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邀|请|函|---《教师之友网》友情存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刘立峰    时间: 2012-6-14 17:33
标题: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邀|请|函|---《教师之友网》友情存帖


南京师范大学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的

| 邀 | 请 | 函 |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困惑;课改十年,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新主张,新经验,一线教师期待分享;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发布,新要求,新趋势,一线教师期待引领。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合作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本届研修班呈现五大亮点:
1、讲座、质疑、交流,零距离感受专家、名师风采
2、权威引领理论研讨把握作文教学前瞻趋势
3、名家现场示范当面点拨破解作文教学瓶颈
4、个性化范本展示,创新作文教学思路
5、助教团阵容强大,全部由特级教师担任




我们在一起:聆听——对话——展示!
我们的口号:作文教学,亮出您的观点!

的主张:发现作文教学的价值!




一、研修内容
1.2011年版课程标准专家解读;2.作文教学热点透视;3.名家作文教学新主张演讲;4.名师作文教学新课型展示;5.学员作文教学案例研讨;6.学员研修成果现场交流。

二、研修对象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思考和追求的青年骨干教师,各单位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优先;每位学员必须提供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以便专家现场指导,优秀者推荐发表)。

三、专家名师(南京作文五人组)
领衔专家

孙绍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著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等专著。近年来不但对高考作文命题持续进行了十年的追踪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选择一系列学生作文进行评点和修改,其作文专著将于本年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主讲导师


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多年应邀担任江苏省高中生和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评委。作文教育主张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曾出版《蔡明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和《跟特级教师蔡明学作文》等图书。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座、上课若干场次。连续多年参加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并任专家组成员。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中语会会长。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应邀在浙江、山东等地做省级培训讲座百余次。近年来致力于课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追求作文教学的智慧》、《新课程视野下的写作知识教学》等多篇,论文多次选入人大复印资料,被收入名师成长研究丛书(《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

高子阳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培训组专家成员。“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是终身课题,研究成果《人民教育》《新作文》等杂志发表。语文教学思想入选新近出版的“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小学语文卷)。在全国做过百余场讲座,在上海、山东等地为家长做过“与孩子共读共写”的讲座,出版《儿童写作课程论》等多部著作。

张祖庆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领雁工程”语文教学实践导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张祖庆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等。张祖庆老师是新生代语文教师代表之一,他的作文指导课简约丰满,清新灵动;他的作文讲评课,幽默风趣,扎实高效,深受一线教师喜爱。

特邀名师

和与会代表现场指导和互动交流。主要包括特级教师,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已经有专著出版,广泛影响的作文方面的文章,确实特别优秀者。

四、内容形式
本次培训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
1.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支撑。本次培训注重向学员介绍当今作文教学研究领域理论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更好的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
2.互动研讨。互动研讨,话交流。互动研讨有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员的个体经验,使之成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同时,也使得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学员的个体知识。
3.实践操作。教师的成长最终是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操作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次培训通过现场说课、专家现场点评及做中学等方式开展实践学习,帮助学员通过行动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具体内容与形式安排如下(2012722全天报到)
时间

研修方式

内容

地点

2012.7.23

开班仪式、集中研修

专家报告+互动

京师范大学 培训基地

海苑宾馆)

2012.7.24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5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6

集中研修暨结业典礼

专家报告+沙龙+成果交流



五、组织管理
1. 本次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由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与管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选派教师在培训点工作期间的指导用餐和住宿;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配备素质好、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中小学名师培训班的班主任。
2.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研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负责选派专家、学者及一线名师为研修班讲学,确保研修质量;帮助学员解决学习、查阅资料以及论文指导等事宜。
3. 研修结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颁发结业证书;拟由《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负责学员研修成果推荐发表,并在适当时机结集出版。
4. 研修学时列入2012年继续教育学时。

六、研修报名
2012611——710组织报名。2012715前提交学员名单(届时公布学员信息、班主任信息、负责管理人的信息);2012722全天报到。

七、研修费用

培训费1580/人,食宿等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八、报名方式

报名联系电话:025-83598780;QQ群:146668086
报名邮箱:1040242837@qq.com;联系人:汤老师15951802682,刘老师13811633288;

报到地点:南京市海苑宾馆(南京市前半山园21号,宾馆电话:025-80841999,13851555649)。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附:报到乘车路线
南京禄口机场:机场大巴至瑞金路,再乘出租车到中山门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直接乘出租车约100元。
南京火车站(南京车站)、中央门汽车站:乘36、59、游1路公交车至中山门站,过地下隧道至对面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乘出租车约20元。
高铁南京南站地铁一号线南延线(高铁南京南站)上车至新街口下车往中山门方向转乘9路等公交车至中山门站下。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


食宿安排

是(

(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办公电话





传 真








办公电话



传真/邮箱




















备注:1、因名额有限,此表请尽快E-mail1040242837@qq.com

2、友情提醒:学习期间,请勿带家眷;请自备衣服、水杯、常备药等日常物品。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已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 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3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20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0个本科专业及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101人,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655人,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个孔子学院。



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统筹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弘扬学校百年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2010年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合署办公,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学院下设教师教育理论系、学科教育系、教师技能系和教师教育研究所,相对独立地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

教师教育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硕士(学科)、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积极探索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构筑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新体系。学院拥有教育理论及各学科方向专任教师61人,其中80%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学院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校内兼职硕导25人,60多名校外兼职实践型导师(其中特级、教授级教师26人,14名高级教师均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通过与南京市及省内中小学名校合作,设立了研究生学历教师培养基地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强化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任务,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安排。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拥有“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10余人,并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近年来在完成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了数十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市县(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教育管理干部等多种层次的研修学员。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优质的培训服务充分体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风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教风,给前来游学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领导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和丰硕收获。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4 17:45
http://xnjyw.5d6d.net/thread-48610-1-5.html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友情存帖并乐意提供网络支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04:05
http://epaper.anhui.cc/paperdetails.php?CurrPeid=467&CurrSid=4522&newsid=16730


管季超预祝朋友们活动成功!


http://www.hudong.com/wiki/%E9%AB%98%E5%AD%90%E9%98%B3


http://85.eduol.cn/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09
高子阳讲座记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d01660100dtkq.html
让100%学生喜欢写作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借此机会把我这几年来关于写作六个方面的思考与同行们进行一个交流。
  一、从“练习写作”说起
   习作:这次课标对这个词非常推崇。习作展开就是“练习写作”。这样我就通过这四个字认识写作。
  “练”(繁体)为反复操作练习,引申为精熟老练。我们的祖先造得非常好,反复操作练习。
   再看“习”(繁体)在甲骨文中是下面是日,Niao在空中反复练飞的意思。
  “写”(繁体)这个字。我读师范的时候,语文老师没这样讲,直到四十岁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写”(繁体)是像形字,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鸣叫。本义是喜鹊,屋子里面的只喳喳叫,飞的喜鹊。多生动啊。这个字是宝盖头,将物品从他处移至房子。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从外面移动房子里。谁有那么大的能力?在大街上看到什么,用文字叙述下来就行了。
  “作”这个词很有意思,只有具有创造性材能的文字才叫作。没有创造性的不叫作。
  我们把这四个字的本义列下来。我们发现,“练习写作”四个字中有四种声音:1、为人类的创造而写!2、只要活着就应该写!死鸟就不能叫不能飞,人不也是一样吗?到天堂里……只要活着就要写。我还活着当然我就要写作。一提到论文写作就头疼,就骂。我很强硬地说了这样的话。第三点,人人都会移植事物!四、写作需要反复练习。四种声音我们的学生过去是不知道的,我们的改革者也不知道。
  二、值得借鉴的美国写作
  美国9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写作,只有15%的同学认为自己会阅读。孩子天生会写作,并非天生会阅读。第一天绝对不认识爸爸妈妈,他读不懂,但他会表达。既然天生会,为什么还害怕。我们的传统教学,大多是在怎么写,写什么,写得怎么样努力着,美国在为什么而写作研究得比我们要好。
  写作是人有效生存的第一技能。写作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大事。写作能让你成来一个思想者,写作能真正提高阅读技能,写作为你走进真实生活作准备。
  中国那么多的文学家获不了诺贝尔奖金,特别是现代的作家。小学阶段,我们要尽量写点真实的东西。把东西搞透了,虚构的世界也就有味道了。更加主动做事。不主动是写不好文章的。写作能让你的一生更有责任感。
  两个关键词。100%的学生喜欢。最通俗,最理想的解释是老师想教的全体学生,我这里有个最好玩的解释。0.4/0.5,我努力使20个以上的孩子喜欢写作了,那我就成功了。我们老师就有努力的空间了。全部都喜欢写作真的不大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解释,我们可以认知到一个努力的方向和一个努力的目标。
但是目标性的解释我们可以看一下,像美国等就有九十八以上的孩子喜欢写作。我就想,他们的孩子比我们聪明?不可能,我们中国人智商很高的。我们多次调查,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不喜欢写作怎么转化呢?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拥有写作技能任重道远。
厌写的原因。我们学生所有的错误不往孩子身上推。
 父母的原因。三年级之前,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不知道言说的价值。三年级前一样,实际是说的,人家的爸爸妈妈把孩子说的记录下来,就做的这样的事。周起,这个小姑娘做了很多这样的事,台湾、香港都是这样做的,周大宽,九岁《我还有一只脚》他一年多时间的说,妈妈给他记下来。父母记录了孩子,后来孩子就不怕了。贾志敏。把孙女五六岁前说的话记下来。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读一二年级,赶快记录。当你孩子害怕时,你没理由批评。当下我们父母告别了文盲。自己不爱写作自己也就不会指导孩子多读书多写作。过去的写作可能不到位,太应试了,孩子成绩不太好。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写作水平也不高。当下父母非常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有几个父母愿意读自己孩子的作品。孩子写了四本日记,哪去了?被他爸爸卷烟抽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常青藤教授。
 老师的原因,好多老师不爱写作。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写的也不多,其他学科老师也不怎么写;好多老师真的不能系统地指导孩子写作;真正研究写作的老师太少。
 教师也没有保存学生作品的意识。每学期的结束,学生的作文本是怎么处理的,一是带回家,回家让你的妈妈爸爸把你的作文本好好保存起来,做个好看的封面。第二种方式,把各类本子集中在一起卖掉了。
这是事实,教师没把作文当成财富。管建则,中国第一。泰州的现在刘飞老师,积累下来买一个别墅也够啊。作文教学的开发。孩子作文写得差,他把作文改成好的。你想写你上哪去弄?他保存的全是纯真的,原汁原味的。现在孩子的作业太多,没有太多的时间玩作文。哪有时间来完成作文的?来自我们老师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老师是孩子的常青藤教授。
 社会的原因。小语会三十年没有研究写作。三十年阅读教学研究了多少问题?写作教学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每天看到的事,想到的事写下来就行。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写作,各门学科都来关注这个问题。高考作文对写作教学的影响。话题作文变革。除诗歌以外,别的都可以写。诗是最好写的。孩子天生是诗人。他是天生的诗人你不让他写诗,你让他写什么呢诗歌剧本,研究报告是最好玩的。必须写,不写不行。课标规定,社会一个大原因,我国作家责任意识。中国儿童作家,这几年,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五六百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没有这样的作品。
 “假大空废”是怎么产生的?不允许写身边的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良基因。什么时候能够消失,不知道,铺天盖地的作文书,影响孩子的作文。社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大家都说,没有不会写的学生,只有不会写的老师。大家别忙发言。这个老师第一指父母,第二,指老师第三指社会。第四读写紧拥--让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写作”。一组这样的文章,谈每篇课文的教学为什么都要有写作。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这样可以唤醒学生进步。在课堂中让孩子写小片断。我们对写的理解要综合。
 张庆:播种写才能收获生命的文章。举个例子,一年级第一篇,人有两个宝。人指的是什么?把人具体化,他就有东西好写了。一改就好写了,不就好玩了吗?改写,一年级的孩子是能够做到的。宝是什么意思/?第一篇课文我们老师就不指导写作,多好的文章啊。
 《晚上的太阳》二年级。不引导孩子写作你就看不出来这是一篇好课文。大胆质疑,查资料,他就有东西可以写出来了。从一年级就要学会怀疑一切,不要相信课文的引导。德国政府发给每一位老师的,《学习别相信学校的》三*五等于十四。
 三年级《少年王勃》。考场作文。中国的孩子都会考场作文,但是考场作文有一个东西,怎样引导他才能够写好。不就一句很精彩吗?我们孩子只要有一句子写得精彩。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炼句的能力。
 《荷花》四年级长期观察的能力。在生活中,电影电视中,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场面吗?拼命地花大量的时间来讲场面。国外,国内的写场面的描写补充。为什么写,当孩子知道这点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场面描写是简单的,不是复杂的。
 五年级《最》课后习作。这个题不难。练与不练影响不大。好诗好词好文章,看到好的就写。孩子背诵之后稍稍作一个写作的引领,就有味道。《村居》真实;李白,四川墓碑上“真诗不死”。
《月光启蒙》五年级,课后习作,搜集民歌民谣。母亲节到了,给母亲准备什么礼物?很少有人为母亲写一篇文章。他的母亲、儿子、孙子慢慢就不记得这个老人。不仅让儿孙记住了,而且让中国很多人都记住了。不就是背点民歌童谣吗?今年给这个母亲送吃的送喝的,写点文章,年年写,你看看有什么感觉。
 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格柳》 “哦” 最能抓住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感触。后面的内容就简单了。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好多老师上过。这位老人是个无名无姓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第二点,熟悉这位老人的人很多,他也有老婆孩子亲戚,为什么只有张五先生写出这篇文章呢。第一,他们有对话,第二,张五爱写,第三,有责任,要发表。不让更多的人知晓,文章的价值就没了。这篇文章就没了。这篇文章就没了。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多大变化。一到六年级谈了七篇文章,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写作的训练,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
 如果我们老师阅读教学中,忘记了写作,那让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
 四、课内习作不能大意。什么是课内习作,最早出现在1992年小教大纲中。十七年,对课内习作研究是不透的。课堂内完成的习作才叫课内习作。现在的学生课外多于课内。大量占用了学生课外的时间。
 你还在改作文,当然负担重啊。多年来,你没研究课内习作这个词语。孩子当然烦。怎么喜欢写作?很多老师说不可能在几课时完成,我到二十多个省讲过,特别是指导,作文,修改,批改,评讲。课标没问题,提法非常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效率的提法。每周二课时。每一周平均使用四课时。“四课时课内习作”的课题研究。两方案,一,老师简单引导。打草稿。第二课时,反复让孩子朗读自己的草稿,自己修改。老师走进孩子中间,可以个别指导。指出共性问题。指导。第二节课誊写。从头到后读一遍。第三节课,多种方式现场指导孩子进行修改。读一读学生的作口,互相欣赏。第四课时,欣赏作品。第一课时,老师不要巡视。不要干扰孩子。就在课堂上写,在第四课时用。老师也写,让孩子来点评老师的作品。做一个激情的演讲,提出问题,引导孩子
 现在我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第一课时,把教材抽出来,给个题目给孩子,什么都不讲,让孩子写一节课,第二课时,让孩子看课文上的范文,看一些作家写的这类文章,老师提出教学重点,让孩子修改原来的作文。第三课时,通过老师阅读中重点中指导孩子重点存在的问题指导。第四课时,欣赏,批改,建议。我们要做一些丰富的课件,呈现给孩子,这样检查时就不会批评。200多个好玩的词。就是两百多个话题。名人对话。赶快读他的书吧。用之不尽的精典童书。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到很多项目的研究。指导孩子读童书。从2004年中国出版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翻译了外国的大量的童书。让你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儿童。
 透明式的写作教学。我们现在好多学生的作文没保存。引导孩子把每次课内习作装订成书,让孩子收藏。
七分钟写作的指导课,学生写完之后,放在文章后面。话题的开发,能够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能让每个孩子的文章写得更精彩。




