《襄阳教育》,不仅是我们,也有利于各位通讯员朋友的声誉,这里面的荣誉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大家的一半。如果办得太水了,办得差了,对大家也没啥好处,甚至大家骨干通讯员身份就会受损。说这个例子,也希望每位通讯员也能以这样的眼光、爱和责任来对待《襄阳教育》,维护《襄阳教育》声誉,不作旁观点,不作冷漠者,不以局外人眼光来看她,说简单点儿,就是不作看客,深入其中,用你的责任意识,用你的爱心和目光。我想,要做到这一点儿,一是希望大家关心刊物,不漠不关心,更不要像我们报纸,只看两类稿,一是有没有自己写的,二是有没有写自己的。在这里,我想提一个事例就是枣阳教育局的李合胜,在2010年春天,我去枣阳采访资教生的问题,一路呆了两天,他跟我聊得最多的就是《襄阳教育》,到他的办公室一看,也确实是如此,一摞《襄樊教育》(当时还叫《襄樊教育》)码得整整齐齐,上面点画批注,做得非常认真,甚至对很多文章的看法和建议,他都谈得比我还深入,甚至还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二是要宣传好《襄阳教育》。当然,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多作正面宣传,多栽花,不栽刺,我曾在很多场合说过,宣传也是一种生产力,尤其是当今这个时代,宣传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名骨干通讯员,我希望大家能时时刻刻宣传《襄阳教育》,把《襄阳教育》的好告诉老师,告诉朋友,做好《襄阳教育》的形象大使。我们目前有400名骨干通讯员,基本上做到全市每一个乡镇和规模较大的学校都有我们的通讯员,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果大家都来宣传,我们《襄阳教育》的形象会倍增,大家作为骨干通讯员的身份也自然会得到升高和增强。三要带头学习和使用《襄阳教育》。说得专业点儿,就是大家要积极学刊用刊。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每一位通讯员朋友当然也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工资要管,生活要问,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在操心。这当然是对的。但我想,我们还作为骨干通讯员的身份,还是需要多读一下我们的刊物,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的文章,见证一下她的发展和成长。可以想像,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看不问,又有谁来读这本书呢?那它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不过,从去年来,我们涌现了很多好现象,最为直接的就是,大家常常在问当月的《襄阳教育》到了没有?说明大家在关心,在关注,这也是让我们欣慰的地方,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其实,每本《襄阳教育》里面,有很多值得读的东西,作为这本刊物的副主编,总责校,我对每期稿件做到了至少通读到三遍以上。我以为很多稿件是值得一读的,有的对自己的思想有启发,有的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有很多的教育感悟常常能引起我深深的思索。后来,我就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也就渐渐地演变成了“两个凡是”,一是凡是我读不懂、读不明白、读不下去的稿子一概撤掉,二是凡是我读了后觉得没收获的稿子一概撤掉。当然,我不是要大家都像我这样的认真,就是在茶余饭后,大家把《襄阳教育》拿过来,看看,翻翻,真的,说不定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说不定,你的工作,教育观,人生观就会因为这个而改变。同时,我想,大家既然被推荐上来,都是业务骨干,都是学校的精英,大家不妨把《襄阳教育》从校长或不爱读书的领导干部手里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读读,这既是提高《襄阳教育》的知名度,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其实,我们也有很多校长是喜欢读书的。比如在08年,还是09年,我去枣阳熊集耿集中学,遇到了一位名叫韩顺平的校长,在他的办公室,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案头书。一年十本《襄阳教育》放在校长办公桌上,我随手翻翻,竟让我有些“震动”的感觉。韩校长把每本《襄阳教育》几乎都是从头到尾看完,杂志上还作了批注,画了标记,还有的在空白地方写了自己的感想。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自愧不如。我想,一个校长,工作不可谓不忙,然而他还能这么用心地看,我们通讯员更应该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自己的刊物,用爱来看,用心来看。四是要敢于宣传,勇于宣传我们的刊物。向周围的教师,甚至向你们的校长,多宣传《襄阳教育》,鼓励大家做《襄阳教育》的热心读者和作者。从去年起,我们做了面向教师做了个人征订和宣传发行工作,两年下来,效果很好,尤其是2011年,个人征订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000多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也说明了我们的刊物在逐步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同时,我们也是以这种方式让大家认可《襄阳教育》,书非借不能读,杂志非订当然也不会爱惜,钱数不多,但意义很大。