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附中推信息化 引领基教改革 2006年6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 |
近十年来,有近万名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近2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华东师大得到培训;近五年来,每年有1000多名本科生、100名左右的研究生、博士生从华东师大毕业后投身基础教育事业。华东师范大学因此拥有了这样的美誉: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基础教育研究的“国家队”。 华东师大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基础教育理念、实践和服务创新,引领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理念创新 提出原创性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是华东师大服务于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我国著名教育学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提出了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1994年起,叶澜教授带领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全国10多个省市300多所中小学推广试验新基础教育理念。第一个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理念创新与实践力行中创建起来。 与以往基础教育不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强调对生命的理解。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学校要实现五个层面的内涵式发展:学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提升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中心转变;学校从关注少数尖子生发展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转变;学校从自上而下的垂直化管理向发挥每个主体积极主动性的扁平化管理转变;学校从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学校发展动力从行政强制型向内生型转变。 “只有以学校的整体转型为变革单位,并实现这五个方面的转型,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型。”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研究人员如是说。据了解,有30多万名学生从新基础教育推广试验中受益。 像叶澜教授这样活跃在海内外教育科学研究舞台上的华东师大专家学者有很多。长期以来,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和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直接参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各项方针、政策、规划的制定,充分显示了华东师大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国家队”的角色和地位。叶澜、钟启泉、丁钢、陈玉琨、熊川武等一批专家学者就是这支“国家队”的核心队员。 实践创新 华东师大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师教育的资源优势,创新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的模式,让优质教育研究资源辐射全国。 华东师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在全国率先推行面向全体师范生的入职教育及面向中小学在职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00年起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微格教学训练作为全体本科师范生的必修课,使学生能够以出色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至今有7873名师范生接受了该项培训。 在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上,华东师大大胆创新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博士生服务于基础教育。多年来学校坚持选派在读研究生到中学一线去开展教学、调研实践,选派在读博士生到地区教育局、基层学校挂职锻炼。“这种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对博士生来讲,是进入社会前的一次重要演练,为拓展就业、面向基层奠定了基础。”华东师大教科院的一位教授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小学更加经济地利用高校博士生资源,对处于教育变革中的学校实施校本化指导。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