1.《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15000字)发表于2005年8月《人民教育》;
2.《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5本学生使用书)(主编)201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外写作教学比较研究》(15000字)2009.12-2010.1《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发表》;
4.《外国小学生如何写作文》(10篇文章)2009.1-12《七彩语文(习作版)》连载;
5.《高子阳作文专号》(封面人物、玉峰新教育实验介绍图片)(10万字)2009.7、8《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专刊发表;
6.《小学习作教学改革从何入手》2009.4《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
7.《写给讨厌写作的学生》(5本书)2010.9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8.还有几篇教学设计,2008-2010年《小学语文教师》发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10
我的大哥高子阳

江苏省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  张忠诚
http://www.dqdhsx.com/E_ReadNews.asp?NewsID=302


高子阳,长我两岁,同属徐州人。我们从相识到相处,直至成为好友,已有近七、八个年头了。每次见到他,我总称他为大哥。大哥一词,是徐州人对年长自己最亲密朋友的称呼。每当我喊他一声大哥时,感到的不仅是志同道合的快乐,更多的是蕴含了我对他深深地感激之情。
初识高子阳,是在2002年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一届教育沙龙上。那时的高子阳已由江苏的邳州,来到江苏的昆山的工作。因为自己来自乡村小学,他在论坛上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精辟见解,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同时他的睿智、聪颖,对教育事件的敏锐感觉,折服了我,使我对他充满了钦佩。论坛结束后,我冒昧地向他索要了联系方式。
一周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被异化的多元解读》发到高子阳的邮箱中,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邮件发出的当晚,我就唐突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没有想到,他竟与我这个不太熟识的人热情地交流,中肯的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与我畅谈对教育、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他的坦率、真诚,深深吸引了我。他向我介绍了新教育实验,推荐了教育在线网站,建议我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并把教育日记发到教育在线论坛中,走一条不断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专业发展之路。他为当时在专业发展中有些迷茫的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努力的方向。我很是感谢他。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经常通过电话畅谈。每次交谈时,他思维的深刻,思想的前卫,见解的独到,都让我感受到一次大容量的信息轰炸。
一次交谈中,我感慨读书很累、很辛苦,读书在某些时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本以为我对读书的这种论调,会被酷爱读书的高子阳极力反驳。没想到,电话对面的他,只是重重地“哦”了一声,随后给我讲起了一个经济学概念“投资”。他说,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读书作为一种投资,也许会对读书有全新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读书境界。读书首先需要花钱买书,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与思考。然后把自己阅读与思考所得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假如你不进行这种投入,又怎么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哪。蒙田说过,在读书面前,不花费精力不会有所收获。忠诚,你有没有算过这笔帐。他又说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便知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学者。孙先生说不读书讲革命,只能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他的读书不也是在向革命投资。投资读书后,你就会愿意牺牲自己的闲暇,充分利用时间、寻求阅读的愉悦。这时的阅读如同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从而服务于自己的精神发展。你还会感觉自己在登山,在不断阅读中慢慢到达高山的顶峰,继而出现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怀。
他的话虽然简短,但引我深思。我深深感到人生在世,除了工作和物质享受之外,投资读书会给自己带来情趣,带来精神上的慰籍与享受,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它远非物质的给予所能比拟。它在使自己获得一些谋生的手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中,还能获得一种大智若愚式认知积累,生活得泰然无忧,成长得更加欢畅无比。在我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时,高子阳及时纠正了我对读书的错误理解,他真的很像我的师长。
2004年暑假,我接到教育局的一个电话。电话中说,区里最好的小学需要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愿意不愿意调过去。当时很犹豫,因为在村小工作了十几年,总感到信息闭塞,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于是,我拨通了高子阳的电话,就这个问题向师长请教。他告诉我:调动是对你这两年坚持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肯定。忠诚,不知你是否读过南京江浦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书《行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一直都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做得很好,发展得也很好。我把这本书称成为“农村教师的福音书”,曾经向很多老师推荐。我认为只要自己心中拥有教育理想,拥有对教育的渴求和热爱,在任何学校都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他的一番言语让我想到很多,感慨很多。是呀,只要坚守理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自己在教育中幸福地行走。最终,我留在了原来的学校。在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高子阳让我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懂得了什么叫坚守。此时,我感觉他不仅像我的师长,更像我可敬可亲的大哥。
我虽然留在了原来的学校,但学校村小的位置,生源的基础差,社区环境的不佳,时时让我感到苦恼,时时让我感到前途茫茫,没有希望。很多时候对读书、思考、写作产生了动摇,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我发短息给他,说自己不想干了,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的同事,不也生活的挺好吗?短信发出不到一分钟,他就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批评我不该有这种想法。他认为我现在发展的势头很好,读了不少书,发表了不少文章,获得一些称号,为什么要畏惧眼前的困难,埋怨眼前的困难呢?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上帝看到麦子结得结结实实的,感到十分开心。一位农夫却乞求上帝第二年不要刮风、不要有烈日、不要有虫害。第二年农夫果然没有看到狂风暴雨、烈日和虫害,麦穗比平时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可等到收成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却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农夫含着眼泪问上帝是怎么回事,认为是上帝搞错了。上帝说,他没有搞错,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的十分无能。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一些烈日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可能不经历磨练,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你说对不对?
他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又一次点醒了我,漫长和艰苦地等待过后,也许就会唤醒一颗自我发展的灵魂,获得充盈的人生。我这种动摇、放弃的想法,在余下的日子里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后,他都会及时和我通话,对我进行唤醒、鼓励。我在他的唤醒和鼓励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我想只有自己的大哥,才会在自己每次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我对高子阳,充满了无尽感恩之心。正是有了大哥高子阳在教育之途上全心全意地帮助、引领,2008年的教师节,我才能由一个村小的落后教师,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评上了江苏省的特级教师。
每一次高子阳从昆山回邳州,我都会从徐州赶到邳州与他相见。每一次相见,他的睿智,他对教育、对教学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都给我震撼,促我深思,时时鞭策我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
此时,我由衷地发出呼喊:高子阳,你永远都是我心目最为尊敬的大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14
与学生一起“写”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学校  高子阳
我终于知道“写”了
   2008年7月,“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现场,评委赵丽宏现场讲了汉字“写”。他说:
   “写”这个字上面是秃宝盖,是房屋的意思,下面不是“与”,是繁体字“鸟”,屋里有个鸟是“写”。这个鸟要在屋子里生蛋、生存、飞翔。“写”这个字与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寓意不是一样的吗?多美呀!太有生命力了!太有创造性了!
   “写”怎么可能与“鸟”有关呢?我随即翻开《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寻根》……原来:写的繁体字是“冩”,形声字,篆文从“山”(房屋的意思),“舄”声。“舄”这个字读刘,象形字。本义是喜鹊。金文的“舄”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张大口喳喳叫的样子。由此,“冩”的原意即为屋中扇动翅膀、边叫边飞的喜鹊。进而引申为将物品从他处移置到这房子里来。《说文解字·山部》:“冩,置物也。”隶变后楷书写成“寫”。现在简化成“写”。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引申为……
    教了二十年语文的我,现在才知道,“写”字造得如此好!“写”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从“将物品从他处移置到这房子里来”——可以想象,地球上房屋造得再多、再大,肯定连“一个月亮”也放不下,那怎么办?唯有“写”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即把现实中的物件用文字、图片写在绢布、皮革、器皿或纸张等上面,用文字记录万事万物,一代接一代地记录。我突然觉得很遗憾,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写”;不知道在房屋里写东西,就是人快乐、幸福地展翅飞翔;不知道写就是想尽办法,非常智慧地把一切事物,移到纸上;不,知道喜鹊不飞了、不叫了,人不写了,就意味着生命终结了……2008年秋季,我带三、四年级的读写课,第一天上课,我就用了很长时间让学生重新认识“写”,在以后每一次习作中,我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写”。为了让孩子真正地拥有“写”,真正用好老祖宗创造的文字,我不怕学生厌烦,我坚信汉字“写”,能够激发学生一生爱着写。
童年的作文本,你在哪里?
    电视剧《家有儿女》热播,主题曲“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都一样……”时时响起。我每每听到这里,心里都有一种伤感。想想现在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每学期都有期中、期末考试,还有一篇篇日记,到高中毕业,十年时间,每一个孩子都写了几百篇文章。但写完了也就完了,作文本和其他的本子一样当废纸处理了。因为我国的学校没有保存学生作文的制度,丢失童年的作文本,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近几年,我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在大量阅读童书的过程中,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但很多事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种埋怨之情油然而生。如果那时的老师与父母都有着保存的意识就好了,现在拿过来读一读,补充补充,润色润色,说不定就能变成一部非常好玩的“书”。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不能重来!就是这一思考,逼迫我开始重视保存孩子的作文本,保存原汁原味的童年。我告诉孩子:“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们长大了,想找回自己的童年故事,别忘记问高老师要!”
    这种保存不是我的发明。如果你读过美国奥格斯特·威尔逊写的《戴维斯的后脑勺》,你定会对保存学生文章的做法感慨万分的。
    故事讲述的是作家麦伦的事。麦伦在初中里的作文获得的评价多是不满意,几乎没有得到过优秀,他非常想得到优秀。一次,他出神地观察与想象,写了一篇《戴维斯的后脑勺》,文章的确是与众不同,但凯丽小姐还是给他个“不满意”。麦伦伤心极了。但若干年后,麦伦成了作家,他并不怨恨凯丽老师。在凯丽老师风烛残年之时,麦伦来到了老师家。“凯丽老师似乎知道我会来,颤抖着从橱柜里找出一个本子。天哪!那竟是我儿时的作文本,凯丽老师一页页地为我翻看着我的作文本,那许多‘不满意”一般’的符号,依然还是鲜红的。翻到《戴维斯的后脑勺》这篇作文时,凯丽老师停住了,她双唇颤抖着说,其实,当年我一看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它很棒,但我说服不了自己给一个从来都得‘不满意’及‘一般’的学生打个‘优秀’。凯丽老师说罢,取来笔,颤抖而坚定地在那个‘不满意’的边上写下了一个更大更红的‘优秀’。”
为什么要保存孩子的文章?保存孩子的文章,会发生什么事?不好预测,不必预测!
把文章当宝贝来养
    师范毕业之前,我从来没有发表文章的想法。走上工作岗位不久,酷爱数学的我,却有了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的梦想。1990年10月处女作《一道行程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表!虽然只是个豆腐块,却让我非常开心,看着这篇短文,越看越像瞅着出生不久的女儿般喜欢!从那以后,我找来好多报刊杂志,遇到好的题目,就想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结果完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巧解200例》一书,1994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宝贝。自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我非常喜欢再读再思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挺自恋的。就是这样一遍遍地阅读,好多文章开始陆续变成了书。比如2000年,我在《小学生阅读报》上连续半年发表22篇《中国孩子应该具备的素质》的豆腐块文章,反复读这22个“小宝贝”,我完成了《21世纪中国学生的素质》一书;今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拙著——《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文字是我2003年以来发表的百余篇文章的进一步思考。
把文章当宝贝来养!小学生没有这种体验。小学生对待自己的作品与对待其他作业一样,写完简单看一看就上交。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文章就是自己大脑与双手共同生出来的小宝宝”的话语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中。在与学生多次对话中,他们知道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宝贝,不给吃的、喝的、穿的,不给剪指甲、剪头发,不教走路、不让识字读书……肯定长不大、不漂亮、不帅气。这个刚刚出生的文章宝宝,要想长大、健康、漂亮、帅气,需要关注、帮助,最关键要靠你自己来喂养、装扮。每次学生写作,我以这样的话语反复提醒他们,后来有的孩子说:“老师别说了,我们保证做负责任的‘家长’!”
往幸福方向飞翔……
     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许多报纸杂志发表、转载高刚先生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10岁的高冀写的纪实作品——《“留学”瑞典》,还有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美国道尔顿学校》等著作。读完这些,我发现许多国家的孩子是在“玩作文”,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写作,通过研究来写文章。好多学生的文章不是我们所说的几百字,而是几页、几十页,甚至是一本本书。我相信,中国孩子要不了多久一定也会“玩作文”的。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将“语文课程资源”写得清清楚楚,即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只不过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罢了,还没有成为学生“玩作文”的重要资源罢了。
    因为对习作教学的独特喜爱,2005年我申报了凤凰语文研究所的研究课题——让100%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学生喜欢习作。课题论证会上,我是这样解读“100%”的:“数学上有两个数非常好玩,一个是0.5,一个是0.4。如果按照四舍五人的规则将十分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人,0.5和0.4一下子就变成了1和0。将1和0变成百分数就是100%和 0%。如果用‘成功’与‘失败’来表示这两个百分数,100%就是成功,失败就是0。用0.5和0.4表示,成功就是0.5,失败就是 0.4,成功与失败相差仅仅是 0.1。我从多家报刊杂志及自己的调查中发现,我国有95%的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那么,只要全班有50%的学生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我成功了!课题名称中的‘100%’,其实是 0.5的意思,我想通过以后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更多的0.4的学生变成0.5。”凤凰母语研究所课题部的徐然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教授,给予我很大信心。很快,初期研究成果在2005年第16期《人民教育》上发表(《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2007年,该成果又获得昆山、苏州市两级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奖。
    快乐的第二步是进行每年读50本书的实验。2006年秋季,我选择三年级一个班开始实验。这50本书是这样读的:
    我每年大声读10本经典童书给学生听;每位学生自己读经典童书、科普书20本;把每次课内习作装订成书(一年可以装14本或16本),鼓励四五位学生父母将孩子的优秀日记装订成书(我校条件好的家庭非常多,他们也愿意做这件事),一年最少印制20本“书”,人手一本,阅读后终身收藏。实验两年,全班40个孩子都爱看书了,看书的总本数全部超过50本,但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也没有学生说自己不喜欢写文章。每次习作结束,孩子们拿回家的“书”,父母都非常喜欢,因为他们的学习生涯从未有过这样的“书”。
幸福的第三步是用一些好玩的方式激发学生写起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能写。比如:
    我发现《亲爱的汉修先生》非常好,胜过所有的作文书。在阅读引领中,我让每位同学明白,“日记不是作业,信是最好写的文章,日记也是信,所有的文章都是信”。
    我给学生读《木民爸爸回忆录》,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生过病,生病的那几天,在家里、在医院里,肯定会想好多好多东西,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就是一本非常有意思、好玩的书哟!也能加快奔向健康的步伐”。
    我们读完《亮晶晶》《妈妈走了》《爷爷是棵樱桃树》《马提与祖父》后,“写作是世界上最棒的感恩方式”被牢牢地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我们一起朗读《日安课本》,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我只有一只脚》,学生坚信:“我真的是一个小诗人,写诗其实就这么简单哟!”
    我们读《可爱的鼠小弟》,我的学生都明白了:“以后所写文章,决不再随便用‘今天我很快乐’等简简单单的话语来结尾,一定要反复想反复想,想出让读者怎么也想不到的结尾!”
    共同读《出走的绒布熊》《狐狸爸爸鸭儿子》《小熊孵蛋》《我永远爱你》《忘了说我爱你》这些书,每个学生都会想起,如何用写文章等方式来解决家里的旧玩具,写几篇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一个“童话家”!
    一本一本地读,一本一本地思考,一个又一个激发孩子热爱习作的话语、话题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第四步、第五步……
这是条永远没有尽头的幸福之路。
“写”其实很简单
    我爱“竭泽而渔”这一成语。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不明白《元史》中“也里可温”的含义,结果把210卷的《元史》全部读了一遍,把所有“也里可温”的条目全都抄录下来,然后把蒙古白话写成的《圣旨碑》和其他元代书籍里有关“也里可温”的材料进行参证,最后终于发现“也里可温”就是元朝基督教各种派别的总称,并写成《元也里可温考》的文章。这就是陈垣先生“竭泽而渔”的治学方法。人人都有不明白的事,遇到不明白的事,只要不放弃,只要去查找资料、多方讨教,不明白的事总会明白。把其写下来,自己明白,也会帮助别人明白。
    我爱“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一楹联。这是出版大家张元济写的。我常把这副楹联中的“读书”说成“读书=读+书”,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第一件好事说成是“读与书”一体同做。只“读”不“书”,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好事。只“书”不“读”,当然也算不上一件完整的好事。
    我爱“欠债还债”这一理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追忆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时说:“先生把我送到图书馆,就‘不闻不问’了。直到一年后,突然有一天找我,叫我‘还债’,我当时莫名其妙,我又没有欠谁的钱,还什么债?陈先生解释说,你看了那么多人家的研究成果,吸收了人家的东西,就是欠人家的债,现在你自己也得做出东西来,还给别人。”欠债还债,天经地义,不欠当然不还,自借自还,人类延续,美哉美哉!
    我爱“小木屋系列”这一套书。这是美国罗兰·英格斯·怀德的作品。她是个退休的小学教师,她很一般,她不爱写作,是爱写作的女儿教她写书。65岁那年她终于动笔了。她坚持了10年,写了9本书,结果本本都是经典。而每本书的内容就是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就是写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其实,每位老师都能写,每位老师在人生的终点处应该有本“书”呈给子孙,不管是出版,还是不出版,应该留下,别把智慧带走,因为这是责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17
《维生素C的故事》