当然,这也得感谢我们通讯员,包括我们今天表彰的通讯员中,都有很大部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保康的陈雪,襄州的任志生,谷城的郑明润、杨金成,南漳的钱玉梅,他们都是以普通的老师身份来做征订,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还是不顾艰难地做了下来,争取了校长的支持,工作赢得了主动,做得很好,让人感动。当然,我们也还有很多校长们也做了宣传发行刊物的先锋,比如老河口的付昶服、杨雷,谷城的程铜锭,南漳的刘道记、潘丛喜、陈君才、吴朝晖、钟尚辉、章烈平、汪明虎、贺青、王朝阳等,枣阳的郑其东、杨红东,襄城的张德兰,樊城的刘玉文、李晓蕊、夏天会等等,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给予了我们很多的鼓励。
另一方面,《襄阳教育》以我们为荣的意思,就是以我们以每名通讯自身的发展为荣。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年,有的走过了三年两年,与很多通讯员都成了老朋友,我们也常常收到很多通讯员的稿件,其实也在关注着每位通讯员所取得的成绩。虽然我们不能发表每位通讯员的来稿,但我们却始终关注着每位通讯员的成长,就如套用当前最火的一首情诗来说,“见与不见,都关心着你;稿件发与不发,都关注着你”。其实,也客观地说,我们有很多通讯员朋友在这几年里,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前些年的稿子相比,更有价值,更有份量,写得更新,更活,文笔优美,结构严谨,写出了许多大气而优美的文章。比如,宜城的丁洁,过去擅长于写散文,语言有诗的优美,歌的韵味,而短短的一年过去,她论文也写得出相当出色。比如今年第一期,我们给她发的《回归自我,让生命散发芳香》,虽然她自己说“是一个刚进门的新手”,但其成熟程度,包括行文风格,与一个老写手没有一点儿差别。再如第三期,我们给她发的《教育,请放慢脚步》,其实,在过去,我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在连续三期内发同一名作者的稿子,但这次为她破了例,为什么呢?用刘谦的话说,这个稿子写得太完美了,让你舍不得不发。我还建议大家可以看下她的博客,从她的博客,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进步和成长。比如说,南漳的钱玉梅,过去也常看过她的不少文章,最近她发了两篇稿子过来,一个叫做《让学生爱上日记》,一个叫《初中作文教学系统化训练初探》,结构、观点、行文,成熟老到,比如在《湖北教育》上发的《聆听那个不同的声音》,都写得很棒,有了大气象。尤其是,我们在第三期中发的那篇《让学生爱上目记》,新颖,真实,内容一点儿也不空洞,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称得上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再比如南漳的万运华、枣阳的王章才等,这几年文章到处发,无论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核心期刊,都发得非常多。当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谷城的刘堂刚,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写手,几乎每一篇稿子拿出来,都有相当的份量,要么题材新颖,要么选材角度好,要么很贴合教育实际。比如说枣阳的王章才,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进步。谷城的郑明润、蒋琦,保康的姜楚华、陈雪,襄州的关爱爱、老河口的杨雷、王春林等一大批优秀的作者,都逐步优秀起来,比如说老河口杨雷写得教育管理心得,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文笔轻松活泼,而蕴含其中的教育哲理,很值得揣磨。在平常工作中,我也经常与很多名师在一起交流,在交谈中,他们常谈到的也是《襄阳教育》,说是《襄阳教育》给了他们平台,给了他们写作的激情,也让他们对于写论文从不会到会,最后到得心就手,从而一步步成长为名师。其实,就我们襄阳而言,有很多好的写手,如七中的曾庆丰,我开玩笑说,《数学通报》就是为他编的,一个顶尖核心期刊,一年发两三篇。狄香云,我觉得她完全可以发一个关于作文教学的系列。再比如说,已著书立说的赵胜启、戴辉等,谈起《襄阳教育》,他们仍然有很深的感情。我想,今天,我们是《襄阳教育》通讯员,也都是《襄阳教育》的撰稿人,我不负它,它自不负我。作为我们每一位来说,《襄阳教育》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平台,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个平台,好好发展,以成就自己事业上的辉煌,让明天我们以大家为傲。在上次去二十一中调研时,我说过一个观点儿,就是“积累,让我们更精彩”。一步步走下去,虽然每步不一定走得远,但走长了,终会走得很远。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只要坚持走下去,将会终会有一天,我们会以你曾经是我们的通讯员而骄傲。也希望我们通讯员朋友们,能够不懈气,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虽然文字工作很辛苦,文字是思想的表达,也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希望我们能以苦为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三、2011年《襄阳教育》的新特点。
