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文学社:你的梦想还与诗歌同在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4 23:50
标题: 文学社:你的梦想还与诗歌同在么?
文学社:你的梦想还与诗歌同在么?

2012年06月08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华师海碰子文学社组织了余荫山房采风活动。
在一次诗歌活动中,菁菁诗社同学在派发自印的诗歌报。
  到了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的社长吴佳旋就感觉非常苦恼,与其他社团火爆招新不同的是,文学社的摊位前总是冷冷清清,鲜有新同学问津。其实,有这样苦恼的不止海碰子文学社一家,在记者走访的几所大学的文学社中,这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就像华南理工大学翔之原文学社社长肖林说的那样:“文学社在学校的境遇就与文学在学校的境遇大同小异。”不过,在这种普遍的冷遇背后,还是有一群人在以一种执着的精神,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条平衡之桥。爱文学,爱写作,但并不与这个时代脱节。
  现象
  “在大学里办文学社感觉很孤独”
  招新困难、缺少支持、处境尴尬,是记者采访的几个文学社社长给出的现在做文学社最大的困难。华南农业大学菁菁诗社的社长邓世敬坦言:“在大学里办文学社感觉很孤独。”除了招新的问题,社团的运转资金成为大家最大的困难。“对于文学社来说,社刊是绝不能缺少的。”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大部分的文学社只能紧巴巴地一年出一期社刊,有时候这一年出一期的钱还得靠自己承办活动和拉赞助去筹集。因为没有多少资金,社刊印发的数量也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只能保证社员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就在对外交流活动或者招新的时候发一发,根本不可能让所有想看的人看到。这也是文学社没有办法扩大影响的原因之一吧,因为现实条件受限,受众面也不广,要有多大影响也是不现实的。”华师海碰子文学社的吴佳旋同学这样说。所以现在大学文学社的社刊也开始寻找另外一条路,就是做成电子书放在学校网站或者文学社论坛上供大家下载。“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只是希望受众面大一点。”
  好像大家都很忙,忙什么却不知道
  除了资金之外,大家对文学社的看法也是造成文学社处境尴尬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今文学在校园和在社会上的处境本来就很艰难,校园文学社也备受冷落。”中山大学南方文学社的罗娇杨认为现今时代太过浮躁,信息爆炸时代吸引大家注意的东西太多了,文学自然就被遗忘了。“他们太忙了。”华工翔之原的肖林说:“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文学社。”
  即使这样,大部分受访的文学社社长还是相信,其实热爱文学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这种喜欢已经渐渐地变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已经失去了以往以文学社为平台的交流与讨论,文学的表达功能被压抑了。华农菁菁诗社的邓世敬说:“像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他们还是很喜欢读文学书或者读诗歌的,也许他们也在创作,但是他们都不是很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分享。对文学的爱好变得隐蔽了,就像现在的一个人如果你不深入去了解他,你是不知道他喜欢文学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伯乐,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平台让我们这些同龄人一起讨论文学。确切地说,我们需要一个阵地。”
  另辟蹊径
  寻找灰姑娘的水晶鞋
  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文学社还像以前一样走那种清谈路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我们想另辟蹊径,想出很多有新意的活动,希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华农菁菁诗社的邓世敬介绍说,他们除了常规性活动比如文学沙龙之外,还自创了很多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像“寻找灰姑娘的水晶鞋”,就是诗社准备十个关键词,比如青春、美好等等,让社员们抽签选择,然后给两天时间让大家在校园内寻找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意象来作诗,最后大家聚在一起赏析、讨论。“这种活动大家就参加的比较多,积极性也比较高。”邓世敬认为,以后要更多地开发这类活动,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而华工的翔之原文学社更多的是靠主办有影响力的讲座来宣传自己,他们主办了一系列“人文润华工”的关于文学和文化的讲座,是华工的品牌活动之一,反响不错,对文学社的宣传也事半功倍。
