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打开“资教中国”网站,会发现全国最年轻的乡村教师群体。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大学毕业,稚气未脱,选择到上网最不方便的农村当老师,迅速成为乡下孩子崇拜的“明星”。这是2005年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中学当老师的资教生张林在给九年级3班的学生上英语课(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新华网武汉9月9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廖君)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打开“资教中国”网站,会发现全国最年轻的乡村教师群体。 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大学毕业,稚气未脱,选择到上网最不方便的农村当老师,迅速成为乡下孩子崇拜的“明星”。 “环境不好不要紧,还有温暖的阳光” 2004年,湖北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以政府出资买岗的形式,鼓励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为期3年。2006年,20多个资教生凑钱搞起了“资教中国”网站,一下子成了他们诉说心声的“家园”。 资教生的故事被一件件地晒出来,围观的网友也一天天增多: 没有跑道,没有秒表,没有基本的体育器材,有的只是渴望快乐的孩子们。2008年,体育专业毕业的罗融华,来到恩施建始县高坪镇西北边陲的望坪小学,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山里娃办一场运动会。 |
资料图片:山区的孩子盼望更多来自城里的老师。 ………………………………………………………………………… 段登朝在贫困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任教。他的家在云南腾冲,那里在2009年底碰上大旱灾。有天中午,段登朝在办公桌下看见摆放整齐的68瓶矿泉水,一张纸条写着:“老师,这些水是我们全班68人的一点心意,希望寄给您的爸爸妈妈,希望老天快点下雨。” 一到夏天,李艳桃的讲台四周,常常是青烟缭绕。在革命老区麻城市三河口中心学校任教的她,皮肤十分敏感,一不小心就会过敏。为了不让李老师被蚊子咬到,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蚊香,掰成一小截一小截,在上课前点着,细心地摆放在讲台四周。 点点滴滴总关情。在监利县尺八镇姜里中学资教的谢永强发帖说:“环境不好不要紧,至少还有温暖的阳光。乡村生活固然单调,但可以让我更专注地工作,只要用心,无论多枯燥的事情也会品出乐趣。”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281所普通高校的超过1.6万名大学毕业生,到1300多个偏远乡镇任教。今年还首次出现了“90后”。 |
“不能让一个孩子丢失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来到乡镇学校,简直就是windows xp系统被安在586的电脑里。这里有我发展的空间吗?”这是曾参与资教的叶森的困惑。在今年资教生培训班上,身为辅导员的他,竟然遇到自己当年教过的6个学生。六人中有的放弃了高薪工作,有的保留了研究生学籍,不约而同地报名资教。他们对叶森说:“是你给我们新知识,把我们送进大学,我们也想把新知识带给和我们一样的农村孩子。” 在秭归县黄家小学资教的张秀华忘不了,为了让自己继续学业,姐姐初中没毕业就去外地打工挣钱。当她看到班上的贫困孩子准备辍学挣钱时,心被揪得紧紧的,“不能再让一个孩子重复姐姐的命运,不能让一个孩子丢失了自己的梦想”。 张秀华向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爱心助学组织发出求助信。2009年11月,她收到了第一笔400元的爱心汇款。现在,张秀华珍藏着越来越多的小纸条,那都是得到过资助的孩子们写的,“老师,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学习,考出最好的成绩报答您。” 发起成立“资教中国”网站的资教生费长淮,2005年毕业时已在北京一家图书公司谋到职位,但回想起自己中学两次辍学的经历,回想起收到老师汇款的情景,最终还是选择来到嘉鱼县陆溪中学。 “资教中国”这些年也在成长,有了20多个栏目,日均点击量在1800次左右。费长淮说:“最让我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围观我们,报名参加资教行动的人数7年来增长了50倍。” 目前,服务期满的资教生,有半数以上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任教。而按湖北省有关政策,服务期满的资教生,可以自主择业,也可以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还可以通过选拔受资助去国外攻读学位。 有首诗在“资教中国”广为传诵:“亲爱的,请你不要鄙夷最平凡、朴素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因为,那是大地的能量!亲爱的,拭去泪,请把我们的影集合上。去!去做别人的新娘……”事实上,有付出就有收获,不少资教生在乡村生活中获得了真爱。 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的杨静松到恩施州大山深处的栗子小学资教,一年后,女友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也追随他到栗子小学。和杨静松同时资教的4个同学,后来也发展成两对情侣。没有城市生活的娱乐与喧嚣,在乡村资教的“情侣档”,爱情变得更为质朴和温情。 |
“我会倾我所学,尽我所能” 除“资教中国”外,资教生们还分地域建起qq群,建起网上党支部,定期召开网络支部会。在qq群里,从教学经验、好吃的餐馆、风景名胜,到介绍男女朋友,内容五花八门,但传播最多的还是“资教明星”的故事。 范献龙,首批资教生之一,至今仍在山高路远的神农架林区任教。资教头一年,就和另外3名资教生筹齐1000元,设立“资教生助学奖学基金”。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被其感动,捐出10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前后7年,范献龙把所有学生的家全部走到了,4000多公里的路走坏了20多双球鞋。 何家坤,家在武汉,母亲早逝。他带着患脑梗阻的父亲到革命老区大悟县资教,很快成为骨干教师。父亲的病一天天加重,何家坤就在日记本上,一遍一遍地写给父亲看:“爸爸,我是您的儿子家坤,请您一定记得我,一定记得我!” 向伶俐,大学毕业后先在北京一家网站做编辑,还清助学贷款后,辞职来到利川市忠路镇初中资教。她通过博客“为了孩子的明天”发出倡议,希望网友关心贫困孩子,资助他们上学。在不停努力下,资助款项和爱心物资一笔笔、一件件地寄到了利川。 陈敬道也在首批资教生之列。她带着生病的养父,到仙桃市范关中学资教,从普通教师当到副校长。她用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奖金,设立“敬道助学基金”,并许下宏愿:“我会倾我所学,尽我所能,在农村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传授知识、耕耘青春、播种希望。” “虽然这里条件很艰苦,但有三大好处,一是大山里,吃的是自己亲手diy、无污染、无农药的纯天然绿色蔬菜;二是这里有钱都没地方花,是个攒钱的好地方;三是这里环境纯净无干扰,有利于学习充实自己。” 网上的这条留言,显示出资教生的自信与达观,可现实中,资教生活并不浪漫。詹维5年前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选择到嘉鱼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教。服务期满后,他突然患上重症肝炎。为给他治病,资教生们自发捐款,遗憾的是,最终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许多资教生至今都记得詹维的遗言:“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到边远山区播下了事业的种子。有那么多学生,需要我去关爱,并且也同样关爱着我,让我在青春的年代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