早在2010年,针对大襄阳教育,李菲局长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把襄阳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推进。作为《襄阳教育》这本专业媒体,它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宣传造势,摇旗呐喊,为襄阳教育创品牌,以走出全省,叫响全国。在2010年,我们作过很多尝试,比如推出老河口实验小学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四十三中的“三环六步式”教学模式、襄阳三中的“发展的教育”等等,目的就在于为这些学校的整体改革造势,为打造襄阳教育品牌服务。客观地说,这些打造在市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慕名到上述学校学习参观。2011年的《襄阳教育》,我们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从襄阳入手,最终走出襄阳,努力推出我们襄阳自己的名校,推出我们自己的教育家,推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改革模式。为了使这些典型系列化、科学化,从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我们经过研究决定以专栏的形式实现连续报道,如地方专栏,如宜城特色学校专栏、南漳特色学校专栏,不同的地方,办学的方式有所不同,都有过人的地方,我们缺少的更可能是关注和发展。第二方面是学校专栏,我们有很多学校都办得不错,有自己的特色,单凭一篇两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也需要集中报道,才可以让它们更清楚,更明了,更透彻。比如,我们在第三期将推出“南漳城关实小专栏”,南漳城关实小作为一个原来的村级小学成功实现“三级跳”,一跃成为省市知名学校,用一个专栏来系列展示是很有必要。第三种,课改专栏,如“四段式教学专栏”、“三环六步式专栏”、“高中新课改专栏”等。我们很多熟悉的课改模式都是这种系列报道推出的,这不仅有利于扩在影响,也有利于更全面更具体。第四种是人物专栏,比如宜城一中曾江华校长很有教育思想,我们就可以确定为“曾江华专栏”,当然,我们的曾校长也确实很有教育思想,比如他写的《跨过管理的节点》,可以说是教育管理论文中的典范之作。其实,每次到学校我也喜欢和很多有思想的校长老师们在一起交谈,每次交谈都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前不久和致远中学的李后兵校长,东风中学的王华标校长,和襄阳三中的李明凯校长,襄城实小的张德兰校长,甚至和很多教育局的领导干部,如樊城区的教育督导室的王建琳主任等,他们可以说是襄阳本地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更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地方生长。我们计划开设这些专栏的目的,在于让这些教育思想、学校、个人,形成一种拳头影响,形成一种阵地效应,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人走出襄阳,走向全少,走向全国。
四、今后写稿大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过去的两次联谊会上,我都和大家聊过写稿的问题。不过,谈得都是怎样把稿子写好,写出彩,写出水准来。今天,我换个思路,和大家说说,写稿中最忌的几个问题。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引起注意。一忌抄袭。当然,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导致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封杀你的稿子,所以,这个是千万不能为。我们在过去编刊过程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我们都是朋友,所以还谈不上封杀,但如果大家把稿子投出去,遇到一次这样的情况,很可能你就被封杀了,这个对于写稿人来既是大忌,也是死穴,所以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碰这个红线。二忌似曾相识。长得太像的稿子,肯定不会被人注意,如果上了的话,肯定是因为版面费。因为大家都说得到的话,大家都说得大致相当的话,作为一个刊物来讲,自然没有采用的必要。其实,论文和科研一个道理,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创新。三忌空泛。就是什么道理都讲,其实就是什么道理都没讲,最起码来说,到少就是一个道理没说清,没说透。四忌乱投,没有针对性。注重栏目风格,这一段时间的主要话题,当前最关注的动态等等,这样你的命中率就会高一些。就好比打篮球,你只有往篮板的方向投,才可能有得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8 08:52
中国传播学研究著作总目 - [Today1.0备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today2100-logs/10705493.html


