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7:23
标题: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原文地址: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作者:江剑锷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A、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B、课题研究的目标;
  C、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D、课题研究的方法;
  E、课题研究的步骤;
    F、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A到F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6个部分,除了F部分外,其余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F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E、F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17:25
原文地址:“小课题研究”——操作篇作者:11110100100
“小课题研究”——操作篇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目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二、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四、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五、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六、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
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穴市实验中学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的认识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方面的特征: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学困生心理问题及数学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夯实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掌握必须的数学概念公式等,数学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其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1.调查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2.分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3.分析和研究教育转化的方法;
4.制定方案并进行培养;
5.全程跟踪,达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水平明显转变;
6.形成结论、成果。
具体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及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选题、讨论;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理论学习;专家指导;现场培训;学困生界定等。
2、实验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确定实验对象调查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分析形成原因
3、实验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分类确定转化方案全程跟踪转化详细记录转化活动内容对比实验检测转化效果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4、改进实施及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论文汇总实验资料数据对外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基本方法
1)实验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
2)实验的内容
(1)优化教育环境创建学校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尽量减少一些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视的、灰色的、黄色的影响,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环境。
(2)优化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激活学生的内在良好动因。
(3)优化课堂结构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的四清过程管理办法,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都能成功。
(4)优化数学教师队伍重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高素质事业心、责任感的自觉自愿参加教改实验,具有现代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采取请专家讲课,举办各种专题短期培训,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教改经验,鼓励教师进修,培养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5)优化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有关原理、原则,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6)实验的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宏观控制,有效组织专题实验,分步实施,及时调节,逐步深人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对比方法。
1、观察法、问卷法:采集原始信息,建立学生档案,进行实验、研究对比,观其变化和发展。
2、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和习惯,分析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
3、案例研究法:每学期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4、观察比较法:采取横向、纵向两种方式观察比较研究
5、经验总结法:每学期每位教师都对本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及结果认真分析,做好过程。
六、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宰,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课题负责人:董超纲郭熙月   干东红
课题组组长:熊国安
副  组  长:库伟有   郭秀萍   张永忠
课题组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二)、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的“转化学困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在2009年9月~2011年6月期间,参与转化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好转,学困生基本摆脱学习的困难,数学学习成绩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参与调查的班级班风、学风有明显变化,教师的研究行为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2、参与实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方面能熟练和有效地用各种方法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成功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在全市(省)交流、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简介: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参考文献(略)

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安徽马鞍山市实验小学  吴学军    裴振年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已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中介。通过案例的分析可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有关教学案例研究的书籍不多,特别是学科按内容分类的教学案例研究更为鲜见。总而言之,教学案例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权威性不大。但现在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它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运用,而被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新课改以来,我市对教学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学校的课题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学案例这一载体。我校数学教师在市、区、校的各级教研活动中,大家从“什么是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逐步对“教学案例”一词有了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学得失,适时地矫正、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结构、特性、撰写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步趋向成熟。但对案例分系列进行深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且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表现在:
(1)大多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教学所得撰写教学案例,随意性较大,研究性不够。
(2)对同类教学案例的比较剖析,深层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3)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分板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缺失。
为此,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大教研氛围下,为更好地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我们想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分版块研究,这样从下到上所有年级段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围绕一个内容,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讨的题材,教研活动将更为实效。现集中优势兵力,依据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小板块“数的认识” 切入,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开展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特申请《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申请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校数学教师对该教学内容有着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同时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他们把握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发挥学校各数学教研组的功能,以促进学校数学教研。2、,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典型即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案例研究的中心词是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