执教:高子阳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课前: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聊聊天。我先向亲爱的同学们问声好。我前面加了个什么词?

亲爱的,你们应该怎样问候老师呢?什么舍不得?我读了一本书,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这样称呼。

师:喜欢英语吗?我写一个英语单词,vitamine,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读一读。学英语就应该疯狂点。声音大一点。

师:这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他可以治很多病。比如佝偻病。1912年之前没有这个单词。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师:介绍维他命的相关情况。非常遗憾,没有一个是我们中国人。大家应该想一想,但愿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将来能够努力,获得诺贝尔奖。

师:出示表格,介绍维他命的相关种类。

新课:

师:导入课题。

师:维C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故事。小学六年我们要学习268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153篇,这篇课文很特别,是教大家养生的。营养类的文章会告诉我们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不吃会怎么样?

师:看课题。维什么意思?生是什么意思?素什么意思?维生素什么意思?不忙说,要精确,准确。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这个四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出示:四个字词的意思选项。)

生默读。

师:我们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有几个同学还没有读完,我等着你们。

师:刚刚我说了,要求百分之百准确。维是什么意思?

生:维持。

师: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生呢?

生:生命。

师:第三个。

生:物质的基本成份。

师:如果你知道了,就应该举手。一起再来说一遍。第四个呢?

生:选3.

师:为什么只选一个呢?为什么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我们选择题束缚了?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

生:也可以选2。选3的呢。

师:学一篇课文,要先把课题的意思搞明白。大家非常聪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一段写出了素的意思。

生读。

师:质是个生字。可以用手写一写,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字写到脑子里。翻到99页,把这个字描一遍。写字的时候要把脚放平,写得时候不仅用手,还要用心。写完后,在边上再写一遍。确保不错。

老师巡视,生写。

师:大家知道,我们见到的物质有大有小,长得什么样我们看不到,       维C的物质你们见过吗?丑的?美的?找不到。后来解决了。我女儿告诉了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物质什么样?我震惊了。漂亮吧?(出示图片)它是科学家用显微镜拍出来的。

师: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就把课文改成了这篇文章。(出示文字。)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比一比,我改得缺点是什么?

生:写得没有书上具体。

生:它没有写怎么发现维C的。

生: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

生:没把哥伦布的写具体。

生: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精彩。

生:没有写那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师:求求大家表扬表扬我。有什么优点?我的心里很难过的。

生:写出了时间。

师:我把课文一些自然的话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整合。这其实是我读文章一些方法。我改了后,让文章失去了故事,只成了一个小知识。我还用了第二个方法学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我给维C做了一张名片。大家看课文来填。

生:病因是长期缺乏维C引起的。

生:病因是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

师:为什么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会缺乏维C?今天不解决。自己回去查查。病状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治疗方法呢?我写了一二三。

生:适量补充维C。

生:多吃水果和蔬菜。

生:采野果子吃。

师:注意事项呢?你读课文能不能找到?

生:要按时补充。

生:不要没有吃没有维C的食物

生:不要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

师:最后一段有一个适量一词,说明多了以后也会出事。不懂没事,做个问号。课后再去资料看。感恩人物?

生:哥伦布。他发现了。

生:船员。不是他们得了坏血病,就没法发现。

师:你可以在前面加个词。

生:起死回生。

师:他们一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这个词真得很好。它是个成语。如果这些船员“离去”了,就没有发现了。还有谁?

生:医生。

生:科学家。

师:还有没有?

生:海上凶神。

师:不值得。

生:生物学家。

生:他们都值得感恩。

师:你概括的能力很好。还有谁?

生:野果子。

师:人要感恩,物也要感恩。这个野果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所以,我们人活在世上不仅要感恩人,也要感恩万事万物。

师:名片做完了,大家对课文就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把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好好读读。提两个问题,有哪些人物?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读。

师:有哪些人物?有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重病的船员

生:野果子

生:哥伦布

师:其实所有的人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他们在文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描写相关人物的话。读书做标记也是我们本学期的一个学习习惯。

师:这些是写哥伦布的一些语句。读读。(出示句子)不要拖。

师:作者为什么写第一句?不懂就打个问号。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大家读一下。这里有个字是泪,一个是噙。刚刚没泪,为什么现在有泪呢?

生:船员的话感动了哥伦布。

师:再看第三句,这时哥伦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沉重。

师:顺利返航不高兴吗?为什么会?

生:离荒岛越来越近了。

师: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一起来读。

生:从沉重变得惊喜。

师:这就是故事的精彩。作者很会写哥伦布,大家不要学我省略。

师:一些字如果不明白,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师:日本的孩子和我们学习不一样,学一篇课文,都要写两封信。给课文里的人物写一封信,再回自己一封信。他们的理解能力世界最好。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师:课后,大家可以多到图书馆和网上看看。

教师向大家介绍几本书:《哥伦布传》、《哥伦布》、《航海日记》《维生素是最好的医药》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19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实录及思考
执教:高子阳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记录:陈静静 江苏大丰
[注:本人全程关注了观摩活动现场,每一节课都是认真听了,之所以借用陈老师的实录,是因为我记焉不详的缘故。]
思考:陈树华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99929-1-1.html
课前: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聊聊天。我先向亲爱的同学们问声好。我前面加了个什么词?
亲爱的,你们应该怎样问候老师呢?为什么舍不得在前面加上亲爱的?我读了一本书,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这样称呼。
[思考(开始我写的是“点评”二字,但当写出第二个点评时,我改主意了,因为这毕竟只是我个人的思考而已):高老师“语不惊人誓不休”。只可惜“亲爱的”使用时机欠火候。纵观高老师的课,我思考:既然高老师将本课定位为营养学文本,那么我们何妨不可以以“我家的菜谱”之类作为课前的谈话主题呢?这样或许不至于“营养学”的定位使人感觉突兀。]
师:喜欢英语吗?我写一个英语单词,vitamine,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读一读。学英语就应该疯狂点。声音大一点。
[思考:本人读书甚少,对于直面语文教学之类的书籍兴趣不大,所以高老师的书基本没看过,也不知高老师写文章是如何写的,是否会经历选材构思之类过程,还是啥都往这个筐里装。存疑。]
师:这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他可以治很多病。比如佝偻病。1912年之前没有这个单词。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师:介绍维他命的相关情况。非常遗憾,没有一个是我们中国人。大家应该想一想,但愿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将来能够努力,获得诺贝尔奖。
师:出示表格,介绍维他命的相关种类。
[思考:四年级学生能否对高老师这些个博学表示认同,我不敢置喙。只是四年级学生能听懂这些个名词术科的狂轰滥炸吗?如果我们不在乎学生能否听懂,那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施教吗?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伪科学吗?诺奖得主杨振宁说过,我们要办些高质量的讲座,让大学生们去听,听不懂不怕,再听,还听不懂也不怕,再听,总有一天会听懂,这就是渗透教学法。渗透教学法是需要的,但估计也得考虑受众的基础,关注受众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老师的理论框架中不知是何种地位。]