1981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 第二编译室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传播媒介的垄断》 [美]巴格迪坎著 林珊等译 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简介)(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4
《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著 陈亮等译  新华出版社  
1985
《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 [美]宣伟伯著 余也鲁译述  中国展望出版社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美]赛弗林、坦卡德着 陈韵昭译 福建人民出版社  
《信息学概论》 [苏]谢尔茨基著 刘克译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信息·沟通·传播》 居延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 戴光元、邵培仁、龚炜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社会沟通论》 钟坚等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电视的影响与儿童电视病》 [美] 穆迪著 卜卫等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 吴予敏著 国际文化出版社
《跨文化传通》 [美]萨姆瓦著 陈南等译 三联书店
1989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麦奎尔 [瑞典]温德尔著 祝建华、武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众传播通论》 [美]德弗勒 [英]邓尼斯著 颜建军等译 华夏出版社
《人际沟通论》 [美]库什曼、卡恩著 宋晓亮译 上海知识出版社
《公关传播学》 宋林飞、周世康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播效果透视》 陈崇山、弭秀玲主编 沈阳出版社
《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 [美]阿特休尔著 黄煜、裘志康译 华夏出版社
《传播与现代化》 朱增朴著 中国新闻出版社
《大众传播社会学》 [日]竹内郁郎编 张国良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媒介社会学》 [英]巴特勒著 赵伯英、孟春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医学传播学》 梁浩材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经济传播学》 邵培仁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迷》 沙莲香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类交流与传播》 周晓明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实用电视传播学》 吴信训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传播手段基础》 卢仁声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美]施拉姆著 金燕宁等译 华夏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 钟文、余阳明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 范东生、张雅宾著 北京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 杜力平译 新华出版社
《组织传播学》 林瑞基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传播心理学》 韩向前著 南京出版社
《应用传播学》 苑子熙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教育传播科学方法》 李克东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常接触:社会学交往方面的两个问题》 [美]戈夫曼著 徐江敏等译 华夏出版社
1991
《政治传播学》 邵培仁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广告传播学》 刘志明、倪宁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国大众传播学教育概况》 李晨辉等编译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
《对外文化传播学引论》 王志章编著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美]罗洛夫著 王江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化的传播》 斯密斯等着 周骏章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 [美]切特罗姆著 黄静生、黄艾禾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崔永泉编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研究(论文集)》 卢子贵等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人际传播学》 熊源伟、余明阳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通论》 欧阳康着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非语言交流》 [美]巴克著 孟小平译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对外文化传播学引论》 王志章编著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通论》 欧阳康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美国大众传播学教育概况》 李晨辉等编译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 叶家铮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2
《艺术传播学》 邵培仁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传播学》 邵培仁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人际传播新论》 [美]泰勒著 朱进东等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舆论传播学》 张学洪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撞击:西北文化传播研究》 戴元光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现代宣传学概论》 戴元光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 张咏华编著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跨文化理解》 [美]罗滨逊著 马啸、王斌等译 华夏出版社
《世界交流报告(上下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新华社新闻所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教育传播学》 高蕴奇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加拿大]麦克鲁汉著 何道宽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健康传播学》 北京医科大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化传播论(论文集)》 朱增朴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声像传播学(论文集)》 朱增朴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文化与传播(论文集)》 深圳大学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公共关系传播导论》 罗式胜、余诗刚主编 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 陈力丹著 开明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 李彬著 新华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 徐耀魁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传播理论与技巧》 刘伏海、吴家庆编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传播学》 宋林飞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丘伟光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与技巧》 刘伏海、吴家庆编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汉大众传播学词典》 汪季贤、陶丹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大众传播论(论文集)》 卢子贵等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4
《传播社会学》 邵培仁、陈建洲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 童兵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 徐培汀等着著 重庆出版社
《进入地球村:中国儿童与大众传播》 卜卫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座谈会论文集》 余也鲁 郑学檬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世界大众传播新潮》 吴信训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信息崇拜》 [美]罗斯扎克著 苗华健等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公共传播》 程曼丽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世界交流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 中国华侨出版社
《公关传播基础》 王庆同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 刘行焱等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广告传播》 胡万华编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闻传播基础理论》 高宁远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5
《新闻传播学》 邵培仁、叶亚东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跨文化交流学》 关世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 吴高福、郭伟锋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 黄旦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导论》 王建男、刘文三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传播学导论》 董天策着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传播与公关》 孙顺华主编 青岛出版社
1996
《传播学笔记(论文集)》 戴元光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 米光明、王官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陈道德主编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基础传播学》 段京肃、罗锐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原理与研究》 徐小鸽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技传播研究(论文集)》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社会·发展:全国第四次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 李敬一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科技传播学引论》 郭治著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信息传播原理》 倪波主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
《大众传播与现代文明》 王传寿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7
《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美传播研究(论文集)》 郭镇之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传播论稿(论文集)》 郭镇之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大众传播心理学:从现代心理学视角看大众传播》 刘京林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现代传播艺术》 胡志毅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华夏传播论》 孙旭培主编 人民出版社
《传播心理学》 黄鸣奋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信息高速公路透视》 [美]迈克尔·沙利文等 程时端等译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网络,席卷全球的风暴》 袁道之、白莉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网络为王》 胡泳、范海燕著 海南出版社
《数字化生存》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范海燕译 海南出版社
《网络化生存》 乔岗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
《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 王小东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黑客:计算机时代的牛仔》 胡泳、范海燕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法概要》 [美]巴顿·卡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生活在网络中》 严峰、卜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 李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人·现代化》 陈崇山、孙伍三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大众传播学》 陈龙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 张昆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导论》 胡钰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 李广增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
《科技传播导论》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传播学新名词词典》 陶涵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信息传播学》 高洁、李琳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广告传播学》 丁长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传播学简明教程》 毛微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大众传播社会学》 张咏华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著 新华出版社
《传播科技纵横》 闵大洪著 警官教育出版社
《现代大众传播学》 张国良 四川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著 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