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它具有叙事的一般特征: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1.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2.案例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3.案例的叙述要详细。4.案例具有时代性。5.案例具有有效性。6.案例具有典型性。7.案例不是课堂实录,对课堂信息的摄取有侧重点。
本课题是在“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里,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对其共性的内容开展相关研讨,以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分析本校数学教师对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的现状。
2、整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年级段确立研讨的实施方案。
3、分析“数的认识”同一类型教学案例的教与学的共性和非共性特点,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的能力,探索总结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有效借鉴。(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五、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1、对小学阶段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教师构建一个较为完整地“数的认识”内容体系和教学框架。
2、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整理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教案集或案例分析集。
3、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与学的得失分析,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借鉴现有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边实践边研究,在不断总结实践中探索该内容框架下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文献综述法:用文献综述法对各年级段的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案例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后在全校数学教师中开展理论学习。
课例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跟踪,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作共性和非共性分析。
量表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前测和后侧,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人员结构:
校教导主任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有 13 名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和成员,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各年级组顺利传达实施。从业务角度看,有市骨干教师2 人(含市教坛新星1人),校骨干教师 6 人,省教坛新星1人。从年龄结构看,既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实施。
资料准备:
校图书室的藏书,教学报刊杂志都比较丰富,课题组成员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网上下载资料。
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一切课题所需费用。
八、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
1、运用量表的分析需要理论的支持,在科学性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加强沟通交流。
2、对系列案例的剖析诊断,进行理论的提升,特别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3、参加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线老师,本身的工作繁重,再进行课题的研究,有时会感到有心力不足。这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有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
九、课题研究计划
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吴学军   裴振年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文献综述: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实施: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何德云  易本贵   叶萍  梅伟正   曹文静
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   何德云  易本贵   叶萍  梅伟正   曹文静  陶建军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吴学军   裴振年   陶建军
本教学内容分年级段划分:(人教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见附表一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9.10~2010.2)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对“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对本校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以及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实施阶段:(2010.2~2011.2)
分年级段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跟踪及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分析。
总结阶段:(2011.2~2011.7)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十、成果形式:
典型教学案例集  研究论文集    研究报告
十一、参考文献:
1、《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 ISBN 7-80602-904-4陈亚明编 宁波出版社 2005年9月
2、《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ISBN 7-5361-2894-0陈清容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 ISBN 7-305-04560-8金成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4、《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ISBN 7-80602-610-X/ G?279陈亚明著宁波出版社 2004年8月
5、《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究》 ISBN 7-5435-3782-6/ G?2936沈丹丹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附表一:

    附表二:
    对本校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方面的调查问卷
    老师,您好!下面所有的问题只需要按自己的理解回答即可。如果对某些问题非常陌生,可以不做回答。不必署名,但希望得到真实的结果,谢谢您的合作!
    1、有人说:数字符号“0”就是表示“没有”和“起点”。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你认为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
    3、一位老师教学“7的认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7的前面是6.”你觉得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4、古人试图把全体自然数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本质的数,叫“质数”;另一类是非本质的数,叫“合数”。现在为什么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5、一年级的准备课“数一数”内容简单,针对现在的学生还有必要上吗?
    6、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你认为“认数教学的结构有哪些方面”?
    7、0是自然数的倍数吗?0有倍数吗?
    8、0是偶数吗?最小的偶数是几?
    9、21%与0.21的意义是否一样?说明理由。
    10、你认为“分数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11、0/2  2/1  0.1/2  2/0.1都是分数吗?
    12、小数末尾的“0”有实际意义吗?
    13、为什么将“负数”编进小学教材?你认为这样编排好吗?说明理由。
    14、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好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
    15、教材对小数意义的阐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16、 用0, 1, 3, 5组成的最大三位小数是多少?
    17、60以上包括不包括60?
    18、根据你的教学经验,“数的认识”有关内容哪个章节最容易教?为什么?
    19、根据你的教学经验,“数的认识”有关内容哪个章节最难教?你认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一、试卷问答情况:




    二、试卷问答分析:
    通过从以上22位数学教师的问答情况,可以看出:
    1、问题回答集中在50%以上的题是第1、2、3、4、5、7、8、9、10、11、12、13、16、题。这些大都属于数学基础知识题。不予回答占比大的题是第6、14、15、17、18、19题。这些大多是有关教材的编排结构意图题。
    2、对同一问题,观点不同差异较大的题有第1、2、3、4、7、8、10、11、13、15、17、18、19题。只有第9、12、16题的答案集中率在95%以上。
    由此,我们初步分析我校的数学教师:
    1、对有关的数学知识题的解答优于对教材编排的分析和理解。
    2、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大家理解不一,不是十分的清晰。
    3、部分教师对某些数学知识点理解有误,对有些教学中的要点也困惑不解。
    4、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及教材的系统性编排意图不是十分的清楚。
                                                                    2010.3.