  同时,大部分的文学社都开通了微博,并且申请了加V认证。像华工的翔之原文学社还办有自己的网站,或者是在类似中华国学网之类的网站上开辟了自己的论坛。华师海碰子文学社的吴佳旋说:“这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所以文学社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在这快速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一点存在感。”
  未来设想
  如有可能就为诗社设基金
  对于现在在大学做文学社的学生们来说,文学社代表的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大学的必需,有一种文化传承的意义。“其实我们现在做文学社,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甚至连周围很多同学都不理解,还遇到种种困难,所以如果不当梦想去做就根本坚持不下去。”华农菁菁诗社的邓世敬无奈地表示。“不过我们还是要为了坚持而坚持。”华师海碰子文学社的吴佳旋坦言。她记得有一次他们学校的老师看到他们坚持得也很辛苦,就让他们稍微改变一下,不要坚持自己的校园纯文学,可以像大学里别的报纸和刊物一样,多刊登点学校的新闻或者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也许得到的支持就会多了,但是她回来和社员们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一致表示不愿意,宁愿自己出钱,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纯文学立场。“其实那时候我很感动,这条路很清苦,但是幸好还是有很多志同道合者。”
  “估计以后我应该不会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文学有一种感情,这是一种直觉。”华工翔之原文学社的肖林认为,现在大部分办文学社或者喜欢文学的人一般以后都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把文学当做一种精神上的归宿,“这也算是我们和以前大学里那些从事文学的人的区别吧。爱好文学并不会让我们放弃务实。”
  华农菁菁诗社的邓世敬表示,他已经和几个社员商量好了,等他们毕业出去之后,希望能为诗社成立一个基金,钱不多,但是出社刊什么的应该绰绰有余了。“算是一种责任吧。”华师的吴佳旋说:“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能克服的,我们也不过是为了坚持而坚持”。
  链接
  部分大学文学社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菁菁诗社:1983年创办,中途停办了一段时间,2004年复办。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唯一的诗歌社团,开展了许多关于诗歌的活动,在广东高校的文学社团中影响较大。曾经多次在学校举办诗歌创作大赛和诗歌朗诵比赛,办有社报《菁菁诗报》。特别注重对社员进行关于诗歌艺术的长期培训,坚持每一周办一次“赏诗会”,希望做好最本质的诗社。
  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一般知道他们文学社的都会被他们的名字吸引,“海碰子”就是弄潮儿的意思。历史比较悠久,今年已经进入第28个年头。作为以文科为主的华南师范大学的文学社,他们注重对外交流,承办了很多活动,认为自己“在校外的影响比校内大”。社刊名叫《海碰子》。社团的微博在广东高校文学社中最早加V,会在微博上举办一些线上活动,比如“每日美句”等等,正努力扩大在本校学生中的影响力。
  华南理工大学翔之原文学社: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华工唯一的文学社团,他们非常年轻,2005年才创办。由于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讲座,在校内反响较大,被很多广东高校文学社认为是这几年办得最好的文学社团。社刊名为《翔之原》。由于是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更加注重新媒体的运用,办有自己的网站、微博,更愿意以一种“润”的态度给华工添加一些文学气息。
  中山大学南方文学社:历史悠久,曾命名为子菁诗社。作为广东省内文科首屈一指的大学社团,南方文学社的影响曾经一度很大。他们的宗旨是“做最好的校园纯文学”,在中山大学的几个校区都有分部,办有社刊《藏海》。
  记者手记
  大学是一段逐梦的旅程
  其实在走访这些文学社团之前,我对校园文学社的现状表示出略微的担心,毕竟在这个选择很多、诱惑更多的时代,很少有人会愿意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总是会被这些学生的信念感动,为了坚持而坚持,不过是一份简单的热爱和责任。就像他们一次次谈到的,大学是一段逐梦的旅程,而校园文学或者校园中的文学社更应该是这段路中不可或缺的思想高地和心灵居所,也许你不曾深入了解,但是在你的记忆中仍然会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文学社的意义,也是文学的意义。有人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大学文学社的意义也是文学对社会的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郭炳朋 实习生朱晓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郭炳朋 朱晓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