新课:
师:导入课题。
师:维C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故事。小学六年我们要学习268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153篇,这篇课文很特别,是教大家养生的。营养类的文章会告诉我们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不吃会怎么样?
[思考:如果按照我设想的那种谈谈“我家的菜谱”,然后引入课文,一定会自然有效得多。因为学生(就是成人也这样)只会对自己能够把握的、能够进入自己认知结构里的“陌生”表示兴趣,这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的吧?]
师:看课题。维什么意思?生是什么意思?素什么意思?维生素什么意思?不忙说,要精确,准确。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这个四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出示:四个字词的意思选项。)
投影出示:
维:①维权 ②维护 ③维持 ④维修
生:①生存 ②生命 ③生活  ④生病 ⑤生机
素  ①本色 白色   ②洁白的绢颜色单纯,③不艳丽  ④物质的基本成分
维生素C ①在野果子里 ②在一些蔬菜及水里晨 ③能让坏血病不治而愈
生默读。
师:我们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有几个同学还没有读完,我等着你们。
师:刚刚我说了,要求百分之百准确。维是什么意思?
生:维持。
师: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生呢?
生:生命。
师:第三个。
生:物质的基本成份。
师:如果你知道了,就应该举手。一起再来说一遍。第四个呢?
生:选3.
师:为什么只选一个呢?为什么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我们选择题束缚了?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
生:也可以选2、选3的呢。
师:学一篇课文,要先把课题的意思搞明白。大家非常聪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一段写出了素的意思。
[思考:这里的“投影出示”静静老师没有照录下来,是我从我的听课笔记里翻出来的。我一般不记投影上的内容,这次是个例外,因为从这里,我认为,开始了高老师有益的探索。对课题的这种“字字未易忽”的解读是富于独创而又契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只可惜,高老师只探了探又走开了。教者应该没有忘记叶圣陶那话还有后半句:“语语悟其神”。“维”为什么选③?“生”又为什么选②?高老师心知肚明但学生未必啊!学生对这字这词的意思的解读应该是多种的,我们真正有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也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多维解读的,不是吗?至少让学生辩一辩。高老师自言好辩,喜欢跟女儿辩论辩得泪流满面。但在课堂上,我们怎么知道您的这种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呢?您自说自话后,便遥控笔一按,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了,这样的教学处理,是您所谓的创新吗?您还是在搞灌输教学啊!不是吗?我们让课堂本身说话。作个补充,高老师的确是让学生选了,但我记得高老师竟然说出这样模棱两可的话:“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为什么就选一个,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考试限制住了呢”“看第二种解释 这是迷惑大家的”。这样处理选择题,这样的所谓引领对发展学生思维还是对提升学生语言品质有真正的价值?]
生读。
师:质是个生字。可以用手写一写,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字写到脑子里。翻到99页,把这个字描一遍。写字的时候要把脚放平,写得时候不仅用手,还要用心。写完后,在边上再写一遍。确保不错。
老师巡视,生写。
[思考:欣赏高老师这样处理生字的办法,中高年级的学生真的无需搞集体识字。我在课堂上也喜欢,随时遇到一个生字或词语,随机的解释,甚至让学生写一写,我的课堂上,学生之必备:教材、字典词典、笔、本子。不知哪朵云彩会下雨,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让学生用上某个工具。有时太过细节化的东西我们预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当然需要老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我在亦步亦趋吧。]
师:大家知道,我们见到的物质有大有小,长得什么样我们看不到,维C的物质你们见过吗?丑的?美的?找不到。后来解决了。我女儿告诉了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物质什么样?我震惊了。漂亮吧?(出示图片)它是科学家用显微镜拍出来的。
[思考:听课中,始震惊于高老师的思考的确与众不同。我们常人挖破脑袋都想不到,还探究那个维C的长相。高老师还跟女儿探究了一番,这种事必恭亲、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的确是常人所不及。]
师: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就把课文改成了这篇文章。(出示文字。)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比一比,我改得缺点是什么?
生:写得没有书上具体。
生:它没有写怎么发现维C的。
生: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
生:没把哥伦布的写具体。
生: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精彩。
生:没有写那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师:求求大家表扬表扬我。有什么优点?我的心里很难过的。
生:写出了时间。
师:我把课文一些自然的话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整合。这其实是我读文章一些方法。我改了后,让文章失去了故事,只成了一个小知识。
[思考:语文课堂上有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就是:如何科学艺术地进行教材的重组和呈示,以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的阅读。这里也是教者智慧的充分体现。高老师的智慧令人赞佩。以改写之文的短处衬托课文的长处。惜乎于浅尝辄止。如果高老师舍得花时间,针对学生的诸多回答,做个追问,比如,学生说:“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老师何妨追问:“课文是如何将航海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呢?”这样一来,学生不就可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亲近文本了吗?学生有多少点评观点,课堂上就可能有多少再读课文深入解读的机会,课文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内化于学生的肠胃?我知道高老师要讲,我只是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出发点而已。是啊,例子也好,出发点也好,例子要讲透,出发点也不能是沙滩啊,您见识过短跑吧?各就位预备后,运动员不能蹬紧“出发点”,他的出发必将是无力的,就成典型的输在起跑线了。]
师:我还用了第二个方法学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我给维C做了一张名片。大家看课文来填。
[思考:高老师精于学法创新与指导,在我的听课笔记上,这里上下几个环节我用了一个共同的小标题:创意阅读。]
生:病因是长期缺乏维C引起的。
生:病因是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
师:为什么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会缺乏维C?今天不解决。自己回去查查。
[思考:这是高老师文本处理的亮点之一。既点明了“海洋凶神”、“黑面包和咸鱼”以及“维C”之间的关系,也切实地将课堂作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来经营。]
师:病状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治疗方法呢?我写了一二三。
生:适量补充维C。
生:多吃水果和蔬菜。
生:采野果子吃。
师:注意事项呢?你读课文能不能找到?
生:要按时补充。
生:不要吃没有维C的食物
生:不要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
师:最后一段有一个适量一词,说明多了以后也会出事。不懂没事,做个问号。课后再去资料看。感恩人物?
生:哥伦布。他发现了。
生:船员。不是他们得了坏血病,就没法发现。
师:你可以在前面加个词。
生:起死回生。
师:他们一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这个词真得很好。它是个成语。如果这些船员“离去”了,就没有发现了。还有谁?
生:医生。
生:科学家。
师:还有没有?
生:海上凶神。
师:不值得。
生:生物学家。
生:他们都值得感恩。
师:你概括的能力很好。还有谁?
生:野果子。
师:人要感恩,物也要感恩。这个野果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所以,我们人活在世上不仅要感恩人,也要感恩万事万物。
师:名片做完了,大家对课文就了解了。
[思考:这部分算是本堂课的又一个亮点。高老师用“维C卡片”引领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提取文本中相应的资料作答。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不过,语文不仅仅只要培养信息检索能力,还有信息处理能力,更重要的还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啊。对于课堂上浓墨重彩经营的这个环节,如果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之不顾,是不是有点儿~~?再一个细节问题,有学生说要感恩“海上凶神”,老师对这个可能有争议的解读三字就打发了:“不值得。”请问,您关注了学生的心理了吗?您对学生的回答的断然否定跟罗伯特·骚塞对夏洛蒂·伯朗特三姐妹的否定有什么根本区别呢?我见识过不少特级教师的课堂(无缘现场,录像看过不少),包括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孙建锋等等,他们对学生从来不作无理由的否定。优秀教师要做的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的激情都被您浇灭了,请问,您的所谓思考、创新,对于学生有价值吗?亲其师方信其道。高老师,这里您不要说什么在您的班上会怎样!我们苏北的学生素质赶不上苏南,这我相信,但是,我们这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您能忽略吗?更何况,感恩您的敌人,这样的高姿态,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做到,但是当学生能做到的时候,您为什么吝啬您的表扬呢?我在现场就作了个庸俗的推论:如果不是海上凶神,说不定坏血病会变成“陆上凶神”,受灾受难的人只有更多。因此,我们理应感恩“海上凶神”,当时我在心里为那个学生鼓掌了十下,再说了,您为什么不给学生陈述理由的机会?如果让我教这篇课文,我也会让学生说说感恩人物的,文以载道,本文同样有理。]
师:下面我们就来把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好好读读。提两个问题,有哪些人物?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读。
师:有哪些人物?有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重病的船员
生:野果子
生:哥伦布
师:其实所有的人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
[思考:上面一个思考的“激情飞扬”让我很累。这里,我只想说:和稀泥,无原则。请反思创作经验或读一读作家们的创作谈,他们在创作中,人人都是最重要的吗?这是哪来的理论呢?是不是中国作家无视人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与诺奖无缘?]
师:他们在文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描写相关人物的话。读书做标记也是我们本学期的一个学习习惯。
[思考:习惯不是嘴上说说的,也不是蜻蜓点水的,需要历练,我喜欢“历练”这个词,我望文生义道:学习得经历练习、磨练的过程。所以,课程标准不是一般的重视“过程与方法”。这里提到方法,我感觉到高特在课堂上至少在这堂课上指导貌似是“无法”的,是不是大匠无痕呢?]
师:这些是写哥伦布的一些语句。读读。(出示句子)不要拖。
师:作者为什么写第一句?不懂就打个问号。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大家读一下。这里有个字是泪,一个是噙。刚刚没泪,为什么现在有泪呢?
生:船员的话感动了哥伦布。
[思考:高老师的智慧总使其能挖掘出文本中值得思考的点,如对噙字的提炼,唯一可惜的就是貌似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这里或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或家人或朋友在什么情况下会“噙着”泪花,这对切身体验哥伦布的激动心情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好办法应该更多,方法总比困难多。]
师:再看第三句,这时哥伦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沉重。
师:顺利返航不高兴吗?为什么会?
生:离荒岛越来越近了。
师: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一起来读。
生:从沉重变得惊喜。
师:这就是故事的精彩。作者很会写哥伦布,大家不要学我省略。
[思考:本来这里也是课堂的亮点,但是,高特的处理总是有欠火候,所以总有点功败垂成,英雄扼腕。]
师:一些字如果不明白,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师:日本的孩子和我们学习不一样,学一篇课文,都要写两封信。给课文里的人物写一封信,再回自己一封信。他们的理解能力世界最好。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师:课后,大家可以多到图书馆和网上看看。
教师向大家介绍几本书:《哥伦布传》、《哥伦布》、《航海日记》《维生素是最好的医药》等。
[思考:曾经有教研机构对小学生作过调查研究,最后令人惊异的发现,不仅是低年级小学生,就是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天天听老师讲“认真”,家长讲“认真”,可惜,对究竟怎样叫“认真”还真没几人知道。所以,不要指望我课堂上点一点的东西学生会给你记着。我们都是从学生来的,请您这时不妨回忆一下,当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说的,您能说出点什么来?为什么有位教育家说:老师有多种,有教教材的,有用教材教的,有用自己作为教材的教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本身成了教材。而不是教师给学生推荐了多少“教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24
http://www.56.com/u61/v_MjMzMTM1Mzg.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26
http://blog.sina.com.cn/zaixusongtaoyehua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27
http://baike.baidu.com/view/8246642.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28

我收到了张祖庆老师的书

绕指柔(范玲玲)


2009-5-9,周六,也许是某种感应,午饭后,我忽心血来潮跑了学校一趟,刚到校门口,保安就递给我一张邮政快递取书单。寄件人——张祖庆!他居然是以快件的方式,让书这么快就到达我的手中了。我惊讶,更是感动。

我立即去了一趟邮局,将邮包拿到手。邮包上写着的字显得非常大气与率性,我不禁笑起来,这字非常符合我对张老师的想象。

其实作为一名常在网络中游荡的人来说,我对张祖庆这个名字并不是很陌生,在一些教育杂志或是网络中常见到他的课堂实录,我曾不止一次地读过他的《忆江南》实录,这节被他自己称为“家常课”的公开课,让我叹为观止。

我素来对于名师专家抱着远观的态度,一是感觉自己的水平有限,寻思着别人也不乐意结交我等平庸之辈,二是感觉名师专家大多高高在上,难以亲近吧。我与张老师后来的几次对话,也纯属偶然。事情源于人教论坛组织的一次网络教研,由浙江的专家名师们与网友一起讨论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研讨激烈而精彩,其中张祖庆老师打出的观点,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于是我便复制粘贴与自己的博客之中。这次后我加入了一个语文教学交流群,发现张老师也在其中,群名片为“全国名师——张祖庆”。

2008年12月27日,张老师在群中发话,问大家怎么改自己的群名片。群友纷纷发言,大致都是夸他的话吧。而他坚持要修改自己的群名片。我忽然感觉这人很可爱,见没人告诉他怎么改,便发了悄悄话,告诉他可以怎么修改。于是他去掉了前面的“全国名师”,独留其名。我不禁暗暗叫好。我们就这样聊上了几句,我告诉他复制了他在论坛中的发言,谁知他说:“不用复制了,给你一个完整的文章。”说着就真将文章传了过来,于是我读到了这篇他后来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中国语文岂能一张脸》。

这次之后,我便极少找他说话。但从心里已经给他定位为一个豪爽的汉子。我开始关注他的新浪博客,后又在人教的网刊看到许多关于他的语文人生的文字。我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着迷,更为他富有个性、独创的语文课堂教学喝彩。

今年的4月份,我因为要上《永生的眼睛》,情急之中,相继给几位老师留言请教,其中包括张老师。后来张老师将他点评曾阿牛的实录课堂及相关的资料发送与我,这份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为此心里深深感激。

4月份我自费去杭州听课,其中就有张老师的作文教学《听音乐写散文诗》,可惜他却被安排为压轴。我终究因为请不了假,而没能亲耳听上,回来便给他留言,表达我的遗憾,谁知他二话没说,便将他的设计与课件传了过来。我又一次深被感动。

许是领略了他三次的大度,忽一日我萌发胆量,问他是否可以送我一本他的书。话出口的时候,我便开始后悔,毕竟我与他之间仅有几次交流,我这样是否太唐突了?然而他说:“把地址邮编姓名告诉我。”在我告诉他地址的时候,恰是我的生日,我把这当作是一份生日的额外惊喜。

我注意到就在我告诉他地址的第二天,张老师就将书寄出来了,而且是以邮件快递的方式。现在,我棒着他的书——《张祖庆讲语文》,体会着他说的“分享是快乐的”,再次深深感动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3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jDXaFfvuh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c33810101396h.html

我在台湾学教语文
文/通州小丁


江苏省领军人才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于9月17日—22日赴台湾研修。日月潭的山水,阿里山的古木让人流连,台湾师大、天主教辅仁大学交流,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的课堂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台湾风情文人墨客的记述多矣,我想记录的是在台湾课堂里的观感。

9月20日上午,我们走进了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这座学校始建于民国72年8月,亦就是1983年8月,设校之目的是为了解决大科学园区事业单位、投资厂商、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及归国学人子女就学,有幼稚园、国小、初中、高中四个级部加双语部。学校以重视人本精神、实践多元发展、发展学校本位课程、提倡服务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观、建立四权共荣、五部共和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理念,秉持“诚恳、踏实、创新、超越”的校训,塑造“教学多元活泼、校风自由民主”的学校,以培养兼具中西文化特质,高前瞻性与国际观之未来世界公民。
在这所学校我们听的是初一(5)班施燕萍老师执教的《夏夜》一课。《夏夜》是“台湾儿童文学先驱”、著名诗人杨唤的儿童诗。施老师很年轻,工作时间也许并不长。我们进入课堂的时候上课铃已经敲响了。教学正在进行,孩子们用掌声,用满脸灿烂的笑容迎接我们。短暂的停顿后,师生快速地进入了他们的角色。课堂有些乱,孩子们或坐,或站,或在黑板前的台阶上,或就地而坐,或在自己的位置上。显然,他们在进行一个彩排。诗中的蝴蝶、蜜蜂之类,甚至于路灯、清风、星星等等都由孩子扮演。负责诵读的同学读诗,表演的同学随着内容嬉笑着,甚至嬉闹着演绎自己的角色,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快活而自信。年轻的施老师一次次指正表演同学的神情、动作,一次次点拨诵读者的语气、语调,没有丝毫的责备之意。施老师和孩子们说,读诗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诵、可以唱、可以演,这些都需要了解、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个别指导,集中解说;分组练,读、演合练。诵得那么专注,唱得那么投入,演得那样到位,独诵,合诵、叠诵那样有致,儿歌演唱的穿插是那样的巧妙。渐渐的,孩子们不再嬉笑,不再嬉闹;渐渐的,孩子们沉入诗里去了;渐渐的,本来有些杂乱的课堂荡漾起浓浓的诗意。
看两个片段。片段一:
师:作者杨唤这首诗写给谁看的啊?
生:孩子(七嘴八舌)
师: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1:有童话的感觉。
2:比较拟人的感觉。
师:哦,用拟人化的语气和读者交流……写给儿童的诗可以让儿童想象出画面来……
(师请欣泽同学读,师再读,故意显得有些拖沓)
师:欣泽和老师哪一个读得好?
生:当然是欣泽啦(孩子们笑着回答)
师:欣泽同学你真的好棒,大家都表扬你读得好呢。
欣泽:老师是故意的啊!(欣泽同学满脸喜悦的)
师:有时声音是有抛物线的,要能抛出去;声音要有跳跃感……要把声音丢出去,让对面的同学接住……
片段二:
师:为什么作者让小溪、风儿……这些东西醒着呢?
1:怕太冷清,太无聊。
2:有动衬静的感觉。太死寂的话,就太无聊啊!
3:有生命感,有生生不息的感觉。
师:《枫桥夜泊》中写到“钟声”……记得吗?(学生应和)用声音彰显周周之静,用声音彰显夏夜的宁静。
我对眼前这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处理是从心底里漾起一种敬佩的。我们常常在讲生本意识,学生主体,可是我们的眼中真的有孩子吗?施老师来自心底的亲和与耐心,才会有孩子们那样的自信与快活。这里的师生对话是真实的。孩子的答问也是属于这个年龄的,但又不乏智慧与灵气。教师的设问、点拨基于了学生的特质,没有刻意的拔高,用生活的,用已有的阅读经验来提升、来强化孩子的认识,点燃孩子对语文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一位哲人说,走出课堂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我相信,这堂课,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杨唤的这首儿童诗,更重要的是怎样用声音来传递诗的情感作者的情绪,怎样去读诗欣赏诗。关注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施老师在课堂上有这样的话,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常——“后面的孩子,你能听到吗?来往这边坐坐”、“君佑(音)同学,你能理解老师的意思吗”、“还有哪位同学有问题吗”(这是这个学校课堂中的规定动作)——也许正是这些细节,让教育的光辉,让爱的温暖洒向了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她)也是那样的重要。在关注中,孩子会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老师的爱!

9月21日上午,我们参访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走进了张辉诚老师的课堂,高二的课堂。这位老师也显得很年轻,他在修完博士后,又进入奉天书院,师从国学大师爱新觉罗·毓鋆先生,读他在《中山女高学报》上的论文和课前所发的资料可以想见他的国学功底。他这堂课的内容,应该属于他们国文组的选修课程,事实上不在台湾所颁“国文大纲”之列,这批高二的学生已经修完了“孔子”,这一学期修“孟子”,是“孟子”的起始课。张老师从家父和恩师毓先生对他的影响开始了他的教学。张老师讲父亲的故事,放关于毓先生的影片,把孩子们带入到面对国学应有的庄重之氛围。然后张老师就一讲到底了。讲孔子的仁过渡到孟子思想的核心,旁征博引,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圆润融通。这些内容对于高二的孩子来说该是比较难的,也许因为有了孔子的基础,在张老师引导下,或微笑,或颔首,或默叹。
怎一个“讲”了得?新课改后“讲”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是抵制的。有的学校有的领导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10分钟、5分钟,多了就是废课弱课。讲了,似乎就是倒退,似乎就是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这显然是“过”了。为什么不可以讲呢?语文本就是口耳相授的学科。叶圣陶老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但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度,的确是有考究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他这堂课的内容所决定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这是一堂起始课所决定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张老师的学术专攻决定的。他没有一个提问,他用自问自答方式衔接他的教学内容,推进课堂的深入,也是一种方式。采用让学生来总结一下学孔的收获当然也是可以的,让学生说说对学习孟子有什么期待也是可以的。一讲到底,讲到学生爱听,讲到让学生沉浸到学习的氛围里去了,讲到学生心底里去,讲到繁难的变得简易了,讲到唤起学生的兴趣了,讲到让学生意犹未尽了,讲到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热望了,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讲,照本宣科不难,那必然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度课如年;讲,讲出“我”来,讲出语文的味道来,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底气,有一定的勇气,有一定的灵气。这样的课必然是充满着文气和霸气,这样的课必然有一种大气之境界的。这样的“讲”需要教师有一种自我修炼的自觉。
怎么教还是由教什么来决定的。就一堂属于师生生命相融共生的课堂,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自然是有多种呈现方式的。张老师用“讲”的方式来上,有他的个人特质在,是属于“张辉诚”的。但是我们还可以思考,还可以探索,就这样的内容,就这样的课型,还有哪些呈现的方式?

