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好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15 14:26
标题: 好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好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蔡洪伟(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06-30
  来源:新华书目报
 好教材需要反复讨论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校园已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在校期间已面临着诸如适应、人际交往、性爱、情绪挫折、网络、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近些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已不鲜见,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要求全国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在校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此背景下,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了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精心编写了《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自2010年8月出版以来,作为一本新教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销量已经突破17000册,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好评。这本教材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我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出书前精心组织和策划

 此选题立项后,我们请广东省的心理教育专家袁一平教授作为牵头人,多次组织相关院校的心理教育方面的老师和专家就该教材的定位、内容、架构、编写形式等进行充分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专家和老师们献计献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些老师还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相关的素材和多年的教学心得。由于汲取了众多专家的意见,本书的定位非常准确,内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实战性和实用性很强,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许多使用的老师说,这本书为广大读者打开了心灵的“绿色通道”。

 编写中遵循的“三突出”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遵循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无论是目标的设置还是途径、策略的提出,都始终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突出其教育性和发展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指导其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健康发展。为此,作者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尽量选取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其实用性。。有的学生认为,其中的很多案例和观点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这本教材特别强调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这些编写原则,在许多传统的教材中是不多见的。教材的案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引导的模式,按照当今学生的认知与思维习惯来组织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可以说,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就使用了心理学的一些技巧,这反映了作者们的匠心独具,更反映了他们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功底和对当代学生的充分了解。

 教材编写三大特点

 教材编写在理论上求精,以够用为度。关于心理健康的应用理论,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教材在理论阐述中,精心选取最基础、最基本、最常见的知识点,尽量简明、通俗,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编写在实践上求实,以会用为本。本教材密切联系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每一个问题力求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自己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排除心中疑虑,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教材编写在形式上求活,以促用为任。本教材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小故事、心理测验、心理寓言、心理美文、心理训练等,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陶冶情操。

 正确的营销与推广策略

 在教材出版前的研讨过程中,内容的选择、编排与取舍对一些学校的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纷纷参与到了教材的建设过程中,这样既保证教材的质量与水平,也为教材的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因为他们既是教材的建设者,又是使用者。

 样书寄送非常重要,老师拿到样书后可以全面地了解教材的情况,为教材的选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出版后,我们向许多学校寄送了样书,使相关老师第一时间拿到了样书,并在收到样书后再次征求意见,促进了教材的选用。

 通常,学校的教材都是通过教材招标的形式采购的,随着各地学校教材招标过程中竞争的加剧,对供应商的服务态度、服务形式、竞争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当地的教材供应商由于有自己的近水楼台,与学校的相关领导和老师都非常熟悉,他们最了解学校和教师的需求,有些专业老师在选书时直接与供应商的工作人员联系,请他们推荐教材。对《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教材,我们就采用了与教材供应商合作的推广模式,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出版一年以来得到了使用学校的好评。为了维持并扩大销售规模,作者已计划对本书进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心理指导需求;同时已着手配备一些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和心理交流网站等,作好配套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教材的建设与使用中来。

 来源:《新华书目报》2011.6.30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