                                                                    课题组
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撰写结题报告是科研课题进入总结阶段,其主要任务有:检测最终的教育效果;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收获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鉴定研究成果;研究和部署成果的传播与推广;申报有关部门的评优评奖工作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它是一项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为课题研究成果做鉴定的主要依据,通过鉴定后又是参与评优评奖的成果主件。
    结题报告的主要特点:一是学术性,是专业性很强的报告,要紧紧围绕研究课题的成果来写。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报告,那些与课题研究虽然有关的工作,如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物质保证等内容,因为没有学术性,不必写进结题报告中来。二是概括性,是对课题研究和研究成果高度概括后的产物,因此不能写成流水帐,不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都写进来。
    撰写结题报告以前,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成立一个2~3人的写作小组,由课题组长和研究中的骨干教师或少先队辅导员组成,承担撰写结题报告的任务;
    查阅课题研究以来积累的重要资料(如调查报告、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阶段成果等),熟悉和反思研究的全过程;
    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作品分析、收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等方法,全面评估课题研究的教育效果;
    召开几次教师或辅导员的小型座谈会,对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和发现的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并明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讨后,拟定详细的结题报告写作提纲,由写作小组按提纲写出初稿(可以分工合写,然后由一人统稿);
    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和加工后,完成定稿。
    结题报告的一般结构、主要内容和撰写方法是:
    一、研究概况
    这部分的任务是,简要而概括地介绍本课题的情况,使读者对本课题有一个大体而清晰的了解。
    这部分应先说明本课题是由哪个部门批准立项的,其编号是什么,然后可以分两方面来阐述:
    一方面是简述该课题的研究设计,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和“计划怎样进行研究”。例如,简要介绍课题提出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目的(“目的一”是教育和培养学生或少先队员的具体要求;“目的二”是研究者要获得的解决某个教育问题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或原则);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如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对象、科研方法、主要行动)。撰写这方面时,要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案。
    另一方面是简述该课题的实际运行情况,回答“实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例如,课题研究是何时开始的;是否按研究方案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做了哪些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在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了哪些问题,采取的主要行动(试验措施)是什么;课题研究是何时结束的等。撰写这方面时,要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运行的真实情况。
    研究概况是结题报告的略写部分,可控制在1500字以内。
    “十一五”期间的经验表明,撰写概况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结题报告不是课题论证,也不是研究方案,写研究概况一定要注意这个“概”字,只要把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讲清楚就可以了,不必长篇大论地展开叙述。“十一五”期间,有些学校的结题报告的概况部分,在篇幅上竟占了报告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是不恰当的。
    第二点,也不能过于简单,把应该交代的问题漏掉。如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是必须交代的,不能简化;而其余问题如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则可以简要地叙述。“十一五”期间,有些学校的结题报告的概况部分,连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都没有写,这也是不恰当的。
    二、教育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育科研中,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教育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那就是反应在研究对象(学生或少先队员)身心上的变化,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效果是结题报告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育效果要对着上文研究目的中的“目的一”来写。例如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是“养成4个良好的环保习惯”,教育效果就要写这4个好习惯在研究对象身上是否养成了和养成的程度。又如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是“灌输和培养队员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教育效果就要写研究对象身心上是否具有了和增强了这种朴素感情。
    写教育效果要用事实说话。事实可以用“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人和事)”来表述,并通过“分析”这些事实来评估教育的效果,这样就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典型分析三者结合起来了。
    (一)关于数据统计
    数据是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作品分析等方法获得的,数据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要有一定的量。最好有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以便进行对比分析。有条件的还应该有阶段数据(如中期数据),以便进行发展过程(前测——中测——后测)的分析。
    数据最好用表或图来呈现,如表格、饼形图(呈现整体中部分的百分比)、柱形图(呈现前测与后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折线图(呈现团体或个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图表前一定要有说明,说明数据的来源(检测的时间、人数、内容、方法)。图表后一定要有分析,分析数据和事例的意义,评估教育效果的程度;分析有效、少效或无效的原因等。
    图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再分解,获得一些“新数据”,以便进行深入分析。例如:
    1.把项目并列的数据排序,看看哪个项目的效果最好,哪个项目的效果最差,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哪些有效哪些少效或无效。
    2.把总体数据按性别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性别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是否既适合男生又适合女生。
    3.把总体数据按年级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年级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的年级适应性。
    4.把总体数据按不同家庭背景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家庭背景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对不同家庭背景的针对性。
    “十一五”期间,在笔者看到的结题报告中,多数有了一定量的数据,有的还运用了多种呈现方式,有的还对数据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这些是十分可喜的进步。但是,现有的数据多数是比较简单的数学数据(如总数、部分数、百分数等),很少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如标准差、差异系数、z检验、t检验、相关系数等),因此也很难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二)关于典型事例
    在教育科研中,有些教育效果是无法量化的,很难用数据呈现。经验表明,用典型人物(学生或少先队员)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事例(典型事件、学生作品、家长来信等)来说明教育效果,是一种好办法。这个办法直观形象,具体生动,有说服力,还是对数据的必要印证和补充。
    这里的关键是“典型”二字,所谓“典型”就是:能直接反映教育效果的人和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总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真实、具体、鲜活、生动的人和事。典型人物最好是课题研究中被确定的“个案研究对象”,至少也应该是课题研究中的“重点观察对象”,平时多关注和培养他们(研究前的状况、研究过程中的个别辅导、研究后的状况),才能在撰写结题报告时有典型材料可用。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及时发现和记录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备写结题报告时使用。