参观校园,听课看课,其实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自我的反省提升的过程。在这两所学校的交流,我还有一些感受:
强调教师个性,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意。不要用刻板的方式来教学,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仅仅是行动,更重要的是心动。
强调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建设。自觉整合教材,因学校因学生的特点,外扩教学内容,自编教材。
强调团队合作与共同进步。在教材的建设上团队合作成为一种自觉,统整资源,分享智慧,个人英雄主义的隐退,团队精神彰显。
强调传统的渲染,文化的涵养。从国文教学大纲文言文的比重中就可窥见一斑。在科技园区实验高中参观孩子们的画室,以及那本一年一度的“实中学生美术作品集”,你不得不叹服老师的创意和智慧,他们并不期许每个孩子都成为画家,但是他们希望孩子们将来能看懂什么是艺术,哪怕比别人在经典画作面前多呆几分钟。
强调全人教育,而且把这一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师的教育行动中,成为教师的自觉。
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自觉追求,也是给我印象深刻所在。与我们交流的为我们上课的固然是优秀的代表,但我还是感受到教师专业发展追求的自觉,除了有自我的专攻外,还有教师之为教师内在修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有风景,路上风景无数。再回首台湾之行,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


附:杨唤《夏夜》
                             夏 夜
作者:杨唤(台湾)
蝴蝶和蜜蜂带着花朵的蜜糖回家了,
羊队和牛群告别了田野回家了,
火红的太阳也滚着火轮子回家了,
当街灯亮起来向村庄道过晚安,
夏天的夜就轻轻地来了。
来了!来了!
从山坡上轻轻的爬下来了。
来了!来了!
从椰子树梢上轻轻的爬下来了。
撒了满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银币。
美丽的夏夜呀!凉爽的夏夜呀!
小鸡和小鸭们关在栏里睡了。
听完老祖母的故事,
小弟弟和小妹妹也阖上眼睛走向梦乡了。
(小妹妹梦见她变做蝴蝶在大花园里忽东忽西的飞,
小弟弟梦见他变做一条鱼在蓝色的大海里游水。)
睡了!都睡了!
朦胧地,山峦静静的睡了!
朦胧地,田野静静的睡了!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还醒着,
伸长了藤蔓轻轻地往屋顶上爬。
只有绿色的小河还醒着,
低声的歌唱着溜过湾湾的小桥。
只有夜风还醒着,
从竹林里跑出来,
跟着提灯的萤火虫,
在美丽的夏夜里愉快的旅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5:32
张祖庆 习作课

                                    课前预热——眼力大比拼
师:同学们,我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我姓张,大家喊我一声张老师吧。
生:张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幅照片。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观察这幅照片上的人,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观察站在你们面前的我,想一想这两个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观察一定要仔细。(教师板书:
观察  )
生:我感觉老师和电视上这个人都是戴眼镜的,而且鼻子都很大。
师:哈哈,他的鼻子比我大,成龙的鼻子比他大,是不是?来,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嘴边都有一颗痣。
师:他这颗痣在这边,我的痣(学生指教师脸上的痣)在另一边。好的,你看得很仔细!你说。
生:老师和这个人头发都比较密。
师(笑着):那是我们脑袋“土壤肥沃”!
生:胖瘦都差不多!
师:胖瘦都观察出来了,你真了不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你们没有看出来,再仔细看看——
(生沉默)
师:哈哈,我和他都是男的!(大笑)大家再看看,我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眉毛很淡,这个人眉毛很浓。
师:眉毛浓好看。你说。
生:老师和他的脸型不一样,他的是椭圆形的。
师:我呢?
生:你的有点儿正圆形。
师(笑):正圆形?噢,有点像太阳!
(生大笑)
生:还有衣服不一样,一个黑色,一个白红黑相间。
生:眼镜的架框不一样,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银色的。
生:电视上的这个人嘴唇有点细,但是老师的嘴唇有点粗。
师:应该说嘴唇比较厚,嘴唇不能叫粗。你说!
生:这个人的耳朵比较圆,老师的耳朵凹凸不平的。
(学生大笑)
师:哈哈,魅力就在于凹凸不平!(笑)
师:同学们,大家的眼力真好,只看了那么几分钟,就找出了我俩那么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做到了细致入微。知道屏幕上的这个人是谁吗?
生齐说:不知道!
师:好,告诉大家,他是台湾著名的漫画家几米。听过吗?
生:(兴奋地)知道!知道!
师:咱们今天这堂课,先来看几米的漫画作品,然后写作文,好吗?
生齐说:好!


   第一板块  亲近漫画  走进疤头汤尼的故事
                   师:同学们,几米最近创作了一本新的漫画作品,书名《童年下雪了》。(对一位学生说)帮我一下,把书随便翻一翻,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板书:    童年下雪了)
师:这本书讲的是一群过早失去童年欢乐的孩子,在追寻快乐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叫《疤头汤尼的故事》,张老师觉得很精彩,值得推荐给大家。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一段文字,老师把这段文字给大家读一下。
教师出示投片文字:
  有个男孩叫汤尼,
他从小只要遇见陌生人,
就会急得放声大哭,
急急逃跑。
因为过于慌张,
常常头破血流,
头上起了很多疤,
大家都叫他疤头汤尼。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漫画了。同学们,看漫画除了要认真地观察之外,我们还要去想象。(教师板书:想象)这样你才能看懂漫画。好,往下看。
教师出示图片1(汤尼趴在大树上,看着水中的倒影)
师:真真切切地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你看明白了什么呢?你说--
生:我看明白了这个男孩头上有很多疤。
生:我还看出了他家很贫穷。因为富人家一般都会穿衣服,而汤尼是光着身子的。
师:也许这是夏天呢!
生:小汤尼趴在树上,水中倒映着他的倒影。他在静静地欣赏水中自己的倒影。
生:疤头汤尼会爬树,因为他现在已经趴在了树枝上,好像在晒太阳。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漫画底下还有一段文字呢,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图下文字,读)
疤头汤尼是个超级害羞小孩。
他分不出真实和幻境,
常常对着水里的倒影喃喃自语,
一不留神就摔进水里。
师:真有意思,接着往下看――(出示图片2)
师:这幅画,你又看明白了什么呢?(教师轻轻提示)这是在哪里呀,汤尼又是在做什么呢?
生:我觉得这是一家玩具店,他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玩具。
师:说得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汤尼充满好奇心,因为店里的东西摆放在那里,汤尼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那些东西。
生:我觉得这是汤尼在梦中,他希望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梦。
师:恩,他希望能够拥有许多自己想拥有的东西。你看,这个同学的想象又跟大家不一样了。这就是漫画的特点,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好,咱们再看看漫画家又是怎样为这幅漫画配文字的呢?
(教师出示图下文字,读)
要是你在街上看见疤头汤尼专注地望着橱窗,
千万不要打扰他。
他一定在看
玻璃里反射出来的自己,
和他们想象出来的世界在密谈。
师:好,再来看一幅(出示图片3)仔仔细细地观察,这又是在哪儿?汤尼此刻又是在干什么呢?你说——
生:我觉得汤尼在看书,他是在看这些童话故事,他觉得书的世界很精彩,希望自己也能进入。
师:希望自己能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在童话的世界里忘却自己的烦恼。
生:从这里我看出,汤尼很喜欢看书。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他非常地专注。一般有些小孩看书是很不专心,而他是那么专心。
师:是啊,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在看书。
生:我觉得汤尼在偷看书。他家很穷买不起书,所以他在偷看。
师:同学们,大家的说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汤尼非常非常的的喜欢读书。(教师出示图下文字,读)
疤头汤尼喜欢躲在图书馆里读书,
待在固定的位置读同一本书。
你要是问他为什么读同一本书,
他一定满脸通红地说:
“这本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好朋友总要天天在一起。”
师:有意思吧?
生齐声:有意思!
师:看了第一段文字介绍,以及三幅漫画和底下的文字,你对这个小男孩有了怎样的总体印象?
生:我觉得汤尼很喜欢幻境里的世界。
生:汤尼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不同,他有很多奇怪的想法。
生:我觉得汤尼是个孤独的人,他没有朋友,所以天天要跟这些幻境中的人在一起。
生:汤尼每天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师:是啊,汤尼是胆小的,害羞的,孤独的,忧郁的,但是他爱读书,爱幻想,爱交朋友,只不过不敢去交朋友,是吗?
生齐声:是。
2

第二板块  大胆想象 创造疤头汤尼的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教师板书:细致入微)感受到了漫画带给我们的精彩(板书:精彩),同时我们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想象,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接下来,张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我将只出现漫画,不出现文字,看看咱们的同学能否读懂。(教师出示图片4)
师:要注意细致入微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展开充分的想象。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在一旁轻轻提示)什么样的天气,什么地方,还要注意领奖台上的一些特别之处,你还要注意汤尼的表情,他的手势……此刻正发生着什么呢?能用自己的一段话把这幅图讲清楚吗?来,自己先试试看,在位置上准备准备,不要写,自言自语。一会儿,我让一两个同学用一段话把这幅漫画讲清楚,好,开始!
生在座位上自由说;
师(边走边提示):可以加上“有一天”或者“这一天”,都可以。
学生继续练说。
师:准备好了吗?你来讲吧!
生:汤尼非常想当第一,有一天他又开始进入了幻境。他自己做了个领奖台,想让自己得第一,所以站在领奖台的第一名台阶上。他又怕别人看见,所以又到荒野里去。他在第三名放了一只小鸟,因为他不想跟人交朋友,而是想跟小动物啊,书啊交朋友,所以想跟放着的小鸟交朋友。
师:你想的真有意思!到荒野里去练胆量,跟小鸟交朋友。这是你的想象,想象得很精彩!你说--
生:我觉得汤尼是一直很希望得第一名的,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但是他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比赛,所以他就做了个领奖台,在草地里,自己登上第一名的位置,让小鸟做第三名。就算不比别的小朋友好……(学生疙瘩,教师提示“至少”)至少也要比小鸟好,所以他痴痴地想着自己得了第一。
师: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请同学关注,第二名的位置上,怎么就没有了什么呢?同学还要关注这疤头汤尼的脸,关注他当时的神情,关注当时的天气,甚至关注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一切都可以跟疤头汤尼对话,是吗?来,谁再来讲一讲,大胆尝试!
生:我觉得他不想有第二名,因为第二名跟第一名太接进了,所以他只想要第三名。地上很多小草仿佛都是观众,都在向他鼓掌……(生停住)
师:然后他就觉得自己――
生:然后他就觉得自己是第一名,没有人能最接近他。
师:这是你的想象,也非常精彩!同学们,我们通过(指板书)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了精彩,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了精彩!(板书:感受  
创造)其实呀,我们看一幅漫画不仅仅去想此刻正在发生什么,还可以想此前曾经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此后又继续会发生什么?这样漫画的意思就丰富了,是不是?所以我们要学会想象,要做到瞻前顾后(教师板书:瞻前顾后)什么是“瞻前顾后”呢?
出示投片文字:           
此前,曾发生过什么?此时,正发生着什么?此后,会发生些什么?

师:就是往前想,有可能发生过什么?他才会这样做。再往后想,还会发生些什么?这就是“瞻前顾后”。这样去想的话,漫画就被我们创造得更加精彩了!好,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去想另外的漫画。
              
屏幕赏出示图片5 (疤头汤尼在屋顶赏看月亮)
师:(提示学生观察想象)此时,正在发生着什么?仔仔细细地观察,然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此前,可曾发生了什么?他这样做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展开想象,(学生静静观察一两分钟后)好,我们继续看另外一幅。
出示图片6   (疤头汤尼在一个柜子里,头顶上有一只小乌龟)
师:怎么来了乌龟?此刻,正在发生什么?此前,可曾发生了什么?此后,还有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生静静地思考。
师:好,张老师把刚才看的两幅图和最先看的一幅图一起呈现在屏幕上。请咱们同学选择三幅中自己最有感觉,最有话可说、可写的一幅漫画,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瞻前顾后,用自己的笔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觉得有难度吗?
生齐说:没有!
师:你可以用“这一天”、“有一天”或者“这时”等等开头,把故事写得通顺而明白(板书:通顺明白)。让我们用自己的文字留下精彩(板书:文字留下)。时间大概十二分钟,动笔的速度稍稍快一些,写错了字,不要用改正液、改正带,划一道斜杠,继续往下写。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结束写话)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笔,时间已超了半分钟了。同学们,刚才呀,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凭借想象所创造出来的漫画故事写了下来,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笔下,疤头汤尼都是独一无二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所创造的这个故事吗?(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让三个孩子上台,三位学生一字排开)
师:(提出要求指导欣赏他人习作)其他同学在位置上静静地听,学会去欣赏他人的文章。怎么欣赏呢?第一,这位同学有没有做到通顺明白地把这一幅漫画写出来?第二,这三个同学当中,谁的想象让你感到有点意外,让你特别欣赏?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生1:“这一天,乌云滚滚……”
师::(指导朗读)语速还可以放慢,声音再响一点。
生1:(继续)“这一天,乌云滚滚,男女老少都各自回家了,只有刀疤汤尼……”
师:(纠正)他不是“刀疤汤尼”,这疤不是刀砍的(台下听课老师大笑)。哈哈,一字之差,意思差远了,改过来——“只有疤头汤尼……”。
生1:(继续)“只有疤头汤尼一人在路上走着,他来到了一块荒凉的草地上,因为他非常想在一场比赛上得第一名。真正的第一,真正的第一名,但又没人跟他比……”
师:(启发引导)停,注意。这位同学在文中写道:“真正的第一,真正的第一!”你看她为什么要重复两次呢?这些地方都写得很妙啊!接着往下。
生1:(继续)“但又没人跟他比,自己又很害羞不愿跟别人交朋友、打交道。所以他只好去正在做工的木厂里,偷了几块木板来……”
师:(指正)停,建议改成,“拿了几块废弃的木板”,好用的木板,不要偷偷地拿来,好不好?接着往下。
生1:(继续)“所以他只好去正在做工的木厂外,拿了几块废弃的木板和三支笔,做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奖台。他站在奖台第一名的位置上,把抓住的小鸟放在第三名的位置上。而第二名的位置上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汤尼本想让小老鼠当第二,可是他又觉得一只小小的老鼠,跟它比实在是没意思……”