《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蔡骐、蔡雯著 新华出版社
《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 钟大年等著 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 冉华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的文化观照》 蔡凯如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社会科学论文集》 王裕山、文自成主编 大连海事大学生出版社
《视听传播论文集》 阙子民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论集》 吴庚振主编 河北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通论》 郝朴宁等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信息媒体革命》 [加拿大]弗兰克·凯尔奇著 沉泽华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张伟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 郭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 吴伯凡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未来日记:未来十年网际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加拿大]威廉姆森著,傅凯琳等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皇帝的虚衣:网际网络文化实情》 [美]摩尔著,王克迪、冯鹏志译 河北大学出版社
《传播:文化与理解》 王政挺著 人民出版社
《进入传播业》 [美]秀兰·诺蓝哈著 黄宝玉等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数字化犯罪》 尼尔·巴雷特著 郝海洋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 邵培仁、江潜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原理》 童兵、展江、郭青春著 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概论》 刘卫东着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 明安香主编 华夏出版社
《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 郑兴东著 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崔保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 [法]洛特非·马赫兹著 师淑云等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传播的表像》 陈卫星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传播理论》 [美]小约翰著 陈德明、叶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化帝国主义》 [英]汤林森著 冯建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未来会如何:信息新世界展望》 [美]迈克尔·德图佐斯著 周昌忠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 [美]唐·泰普斯科特著 陈晓开、袁世佩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 [美]威廉·J·米切尔著 范海燕、胡泳译 三联书店
《Internet改变中国》 陈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 孙伟平 北京出版社
《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 陆俊著 北京出版社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戴锦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数字化成长》 唐·泰普斯科特著 陈晓等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广告信息传播》 陈能华、贺华光著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现代信息传播理论》 明子丹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技新闻传播导论》 胡钰著 中国财经出版社
《战时新闻传播诸论》 展江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对外传播学概要》 沉苏儒著 今日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 [美]史蒂夫·莫滕森编选 关世杰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知识传播学》 倪延年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 魏永征著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传播媒介与心理》 刘京林、罗观星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 周月亮等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传播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邵培仁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播道德论》 戴元光等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通论》 戴元光、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戴元光、苗正民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网络记者》 李希光主编 三峡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 刘双、于文秀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组织传播》 教军章、刘双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技术传播》 金兼斌着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 [日]桂敬一著 刘雪雁译 新华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佛林、坦卡德著 郭镇之等译 华夏出版社
《无冕之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 俞燕敏、鄢利群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汇流:整合媒介、咨讯与传播》 [美]鲍德·温等著 华夏出版社
《组织传播》 [美]凯瑟林·米勒著 袁军等译 华夏出版社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美]菲德勒著 明安香译 华夏出版社
《信息空间》 [英]布瓦索著 王寅通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传播政治经济学》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著,胡正荣等译 华夏出版社
《大众媒介概论》 [美]雪丽·贝尔吉著,赵劲松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 [美]威廉·哈森著 张苏等译 新华出版社
《传播语言学》 齐沪扬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 [美]利贝卡·鲁宾等著 黄晓兰等译 华夏出版社
《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 刘燕南等译 华夏出版社
《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 [美]罗伯特·福特纳著 刘利群译 华夏出版社
《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 殷晓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 苏志武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 袁军等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传播学研究:中加传播学研讨会文集》 袁军、胡正荣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 周月亮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整合营销传播学》 竺培芳、胡运筹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现代传播与电视文艺》 许行明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美]邓尼斯·K·姆贝著 陈德民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 常昌富、李依倩编选 关世杰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传播学》 申凡、戚海龙主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媒介时代》 [美]马克·波斯特著 范静哗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麦克鲁汉精粹》 [加]埃里克·麦克鲁汉、弗兰克·秦格龙编 何道宽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 [美]马克·波斯特着 范静哗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 [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著 张帆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新闻传播学》 程世寿、刘洁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美]柯利弗德·G·克利斯蒂安等著 张晓辉等译 华夏出版社
《数字达尔文主义:网络时代的生存竞争策略》 [美]埃文·施瓦茨著 陈正平译 企业管理出版社
《文化与交流》 [英]艾德蒙·利奇著 郭凡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 胡钰著 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论文选萃(上下)》 《传播学论文选萃》编委会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告传播技巧》 王多明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 蔡国芬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 [美]迈克尔·埃默里著 展江等译 新华出版社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美]柯利弗德·克里斯帝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 华夏出版社
《媒介事件》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 麻争旗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新闻媒介与社会》 张国良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逐鹿键盘:网络传播与商业》 程 洁、骆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 叶琼丰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市场精灵:网络传播与广告》 卢小雁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江 潜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无网不胜:网络传播与战争》 桑 田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 陈晓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 傅荣校、杨福康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新闻学》 杜骏飞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 吴廷俊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舆论传播》 刘建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 张海鹰、滕谦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探索(论文集)》 王文科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 [美]赫尔曼、麦克切斯尼著,甄春亮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学术传播》 烟玉明主编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 吴征著 长征出版社
《网络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美学导论》 姚鹤鸣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雷跃捷、辛欣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 何苏六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艺术》 关玲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陈卫星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 邓忻忻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 周鸿铎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网络传播与现代教育》 丁俊杰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传播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陈力菲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映象的创造:影视艺术本文创作与观众接受的双向研究》 盘剑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传在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传播史料选辑》 郑学檬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 黄鸣奋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 李国正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 吴予敏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战——中国新闻界悄悄孕育的革命》 唐小兵 陈新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 [英]尼克·史蒂文生著 王文斌译 商务印书馆
2002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 戴元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 邵培仁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 陈绚 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E.M.罗杰斯著 尹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 张国良、黄芝晓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创新的扩散》 [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 [美]斯皮内洛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转贴,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www.jyb.cn 2014年02月23日 作者:王润泽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新闻——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