    “十一五”期间,这种办法已被许多结题报告使用,但不足的是“典型材料不典型”,减弱了教育效果的说服力,这是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二上教材有一多半都是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我第一次担任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二上教材有一多半都是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还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有时忘记了运算顺序,看似相似,拿笔就写。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口算时,一些学生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学习的迁移又叫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口算习惯。
    ①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算的毛病。
    ②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最简算法的习惯。
    ③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如估算等。
    ④改错习惯。要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良好习惯。
    研究对象:镇江市解放路小学二(2)(3)班学生。
    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现状。
    2、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方法主要采用(1)行动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等。在研究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经常在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收集信息,学习经验,分析原因,付诸实践,反思总结,最终形成经验成果。
    具体过程如下:
    (一)对学生口算情况调查
    对班级学生口算情况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调查问卷82份。其问卷设置的主要调查内容有:
    1、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2、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   )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3、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A.不会做     B.粗心      C.紧张
    4、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5、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
    A、审题,看清符号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6、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
    A.按照题目要求口算。B.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D.除非老师强调,一般很少检查
    通过对班级全部学生的综合调查,其基本结果为:(1)喜欢做计算题的学生占51.61%,不喜欢做计算题的学生占48.39%;(2)认为自己计算水平很好的学生占41.23%,觉得自己计算水平一般的占58.77%;(3)认为自己因为不会做才做错的占5.97%,粗心做错的占74.68%,因为紧张做错的占19.35%;(4)计算完后能反复检查的占28.71%,没有检查习惯的占71.29%;(5)做题时能看清符号再计算的占45.16%,直接计算的占54.84%。
    (二)剖析影响口算能力的因素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三)探索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对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3、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口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提高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口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5、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6、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1、初步找到了影响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措施方法,它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3)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4)培养坚强的意志。(5)重视口算训练。(6)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2、经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
    (1)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口算天天练,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逐步增强。二年级下学期参加京口区二年级口算能力检测取得了十分钟完成100题口算,准确率达到99.4%.和99.7%的好成绩。
    (3)学生口算能力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
    (4)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正视长期以来我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改正。同时,也使我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责任心。
    (一)算法建模,形成技能。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再初步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现,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比如一年级的进位加法,都是通过摆小棒,移小棒,凑十扎小棒的操作活动,建立凑十法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规律,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二)多管齐下,训练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所以口算时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2、新旧知识同步练
    低段的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今年的二年级口算,就是把一至二年级所有类型的口算练习整合在27张口算卡片上,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印象,减少对知识的遗忘。我们在教学乘法时可以和加法同步练,教除法时可和乘法同步练,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
    3、分散集中经常练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口算可以天天练,每周评价,每月竞赛,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4、恰当评价多鼓励。
    孩子们需要鼓励,机械的口算很快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赞美、鼓励、喜报都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法。
    5、必须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口算过程中,学生的书写习惯能直接影响到口算的情况,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了单纯追求书写的速度,学生的数字或者符号写得潦草,导致下一步算错看错的不胜枚举;也有很多因为书写数字或者符号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导致口算速度慢。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符,同时也是小学生发生关键错误最多的书写符号。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经常0、6不分,1、7混同,4、9互变,书写时卷面不整洁,模糊不清。
    另外,检验是计算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不检验的习惯和检验不出错误的烦恼让教师感到头疼。不检验的原因有三个:过于自信;依赖家长和老师检查;急于做完作业去玩。据统计,在计算测试中,近八成的错误是由于习惯不良造成的。
    总之,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用新理念进行口算教学,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和口算技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计算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口算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于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计算正确率,不应急于求成,它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小课题研究”——理论篇
“小课题研究”——方法篇
“小课题研究”——操作篇
“小课题研究”——实践篇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9 21:57
原文地址:教研员、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作者:大庆杜蒙陈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