师:(提示)那叫胆小如鼠,居然跟老鼠比,怎么会有出息呢?你的想象,太有意思了(学生已经写完了,师提示)你想说一下你的底下的内容,是吗?
生1:(继续口述)“疤头汤尼呢,他就很挺拔地站在奖台上……”
师:(启发引导)有没有留意到她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挺拔”)说说“挺拔”这个词语妙在哪里?
生:很挺拔地站在领奖台上,要是平时他敢挺拔地站着吗?这一回空无一人,所以他挺拔地站着,这个词语用得很精彩!
(刚才读文章的学生抬头,向老师表示,文章已经写完了)
师:底下发生了什么,你还没想下去,不要紧,一会儿你回去再把它写完整。写得非常精彩,咱们用掌声鼓励她。来,你先站在这儿,侧过身欣赏同伴的文章。
生2:“一天,汤尼在大街上对月亮说……”
师:停,张老师注意到了这位同学,咱们的主人公,在她的称呼中,已经变成“汤尼”了!其实几米在漫画当中称他为“疤头汤尼”。张老师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要把“疤头”两个字给去掉。
生2:因为汤尼是很用心的对月亮说,他认为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疤头了,是个改天换地的我!
师:哦,应该说是“改头换面”!他仿佛忘了自己是疤头,这是你最美好的愿望,你真善良!接着往下读。
生2:(继续)“月亮呀月亮,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害羞,不敢和大家交朋友,只能和你交朋友呢?“街上的人听了,哄堂大笑,觉得他很无知。汤尼为了不被大家发现,跑到了屋顶上继续说着。过了一个星期,汤尼在屋顶上,月亮竟然跑了下来。一只猫看到了,吓得动弹不得。月亮回答了汤尼的问题,说:‘如果你想交到朋友的话,就把面前的人当作我就行了。’得到答案的汤尼非常高兴,于是按月亮的话做。不出一个星期,把镇上所有人都变成自己的好朋友,二个星期,汤尼成了镇上的一颗巨星。汤尼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天堂一样。”
师:哈哈,这是你想象出来的精彩的故事,咱们同样给他掌声。来,你也侧过身,来欣赏同伴的作文。
生3:(继续)“这一天,疤头汤尼又来到了他天天都要去的仓库格子里……”
师:这个地方叫什么?仓库格子?你怎么理解你创造出来的这个地名。
生3:因为样子很像格子。
师:因为样子很像仓库,又有格子,所以叫做仓库格子。就按你的说法吧,接着往下。
生3:(继续)“他把屁股一撅,头一缩,一下就钻进了格子了(笑)。他又开始了他多姿多彩的幻想生活。只见他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嚎啕大哭,身子不停地转来转去,忽然被一声‘吧嗒’的声音惊醒了。汤尼抬头一看,原来在上面的格子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不停地摇着小尾巴。汤尼把这只小乌龟抱下来,用手轻轻地抚摸它光滑的外壳。很快,汤尼就和这只小乌龟成了好朋友,他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乖乖呢!从此,汤尼天天都和乖乖一起出去玩。”
师:嗯,汤尼和小乌龟交上了朋友,你的想象也非常精彩。轮到我们同学评论这三位同学的故事了。他们有没有做到通顺明白地把漫画写清楚?你觉得谁的想象让你感到有点意外?这两个问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发表你的看法。好吗?你说。
生:我觉得写第三个故事的那个小女孩……我觉得她的想象……我感觉她写得比较意外。
师:嗯,为什么意外呢?
生:因为她说第三幅画她说那个地方是仓库格子。我觉得很有趣,而且他还和他隔壁的那个小乌龟交了好朋友并且给它起了名字。
师:(说话指导)你说话慢条斯理的,张老师很欣赏,但是如果把话说得更清晰一点那就更好了。继续努力,好吗?谢谢你。
生:我认为**(生名字)的想象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们都知道月亮不可能是活的。但是他能用文字将月亮给写活了。
生:我也感觉**(生名字)写的第二幅图很生动,因为事情并不是那么顺利。他在大街上跟月亮对话的时候经常受到人们嘲笑,所以说他回到屋顶和月亮对话,我觉得这个很意外。
师:这个画面很意外也很温馨。
生:我也对第二幅图感到十分意外。因为月亮它不可能下来,而在汤尼幻想的世界里他和月亮对话,我觉得汤尼在这个世界里,汤尼是很快乐的。
师:现实生活是不快乐的,他只有在幻想的世界中快乐。所以他仿佛走进了汤尼的心灵。
师:(鼓励)我觉得第一位同学的想象也很精彩,他本想和老鼠比胆子,结果想到和老鼠比没出息,这个结尾有一点出乎意料。是吗?非常好。来,再一次谢谢三位同学。回位。这几篇漫画故事,在文字上有没有做到通顺明白呢?(做到了!)做得不错。还有谁继续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想象世界?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就请一位同学。好吗?来,这位同学,女孩子,上来。
师:张老师发现,发现了她在学几米用诗的格式来写,你来读读看,读出诗的味道。
生:(很有感情地,放慢朗读节奏)
这一晚,
疤头汤尼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爬上了全城最高的楼顶,
比猫儿爬得还要高,
还要高。
在那里,
月亮和他说悄悄话,
月亮还给他讲故事,
自己也向月亮诉说了许多新奇的想法。
汤尼第一次听到月亮的话,
是那样动听。
第一次摸到月亮,
是何等的凉爽啊!
……
直到小狗儿吵醒汤尼,
梦境消失了。”
(热烈的掌声)
师:你写得确实像一首美丽的诗,大家都不愿意去破坏这样美妙的境界。还有很多同学都想展示自己,怎么办呢?最后一位吧。好不好?那个女孩子,给你一个机会,好吗?你刚才举手了吗?想评价她,你说说看,给你个评价的机会。男孩子是吧,对不起,瞧,张老师这眼镜竟是度数太高了。对不起。
生:我觉得**(生名字)能用自己的文章,她的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她能用诗意来表达当时汤尼的感受。
师:我觉得她是走进了汤尼的。咱们来看看漫画家几米又是怎样给这三幅漫画配文字的。也许你看了也会觉得有点意外。(师出示画面)
师:(朗读)
“疤头汤尼\老是因为过分害羞\而不敢参加比赛\因为害怕上领奖台\而故意在比赛中落败\他怎么也没办法克服\自己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红了脸的惨状\他只要心里明白\自己是第一名就好了”嘿嘿,真有意思。
师:再看第二幅。
“月亮,是疤头汤尼的好朋友,她常常害羞地躲在云后面,缩成一弯眉月,和躺在屋顶的疤头汤尼说着悄悄话儿,他们的话好像永远,说不完。”
再看第三幅:这一幅可更有意思了:
“疤头汤尼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乌龟壳,遇到危险与挫折,头一缩就躲进壳里。他这么软弱无能,连乌龟都不想与他为伍,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同学们,你觉得,哪一幅漫画所配的文字带给你太多的意外?你说。
生:我觉得最后一幅给我带来很大的意外。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那个乌龟应该是和疤头汤尼成为朋友的。他这个配文,却说连乌龟都不想和他为伍。
师:想象太奇妙了,是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插图的配话让我觉得非常地意外。就是,一般我们写的都是觉得疤头汤尼很想上领奖台,但是不敢上领奖台,不敢在观众面前上领奖台。而这里却说疤头汤尼是非常不想上领奖台的。
师:而且放弃了——
生:而且放弃了比赛,然后他拿第一名只要自己知道是第一好了。
师:哎,心里想想就好了,是吧?同学们,这就是漫画——想象的世界有多精彩,漫画就有多精彩。
疤头汤尼的心灵
        
师:同学们,几米在漫画的这一幅图下面的配文中,发出了呐喊,我们一起来读——
生:他这么软弱无能,连乌龟都不想与他为伍,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师:你读最后一句。(以下依次轮流,孩子们读得很有感情)
生: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生: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生: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生:谁来救救疤头汤尼呢?
师:谁呢?我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是啊,咱们的同学愿意,漫画家几米也愿意。在漫画的最后一幅图当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汤尼在沙滩上,海边有一只瓶子)同学们,你觉得这只瓶子,有可能是什么呢?
生:这个瓶子里面装着他的愿望。
师:哦,这是许愿瓶。它还有可能是什么,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瓶子里装的是疤头汤尼的痛苦。
师:他把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都写在纸上,永远装进了瓶子,是吗?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瓶子里装的是疤头汤尼的友谊,这个瓶子漂到谁家里,谁都是他的好朋友。
师:恩,这是一只发出友谊信号的瓶子。这只瓶子难道仅仅是从汤尼身边漂出去的吗?它还有可能……?你说。
生:这个瓶子也有可能是别的小朋友将自己祝福疤头汤尼的话写下来,放在瓶子里,寄给疤头汤尼。
师:是啊,这还是一只漂流瓶。同学们,同样的一幅画,在咱们的同学的想象当中,它是许愿瓶,它是漂流瓶,它是埋藏忧伤的一只瓶子,它是一只发出友谊信号的瓶子。咱们的想象真是精彩啊!来,再一次拿起笔,把你想象当中瓶子里边有可能写着的话语写下来。动笔之前,先让我们完整地看一遍这个故事,注意写我们最想写的几句话。(背景音乐清纯而深情的童声版《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响起来,会场沉浸在一片温馨之中。)
        
师(轻声启发):用我们饱含着的真情,来写下想对汤尼说的话。或者让我们走进汤尼的心灵,写下汤尼最想写的话。就几句话,开始快速地动笔。
(学生在很轻的音乐声中写话)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好。站在汤尼的角度写的同学请站起来,你,你,这边的同学上来(上来6位)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对汤尼说的同学请举手。这六个同学请上来。你们是?
生:汤尼。
师:所有的“汤尼”站成一排,你们——汤尼的朋友,也排成一队。好,让我们走进疤头汤尼的故事,用我们的真情去对话。
生:(汤尼迫切地)我,希望有许多的好朋友,能与我一起玩,一起和我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朋友和朋友之间心连着心,干什么都在一起,永不分离。
生:(朋友深情)汤尼啊,我真希望你有堆积如山的好朋友,当你看到这个漂流瓶子,我祝愿你会拥抱所有友谊。
生:(汤尼)我希望我不再害羞,能交到许多许多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分离。
生:(朋友)汤尼啊,希望你的胆子能大一点,永远都有好朋友,永远不是被人嘲笑。
生:(汤尼)我想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要这些害羞、痛苦、嘲笑,不要啊!希望快乐能永远在我的身边。
生:(朋友)汤尼,你虽然是个害羞的孩子,但是你的想象世界是变化无穷的。我祝你幸福,祝你快乐!
生:(汤尼)我想拥有许多好朋友,让所以的人都不要嘲笑我。我希望快乐、美好能永远在我的身上。
生:(朋友)汤尼,我和你交个朋友吧!汤尼,把你心灵上的黑影抹去吧!汤尼,就算你的童年是孤单的,但是,你也要天天过得快乐。
生:(汤尼)啊,朋友,你是谁呢,我在海的那一边等你,快快来吧!
生:(朋友)汤尼,世界是美丽的,在那儿可以交到许多朋友,让我们一起张开友谊的翅膀,飞向世界,使自己不再孤独,使自己有个新玩伴。
生:(汤尼)我想要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有说也说不完的快乐的事情。
生:(朋友)汤尼呀,你真的以为你永远没有朋友吗?错了,你的朋友在你身边,你还会发现你永远不会生活在孤独中。
师:同学们,你们真让张老师感动,你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走近了漫画家几米,走进了汤尼的心灵。张老师真的深深地被你们感动了。最后,张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疤头汤尼他仅仅是活在几米的漫画中吗?
你说。
生:我觉得疤头汤尼没有只活在几米的漫画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疤头汤尼一样,因为身体有些残缺所以很孤独。
师:恩,他们,因为有了残缺而孤独。有一些人就是不残缺他们也孤独,是吗?你说。
生:我觉得疤头汤尼不仅仅只活在几米的漫画中,在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疤头汤尼,因为害羞胆小而不敢和别人交往。我希望这些“疤头汤尼”能快快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来。
师:是啊,同学,他们不仅仅是失去了交朋友的欢乐,他还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是吗?
师:同学们,其实疤头汤尼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疤头汤尼”。所有的“疤头汤尼”,都渴望,走出孤独;更渴望,得到尊重。下课!

谢谢您给提供了这些优秀的习作课例。作文课一直是令老师们比较头疼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6 19:01
==>本站注册会员/前方记者湖南方西河将发来[高研班]图文报道!敬请关注!!!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高级研修班正式拉开帷幕




2012年7月23日上午,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高级研修班暨越城区暑期青教联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开幕仪式在南京海苑宾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共100多名学员参加本次集中培训。

开幕仪式由南京玄武区语文教研员丁卫军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汤振钢教授主持。开幕式分四部分议程:首先,金礼久教授先简要介绍了培训地的基本情况,对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而后,汤振钢教授、蔡可博士后和曹勇军老师分别从作文教学的热情与责任、作文教学的现状、弊病与课改的实效性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等角度作简要发言。之后,主办方刘立峰主任对会议相关安排做了说明。最后,全体与会专家、名师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合影。

开幕仪式结束后,全体学员聆听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的精彩讲座,曹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引用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深入探究《作文教学的要素》。整个过程中,曹老师不时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提出“作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自主地确立写作实践的目标”、“教师应想方设法营造写作的情境,充满创意地构建写作实践的过程”、“要有一个与写作相匹配的评价标准”等教学理念,并从教学实践入手,为与会教师展示了“三年一本帐”、“三线穿插结构”的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展示的教学成果《高三(10)班在六楼》也让与会教师心潮澎湃。曹老师充满智慧和知性的演说,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

下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为全体学员作了题为《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的讲座。高老师从新旧标准中有关习作的对比思考入手,从“课内习作的标准”、“关于写作教学建议”和“关于写作的评价”三个方面为我们梳理了新旧课标的变化,重点讲解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行为的影响,在充分肯定新课标进步的同时,提出了新课标还需改进的地方,即不让学生写诗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报告,写作原因太笼统,文体过于概括,没有体现先进的、最新的写作教学理念,缺乏对写作知识明确系统的规定与指导,缺乏创作要求与对全体学生所有作品热爱程度的引导。高老师的解读具体细致,分析深入到位。之后,高老师介绍了所做课题的具体内容《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从“为了好玩的 ‘0.1’”、“逐渐爱上‘写作’”、“课内习作的喜欢”、“课外写作的创造”、“读中有写的变革”和“专业阅读与提升”六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让学生理解课程标准中“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并推出了“四课时课堂习作教学模式”和“十有作业本”。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高老师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那些穿插其间的案例更是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大家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对今后教学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准确的定位。