  慈禧太后:“你真是花钱能手,我当年盖颐和园的时候也没想到用琉璃瓦装饰御膳房。”陈今言绘 图片选自《中国百年新闻经典·漫画卷》,原图刊载于1955年《北京日报》。

  二十多年前,在我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时,从旧书摊上买过一套《世界优秀新闻作品集》,记录了英美日德等国媒体对世界大事的报道。细腻的笔触,强烈的现场感,似乎又把我拉回到那风云际会的重要历史现场。这些作品比历史书更生动,更具细节,更有情感,是连接历史的生动桥梁,也是我记者生涯的启蒙老师。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后,我也常常鼓励学生去读经典新闻作品。同时作为教授新闻史的教师,我更希望新闻专业的学生多一些历史修养、文化积淀,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人情怀。我非常想找到一部作品集,不仅是优秀新闻作品的展示,更能分析新闻背后的故事、历史影响,甚至有作品作者的人生故事、理想信念、个性特点等。

  由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策划、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五卷本《中国百年新闻经典》(消息卷、评论卷、通讯卷、摄影卷、漫画卷),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主任刘梓良教授在为本书撰写的总序中提到了出版宗旨,以“努力找出新闻经典作品与记者综合素质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作为线索”,找寻“记者综合素质理论建构的基础”。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科学建立新闻工作价值体系与有效提升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研究”是编辑这套书的“方法与理论的支撑”。