晚上,学员们对写作教学的探讨热情不减,研修继续升温。先由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中央教科所蔡可博士后主讲《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教育研究》课题说明会。之后,会议又进行了中小学作文教学沙龙。沙龙由江苏刘恩樵、丁卫军两位特级教师主持。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一线教师纷纷发言交流。其中,越城区锡麟中学沈雪萍老师和皋埠中学郦永刚老师也做了精彩发言。
绍兴市越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市学科带头人刘春文老师与在座老师分享自己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提出的作文教学困惑做了精彩的解疑。整场沙龙可谓观点分层、质疑不断、经验迭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收获颇丰。(鲁雪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7-26 19:03
 
作文,需要研究怎么写,更要研究为什么写


七月,让我们对“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留下了深刻印象。天气虽然酷热,但是仍然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培训的热情。今天是2012年7月24日,培训的第二天,大家专心听讲座,认真做笔记,与专家探讨互动,充实而有收获。
上午,全体学员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祖庆老师的精彩报告。首先,张祖庆老师从学生舸二楞的作文故事说起,提出了“动机的缺失,让作文成为了孩子们痛苦的体验”、“作文,应该成为师生生命中的高峰体验”的观点,且张老师大量引用了梁启超、叶圣陶和刘再复等著名的论断阐述了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张老师提出“没有对话冲动和欲望,是当下学生作文不愿写的最大根由”,而出路就是要从研究怎么写,走向研究为什么写。其次,张老师就写作动机和写作课程的开发,从七个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说:一、作文周报:激活发表意识;二、网络写作:碰撞言语智慧;三、任务驱动:要我写vs我要写;四、分享快乐:享受交流乐趣;五、宣泄情感:情动于中发于外;六、思想交锋:促成理解与融合;七、争取权利:让人活得像人。在这之中,张祖庆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发动家长,开通班级博客,让学生体会写作的快乐与成就感;与笔友写信,在神秘感中真实写作;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宣泄情感,不平则鸣;引导孩子体会各种应用性文体的写作方法,让孩子走进生活,走近作文。三个小时,竟然很快就过去了,在张祖庆老师充满磁性的男中音里,大家思维激荡,受益匪浅。
下午,南京市语文教研室教研员徐志伟老师给我们做了题为《作文教学杂谈》的讲座。徐老师从九个方面来谈了自己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构想:一、在实践中学会写作;二、提出小学童化写作、初中率性写作、高中人文写作的十二年作文贯通的构想;三、提倡关注一体化教学;四、激活思想,激扬情感;五、倡导自主、自由写作;六、分层教学;七、课程保障;八、重构写作内容;九、E写作。徐志伟老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研究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再一次高潮,应该刚刚才开始。张祖庆老师和徐志伟老师的精彩讲座仍然需要教师们细细品味,慢慢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张南南)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28 20:18
http://xnjyw.5d6d.net/thread-20665-1-2.html

齐聚“火炉”南京
共解作文“密码”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高级研修班纪实

丁卫军


七月的南京似火。7月23日,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如期开班。本届研修班由南京师范大学与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研修。本届研修课程设置既有专家讲座,权威理论引领,又有一线名师个性化范本展示,强调参与互动。研修班由孙绍振先生担纲指导,助教阵容强大,均由特级教师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对这一届研修班十分重视,安排了两位班主任,具体负责学员的研修和生活。
23日上午在简短的开幕式后,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曹勇军先生为学员讲座:《写作教学的要素和方法》。曹勇军老师的讲座分九个方面:一、写作教学,这是一个问题;二、写作教学难在哪里;三、从两个角度看写作要素;四、写作教学目标设计;五、写作教学过程设计;六、写作的材料收集;七、作文教学的题目命制;八、作文的批阅评改;九、作文的示范讲评。曹勇军先生最后用黎锦熙作文“三原则”和大家共勉,即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曹老师的讲座理念新颖,案例鲜活,赢得了学员的阵阵掌声。
23日下午的讲座由来自江苏昆山的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完成。高子阳老师大胆地提出了“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的主张。高子阳老师课题是《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写作教学》,他对100%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下子激起学员的兴趣。高子阳老师就新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新变化发表了见解,并在两岸课标的对比中提出了质疑。他对“写作”二字的说解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了写作世界的神奇,他又从“美国写作”借鉴中,回答了对“人为什么要写作”的追问,他的课内和课外写作教学策略,让我们领略了这位智慧教师的行走方式。大量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难怪高子阳先生有胆量提出“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
六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学员们意犹未尽。晚上7点,交流活动继续进行。晚间的活动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由北京大学网络学院的副教授蔡可博士进行发布《义务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研究》课题发布会。蔡博士结合课题说明对课标的修订作了深入浅出、精深独到的解读,给与会学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第二板块是由昆山国际学校语文教师、教育在线总版主、苏州名师刘恩樵老师主持的写作教学主题沙龙。学员们分享了日常写作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同时对各自的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交流,并结合专家的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特级教师高子阳、丁卫军、安徽太和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葛维春、绍兴市越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春文等名师参加活动。整个沙龙一直延续到9点半,气氛热烈,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精彩纷呈。
24日的课程由来自杭州现代实验小学的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和来自南京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徐志伟二位老师讲授。张祖庆讲授的主题是《从怎么写走向为什么写——习作动机与课程建构》。张老师当下写作教学现状时指出,没有对话冲动和欲望是当下学生不愿写的最大根由。他认为作文教学写作的出路在从研究怎么写走向研究为什么写。张老师还提出了“作文周报:激活发表意识”、“网络写作:碰撞言语智慧”、“任务驱动:‘要我写’VS‘我要写’”、“分享快乐:享受交流乐趣”、“宣泄情感:情动于中发于外”、“思想交锋:促成理解与融合”、“争取权利:让人活得像人”、“享受过程:写作即奖赏”等八大策略。主持人丁卫军老师交流了学习心得,他概括了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的三大特点,即以“立人”为终极指向的作文教学、在理论关照下的智慧教学、在真实情境中真实作文。
徐志伟先生讲授的主题是《作文教学杂谈》。徐先生清口讲课。他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话语风格让学员们如坐春风。他从九个方面谈了自己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构想:一、在实践中学会作文;二、小学童化写作、初中率性写作、高中人文写作的十二年写作构想;三、提倡关注一体化写作教学;四、激活思想,激扬情感;五、倡导自主、自由写作;六、分层教学;七、课程保障;八、重构写作内容;九、E写作。
24日晚上的交流由葛维春老师主持。来自湖南岳阳的方西河老师、来自江苏淮安的刘绪棉、柏安芹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方西河的“互动作文”,写成一位名师;刘绪棉的“读写围脖”,为儿童语文找个家;柏安芹的“班传写作”,关照儿童的精神成长。
25日研修进入第三天,学员的热情也像这南京七月的天气一样,不断升温。上午首先由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袁源老师主讲《从“随笔”到“妙笔”——由名家语文成长说开去》。袁老师是这次研修班唯一的女专家,她的讲授内容也最为独特。她从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琦君的成长故事和写作经历说开去,围绕“写作、语文、心灵”、“学子、教师、名家”、“随笔、精笔、妙笔”三组关键词分享了自己阅读琦君作品的感受,提醒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教师善写的意义。“用思想去观察去体验”、“不急于写长篇,写写日记……不经意间就会有得意之作”、“写自己熟悉而有趣儿的事,生疏的事……不写”、“炼字炼句更要炼意”等关于真知灼见,都是琦君在丰富曲折的生活阅历、大量的经典的阅读中、在语文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获得的。袁老师没有理论说教,在娓娓生动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把学员们带入到关于写作教学的鲜活世界里去。
布鲁纳说:我们要用我们的思想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上午研修的第二板块是seminar。Siminar由南京师范大学汤振纲副教授主持,特邀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硕导贡如云、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卫军两位老师担任点评嘉宾。五位特邀名师进行主题交流。浙江绍兴越城的刘春文老师汇报了《“先写后教”初中微格作文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浙江温州苍南的朱伟老师交流了《把萝卜做成宫廷菜》的教学体悟。江苏常州的梁增红提出“作文就像过日子”的主张,指出了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三大弊病:一是作文教学嫌贫爱富,歧视学生;二是评价标准肆意拔高,吓唬学生;教学目标不清晰,忽悠学生。显示了梁老师较高的教学素养。杨克顺、方西河两位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下午的授课者很特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蔡明先生携弟子祝荣泉老师登台授课。正如主持人丁卫军老师指出的那样,研究当下的写作教学,如果不研究蔡明老师的写作教学成果,显然是不全面的。名师出高徒。祝荣泉老师以《作文:以“故事”的视角》为题介绍了他的作文教学探索。人们习以为常的“故事”,祝老师智慧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让人眼前一亮。蔡明老师课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蔡教授首先扫描了初中写作教学“写作课程目标、内容是心中无数;有序开展与实施写作教学是心中无谱;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是操作无法(无招);写作教学的控制与评价是手中无度(尺度、标准);具体指导、修改、示范是自我感觉无力”的“五无”现状,详细诠释了实效性研究的内涵,解读了“实效”的六大要素,即实际出发、讲究实用、注重真实、弘扬诚实、功夫实做、追求实效。特别指出初中作文要做好记叙文教学的八件事。蔡明老师用一节作文评讲指导课为例,展示了他对一篇学生病文的修改,让听课者动容、叹服。蔡老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告诉学员们,写作教学要求得实效,就必须在一个“实”字上下功夫,也必须在一个“活”字上动脑筋。

25
日晚是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语文名师王益民先生的演说专场。王老师的主题是《层级递进
内外兼修——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与主张》。王老师以其师生共建班级行舟文学社为例,亮出了他的作文教学主张。王先生的讲演激情洋溢,妙语连珠。与会学员似乎走进了一片迷人的风景中,沉浸在王益民先生构建的作文教学的美妙天地里,感觉100分钟太短。

26日上午迎来了整个研修学习的高潮。本届研修班的领衔专家、著名文艺理论家、幽默散文家、福建师大教授、博导孙绍振先生亲自授课。他的报告主题是《贴近自我
超越自我》。孙教授从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说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要贴近生活,也要贴近自我。其主要观点有:用作者特别的心灵,富有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的心灵贴近生活;贴近年龄特点、具有特殊经历的自我;贴近自我要从公共话语中解放出来,抓住一闪念的感觉,找到自我,苏醒自我,盘活自我;新意不是靠观察决定的;把心解脱出来找到自我,心活了一切都活了;想象力调动起来……孙教授的很多主张,振聋发聩,提升了本次研修的品位。

似火七月,难忘的相聚在南京。近四天的研修结束,南京师大教师教育学院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语文出版社《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将整理研修成果,择时汇编出版。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24
本网站图片上传的技巧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73-1-1.html
1、图片必须小于512 k;

2、如果是发新贴,先输好标题,再点击发新话题对话框下边“发新话题”旁的“添加附件”,再按要求找到你的图片在电脑中的位置,选中要上传的图片,确认,然后点击“插入”,后点击对话框下面的“发新话题”就可以。如果需要上传几张图片,就把上述步骤重复一次,只是等需要上传的图片都选择完了后,再点击对话框下面的“发新话题”。

3、如果是回贴发图片,方法点“高级回复”,出现回复对话框后,也是点“添加附件”,再按第二步的方法操作就行了。

4,您应实名注册,您的注册名应挂上之后再阅网。一是登陆才可看图片;二是挂网时间越长,积分越多,方便发帖发图。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25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66-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37-1-1.html








==>本站注册会员/前方记者湖南方西河将发来[高研班]图文报道!敬请关注!!!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47
[attach]19871[/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50
[attach]19872[/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55
[attach]19873[/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56
[attach]19874[/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58
[attach]19875[/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5:59
[attach]19876[/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1
[attach]19877[/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3
[attach]19878[/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4
[attach]19879[/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4
[attach]19880[/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6
[attach]19881[/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7
[attach]19882[/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8
[attach]19883[/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9
[attach]19884[/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09
[attach]19885[/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0
[attach]19886[/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1
[attach]19887[/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2
[attach]19888[/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2
[attach]19889[/attach]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4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6
http://xnjyw.5d6d.net/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675-1-1.html

和一个语文老师交谈作文修改的对话
孙绍振
课文解读成为目前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课文是经典,解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毕竟有历史的积累,有时一篇文章,有上百篇的文章可以参考。相比起来好像而作文教学要容易得多,但是,这是误解。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手工业式的,其基础是对每一篇作文的解读,由于没有历史积累,因而更具挑战性。其次,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解读得准确,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改进。从这个意义上,理想的教师,不但要会解读,而且还要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其水准。这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有相当的解读的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写作的水平。道理说起来抽象,下面是我和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对同一篇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的书面对话。

作文的题目是《机会》   作者是殷旻
在文章前,作者有一个题记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题记
师:“头脑”改为:“人”,如何?
孙:不能改的,因为第一,原文是是法国微生物学家细菌学的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的话。这是权威的格言。如果要改的话,把“机会”,改为“机遇”,这是更准确的翻译。在古代汉构辞法中,往往用“头”代替“人”如元首(《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如黎元(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第二,从现代汉来说,这句话中的“头脑”比“人”好,因为人是抽象的,而头脑则比较具体,再则,头脑是人的局部,却是人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所在。它能唤醒读者的记忆去补充其余部分。从形象构成来说,有特点的细节胜于整体。如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荠菜花”,不是别的地方没有春色,而是辛弃疾选择了局部代替整体。比整体更生动。
人人都喜欢成功,喜欢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师:把“羡慕”改为“赞美”,把“感觉”删去如何?
孙:不好,羡慕可能是无声的,如某种眼神,也可以是有声的,如赞美的语言。羡慕到一定强度,关系密切,才会用有声语言表述出来。 故羡慕比之“赞美”不但涵盖面要大,而且更贴切。
“感觉”二字,可改可不改。凡可改可不改,一般不要改,以免学生觉得一无是处,失去信心。

可是人人又都有些惧怕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时间,比如汗水。
师:这个句子不太顺,改为:“人又不愿付出必要的代价”,怎样?
孙:你改得有些道理,原文中“人人”把话说得绝对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害怕付出代价的。改成“人”,绝对化的意味就淡得多了,但是,还是不够到位。如果改成“人们往往”,就会委婉一点。把“惧怕”改成“不愿”,也不如原文更富于感性。

而即便是吃苦耐劳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
师:改成“有一种可能即便如黄牛般勤勤恳恳 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如何?
孙:这句肯定得改。前面说的是惧怕付出时间和汗水的代价,后面说即使如黄牛吃苦耐劳,这是思路的转折,要有足够的强调,光一个“而”。是不够的。你改得挺到位。因为这是核心观念,最好再强调一下,在这句前面加上一句:“然而,成功并不一定与汗水的付出成正比,”,把“有一种可能” 删掉。

所以,人们需要机会。
师:这一段逻辑上有些混乱,一定要突出“机会”的重要性。而且,这句太生硬了,改为:“这时候机会对于人的重要一定不亚于主观的勤奋和刻苦。”
孙:你这两句改得非常好。逻辑转折得到强调,主题也更突出了。如果允许吹毛求疵的话,把“一定”改为“肯定”把“人们”,改为“人”是不是更好一点?

然而机会不像空气,遍布每一寸空间。
它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寻找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些抓得住机会的人们了。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人们得到了机会,就仿佛在去往成功的道路上插上了翅膀,越飞越高,最后达到理想的彼岸
师:我想把“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到“越飞越高,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以下全部删去。因为这一段是“转”,不可一下子就过渡到机会怎么怎么容易得到,而是突出机会的来之不易。
孙:你说“不可一下子就过渡到机会怎么怎么容易得到,而是突出机会的来之不易。”是对的,这里本该强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重点在:对于没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因而,文章的思路应该落实在随时随地准备迎接、寻找机遇,抓住机遇,而不是机遇“寻找它的主人”。文章的毛病是思路偏移。但是,把此段全部删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而文章中还有可贵的话语,那就是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的“不经意”。因为“不经意”,所以容易失去,最好把它反过来发挥一下,那就是要时时处处“经意”,这个“经意”,就是一种“准备”,属于心理“准备”,是最起码的“准备”。有了这个基础(经意),文章的逻辑大致可以了。但是,严格说来,还不够明确,为了更严密一点,最好从正面说明一下:“所谓‘经意’就是对一切看来平常的(把文章后面所说的 “如吃饭,睡觉一样”说法提到这里来)也不要放过,也要捕捉其中可能存在的机遇。”
这样,下面的一个很长的例子,在逻辑上就接得上气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片羽毛。
师:这比喻来得很突兀,羽毛很含混,是什么没有说清,还不如把“一片羽毛”改为“一件事”,平实一点。
孙:这个批注也比较到位,先要把事情说清楚了(“一件事”),再作比喻(“羽毛”) ,不然就给读者没头没脑的感觉

看着很轻,实则意义重大,那是我最在意的一次成功。
师:不如删掉。
孙:可删可不删的,尽量保留。

也就是那件事,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机会……
那是小时候了,那时的自己。懵懵懂懂,也不知道怎么成功,怎么光荣。只是觉得站在舞台上,有那么多人看着你,为你鼓掌,真的很好。然而又不知道自己怎么有本事站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要知道,表演似赌局一般,表演的好,掌声雷动;表演的差劲,嘘声一片。要知道我自尊心强,万一要是面对一大片黑压压的倒喝彩,不哭出来才怪呢。然而,哪个孩子不愿意被别人多夸几句?所以爸妈常对我说:“你要做好准备,等到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这样才能够成功。”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固然是听不懂的奇怪的话,然而爸妈也未曾放松过对我的要求。练琴,对那时的我来说几乎就是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
师:与文章中心不符合,整段删去
孙:这一段文章的确有如批注所说“与文章中心不符”之处。
文章写的向往成功和惧怕失败的矛盾。其中有父亲讲的“等到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这样才会成功。”这正是文章的主旨。只是作者没有抓住。完全删节掉,是比较消极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在逻辑上调整一下,先说自己向往成功,但是对可能的失败怀着恐惧。在练习钢琴的时候,也只是“懵懵懂懂”,只觉得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虽然,爸爸对我说过“有了机会,就要懂得抓住,才会成功”,我也感到有道理,但是,并没有和钢琴练习联系起来。

曾经以为日子就是这样如流水般哗啦啦的过了,
师:这句话要不要删节?
孙:这句话在逻辑上比较生硬,但是,也可以保留,只要在后面加上一句话“没想到机遇就在‘不经意’中降临了”,就比较顺了。

然而有一堂钢琴课,下课之际
师:这句在逻辑好像很生硬,删掉也不可惜。
孙:你是对的,关键在于“然而”,在这里不但多余,而且引起逻辑混乱。因为这里的上下文并没有转折的意味。

老师兀然说:“你也学了这么久了,这样吧,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给你安排一个节目,回家挑首曲子准备一下。”波澜不惊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抹开层层的涟漪。
师:波澜不惊,明显用词不当,改为:老师很平常
孙:你说得很对。这不但是用语不当,而且导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明明下面写的是内心“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梦想成真的感觉”,不是“波澜不惊”,而是内心波澜涌动。

一个在心底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紫色的绒布帘幕,金色的耀眼的灯光,舞台,观众……
师:我觉得,要与前面照应,应该改为:炫丽的舞台,狂呼的观众
孙:你这样一改,很简洁,而且有文彩

不知道那时是怎样想的了,
师:这句话显然又是自相矛盾,刚刚说了不知那里是怎样想的,接着又说了相反的意思。删去。
孙:咱们所见略同。“不知道那里是怎样想的了”,和内心波澜的描写是矛盾的,删节是完全必要的。

只是心里有点不安,又有点“梦想成真”的感觉。
师:我想改为:“一会儿,我心里开始紧张不安起来。”
孙:改得也是很不错。固然“梦想成真”孤立起来也不错,但是,和后面的“开始发呆”不统一。

所以回到家里,
师:改为:一回到家里。
孙:改得很好。这里是时间上的连贯,不是逻辑上的因果,故不能用“所以”

第一次面对着熟悉的钢琴,
师:第一次,不通。删去。
孙:有道理。“第一次”,明显不妥,明明不是“第一次”。除了删节,还有一个也许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加上一个“好像”。不是“第一次”,而是“好像第一次”。

开始发呆:
师:改为:我竟然开始发呆
孙:好,有了竟然,就写出了抓住了机遇以后,感觉的变化,看见钢琴,就和以往不同了。

你怎么了,这不是你做梦都想要完成的心愿吗,为什么现在又打退堂鼓?往日沉默了那么久,为什么此时不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你忘记爸妈常对你说的话了吗,机会来了吗?
师:改为:机会不是来了吗?
孙:改得是很好的。本来文章的主题就是抓住机遇,可是作者却用了一个疑问句,自我反问,并没有确定,就说自己“没有退缩”了。逻辑上有断裂。把它改为“机会不是来了吗?”就不是疑问,而是用否定的反问来肯定。加上一句“我内心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就加重了主题句的分量。但是,从文章的重心来说,这还不够分量。最好在这里,强调一下主题句,其次,把自己的体悟“不经意”再提示,进一步发挥一下,主题就不会在平面滑行在,而是有所发展册,有所深化了:
“我突然想到父亲的话‘抓住机遇,才能成功’多年的梦想啊,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不经意中来了,也可能在不经意中失去。”
师:再加上一句:“我内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
孙:这里加上的句子,不俗,使得主题深化了。

终于,没有退缩。于是我开始比平常花更多的时间;
师:删去。
孙:这句话,本来不一定要删,但是,太软弱,太无力。而且又有碍于思绪的连贯性。删去也好。

于是我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登台的样子;我开始期待,开始屏住呼吸期待着那属于我的光芒四射的梦。我想那是属于我的机会,既然我准备了那么久等待了那么久,那么,就让我抓住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把“就让我抓住它”改为“就让我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孙:改为得精彩的是:“我终于战胜了另一个自己”,和前面的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呼应。

那一天,到了。
师:改为“那一天果真到了。”
孙: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依旧是被闹钟唤醒
师:改为“我依旧被闹钟唤醒”
孙:可改可不改的不改。

阳光洒在华丽的演出服上,很像是那么一回事。
师:改为:“我在镜中发现今天的自己真的好漂亮

孙:原文“很像是那么一回事”。词不达意。这样一改,就明确提示了作者内心的快乐。

《天鹅》,
师:改为:“《天鹅》,对,我今天就演奏《天鹅》,我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我仿佛看见自己在天空翩翩飞舞。”
孙:加得好,这是重点,表达自己的激动,用抒情的想象,赋于双关含义,很生动。 改到这样程度,说明教师有相当的文学修养。

我将要在音乐会上弹奏的曲子。它正安然的躺在桌上,仿佛沉默,却又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在一瞬间释放出来。
师:这似乎应该删节。
孙:我想这几句,挺精彩的,渲染作者兴奋,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对乐谱的想象,这是抒情,不过是通过对乐谱的感受,和前面的直接表达不一样,挺生动的,删去是可惜的。

妈妈没有说什么,
师:改为:“要上台了,妈妈没有说什么。”
孙:这里改得也有道理。连贯性加强了。保留了作者的含蓄的用笔:用母亲没有说话,但是,在眼神中有更多的话。

只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把握机会,就能成功。”
师:改为:然而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对我的叮咛与嘱托
孙:这里改得也不错,如果要在全文意脉上更细致地推敲的话,这里说妈妈的眼神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把握机会,就能成功”,是不严密的,因为前面并没有交代妈妈说过类似的话,倒是强调过爸爸说过。为了让文章的意脉(内在逻辑)更严密,如果把妈妈眼神里的话改成爸爸的,可能就更好了。

挽起头发,套上长裙,
我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道“这是属于你的,
师:改为:我再次。在属于你的后面加上“绝佳机会”。
加上“再次”虽然只是两个字,很含蓄,但是很有潜在量。说明不止一次地端详自己。而“绝佳机会”则是画蛇添足。

好好表现“。演出现场自然很是热闹,我静静地坐在后台,
师:把自然删节掉。
孙:“自然”,是多余的,删得好。

数着裙子上的小花。一朵,两朵……
师:改为:“等待着属于我的那一刻的到来……”
孙:数着裙子上的花朵,细节的内涵不清晰,不知是要说明激动还是沉静。删去也好。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曲《天鹅》,带给心灵无限的抚慰,
师:改为:希望这首曲子能带给你心灵无限的抚慰
孙:原文有点断裂,这样,比较完整。

掌声欢迎!”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在耳边。
到我了,轮到我了。那么多天的辛苦,就集合在这几分钟之内了。走上舞台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上方机会闪烁着灵光。
师:改为: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天鹅在向我闪烁着灵光
孙:改得好,把抽象的“灵光”改为“天鹅”与前面的“天鹅”的乐意和想象连贯起来,形象的感染力就叠加起来了。

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什么了,只是记得那时候的心跳很快,周围都是金色的光,我被围绕在一片光芒之中,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滑落,我的心也变得沉静下来。
师:先在这句后面,加上一句:“又回到了我扬帆启航的海港”这里要有足够的份量,:“悠扬的琴声响起,大厅里的我仿佛就是一只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长,指挥着键盘在音乐的海洋里驰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也随着波浪远赴重洋……
孙:这一段补充,好处在于,第一,这是全文的情绪的高潮,要增加氛围和感受的强度,要浓笔重墨加以渲染,;第二,很生动,从现实境界进入想象的境界,用了一些华丽的语词,强化了情感的力度。

停顿几秒,我听到了如雾气般向我袭来的掌声,那是属于我的掌声
师:把“雾气”改为“潮水”
孙:改得好,把不恰当的比喻变成恰当的形象。

属于我的第一次表演的掌声;属于我准备太久、抓住机会取得成功的掌声,
师:删去。
孙:这是可以删节的,但是,最好保留“属于我的”。因为它很生动,又很有思绪含量的。非删不可的应该是“准备太久”那样可有可无的定语。

我笑了,笑里含着那些梦与泪,无限春风!
师:改为:笑里含着梦的甜蜜与泪的咸涩,终究还是无限春风从我的面庞拂过,只是不再无声无息。
孙:改得是很到位的。主要是在“梦的甜蜜”中增加了“泪的咸涩”,文章的思想分量就更重了。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登台,之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已经忘掉许多了,然而这件事却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因为我一直记得:
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师:把“第一次登台,之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删去。改为“现在登台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但我更加明白: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孙:这样改动,是不错的。从结构上说,是首尾呼应。但是,这样的呼应,并不是最好的呼应。最好的呼应,是把主题句,名人格言再发挥一下。在重复了“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后,把文章中自己独特的体悟点明一下:机遇往往来得是很轻易的,失去是也是很轻易的。所谓有准备首先就是对轻易而来的,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中看出潜在的机遇,紧紧把它抓住。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强调名人名言的重要,但是,却忽略了名人名言,是别人的,写文章就是要把别人的化为自己的,只有把自己的体悟渗透进去,文章才有可能深度,才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首尾呼应才不会呆板的公式,才会有灵活性。
   
修改后的
机会
2010级文学班  殷旻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题记
   人人都喜欢成功,喜欢被别人赞美,人又不愿付出必要的代价,比如时间,比如汗水。这样,成功一定与之失之交臂。有一种可能即便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这时候机会对于人的重要一定不亚于主观的勤奋和刻苦。
   然而机会不像空气,遍布每一寸空间。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件事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机会……
   在一堂钢琴课下课之际,老师兀然说:“你也学了这么久了,这样吧,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给你安排一个节目,回家挑首曲子准备一下。”老师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抹开层层的涟漪。一个在心底压了很久的梦被翻了出来——紫色的绒布帘幕,金色的耀眼的灯光,炫丽的舞台,狂呼的观众……一会儿,我心里开始紧张不安起来,一回到家里,面对着熟悉的钢琴,我竟然开始发呆:你怎么了,这不是你做梦都想要完成的心愿吗,为什么现在又打退堂鼓?往日沉默了那么久,为什么此时不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你忘记爸妈常对你说的话了吗,机会不是来了吗?我内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对话。
    于是我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想象登台的样子;我开始期待,开始屏住呼吸期待着那属于我的光芒四射的梦。我想那是属于我的机会,既然我准备了那么久等待了那么久,那么,就让我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终于战胜了另一个自己。
    那一天果真到了。我依旧被闹钟唤醒,只见阳光洒在华丽的演出服上,我在镜中发现今天的自己真的好漂亮。《天鹅》,对,我今天就演奏《天鹅》,我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我仿佛看见自己在天空翩翩飞舞。要上台了,妈妈没有说什么,然而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那眼神好像在重复着往日里那些话语对我的叮咛与嘱托 “把握机会,就能成功。”我心领神会般地挽起头发,套上长裙,我再次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道“这是属于你的绝佳机会,好好表现”。演出现场很是热闹,我静静地坐在后台,等待着属于我的那一刻的到来……“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曲《天鹅》,希望这首曲子能带给你心灵无限的抚慰,掌声欢迎!”主持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到我了,终于轮到我了。走上舞台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天鹅在向我闪烁着灵光。周围都是金色的光,我被包围在一片光芒之中,悠扬的琴声响起,大厅里的我仿佛就是一只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长,指挥着键盘在音乐的海洋里驰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也随着波浪远赴重洋……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滑落,我的心又回到了我扬帆启航的海港。停顿几秒,我听到了潮水般向我袭来的掌声,那是属于我的掌声,我笑了,笑里含着梦的甜蜜与泪的咸涩,终究还是无限春风从我的面庞拂过,只是不再无声无息。
    现在登台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但我更加明白:机会,真的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点评
    关键要能完整地记述一件事情,从具体的一件事情中悟到了什么?切忌空洞的议论或是随意的说出某种情绪性的话来。作为第一次登台一定有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本篇作文必须要用到的表达方式,其次铺垫和对比也是本文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

==>本站前方记者湖南方西河南京发来[高研班]图文报道!谢谢西河!!!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18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22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26
[attach]19890[/attach]


===《教师之友网》实名注册会员方西河=南京报道。
作者: 方西河    时间: 2012-7-31 16:29
[attach]19891[/attach]

===《教师之友网》实名注册会员方西河=南京报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