  本书最大的编写特色就是将作者综合素质与作品分析进行有机结合。读一篇经典,并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而是结合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以及作者的独特个性等,从更深的历史角度和更全面的业务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本书对作者的分析尤有新意,从“知识结构(价值基础)、专业技能(价值能力)、职业道德(价值规范)、创新能力(价值成果)”四个方面浓缩出作者的个人特点和价值体系,为深入理解作品气质、内涵和影响,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背景。因为有了对作者的理解,作品也就更有了人的个性和生命的气息。

  细读本丛书,还有很多亮点和新意。

  第一,这是一套全面系统的新闻经典作品分析。不仅题材全面系统,加上了漫画题材,使这一很少进入新闻教育和业务培训领域的新闻类型也进入到经典的行列;而且遴选时间也涉及自近代报刊诞生以来的百余年时间段。

  本书第一次将消息、评论、通讯、摄影、漫画等新闻类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五种题材经典汇集一体,加以展示和分析。丛书遴选作品的时间跨度很长,几乎是从近代报刊诞生后,尤其是1900年—2011年的110多年间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收录最早的作品是《评论卷》王韬的《变法》,发表于1874年;收录最近的作品是《漫画卷》的《无题》,发表于2010年12月27日的《杭州日报》,时间跨度为136年。

  第二,权威性是丛书的另一个特点。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新闻作品中进行选择,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书的资料收集工作历时3年,其间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0多名在校本科、硕士生,查阅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新华社资料库及各大院校图书馆资料库等,复印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备选。之后编委会召集业界、学界多名专家,数次举办研讨,共同商量遴选标准和推荐篇目,并翻阅作品和人物传记。编委会还与在世作者联系,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作者和作品的特点。

  新闻是易碎品,要成为经典,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经得住当时发生事件的事实验证,二是经得住历史沉淀后的结果验证,三是经得住时代变迁后的价值验证。事实验证就是新闻作品所反映的必须是当时的事实,或者依当时的事实而提出的判断和观点,不能有歪曲。所谓结果验证,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件发展中,提前做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这对新闻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谓价值验证,通讯、评论、图片和漫画等新闻题材,事实的选择无不体现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是否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甚至是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只有历史来回答。

  第三,学术性是本套丛书的深层价值。

  每一种体裁的经典作品集,就是此类新闻业务历史演变发展的样本集,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审视中国新闻各种体裁演变的过程。近代媒体诞生以来,从评论、消息、通讯到图片、摄影等新闻性内容次第诞生并渐趋丰富完善。《消息卷》从头读来,我们可以悟出“客观”“干净”在不同时代的文本体现,更可以清晰地看到消息题材在媒体上是如何一步步完善、走向现代的。《评论卷》更是如此,中国读书人有“文人论政”“文章报国”的传统,报纸评论即是这一传统与近代传媒结合的产物。从《变法》一直读到《高校扩张,隐忧凸显》,中国读书人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思绪、忧虑、骨气、精神全浸透在一篇篇文字之中,令人感叹、敬佩!

  第四,展示中国新闻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传承是本套丛书的独有内涵。新闻人读新闻经典作品,不仅能从新闻中读到当时的历史,更能从这些历史中,读到当年新闻人的风骨和魅力;不仅可厘清中国新闻事业发展100多年来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中国新闻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可感受中国新闻人不同寻常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传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情结。这是中国新闻的力量,也是中国新闻人的精神家园。

  爱国和责任感是中国新闻人的精神底蕴。正如《评论卷》中所言,这些优秀新闻作品“能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判断和历史好恶,穿越历史,影响后世”。新华社前社长、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一个对党和人民没有深厚感情的人是当不了好记者的。不论是评论、通讯,还是消息、图片,没有对国家和社会深沉炽热的情感,是不会进入经典行列的。《通讯卷》中说,“欣赏近代中国百年发展过程中那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聆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那一曲曲激越昂扬的时代旋律。”《漫画卷》和《摄影卷》就更加直接和感性,结合一幅幅图片,读到作者创作的背景和目的,作者对祖国、民族和百姓的浓浓情感穿越时空深深感动了我们。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优秀的新闻作品流传下来就是中华民族一篇篇信史。今天当我们将这些优秀作品集于一书、将这些优秀记者集于一处时,中国经典新闻的价值取向、优秀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就更为突出。这是当下记者在面对社会转型、价值评价多元化、新媒体技术等环境时,值得思考和比照的现实问题。  (王润泽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